03.05 為什麼有的人不會社交?他們是什麼心理?

此生似無解


有些人不知道怎麼寒暄、打招呼,也沒幾個朋友,在外人看來,他們好像是“不會”社交。但很可能這背後的心理是十分複雜的:

1. 有些人的快樂可能來自於內心,而不是外界

對有的人而言,社交是一種享受,與人的交談、互動,豐富的外界刺激能給他們帶來積極的情緒,一旦脫離人群,他們會感到孤獨。

但是對於有些人來說,他們的快樂可能來自於內在世界,他們享受獨處,比起喧鬧,安靜的氛圍反倒讓他們更加舒適。

(圖自Pexels)

2. 有些人可能是更為敏感的人,社交環境會讓他們心力交瘁

有的人生來就比其他人更為敏感,這裡的“敏感”是指,當週圍發生一些事情,哪怕是十分細微的變化,其他人也許很難察覺,也不會被影響,而這些卻足以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當處於社交情景中,別人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他們的注意,使得他們疲於應付,而換做其他人,可能並不會過多地被別人的言行所牽絆。這類敏感人群,甚至常常需要離開熱鬧的環境,迴歸獨處來讓自己“回血”。

3. 有些人可能更喜歡深度的溝通,而不喜歡應付表面寒暄

有些人之所以不喜歡在社交場合四處和人寒暄,可能是因為在他們並不喜歡“泛泛之交”,不喜歡這種無需雙方有任何信任就可以繼續下去的對話。寒暄在他們看來並沒有促進人與人的關係。因此,比起寒暄,他們更喜歡雙方在建立一定信任關係之後的有深度地溝通與交流。

4. 有些人可能因為不喜歡“自我推銷”而不社交

“自我推銷”其實是社交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很多社交場合中,人們都會將自己更好的一面展露給他人,做一些自我的誇獎。但有的人卻認為,如果不是被別人發現自己的優點和成就,而是由自己說出來,就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另外,對於這些不喜歡自我推銷的人來說,在社交場合見到其他人誇誇其談,也會讓他們感到尷尬和不舒服。

以上說的四種心理解釋了你的困惑嗎?

歡迎點贊並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3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幫每個人學會幸福生活。 關注KnowYourself微信公眾號,可預約國內最專業的心理諮詢師。

知我心理學


你好,所謂的社交就是我們常說的人際關係。它最初的模板其實是一個人從嬰兒期到成年期與父母雙親的溝通交流方式,以及觀摩父母雙親之間的交流溝通方式然後再內化到自己的潛意識中去而形成的一種關係棋式。換句話說一個人假如意識層是渴望社交,希望與他人相處融洽的,偏偏又不會社交,那麼這個心理問題一定是出在他的原生家庭!

比如你提到的這種“害怕社交,不敢與人打招呼,甚至是不知道該怎麼與人打招呼”這種情況在心理諮詢中被稱為社交恐懼。是一種人際關係方面的障礙,或者說是人際關係困擾吧!這屬於心理諮詢的範疇。也就是說可以通過心理諮詢的幫助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假如是希望標本兼治,或者說是長期的效果。那麼,在心理諮詢中建議選擇心理動力學取向的心理諮詢師。這個理論流派就是通過疏理童年經歷讓潛意識中的內容浮出水面來修通過往的心理創傷,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其中的客體關係理論對於社交恐懼困擾最有針對性。

比如,嬰兒期母親要對孩子全神貫注的照顧,讓嬰兒發展出足夠的全能感與安全感和信任感,覺得這個世界是可靠的,值得信任的,自己是可愛的,值得被愛的,從而對未來充滿希望,培養出希望品質。這個時期的跨度是0~1.5歲!
而到了1.5~3歲這個階段,隨著嬰兒的自主意識的發展,父母應該有彈性的對待幼兒的自主性。假如這個時間段父親對孩子太過嚴厲苛刻,左不行右不行前不可後不能的話…那麼就會剝奪了孩子的自主性,沒能建立起自主意識的孩子長大後就容易在人際關係中不知所措,形成內向,害羞,膽小,自卑等性格特徵,以至於在人際關係中感覺到深深的無力等等問題。希望我的回覆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蔣梅玲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人擅長交際,擅長溝通,擅長表達自己,能和陌生人非常快速的打成一片,與此同時,也會有一些人,不會說話,在陌生場合侷促且不安,甚至和認識的人在一起,也說不了幾句話。社交是一種能力,可能是後天培養,也可能是先天具有。

為什麼有的人不會社交?

社交能力的養成,很難說是後天的還是先天的。遺傳對於人的影響始終是不可忽視的,許多家庭中如果有一方的父親或者母親很擅長社交,語言天賦好,有一定的概率他們的孩子也會是一個語言天賦高的人,並且遺傳父母某一方自然而然的社交能力。所以,那些不擅長社交,並且終其一生也很少有幾個朋友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也可能是社交能力薄弱的人,從小的生長環境決定了他們不需要社交這個能力,長大了也就更難培養了。

還有一些是本身有著心理問題的社交能力薄弱,比如社交恐懼症患者,這種因為心理疾病引起的社交不適,通過治療可以被緩解。

他們的心理是什麼樣的?

