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看似明白,卻又說不出所以然的會計實務題!

看似明白,卻又說不出所以然的會計實務題!

導讀

常識與認識相左是我們經常困惑的地方,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理”在哪裡,大多數人想得不多。財會圈就有幾個常識與認識相左的話題很熱門,“減稅過後稅收為何反倒增長”、“房租不如利息,為何還要買房”、“我比王思聰更懂經營嗎?”,本文將作專門分析,幫你理清認知。

1、減稅過後稅收為何反倒增長

為什麼每次減稅過後,整體稅收反倒會增長,漲幅還會超過GDP的漲幅?

看似明白,卻又說不出所以然的會計實務題!

解析:第一,稅收增長本身與GDP增長不同步,一般情況下,稅收增長是高於GDP增長的;第二,政府在減稅的同時,加強了徵管與稽查,堵住了許多偷漏稅的暗箱操作;第三,營改增之後,企業獲取增值稅專票進行抵扣的意識加強,固化了憑票入賬的思維,這是一場稅務針對納稅人的人民戰爭,必勝無疑。

可以說,每次減稅都是給規範納稅的企業發放紅利;對不規範納稅的企業而言則是減少了名義稅負,增加了實質稅負。

2、房租不如利息,為何還要買房

在北京南四環買一套建築面積90平米的房子,需要500萬。將之出租,月租金5000元。以出租來回本需要83年,這實在是一個失敗的投資回報率。為何炒房者依舊趨之若鶩,而且大多數人的投資被證明是成功的。

看似明白,卻又說不出所以然的會計實務題!

解析:會計做賬時,針對資產是採用歷史成本入賬。資產入賬後,可以計提減值,但不能計提增值,所以我們的會計準則標榜的公允價值計量就是個半吊子的計量規則。

購置資產後,企業或個人可以通過兩個方式獲得收益,一為資產經營性收益,如房子出租,收租金;另一為資產增值收益。從買房來看,資產經營性收益低於機會成本,但資產的增值收益遠大於機會成本。這或許是老百姓趨之若鶩炒房的主要原因。

理論上,房屋的價值是未來租金折現的總和。如果這麼算,房屋的價格顯著高於了房屋的價值。這就是不斷有人在喊房地產有泡沫的理論依據。泡沫因何而來,產生的原因主要在於兩點:其一,貨幣增發流向窪地;其二,對房價未來的預期。如果貨幣不增發,適當限制流動性,房價上漲預期會被抑制,房價就可能會迴歸理性。

3、我比王思聰更懂經營嗎?

王健林給了王思聰 5個億,王思聰用這5個億投資淨賺了40個億,投資回報率800%。我父親給了我10元,我用這10元買了雙手套,戴著手套到工地上去搬磚,一天淨賺了120元,投資回報率1200%。所以我的經營能力比王思聰強多了。

看似明白,卻又說不出所以然的會計實務題!

解析:錯誤在於混淆了資本收益與勞動報酬。會計做賬上,王思聰投資的5個億記入實收資本,賺得40個億記在未分配利潤。我搬磚掙的120元,是應付職工薪酬,買手套屬於勞保用品開支。薪酬是與工作時間對應的,一個人的工作時間是固定的,因此工資收益是有上限的。而資本收益理論上是可以無限放大的。

再就是,工資收益是通過出賣勞動力實現的,資本收益是通過企業家才能整合各類生產要素後實現的。企業家才能是王思聰獲益的主要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