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晉朝後期的黑暗史,八王之亂、五胡亂華,歷史課本上都一帶而過,漢人究竟如何?

水木嬰嬰


與其扯漢人怎麼樣,不如說普通人怎麼樣?

不要拿現代概念的民族去套古人。

無論哪個種族,想要統治一方,都少不得拉攏地方大族,除非他們是劫匪,而非為了打天下。無論前後趙,還是鮮卑、拓跋,無一例外都是走向所謂的漢化,這些可少不了漢人的推動。

當然異族當權,漢人地位肯定不一樣,但對普通老百姓沒什麼區別,被漢家大族欺負,還是被胡人欺負,真沒什麼不同。

後趙石勒,殺的最狠的也不過是世家大族,對普通老百姓也是能拉攏就拉攏,畢竟他也得靠這些老百姓替他打仗不是。

北魏六鎮起義,造反的主要人員就是老鮮卑和一些鮮卑化的漢人,這還不能說明些什麼問題嗎?

隋唐的五宗七姓,可不是在隋唐出現的,大家族在亂世總是能活得很好。

至於“兩腳羊”,這是不分漢胡的,若真按《晉書》來看,晉人“吃”的更多,五胡除了石虎,其他人跟歷代的亂世軍閥沒什麼不同。

歷史一直在發展,民族也在不斷融合,最慘的只是底層百姓。


臥牛說歷史


那段歷史對於漢人來說,的確是難熬且殘酷的。

西晉皇族們覬覦最高權力,導致八王之亂,隨後引發了五胡亂華。

八王之亂成因及始末

晉武帝司馬炎稱帝之後,不忘其父、祖司馬昭、司馬懿等創立之功,將他們的子弟均封為王。當時不僅是封王爵,還給實權,讓他們充當都督,出鎮戰略要地。司馬炎的算盤是:以此拱衛司馬氏皇權,使司馬家江山永固。

但是,理想豐滿現實骨感,這反而給他們爭奪最高權力提供了條件。導致西晉政權崩潰的八王之亂,正是司馬氏宗王之間的廝殺。

起因:

晉武帝立的太子司馬衷(公元259-306年)是一個白痴,晉武帝不顧重臣的反對,拒絕傳位其弟齊王司馬攸。太熙元年(公元290年)四月,晉武帝死,皇太子司馬衷即位,即晉惠帝。按說司馬衷此時已經32歲,完全成年,但因為傻,無法執政,就由其外祖父楊駿攝政。楊駿還任用自己的弟弟楊珧,共掌朝廷大權。

但是,司馬衷的老婆皇后賈南風也想掌權,於是他就利用宗室諸王對楊氏兄弟的不滿,開始挑撥離間,終於引發了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的過程:

公元291年二月,賈南風密召楚王司馬瑋入朝,很快誅滅了楊氏兄弟。然後讓汝南王司馬亮與重臣衛瓘共同輔政,宗室諸王多被召入洛陽,授以要職。賈南風與司馬瑋很快又有了矛盾,於是她設計除掉了司馬瑋。此後幾年中,賈南風基本掌權,政局相對算穩定的。

公元299年十二月,賈后將非自己所生的太子司馬伷廢黜並囚禁起來,到第二年竟然把司馬伷處死了。宗室諸王不滿了。300年四月,梁王司馬肜、趙王司馬倫廢了賈后,把賈南風黨羽都除掉了。司馬倫掌握朝廷大權還覺得不過癮,就於301年正月自行稱帝,尊惠帝為太上皇。

這麼一來,司馬倫就成了眾矢之的。301年三月,齊王、成都王與河間王聯合舉兵討伐司馬倫,豫州刺史、兗州刺史、新野公司馬歆等起兵響應。四月,聯軍擊敗了司馬倫的軍隊,進入洛陽,擁惠帝復位。齊王司馬冏總掌朝政。

公元302年三月,晉惠帝的皇太孫司馬尚病死,司馬冏遂立晉武帝子清河王司馬遐年僅8歲的兒子司馬覃為皇太子,以圖長期執政。這樣,其他的各位王就不幹了。長沙王司馬乂趁機舉兵攻殺司馬冏。司馬乂掌握朝政。

但是,其它王又不幹了,303年八月,司馬顒又起來反對司馬乂,雙方大軍在洛陽城外激戰三個月。留住洛陽城內的東海王司馬越趁機擒了司馬乂並開城求和,最終司馬乂被火烤而死。司馬越被任命為尚書令,司馬穎升任丞相,司馬顒也官升太宰。

司馬越又開始對司馬穎的專政非常不滿,就雲集大軍討伐司馬穎。司馬越先是失敗了。304年七月,司馬越逃歸封國,集合力量。公元305年七月,司馬越于徐州(治今江蘇徐州市)再次起兵進攻司馬穎。306年六月,擊敗司馬穎軍,迎惠帝還都洛陽,司馬顒、司馬穎相繼被處死。歷時16年之久的八王之亂才算結束。

306年十一月,晉惠帝死,皇太弟司馬熾繼位,即晉懷帝。司馬越總攬朝政,看似八王之亂的勝利者,然而八王之亂造成的惡果---大規模的流民起義與少數族反晉活動---也有司馬越獨吞,五胡亂華開始了。

五胡亂華時期的漢人有多慘?

