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抑郁症与焦虑症有什么区别?

阿诺恒儿


每个人都存在抑郁焦虑情绪并不意味着有抑郁症焦虑症

我们知道抑郁跟焦虑分别是两种不同心境的情绪,而抑郁症在临床上为神经递质摄取不平衡导致的心境障碍,焦虑症为神经递质摄取不平衡导致的自主神经症表现出的植物神经紊乱,比如夜半惊醒,出冷汗,腹泻紧张,胸口憋闷等,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抑郁情绪,但是有抑郁情绪的人未必都患有抑郁症,同样的,我们每个人无论进化到何种程度都会存在焦虑情绪,但并不意味着就患上了焦虑症!


所谓病症!其实就是对于躯体生理症状的一种表述,病意味着器质性病变,如血管破裂,海马体受损等带有损伤性的描述,而症是指患者主观感到的不适,如发热、咳嗽、恶心、呕吐、疼痛、心慌等等。病是需要经过生理治疗的,症里边患者的主观性,所以症除了生理因素还有心理因素!在临床上抑郁症跟焦虑症并发率超过87%,也就是说当你抑郁的时候,你也极有可能焦虑,抑郁跟焦虑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我们从心理角度切入抑郁跟焦虑这两种情绪,更深层次的阐述这两者情绪的的区别及处在这两种情绪的体验。

抑郁跟焦虑在情绪上的不同表现

情绪方面,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为情绪低落,兴趣减少,疲乏无力;焦虑症的核心症状为过分担忧,紧张不安或烦躁;用大家容易理解的成语形容:

抑郁症的情绪如焚书烧绢的林黛玉,百无聊赖,心如死灰,万念俱灰;

焦虑症的的情绪为,杞人忧天,惊弓之鸟,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

总是板着一张脸觉得生活苦闷生命无意义,这是抑郁;天天总是担心这担心那,并且面对事情需要做选择时前怕狼后怕虎的,这是焦虑。在《了凡心疗愈》里提到,抑郁是当下意识对过往的投射,而焦虑是当下意识对未来不安的投射,唯有你的身体被扔在当下,无人照看,所以抑郁焦虑状态下的人们是活在过去跟未来当中的,他们抗拒当下,想要逃离当下,这种逃离感加剧了痛苦,抑郁症到后来认为死亡就是一种解脱,焦虑症却是担心害怕死亡,所以无论你逃向过去还是未来,等待你的都只能是痛苦!


原生家庭限制性信念跟内源性抑郁症的关系

《红楼梦》里的林妹妹,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格,所以也称之为抑郁性人格,抑郁性人格的人会时常被抑郁情绪困扰!"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雨雪严相逼"是她抑郁状态下最真实的内心写照,现实的情况是,黛玉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从物质的角度她相对于其他人家的女孩的境遇要优沃得多,没有到饥餐露宿被风霜雨雪苦相逼的地步,那么这些风霜雨雪来自哪里呢?其实来自她头脑的思维,过往经历的某些事遭遇到的某些人,经过头脑加工,以期极大程度的压抑我们的负面情绪,头脑给你讲故事,它会给我们过去生活的经验,塑造了我们现在性格,告诉我们未来潜在的危险,所以我们习惯依靠头脑的惯性思维来解决问题,但问题在于头脑意图将我们监禁在过去与未来的世界里,将你困在头脑的世界里,与当下的世界分离开,将情绪带来的痛苦留给了我们的身体,身体心的本体就成为了头脑的牺牲品,身体停留在现在,而头脑却一直在过去和未来之间跳动,因此在身体和头脑之间就产生了一个分裂。由于那个分裂,痛苦就产生了,你会被痛苦一直卡在那里动弹不得,一旦被触发,比如压力加大,生活不如意,突发的事件都是导火索,最终它会时刻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表达出来。


