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找個靠譜的人,讓他每年給你賺29%

在公募基金行業有兩位傳奇,一位是約翰·博格先生,指數基金之父,被動投資的代表。

另一位是彼得·林奇,歷史上最成功的公募基金經理。1977-1990年,擔任富達麥哲倫基金的基金經理。


13年間,該基金規模從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是當時全球管理規模最大的基金。


更厲害的是,基金年均複合回報率達到29%。


林奇先生則是主動型基金的代表。


之前跟大家聊被動型指數基金比較多,可最近行情瘋起來,網紅基金賣爆,他們大多都是主動型基金。


不少老鐵問能不能買?今天就授人以漁,講講怎麼挑選靠譜的主動基金經理。


選主動型基金是個技術活兒,短期漲了的長期不一定能持續,需要花心思去考量。

主動型基金收益好不好,取決於基金經理怎麼運作,所以多數時候,基金選擇的落腳點就變成怎麼選到一個安全可靠的基金經理。

考察一個基金經理一般需要注意幾個方面。

首先是基金經理的從業經驗最好超過五年。

基金行業,想培養一名優秀的基金經理需要7-8年。


中間要跨越研究員助理-助理研究員-行業研究員-高級行業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基金經理這7個層級。

一般來說,從業年限越長,意味著管理基金的經驗越豐富,投資邏輯也越完整。

尤其那些經歷過完整牛熊週期的基金經理,長期來看,基金業績表現也會更加平穩,再遇到不確定事件也更能從容應對。

然後是過往業績。


我一般都會選最近連續三五年平均年化收益率排名都在前1/3以內的基金經理。

我們之前說過基金有冠軍魔咒,一般3個月、6個月或是當年年化收益排名top5的基金。


大多是基金經理重倉購入某一隻或是某一類風格的股票。

就跟押寶一樣,短期內押中了可以獲得大量超額收益,押錯了業績就會很難看。

但我們投資基金,看中的是長期的業績數據。


所以既要挑選業績排名靠前的,也要關注穩定的,也就是說,不僅要賺得多,還要賺得穩。

除了平均年化收益率,還有一個指標需要注意,那就是超越基準的平均年化收益率。

對個別基金經理來說,個人的平均年化收益可能很高,但他不是每一年都跑贏市場,有時甚至落後於平均。

還有一點是基金經理所在的基金公司和投研團隊。

明星基金經理能創造出業績神話,有些不能排除是運氣因素,未來不一定能一直優秀下去。

但一家優秀的基金公司卻有能複製優秀基金的能力,這種能力是歷經數十年積澱而成的。

我們需要先去了解基金公司的整體業績情況、規模大小、成立時間、人員穩定情況等等這些背景,才能理解更深刻。

市場上表現比較好的比如明星基金公司興全,超額收益高,主動投資能力也較強,而且相對穩健,沒那麼激進。


易方達超額收益一般,但旗下固收產品表現優秀;東方資管超額收益高,但波動比較大;中歐、廣發、嘉實也都不錯。

最後一點是看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和投資風格是不是跟你一致。

有的基金經理追求超額收益,偏好醫藥、科技等成長類投資,有的更側重穩健,配置藍籌白馬等價值類投資比較多。

如果你是成長型投資者,就選偏好成長類投資的基金經理。如果你是價值投資者,選偏好藍籌白馬的價值型基金經理會更安心。

這些沒有絕對的好壞,最重要的跟你的風險偏好和投資思路一致。

這些你可以通過研究他管理的基金每個季度前十大重倉股。


大盤股、中盤股跟小盤股各自的比重,偏好哪些行業,行業分佈集中還是分散,調倉換股的頻率,有沒有經常滿倉操作等等來了解。

選基金和基金經理有很多方法和注意事項。


但對不少老鐵來說,常常看的時候覺得容易,執行起來卻很難,常常做決策的時候都是通過腦子一熱實現的。

有時候即使選對了,因為認知不夠深刻,市場一波動又開始恐慌,最後情緒打敗理性,一切又前功盡棄。

選出好基金跟基金經理,只能保證我們走在賺錢的正確道路上。但能不能真的賺錢,還是得看你的心性和對基金的認知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