八王之亂的大規模混戰,加上嚴重的旱災,老百姓無法生活,最終起義。在農民起義過程中,大量起義軍被晉朝屠殺。農民起義過程中,被內遷安置的胡人也起來反抗晉朝。

五胡亂華最先起來的是匈奴人劉淵。其次就是羯族人石勒,之後還有鮮卑、羌、氐等族相繼建立政權,爭奪天下,形成了五胡十六國。過程中,氐族人的前秦政權一度統一了北方,但是短時間內又陷入混亂。最後,鮮卑拓跋部趁十六國時期各族衰弱之機南下,建立北魏政權,進而統一北方。

在五胡十六國的過程中,北方的漢人遭了大難。

下面舉幾個例子:

劉淵建立的漢:劉淵是和親公主後代,因此自稱漢室後人,用漢做國號,想要籠絡漢族人心。但是,當時胡漢民族對立情況嚴重,劉淵的想法得不到落實,他手下的大將也不認可,依然大殺漢人。

309年四月,劉淵手下大將滅晉大將軍劉景率軍攻克晉朝的黎陽(今河南省浚縣東北),接著劉景又在延津(今河南省延津縣北)擊敗了晉將王堪。然後這位匈奴劉景下令將三萬多男女投入黃河淹死。劉淵知道後,也僅僅是把劉景降職而已。

310年石勒(此時在劉淵手下)協助劉聰(劉淵之子)進攻河內,河內的晉朝守將梁巨請降,石勒不許,最終坑殺一萬多名降卒。

劉聰繼位後,311年夏,劉曜(劉淵侄子)率軍攻破洛陽,把晉懷帝關在端門,強侮晉羊皇后,屠戮三萬多公卿和百姓。這就是永嘉之亂。

325年,劉曜與石虎反目。六月,石虎坑殺劉嶽士兵九千人;石虎供下幷州,坑殺了士兵七千多人。

以上是匈奴和羯族的劣跡,後來的羌族、氐族也有對漢人的屠殺,但是相對於五胡十六國早期,他們已經認識到人口的重要性,屠殺人口的事情逐漸變少。

北方漢人為了生存也開始結塢自保。

面對晉朝八王和這些胡族殺來殺去,北方漢人開始結塢自保。

塢就是設防的田莊,文獻上又叫堡,壁、壘、砦,或塢堡、塢壁、壘壁、堡壁等。塢堡大概源於漢初徙民實邊。晁錯對漢文帝說:每年派人輪流戍邊,"不如選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備之"。千家一堡,"高城深塹",設礌石,布蒺藜,且耕且守。後世的塢堡大體仿此。

西漢末,天下大亂,地主豪強的塢堡第一次在內地大量出現。此後,每逢亂世,這種自衛性的塢堡便林立於各地。

東漢末,袁紹的賓客佈滿汝南郡各縣,"擁兵自守";曹操派滿寵率兵"攻下二十餘壁,得戶二萬";平均每堡約千戶,這是當時塢堡的一般規模。

西晉末年以後,由於人口減少,塢堡的數目增多,但規模有縮小的趨勢。劉曜等"周旋梁、陳、汝潁之間,陷壘壁百餘";劉聰命將攻"齊魯之間郡縣,壘壁降者四十餘所";石勒攻襄陽,"陷江西壘壁三十餘所";石勒攻冀州,陷"堡壁百餘,眾至十餘萬";張平在山西,有"壘壁三百餘,胡晉十餘萬戶。""淝水戰後,苻堅與慕容衝爭關中,"關中堡壁三千餘所。。。相率結盟,遣兵糧助堅。"這時,關中百姓都成為堡戶了。

塢堡選建在有田可耕、有水可飲、有險可守之地為最理想;但盡如人意者少,所以平地起堡者也不少見。

塢堡起碼應具備兩種職能:組織生產和組織戰爭。為此,需要權威和秩序。這權威和秩序一般的就是來自塢主;而能成為塢主的一般都是豪強大姓。自漢魏以來,他們的宗族、鄉黨、姻親、故舊、門生、義故、賓客、部曲等,就同他保持著一種很強的依附關係;結堡後,這些人都成了他的堡戶,這種依附性更強化了。在這裡,塢主的權威和秩序不會遇到任何困難。就是離故土、就山險結塢者,也往往以豪強大姓為核心,形成權威和秩序也不會太困難。

結束語

八王之亂與五胡亂華,有一定的因果關係。最終艱難的條件導致民族矛盾尖銳,政權興替頻繁,社會動盪不安。直到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這一歷史階段才告結束。

公元300年前後,西晉大約有3500萬總人口,其中北方2450萬人。到了公元370年,北方實際人口大約有1300萬(以上數字根據葛劍雄的《中國人口史》、《中國人口發展史》)。70年時間裡,北方人口不但沒有增長,反而減少了約一半。可見五胡亂華這段時間對社會破壞程度的嚴重性。

當然,五胡亂華也促進了胡漢之間的民族融合,為後來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礎。

(完)

凌煙閣論史歡迎你點贊、評論、轉發、關注,有不同看法也歡迎你留言交流。謝謝!