我在职业生涯中发现,很多抑郁症都是原生家庭带来的限制性信念,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什么事限制性信念?在《了凡心疗愈》一书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泰国驯象师在大象小的时候会在它们的脚踝上栓一条很细的绳索,小象根本没有办法挣脱只能乖乖驯服于驯象师,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象成长为庞然大物,而驯象师依旧可以依靠那根细小的绳索将大象控制的服服帖帖,在它心目中这根绳索是不可能挣脱的,它的限制性信念让它不敢越雷池半步。


记得曾经有位37岁的男士过来做心理咨询,他说自己抑郁了,原因是经常跟太太吵架,三天一小吵十天一大吵,家里已经鸡飞狗跳日子没办法过下去了,经了解发现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事后他也觉得小题大做了,但就是抑制不住自己情绪,那为什么要跟太太吵架?真的是因为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吗?他想了想摇摇头,支吾了一句:就是她的一些行为我看不顺眼?然后他举例说了一些具体的行为,真的是这些行为导致你的情绪吗?既然这样当初为什么要在一起?他想了想后说是父母包办的婚姻,我问他那么你恨你的父母吗?他坚决的摇摇头,我跟父母关系一直都很好的,怎么可能恨他们?我让他再仔细想想,他还是摇摇头说,我什么事情都要跟母亲说,怎么可能恨他们呢?你这问题太可笑了!过几天他给我电话说:我想你说的是对的,我还是真的恨他们,只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

本我挑战限制性信念导致内源性抑郁症

往往人们意识不到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家排系统创始人的海灵格先生曾说:家庭混乱冲突的根源在于家庭成员关系的错位,而我要说导致这种错位的正是本我挑战原生家庭带来的限制性信念的结果,在从小言传身教下父母把你塑造成了他们想要的样子,小时候听话的乖巧的孩子,为了避免痛苦孩子就会主动抛弃他们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愿望,而只接纳父母赞许的那一部分自我,最后变得越来越不了解自己,而且在将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一个心理和谐的人。在成人后,他们会持续按照父母定的标准生活,上边那个男士甚至每一个重大人生决定都要父母给他做主,甚至参与到自己的夫妻关系里来,否则就会有负罪感,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的那部分也在长大,它不想被限制性信念控制,它想挣脱,于是将潜意识里的对抗情绪发泄到妻子的身上,而这种情绪带来的痛苦会更加敏锐,所以他抑郁了。

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常说叛逆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坏事,因为他们会逐渐建立自己的信念自己的形式标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而不拘泥于父母的给他拴上的铁链,至少他们长大了心身健康不会抑郁!而这种情形也体现在移民群体,很多移民到其他国家的人们患上抑郁症的比例非常之高,这当初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很多同行是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这种现象的,认为是移民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迫切关注精神世界的需求,其实不全是这样,当人身处一个陌生的世界,自己多年在国内摸爬滚打的那套都不管用了,自己的限制性信念被打破自己人生观价值观被颠覆后的迷惘彷徨失落,有的人沉沦了,抑郁了,有的人重新塑造了自己的标准。


用合一的方法超越限制性信念的二元对立

而在《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里提到是超越这种限制性信念的方法就是合一,因为我们遵循这种限制性信念生活,我一直在寻找是非标准对错标准,一旦找到我们就遵循这个标准生活,这样让我们一直处于头脑思维的惯性当中而不能自拔,而这就是习惯。你活在习惯当中,也就是说,习惯基本上是透过你而活。习惯本身有持续性,有自己的能量,当然也从你那里得到能量习惯会下指令,你变成唯命是从的仆人,只有乖乖听话的份。习惯迫使你去做某些事,你是一个受害者,佛教称之为「业」也就是习气,即便是佛陀在世也无法改变业力。


