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古咸陽和現在的咸陽是一個地方嗎?有哪些歷史?

墨染畫81054630


咸陽的政區建置,始於夏代。公元前21世紀,市境西部為有邰氏封地,東南部為有扈氏管轄地,北部為畎夷等原始氏族部落。

商代,發展到邰、豳、程、犬方等方國。市區在市境東南部,西周為豐、鎬二京近郊,東周時封於秦。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遷都咸陽,在秦國全面建立郡、縣政區體制。中心區在今咸陽市區東渭城區窯店鄉境內。在此“築冀闕宮廷”、“作為咸陽”,始為秦都。歷經惠文、悼武、昭襄、孝文、莊襄5王及始皇、二世兩帝的營建,都城地跨渭河兩岸,規模宏大。

《三輔黃圖》有“渭水貫都,以象天漢,橫橋南渡,以法牽牛”之謂。渭北有以咸陽宮為中心的蘭池、望夷和仿六國宮室建築的宮殿群;渭南有阿房、長信等宮。宮與宮之間有閣道、複道相連,周圍有離宮別館270餘處,蔚為壯觀。秦末毀於兵火。漢長安城就是在渭河南岸部分宮殿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這也就是為什麼西安的十三朝古都會有秦)。

漢高帝元年(前206),在咸陽宮以西居民區置新城縣,七年併入長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復設,改名渭城縣,屬右扶風。

東漢以後為長安縣地。後趙石勒,曾在此置石安縣,隋開皇三年(583)併入涇陽。唐以後為咸陽縣地。

以後各代,所置郡、縣治城因渭水改道而不斷西移。明清咸陽縣城在秦咸陽故址西15公里的渭水北岸,即今舊城區。

希望對你有幫助。








烜之


咸陽是今天的咸陽市。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設郡縣,在咸陽周邊京畿要地置內史,統轄關中各縣,定都咸陽。

1、咸陽名稱的來源

古代將水之北和山之南均稱為“陽”,而“鹹”字意為“皆”、“都是”等。咸陽地址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陽,故名咸陽。也有人根據《史記》和秦都咸陽出上的陶文,以為商秧在此置“咸亨”、“陽裡”,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將兩名合一,即為咸陽。

2、歷史發展

1949年5月18日咸陽解放,成立了咸陽縣人民政府。11月10日,經陝甘寧邊區政府批准,咸陽縣城關區公所改設為區級咸陽市人民政府。1952年12月15日,縣級咸陽市人民政府成立,與咸陽縣同屬咸陽專署領導。

1953年12月20日,根據陝西省人民委員會的通知,咸陽縣建制撤銷,其地域劃歸咸陽市,歸屬咸陽專區。1966年咸陽市劃歸西安市轄。1969年咸陽專區改名咸陽地區。1971年咸陽市劃歸咸陽地區轄。1984年,咸陽地區改稱咸陽市,為省轄市,原縣級咸陽市改稱秦都區。

地改市後,咸陽市境由523平方公里擴大為10213平方公里,轄秦都、楊陵2區及武功、興平、涇陽、三原、禮泉、乾縣、水壽、彬縣、長武、旬邑、淳化11縣。1986年12月,以咸陽市樂育路為界,分秦都區東部為渭城區。至此,咸陽市轄3區11縣。

1997年6月,國務院決定在楊陵區建立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納入國家高新區管理,楊陵區黨政隸屬關係脫離咸陽市,改由示範區黨工委、管委會領導。

之後,楊陵區行政區劃雖然沒有變,但是不歸屬咸陽市領導。目前咸陽市轄2市(興平、彬州)、2區(秦都、渭城)、9縣(三原、涇陽、禮泉、乾縣、武功、永壽、長武、旬邑、淳化)。





小先生GL


是的,中國第一帝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