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泉州在歷史上最輝煌的年代是什麼時候?

Manny李文輝


滿招損,謙受益。

這句話很符合福建人的氣質,在低調中生存,在默默中爆發,然而酒香就算是巷子深也抵不住酒鬼的鼻子。

於是,總有那麼幾次,讓時時保持著強悍的泉州偶爾能浮出水面狠狠地秀一下存在感,而那大概是另一種風格的泉州輝煌吧。

一、東方遍地是黃金的第一港


中國的歷史,一向重陸地輕海洋,因此以泉州為代表的港口城市,即使在過去創造出多少的輝煌業績,也不會被當時的主流文人所記載和宣傳。

顯然的,泉州在古代,關於港口的口碑和聲望自然也不會有大書特書的機會。

然而,因一個西方人的到來以及湊巧的一部筆記流傳,使得這座刺桐港竟然紅出牆外,紅出國門了。


馬可波羅的遊記在16世紀後紅遍歐洲,也使得泉州風靡海外,只是那時的人知道有刺桐不知有泉州。

二、蒲壽庚的投誠以及大宋皇室成員的受迫害

南宋末年,宋末帝一行顛簸南下,本想以福建作為江山再起的堡壘,無奈心有餘力不足。

當他們一路退守泉州時,阿拉伯後裔泉州的一把手蒲壽庚卻早已接受蒙元的受降令,緊閉城門不納。

末帝一干兵民只好繼續南移。

而更可恨的是,蒲壽庚竟然磨刀霍霍向趙宋在泉州的南外宗正司下手,一口氣殺了幾千名趙宋皇族後裔,一時在全中國激起民恨。

在這種國恨家仇的刺激下,泉州、興化和漳州的百姓自發地興起了南下追隨宋帝的人口大遷徙,閩南三地十室九空,而另一方面卻使得廣東沿海形成了成片的閩南人聚居區。

三、明末海盜窟穴與抗清基地

當大明王朝以摧枯拉朽之勢瞬間傾倒時,還來不及接受現實的福建卻獨自豎起了抗清的大旗。


而這些堅持的人,在大明王朝尚垂垂老矣之時竟然是叱吒東南的大海盜,以吸大明的血液為生。

這種詭異的變化,卻正是福建人另類的愛國情思。

滿清軍隊在全國旗開得勝,勢如破竹,卻在福建泉州遇到無法逾越的屏障,而這個屏障最終也成了清朝的心病,久久無法去除。

於是,在當時,泉州的亂紛紛便成了尚存一口氣堅持抗清的最後支撐,也給全國百姓一絲希望。

以上的三個時期,大概是泉州在世界、中國最有存在感的時候,當然,在改革開放後,曾經有那麼十幾年,泉州的晉江、石獅現象也曾經火遍全國,成為全國發展經濟的標杆,至今,上了年紀的一輩,仍對晉江和石獅備有感受。


圭海四記


我個人認為是宋朝時期。

宋朝是我國曆史上一個比較特殊的王朝。宋太祖吸取了唐朝滅亡的教訓,一直把兵權牢牢握在手中。此外,全國各地所有的物資都被調配到首都汴京。汴京之外的其他地區普遍十分落後,經常捱打。當然,宋朝時期經濟高度發展是一個事實。

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怎麼把這些高檔商品送出國門呢?像漢唐一樣走西域嗎?

no!

由於宋朝政權無法震懾北部少數民族勢力,絲綢之路受阻,根本就走不出去。

所以海上絲綢之路便應運而生了。

泉州港的地位就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為什麼會最輝煌呢?因為當時的泉州是全國第一大港,經濟地位僅次於汴京。用類比的方法的話,就相當於現在的上海。

所以,當時的泉州應該是最輝煌的時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