活在习惯的炼狱当中。你过着囚犯般的生活,就像失去自由的奴隶,因为这座炼狱是由你的习惯、制约及你过去的所作所为构成的,它将你重重包围住、捆绑住,但是你还一直欺骗自己,以为是你在决定做这些事的,外界很难打破这个小我的潜意识习惯,活在小我制造的头脑幻象中的我们,生命的质量大打折扣,我们会一直被念头跟习惯操控,活在头脑编制的故事里,你的人生是无意义的、没有爱的,你并不是真正在生活,你只是拖着生命在走。你没有任何理由活下去,但是困难在于:你也没有任何理由自杀。所以,以一种昏睡的方式,就好像梦游症患者一样,人们继续从摇篮走向坟墓,那是一个很长的旅程,然而在昏睡当中,他们还是试着去走,他们都走到了坟墓,或者应该说是他们所到达的地方都变成了坟墓…但是你的头脑中的念头却越来越多。


打破习惯的桎梏就得从时间入手,实相无始无终,头脑因为有始有终,因此它无法接触到实相,它无法理解存在的恒久,因为它存在有限的时间里,实际上,它就是时间本身,它存在过去和未来,由意识中的“见”“念”而来,确切的说“见”存在过去“念”存在未来,因为具有时间属性所以呈现并不持久的二元对立性,当我们的头脑全部被“见”“念”占据的时候记得默念:此时此地,此时此刻,此时此地,此时此刻......它会将我们的意识从思维拉回到现实当中,同时配合关注自己的呼吸节奏,这样你才能观照你的欲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破坏欲望的时间属性,但是小我依然存在,这样做不会继续加强我们的小我,会时刻提醒我们自己活在当下,专注于当下手头上的事情了,并与当下合一,只有这样你才能打破习惯桎梏,才能超越限制性信念的二元对立!


焦虑是对未来不安在当下的投射

那么什么导致焦虑呢?比如即将失业,即将错过某一班火车,即将参加的面试,这都会让你紧张让你焦虑,你希望时间走得快一点,在焦虑状态下,你的手心会冒汗,你会感觉喘不过气来,你会半夜从噩梦中惊醒,紧张意味着匆忙、恐惧和怀疑,紧张意味着一种经常性的努力,想要去保护,去成为安全的,紧张意味着现在就为明天准备,或是为来生准备、害怕说明天你将无法面对事实,所以要好好准备,紧张意味着你并没有真正去经历过去,而只是绕过它,它还悬在那里,它是一种残留,它仍然围绕着你。


对于这种还未发生事情的担忧不纯粹是庸人自扰,它是一种“小我”的自我保护机制,让我们的身体免受伤害,但是只要我们认真思考一下,这种未来的担心的伤害哪一次又对我们造成了实质性的伤害呢?哪一次这种对未来的担忧又让我们获益良多呢?我们可以应对当下发生的事,但是我们却无法应对未来还没发生的事,实际上没有这个必要,《圣经》里说道:为什么要为明日而忧愁呢?因为连今日要发生什么我们都不知道!


紧张焦虑意味着介于「你现在的样子」和「你想要成为的样子」之间的一个空隙。如果那个空隙很大,紧张就会很大,如果那个空隙很小,紧张就很小,如果根本就没有空隙,那意味着你满足于你的现状。换句话说,你并不渴望成为任何你现在所不是的,那么你的头脑就存在于当下这个片刻,没有什么好紧张的,你不想要变成别的东西;也没有别的地方要去。于是你就能够处于此时此地。不会有比较。你自己就是独一无二的。你不再以别人的观点来思考自己,你很放松地跟你自己在一起。


我们在人生路上总遇到一些孤独和困难的时刻,那时都觉得完蛋了,但事实上我们都过来了。没什么诀窍,没什么捷径,正是因为经历了无数这样的时刻,才学会坦然,才能知道怎么样面对接下来可能会接踵而来的困难。未来不见得更好,但你得走过去看看才知道。害怕会让你产生焦虑,千百年来,这种焦虑感在女人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她们怕男人变心,怕美人迟暮,怕生活改变,怕孩子长大。是因为这种焦虑来自于内心,并不来自于外在。她们过多的向外界讨答案,不仅惯坏了男人,还迷失了自己。