社交到底是不是人們的必備能力呢?可以說在一個以團隊合作的社會中,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是人們生存的基本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幫助人快速適應環境,快速與他人建立聯繫,提升自己的效率。可是人無完人,如果一個人的個人能力超群,在社交能力上薄弱,也是可被人接受的。所以不會社交的人,有的是自己無法突破自身的缺陷,有的就是能力足夠在社會立足,不需要再痛苦的改變自己的性格來迎合社會的需要。




心理諮詢師四四


對於每個人來說,與他人進行社會交往是無法避免的,畢竟我們並不是獨自一人生活。不同的是有些人會經常參加社交活動,並應對自如,有些人則不是。對於題主的問題,需要先排除那些有社交的能力但因為不太喜歡社交,所以減少與他人的人際往來的情況。也就是說討論的是那些想有社會交往,但是會害怕、不知道該如何做的人,Ta們的心理狀態是怎樣的。

說到這裡要提到一個心理學概念,即“社交焦慮”,指的是一種只是與社會交往或參加社交活動有關的焦慮。如果參加一些會議、活動,可以觀察到有些人雖然有與他人交流的意願,但真的有人和Ta交談時,Ta的臉上會露出不太自然的微笑,看地板的時間比看對方的時間還多,而且談話只持續了一會兒就結束了。可以看出Ta在這樣的情境中顯得很緊張,會給人感覺很羞怯。對於社交焦慮的人來說,可能會過於關注Ta們給別人留下的印象,以至於干擾了Ta們和別人交談的能力。此外,社交焦慮和性格內向不同,內向的人不願參加社交活動,這是Ta們自己的選擇,而大多數社交焦慮者想克服自己這方面的問題,也不喜歡自己的羞怯。

許多研究者相信“對評價的恐懼”是社交焦慮背後的原因,也就是說擔憂別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研究者還認為,社交焦慮者真正缺少的是自信,是不相信自己能給別人留下好印象。這帶給我們的啟示是,雖然可以教給那些缺乏社交技巧的羞怯者一些方法來幫助Ta們更好地發起和維持一場談話,但或許更關鍵的還是樹立自信心,要相信自己在交朋友方面能夠做得更好。因此,可以讓那些不會社交的人在一些安全的場合下多嘗試、多練習,以累積社交經驗,增強自信。


鵜鶘心理


交朋友跟處對象一樣,不喜歡的人堅決不交。吃飽了撐得去認識那麼多沒用的人。比如我喜歡豪爽豁達的朋友而那些斤斤計較城府又深的人我是不會去上竿子的,我是很單純,你再有本事也跟我沒關係,反正都是靠自己本事吃飯。萬一遇到人品差的故意傷害你的更是千萬個不值。有那時間和精力不如陪自家狗狗去公園溜達,也比跟一些人扯些沒用的強[微笑][摳鼻]


呆呆座的小宇宙


沒有不會社交的人,只有不想社交的人

社交是人天生的一種本領,當一個孩子花一年的時間學會了說話、學會了用手勢去表達各種意思的時候,就代表你會社交了

現實中有的人害怕社交,甚至不會打招呼,不知道怎麼打招呼,沒幾個朋友?不要站在你的角度去看問題。可能你看到的沒幾個朋友,但是實際上可能有其他十幾個好朋友

不要說人家不會社交,只是你看到的都是人家不會社交的一面而已

不想社交的人,可能是由於以下幾種原因:

1、享受孤獨

有些人就是喜歡一個人,一個人待在房間裡看書、一個人聽歌、一個人與自己的內心說說話,享受一個人孤獨的時光,這不是不會社交,這才是最懂得社交的人,懂得與自己說話,與自己社交一種社交,只是你看不到

2、社交疲憊

有的人白天工作已經很累了,要去與各種各樣的人去交談進行社交,你讓一個拖著疲憊的身體的人去與一個他並不是很熟悉的人去打招呼,已經累得就想躺在床上,又怎麼會去打招呼,這不是會不會,只是想不想與你社交

3、成本太高,價值太低

和人社交的成本太高了,要和一個不認識的人進行社交,要從“你叫什麼”開始,這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前面我回答過一個問題“如何掌握社交原則成為社交達人?”(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14798688824066306/),講過社交不僅僅需要會講述,更需要會傾聽。成本太高了,又講又聽。價值太低,花費這麼多時間精力社交,但帶來的回報並不大,沒有價值,那麼就不想隨便和人社交

不是不會,只是不想社交,寧願多花一點時間給自己。

至少這些時間屬於我自己,至少這段時間的我是快樂的


深度讀書了嗎




社會交往可以減少孤獨、寂寞、空虛、恐懼、痛苦,可以宣洩憤怒及壓抑。因此,社會交往對於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有些人在社會交往中不敢交往、不願交往、不能交往,這就屬於社交心理障礙。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我們到底中槍了多少。

