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慈禧想讓侄子當皇帝,大臣極力反對,她說了幾個字讓大臣啞口無言

光緒是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4歲登基,38歲駕崩,在位34年。除了在位61年的康熙和在位60的乾隆,清朝的皇帝中就屬他在位時間最長。可是,據光緒的起居注官回憶,自從光緒當上皇帝,他就從來沒笑過。

慈禧想讓侄子當皇帝,大臣極力反對,她說了幾個字讓大臣啞口無言

光緒從來沒笑過

其實,光緒本來離皇位挺遠的,他原本可以做個無憂無慮的王爺。但是,老天爺太會開玩笑,扔下一個皇位直接砸中了光緒。在之後的34年裡,光緒就開始他鬱鬱寡歡的皇帝生涯。既然這麼不喜歡這個“職業”,光緒為何還要當皇帝呢?

這還得從同治皇帝駕崩的那個夜晚說起。

同治十三年12月5日,同治皇帝駕崩了,享年19歲,很短暫。在他的靈柩前,慈禧、慈安、眾大臣哭得稀里嘩啦,哭聲響徹雲霄。眾人一邊哭著,一邊迷茫著。他們迷茫的是,同治皇帝無子,該由誰繼承大統呢?

慈禧想讓侄子當皇帝,大臣極力反對,她說了幾個字讓大臣啞口無言

同治皇帝,英年早逝

新老皇帝的更替,自古就是父死子承,既然同治無子,只能給他過繼一個兒子了。關於如何過繼,《清稗類鈔》有這樣的說明:

立嗣之事,其法擇胞弟之子以為嗣,次則擇從兄弟之子。

皇室是特別注重血統的,所以,為先皇找嗣子,必須先從先皇親兄弟的子嗣中找。若沒有,退而求其次,從先皇從兄弟(叔伯兄弟)的兒子中找。咸豐就同治一個兒子,同治沒有親兄弟,所以只能從叔伯兄弟中找了。

慈禧想讓侄子當皇帝,大臣極力反對,她說了幾個字讓大臣啞口無言

載治,並不是皇族近支,是過繼過來的

在同治皇帝的所有從兄弟中,只有載治有兩個兒子,載治是道光皇帝的大兒子奕緯的兒子。但是,奕緯死時僅24歲,他生前是沒有兒子的,載治是過繼給奕緯的。也就是說,載治並不是皇室近支出身,他只是名義上是同治皇帝的從兄弟。

所以,載治的兩個“溥”字輩的兒子不是皇家血統,沒有資格繼承皇位。那樣的話,大清的江山就無人可繼承了,到底該如何是好?這時,慈禧擦乾眼淚,通知內務府召集王公大臣開會。

很快,眾大臣、慈禧、慈安等人紛紛來到了養心殿的西暖閣中,開會討論由誰繼承皇位。據《德宗承統私記》記載,眾人剛剛就緒,就很快有人提出立嗣的問題,建議從載治的兩個兒子中選一個。

慈禧想讓侄子當皇帝,大臣極力反對,她說了幾個字讓大臣啞口無言

慈禧太后

這時,惇親王奕詝立馬反駁,稱載治的兒子血統疏遠,不可。慈禧對此表示首肯,說了一句話:

溥字輩無當立者。

慈禧話音剛落,眾大臣一陣騷動。既然溥字輩沒有合適的,那就只能從同治皇帝的從兄弟中選一人了。這下皇位不是父死子承了,而是變為了兄終弟及。雖然這種做法史無前例,但事到如今只能這樣了。

這樣一來,繼承人的選擇面就相對廣了一些。恭親王奕訢的兒子載瀓、醇親王奕譞的兒子載湉都有資格。其中,載瀓已經成年,年紀和同治差不多大。而載湉,才不到四歲。

慈禧想讓侄子當皇帝,大臣極力反對,她說了幾個字讓大臣啞口無言

慈禧想要擁立年幼的載湉

因為軍機大臣都是奕訢的手下,所以他們一致主張由奕訢的兒子載瀓繼承大統。但是,慈禧不想選載瀓,一是因為她要打壓奕訢,不能讓他勢力太龐大;二是載瀓就是個紈絝子弟,整日尋花問柳,根本做不了皇帝。

但是,軍機大臣人多勢眾,他們堅持要載瀓繼承大統。這時,慈禧勢單力薄,但是她說了一句話,就讓眾軍機大臣啞口無言,乖乖聽她的主張。慈禧說了什麼,能夠一語定乾坤。慈禧說:

文宗(咸豐)無次子,今遭此變,若承嗣年長者實不願,須幼者乃可教育。

慈禧想讓侄子當皇帝,大臣極力反對,她說了幾個字讓大臣啞口無言

慈禧贏了

此語一出,短短几個字,為何就能讓軍機大臣乖乖閉嘴呢?慈禧簡單的一句話,包含了三層意思。

一、會議的主題由為同治立嗣轉變為給咸豐擇嗣;二、會議的主題本是立新君,讓慈禧一說,變成了為咸豐選兒子。立新君,是國事,軍機大臣自然可以干預。但是,為咸豐選兒子是家事,軍機大臣頓時沒有了發言權。

三、選繼子,自然選幼小的合適。因為小孩可塑性強,好教育,這也是人之常情。

慈禧想讓侄子當皇帝,大臣極力反對,她說了幾個字讓大臣啞口無言

光緒不幸的一生開始了

有這三條做支撐,軍機大臣無話可說。慈禧趁熱打鐵,“義正言辭”地對身旁的慈安說:

現在一語既定,永無更移,我二人同一心,是吧姐姐。

慈安哭哭啼啼,只管點頭稱是。就這樣,載湉被推上皇位。

歷史葉子有言:

這個夜晚,是光緒不幸的開始。從此,他再也體會不到母親的慈愛,體會不到夫妻的恩愛,更體會不到帝王的威儀,他就此淪為慈禧一人的“囚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