停止头脑的无意识投射活在当下

当人处在抑郁状态下,会不自觉将自己锁进自己的头脑,在头脑层面,你会将意识投射到过去跟未来,过去是让你痛苦懊恼沮丧自责的事,并在头脑故事里寻找证据证明自己是个受害者,这种感觉困扰你让你辗转反侧,夜难成寐,这样加剧身体上的抗拒感,所以你会厌恶自己的身体,源于这种抗拒,你又在头脑层面投射一个未来,但是未来是不安全的!人总是对未知的不确定的东西感到不安跟好奇,你时常觉得自己不能应对这种不安,随着担忧的加大,所以你会从夜半冷汗涔涔的噩梦中惊醒,这就是焦虑,它进入了你的潜意识。


《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就是让你停止这种无意识投射的方法!出离头脑安在当下,与当下的事情合一,那样你的生命质量会得到极大提升,你要明白,生命只存在于当下,当你回首往事,那些大多是你没有过好的每一个当下!这很容易从人们的脸上看到它,你到人潮汹涌的大街上,那些行色匆匆的人们都是愁眉紧锁,因为他们在头脑欲望的牵制下,加快脚步追寻虚无缥缈的未来,这让他们很紧张,身体看起来很僵直,他们没办法安在当下,享受当下!有人会说社会压力这么大,不快点行吗?诚然你可以加快你的步伐,但是内心能不能慢一点,再慢一点,让思维停止,让投射停止,未来还没来,它不会给你造成实质性的伤害,所以即便行色匆匆,你就与你的行色匆匆合一,享受你的行色匆匆,不要沉迷过去,不要害怕未来,过去。得失也好,成败也罢,无论快乐,还是痛苦,都过去了,你只能回忆,而无法回去。可有些时候,我们总跟过去过不去,沉迷在回味中,颓废在往事里。只有把自己从过去中解放出来,你前面的脚下才有路。这就是阳明先生说的守住内心,心身合一!那样在行色匆匆的你也会看起来无比优雅无比淡定跟无比从容!


了凡心疗愈


昨天下午,小区突然来了四辆警车,停在大院门外。下来若干特警,头戴警帽,手执盾牌,进入了单元楼。大约二个小时,只見特警架出一位中年男孑,上了警车,抓走了人。……

邻居们,扎堆议论纷纷。都说这个人,平时挺老实,离了婚之后,回到母亲家,与老娘相伴。己经好几年了。平时,天天能見到他出来买菜。有时,在院内外独自徘徊。这个人从来不和小区的邻居说一句话。

大院里的人都说,看上去挺老实,怎么会要杀自己的老妈呀?

有知情人说,他老娘有病,瘫在床上,平时由他伺候。有个妹子,一个星期来一回。今天,他们家发生吵架,听到哭喊声。他妹妹跑到楼道,手机打110报警,听说他拿菜刀砍他妈。……

我顿然明白了,一个孤独人,生活不顺心,长期精神压抑,先是《抑郁症》,得不到缓解,发展升级到《焦虑症》,再发展,接下来就是神经出问题,突发《精神病》了吧?否则,怎么会要杀他的老妈呀?

唉……,人呢,为什么哪么想不开?能给我们一个沉痛的教训吗?


汇雁1


那么抑郁症,现在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特征了,也就是说得抑郁症的人,不论是轻度和重度,总的数量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那么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不缺吃,不缺穿,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学,经济不是问题的时候,我们呢,反而这个人的精神出了问题,也就是心理出了问题,有许多人得抑郁症或者是其他的心理病症。那么这个问题就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问题,也是我们教育的问题。

我李老师一直这样理解,一个孩子如果得了抑郁症,那么说明这个孩子从小所受到的教育是不正确的。也就是说一个孩子,那么我母亲每天要跟她交流,要跟她说很多话。于是孩子很小,母亲说什么话,都记录在大脑里,而且呢,儿童他又是幼稚的,那么他就对母亲说的话进行幼稚的判断,最后就自定义了母亲说的话,按照他那个理解自定义的!