恐懼心理

恐懼心理表現為與人交往時(尤其是大眾場合下),會不由自主地感到緊張、害怕,以致手足無措、語無論次,嚴重的甚至害怕見人,常稱為社交恐懼症、人際恐怖症。其中有些人主要表現為對異性的恐懼,稱為異性恐懼症。

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表現為在社會交往中,想象成功的體驗少,想象失敗的體驗多,缺乏自信,總認為自己不行,缺乏交往的勇氣和信心

孤僻心理

孤僻心理有兩種情況,一是孤芳自賞,自命清高,不願與人為伍;另一種是屬於有某種持殊的怪癖,使別人無法接納。從而影響了社會交往

害羞心理

害羞心理表現為社會交往中過多地約束自己的言行,以致無法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阻礙了人際關係的正常發展。

封閉心理

封閉心理表現為把自己的真實思想、情感掩飾起來,試圖與人保持嚴格的距離。

自傲心理

自傲心理表現為不切實際地高估自己,在他人面前盛氣凌人,自以為是,常使交往對方感到難堪、緊張、窘迫,從而使交往變得困難,尤其表現在兩代人的關係上。

敵意心理

這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社會交往障礙。表現為討厭他人,乃至仇視他人,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視為爾虞我詐;另一種情形是認為別人總在尋機暗算他、陷害他,從而逃避與人交往,甚至表現為攻擊心理行為。

干涉心理

表現為專門打聽、傳播或干預別人的私事、秘密,從而引起別人的不滿、厭惡情緒,影響彼此關係。


害怕社交的人多半比較內向,應注意鍛鍊自己的性格。多參加體育文藝等集體活動,嘗試主動與同伴和陌生人交往,在交往的實際過程中,逐漸去掉羞怯、恐懼感。心理一定要陽光,健康,年輕。

克服社交恐懼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建立社交時的主觀自信和客觀自信的過程。要想讓自己從懼怕到擅長社交,需要輔助心態建設和社交溝通的方法,這樣才能循序漸進的成長。

微博:@青春勵志修身養性

內涵段子:青春勵志修身養性


青春勵志修身養性


顧慮重重阻礙了自己靠近他人的慾望和能力

“有的人害怕社交,”說明他在社交的時候,倍感不適、不悅、不自在;

“甚至不會打招呼,”“不知道怎麼打招呼,”說明他不知道怎麼對他人打招呼得體,不知道怎麼打招呼讓對方感覺舒服,讓對方感覺舒服後回應的是自己舒服、愉悅;

“也沒幾個朋友,”朋友是需要心理距離不遙遠、靠近的,一個連打招呼都畏懼、無法自如把控的人,是不具備與人交心,有效、良好的溝通。所以能夠與他們走近的人,一定不會多,這也是他們的苦惱之一;

“他們有的也不是不想交朋友,”他們絕對需要有人與他們和諧相處,我說的是和諧,和諧的前提是相互理解,他們需要有能力理解特別的人。他們迫切希望被理解;

“就是好像不會社交,甚至模仿都不行”的的確確他們不具備自如社交的能力,他們都非常要強,急於求成,也非常好學,也常常被誤解,他們非常看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位子,是否被他人尊重。任何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模仿都不行”是他們心理顧忌太多,阻礙了能力的發揮。



他們不是無知無畏,是太有滋有味,顧慮重重,顧慮束縛了自己。

我們多一些理解,他們就會向我們靠近一步,是我們不理解他們,沒有給他們營造一個寬容的、時刻理解的、讓他們向我們靠近的心理氛圍。


繪心橋心理健康聯盟


誰也不是生下來就會,都是培養鍛煉出來的,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是家長,是打基礎的黃金階段,至關重要,以後還要學習工作,只要抱著虛心好學的態度,有心而為,慢慢會成熟的,不過,社交不是你適應社會的不二途徑,如果從事專業性很強的行當,專業能力,專研精神才是第一位的。


憂心如焚又如何


歸根結底是小時候沒人教,只能自學成才,結果長歪了。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社交問題是個大問題,人生活在世上,就必然要參與社會交往,究其原因,是這種人在社交中心理狀態不佳,阻礙了人際關係的正常發展,而這種心理狀態,實際上就是社交中的病態心理,1、自卑心理,他們有的連自己都瞧不起自己,辦事無膽量,什麼事情都害怕,缺乏自信,隨聲附和,唯唯諾諾,畏首畏尾,沒有自己的主見。2、多疑心理,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觀上設定他人對自己不滿,然後在生活中尋找證據,帶著以鄰為壑的心理,必然把無中生有的事實強加於人,甚至把別人的善意曲解為惡意。我估計所說的狗咬呂動賓--不識好人心,就是碰上這種人了。3、敵視心理,這種人總是以仇視的目光對待別人。覺得誰都對不起他,他就是竇娥冤,對不如自己的人以不寬容表示敵視;對比自己厲害的人用敢怒不敢言的方式表示敵視;對處境與己類似的人則用攻擊、中傷的方式表示敵視。使周圍的人隨時有遭受其傷害的危險,而不願與之往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