如果是一个高中生,母亲说错误的话,那高中生能辨别、能纠正。孩子则不同,孩子呢,你就是说一千句误谬的话,于是孩子就记住了,定义了这一千句,于是就把这一千句不健康的信念输送到大脑里,于是就变成了潜意识。当孩子长大的时候,他就会发现他和这个周围格格不入,和班级的同学无法沟通!这就是他的潜意识的问题。我认为就是得抑郁症原因,一般来说,最主要是这种形式下才得的。

另外,家族遗传也不可忽视,这个问题,我这样说了之后,那么可能有人会疑问了,这提问的姐姐她怎么没得抑郁症呢,那妹妹为什么得呢?就是说这个母亲对这两个孩子的教育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可能这个小的孩子得到了过多的溺爱,这样呢,也是可能的。总之就是说母亲对孩子说什么,是他能不能得抑郁症的一个关键,这是我的理解。

然后我们怎么办呢?怎么能消除这个抑郁症? 李老师我个人的经验是这样的,我们学习圣人之言,用圣人之言消除头脑中的潜意识中的垃圾!我做个比喻,比方说你大脑里边有200个错误的信念,于是呢,我们从四书里边就找200个句子,然后由老师来讲解,讲解就是一句圣人之言就能刻掉一个错误的信念。如果找到200句就克掉200个不健康的信念。我只是这个比喻,实际上孩子不健康的信念可能都有上千,那么这样实际上就是用儒家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一个理论体系,然后对孩子的潜意识垃圾进行清除。

这种清除的课程叫做化禀性的课程,因为人的禀性也就是祖上的遗传和童年生活所受到的伤害,你像得抑郁症的孩子,童年他都受到思想上的伤害。

那么化禀性的课程就是一节、一节的讲,然后孩子就听,听着听着,他心里就亮堂了,于是他满脸愁云就烟消云散了。经过这样的系统学习,于是孩子他用圣人之言消除了细胞中的有害记忆,于是细胞频率就上升,生理压力和心理压力就下降,然后免疫力就提高,孩子迅速就能恢复健康。这是李老师我的实践经验,那么这是一个问题。

接下来还有一个吃药的问题,我想把吃药的问题说清楚。这个西医啊,它有一个理论,它是对准症状,不考虑你原因,不考虑你后果,西医的这个逻辑就是这样的。我们中医不,我们中医看病的时候一定要分析这个病是怎么来的,然后再开药,它都是为了去根,这样的一个理论。这就是中医和西医的差别。

比方说一个孩子得了抑郁症,于是轻的还问题不大,重的他就要砸家具,就要打妈妈,打爹、骂娘,然后还要残害别人,还要残害自己。那在这种情况下,于是医学家们就会设立课题,来研究抑郁症,研究的结果是什么?就是要制造一种药,这种药就是当孩子抑郁症爆发的时候,要砸家具的时候,给他吃上之后,然后就缓解他的情绪。于是,那么医学家研究完之后,就把这种研究方案给了制药厂,制药厂就按照这个医学家研究的这种药,然后就生产。

生产呢,它就一个问题出来了,就是这种药只是解决症状,它不会除根。因此抑郁症重度的,于是你去看病,医院就会给你开药。给你开药的结果是什么呢?那你就吃,吃完之后,你浑身舒服,感觉到特舒服,但是这个药劲一过,你还得继续吃,这样的,人就导致依赖抗抑郁的药,结果就把大脑吃坏了,这孩子就是废人了,是这样的。

李老师我不是你反对你吃药,假设你的重度抑郁症真是到了砸家具、自残的时候,你还真得吃,但是同时你一定要知道这种药是对准症状的,它不是去根的!

因此那最后李老师我的建议就是,你要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然后化掉自己的禀性。于是你开始变化气质,然后就心情开朗,那么你的这个慈悲心就生出来了,然后表情就是慈眉善目的。于是你就能重返学校了!说起来是很简单的,这个就讲到这里。


家和子贵教育


还有希望头条下次不要在邀请我了,我从13年开始得了抑郁症,差不多四年时间,自杀两次,我现在连自己都拯救不了了。


人间失态


什么是焦虑症?

焦虑症的症状:

焦虑症在临床上比较多,考虑可能与精神压力较大以及一些精神刺激而导致的。焦虑症的症状特征是什么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表现为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等等。

第二,情绪急躁易怒,并且口干口苦伴有头痛、目赤耳明、大干燥等等。

第三,情绪容易激动,并且胸部满闷、胁肋胀痛,咽中如有异物梗塞,吞之不下,咳之不出这样的症状。

第四,精神恍惚,心神不宁,神经衰弱,多疑易惊,悲伤善哭,喜怒无常,有时甚至登高而歌,弃衣而行,这就是焦虑症的典型表现。


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的早期症状:

一:性格改变。一向温和沉静的人突然变得蛮不讲理,为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发脾气或疑心重重,常常会认为周围的人都跟他过不去,见到有人讲话就怀疑在议论自己,甚至别人咳嗽也认为是针对自己。

二:情绪反常。无故的发笑也属于抑郁症的早期症状,对亲人和朋友变得淡漠、疏远、不理,既不关心别人,也不理会别人对他的关心,或无缘无故的紧张、焦虑、害怕,这是最常见的抑郁症症状。

三:行为动作。异常一烦往日热情乐观的神情,为沉默不语,动作迟疑,面无表情或呆立、呆坐、呆视、独处、不爱交往或对空叫骂、喃喃自语、做一些莫名其妙的动作、令人费解。

四:抑郁症的早期症状还表现为类神经衰弱状态,头痛、失眠、多梦、易醒,做事丢三落四、注意力不集中、月经紊乱、倦怠乏力等,虽有诸多不适,但无痛苦的体验,且又不主动就医。

五:益智减退。一反原来积极、热情、好学上进的状态,也是常见的抑郁症的症状,就患者来说,他们会变得工作马虎、不负责任、甚至旷工、学习成绩下降。


如何正确认识抑郁症和焦虑症?

抑郁症临床当中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主要临床表现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伴有自我评价低,注意力下降,自罪自责,少眠,胃口差,体重下降,性欲下降,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自伤自杀的想法和行为。在抑郁症的治疗过程当中临床主要选择抗抑郁药物,一线用药是五羟色胺酸在摄取抑制剂。

焦虑症属于神经症的一种,包括广泛性焦虑症和惊恐发作,它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没有明确对象或莫名其妙的出现焦虑,担心害怕,会有坐立不安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头晕头痛,恶心,腹泻,心慌,心悸,尿频尿急出汗等表现,焦虑症的治疗在临床当中一般选择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治疗。


不论是焦虑症、抑郁症,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眠、心悸症状,精神状态不佳等。这两类疾病都可以吃一些安神助眠类的药物,例如敖东牌安神补脑液。畅销近40年,健脑安神,至少帮助8亿患者解决失眠、神经衰弱等问题的困扰。


安叔健康生活课堂


焦虑症临床表现:焦虑、恐慌、紧张;总是感到最坏的事情即将发生,坐卧不安、提心吊胆、心烦意乱;缺乏安全感;睡眠障碍,比如入睡困难、做噩梦;植物神经紊乱,面色苍白、心悸、胸部有窒息感;食欲不振;性欲缺乏等。

抑郁症临床表现:持续伤感、焦虑、郁闷,开心不起来;不愿意出门,不愿意交流;做事没热情、没动力,兴趣降低或减退,包括性欲;思虑多不能做决定,记不住细节,注意力不集中;消极悲观;有负罪感,自我评价低;睡眠紊乱;食欲紊乱;严重的有自杀倾向或行为。

从两者的症状表现来看,区别主要在两方面。生理方面最大的区别在于知觉状态。焦虑症患者的知觉为高唤起状态,而抑郁症患者则为抑制状态。焦虑症因超常的唤起状态导致了头晕、心慌、胸闷气短、呼吸急促、消化异常、尿频尿急等等,而抑郁症因超常的抑制状态而表现出思维反应迟钝、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注意力下降等等。心理方面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主导情绪。焦虑症的主导情绪是紧张、恐慌,抑郁症的主导情绪是悲伤、郁闷。

但是,如果焦虑症、抑郁症存在的时间长了,常常会出现并发现象。即焦虑症患者又有抑郁症的症状,或者抑郁症患者又有焦虑症症状。这是因为,焦虑症患者会因为问题持续时间长、后果严重而陷于抑郁情绪,抑郁症患者会因为长期身处痛苦却无力改变而心生焦虑。有鉴于此,在目前的心理治疗中多将两者合并,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效果较好。


心理专家刘爱民


这个不难区分。

抑郁症是对过去的事情念念不忘,耿耿于怀。表现为唉声叹气;常用语是,后悔死了。

焦虑症是对尚未发生的事情感到手足无措,坐立不安。表现紧张烦躁;常用语是,愁死我了。

它们最初都是一般心理问题,如果持续时间长了,会过渡为严重心理问题,最终成为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注重心理健康,避免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情绪低落或者情绪波动较大,那就要尽快进行心理调适,帮助其缓解精神压力。

每个人过去都犯过一些错误,如果总是沉浸在过去的错误里不停纠结,那就会形成严重的情绪压抑。其结果是抑郁。

每个人都会对尚未发生的事情感到一丝恐慌,甚至兴奋和紧张相交织。如果准备不充分,或担心出现纰漏而惴惴不安。其结果必然会形成条件反射,每次遇到新问题都会出现这样的反应,离焦虑症不远了。

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需要经过一个过程,首先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即正确的思维导图。

事件——大脑——积极反应。

事件——大脑——消极反应。

遇事冷静——心理素质高。

遇事慌乱——心理素质差。

心理素质高——急中生智。

心理素质差——惊慌失措。

无论是焦虑症还是抑郁症,都是由于错误的观念造成的。所以,提高心理素质,从改变观念开始。





伊犁大维心理


抑郁症给焦虑症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抑郁症想死,焦虑症怕死!


抑郁症,是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运动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的一种疾病。

抑郁症的危害: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

焦虑症是以焦虑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表现为没有事实根据也无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和肌肉紧张,以及运动性不安。

焦虑症的危害:出现莫名的害怕,紧张,恐惧不安等心理。患者可能有一种期待性的危险感,感到某种灾难降临,甚至有死亡的感受。对目前,未来缺乏信心和乐趣。有时情绪激动,失去平衡,经常无故地发怒,对周围环境不能清晰地感知和认识,思维变得简单和模糊,整天专注于自己的健康状态!


不管是抑郁症,还是焦虑症,都是因为大脑激素分泌紊乱,大脑里已经不分泌使人高兴,兴奋的激素了,这个时候应该及时去三甲医院的精神心理卫生科就诊,做一个脑功能检测,看一下大脑里哪种激素分泌递增,哪种激素分泌抗拒!

确诊之后,及时用上抗抑郁的药物,所有抗抑郁的药物对焦虑症都是有很好的疗效的!用上药物后,那些不舒服的症状马上就消失了,只是要记住一定要长时间的吃药和慢慢的减药量,因为抑郁症也是一个复发性非常高的疾病!

谢谢阅读,希望大家都从抑郁症的泥潭中出来。感恩!


家有乖乖


对于这样的问题,很多人充满疑惑,有时也分不清到底自己的怎么了,感觉两种疾病像是“双胞胎”,但又会发现这两个疾病在医生口中有完全不一样的解释。

在临床上焦虑症一般指缺乏客观原因的内心极度的不安状态,伴有大祸临头的恐惧感,因此表现惶恐紧张、手足无措、坐卧不宁,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病人常伴有心悸、气急、出汗、四肢厥冷和震颤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严重者表现为惊恐发作。临床上我们经常接触这样的患者,来就诊时主诉自己周身不适感强烈,在综合医院反复就诊,并没有足够的医学证据证明相关疾病,但病人主观体验真实存在,这也是患者一直纠结的问题所在。其实这部分病人很多都是焦虑症引起的躯体不适,病人有部分自知力,但对精神科疾病了解较少,以至于最后才到精神科就诊,通过用药,很多患者都能缓解躯体不适感,缓解甚至消失焦虑表现。

提到抑郁症,它属于情感障碍,起病原因较复杂,患者表现最多的便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兴趣丧失;主观感受是头脑不灵活,像生锈的机器,每天高兴不起来,郁郁寡欢;不愿意和别人讲话,食欲下降,行为活动减少,对既往感兴趣的事情觉得索然无味;对自己评价过低,感觉生活无望,严重时甚至出现自伤或自杀行为。这样的患者一般不愿主动就诊,也不愿四处求医,意志活动减退导致患者与原有的生活轨迹分离。

我们具体较一下两个疾病的特点

  • 抑郁症患者心情充满忧愁,表现上整日闷闷不乐,经常责怪自己,自感内疚;言语减少,经常感觉自卑,容易出现轻生、自伤等行为;有时存在躯体不适表现,但患者一般主诉时躯体表现描述简单,不会像焦虑症患者那样言语啰嗦,重复。

  • 焦虑症患者心情多以烦恼为主,日常表现为不安宁,经常责怪自己身体各种不适感,言语增多,尤其是讲述自身不适感时,可以滔滔不绝,经常容易心烦,躁动不安,躯体症状多,表现显著,导致患者无法正常生活。

总结

相较于抑郁症,焦虑症通过对症治疗,病情缓解较快,缓解期社会适应可以恢复如常;但很多患有焦虑症的病人在性格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也有部分患者存在人格障碍,导致焦虑症状的发生,对于这样的患者,现有的医疗手段能够患者目前的焦虑或者恐惧症状,但性格养成的成人,经常会在缓解期遇到其他问题或者事件的影响而发病,心理承受能力差也是这类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焦虑症在接受系统的治疗后病情虽然得到改善,也要自我寻找原因,积极完善以前的行为习惯或者性格,从而能够更好的应对自身产生的问题。


精神知多少


从严重程度上来看,焦虑症是一种神经症,比较轻。抑郁症是一种精神心理障碍,比较严重。

从表现上来看,广泛性焦虑主要表现是与环境不相符的紧张感,这种紧张感常常会影响到食欲和睡眠。如果出现睡眠障碍,最常见的症状是入睡困难。而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与环境不相符的情绪低落,自责内疚,并出现一系列复杂的心身症状。严重时会有强烈的自杀倾向。抑郁症也会出现睡眠障碍,但是最常见的是早醒。

焦虑症往往会伴发抑郁,由于长期的焦虑,导致大量的心身能量被消耗。从而,会导致身体出现抑郁状态,以此来阻止身体能量被进一步的被损耗。

抑郁症也常常伴发焦虑,这是因为抑郁症患者大脑皮质功能减退,导致皮质下的冲动过度强烈,从而导致抑郁症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等焦虑情绪。

所以,在诊断时焦虑症和抑郁症还是有一定可能被误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