凌煙閣論史


五胡亂華,是中國歷史上一段黑暗的歷史,戰亂使北方的人口損失了近百分之九十,漢人文明幾近中斷。當然,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五胡亂華也是當時社會矛盾長年積累的總爆發。

個人認為,造成西晉時期社會大動盪的主要是兩大社會矛盾的激化,第一就是胡漢矛盾,從三國曹魏開始,中原統治者就讓各外族胡人內遷居住,當然其目的讓為了易於控制管理,但內遷的各胡長期以來深受漢族官吏的壓迫,矛盾重重,比如山陰令江統在《徙戎論》中指出:“戎狄志態,不與華同……士庶玩習,侮其輕弱,使其怨恨之氣,毒於骨髓。”因此胡人久受漢人壓逼,積怨甚深。第二就是士庶矛盾,西晉時期,是門閥制度發展的頂峰,只看出身不看人,如果你出身於世家大族,就是傻子也能做官,而出身寒門,再有能力名望也只能做個小官,士庶之間不通婚,不來往,不能同坐。士族階層把持著國家權利並佔據著絕大部份社會財富,而且腐朽墮落,西晉時期,清談之風盛行,就是整天什麼正事也不做,熱衷於琴棋書畫,玄學。士族階層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用現在話說就是一群娘炮,別說尚武了,毫無能力面對動盪只能是任人宰割。

八王之亂中,混戰的各諸侯王都藉助異族的力量作戰,各胡看穿了西晉王朝的腐朽虛弱,又長期積怨在心,於是紛紛自立為王。這些胡人政權社會文化落後,基本處於奴隸制時期,又崇尚武力,對被征服者就是以掠奪,搶殺為主,所以北方的漢人遭到了滅頂之災。

各胡中,對漢人殺戮最重的應該是匈奴人劉淵建立的前趙,竭人石勒建立的後趙和鮮卑慕容建立的前燕。

公元311年,永嘉5年,前趙大舉進攻西晉,八王之亂的最後勝利者東海王司馬越撤離洛陽,結果路上病死,劉聰的部下石勒追上司馬越的剩餘部眾,將士兵,官吏,跟隨的民眾全部殺死。同年,劉聰的堂弟劉曜攻破洛陽,大殺宗室,官吏,平民,洛陽被屠城,史稱永嘉之亂。公元316年,劉曜又攻破長安,西晉滅亡。

公元330年,竭人石勒消滅了劉曜並基本統一了北方,稱帝建立了後趙,3年後石勒病死,他的侄子石虎殺光了他叔叔的兒子奪取了皇位,石虎殘暴好殺,視漢人為豬狗,他統治時期,北方的漢人銳減了幾百萬,繁華的中原地區成了野獸的家園。要不是後來他的養孫冉閔__漢人_滅了後趙,北方漢人估計要被殺絕,所以歷史上很多人把冉閔稱為漢家血脈的維護者,當然冉閔也發佈了那道著名的殺胡令,竭人幾乎被滅族殺光。

公元352年,鮮卑慕容的前燕擊敗並殺死冉閔,漢族再一次迎來災難,鄴城剩下的漢人一部被殺,一部南逃,而南逃的,路上也大部分被殺,只有少部分人最後逃入東晉。

漢人所受的苦難中,最悲慘的莫過於兩腳羊的典故,指胡人外出打仗,掠奪漢人女子作為軍糧攜帶,晚上凌辱,白天殺了作為糧食。而各胡中,殘害兩腳羊最多的就是竭人和鮮卑慕容,冉閔滅了後趙,解救了20萬作為兩腳羊的漢族女子,而鮮卑慕容一次出征,攜帶了5萬漢女,回來時只剩8千人。

北方後來的政權,開始重視人口和生產力,不再肆意的殺戮,特別是符堅建立的前秦,在漢人王猛的輔佐下,社會安定繁榮,人口得到恢復,史稱 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再後來鮮卑拓跋氏的北魏統一了北方,鮮卑拓跋氏深受漢化,特別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大批鮮卑人遷入中原,說漢語,用漢姓,接受漢族文化。慢慢的各胡紛紛融入漢族文化之中,所以教科書上概括的稱為民族大融合。


翡翠鑑賞風


當前網絡史學界最大的撕逼事件就是明清之爭,撕了好多年,撕的滿地雞毛,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還帶來了一大群吃瓜群眾。我們總說,這個世界不缺少黑暗,就缺少一雙發現黑暗的眼睛。筆者很是感慨認為,抬頭往上看看,晉朝才是歷史上最爛的朝代,沒有之一。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跳出來,看看晉朝是怎麼差勁的。

曹魏後期,由於司馬懿和曹家的矛盾越來越尖銳。最後司馬懿奪取了朝中大權。後來,司馬懿病死,他的兒子司馬師廢了曹芳,立曹髦為皇帝。第二年,司馬師去世,他的弟弟司馬昭當政。後來在公元266年,司馬炎繼位,開啟了晉朝的統治。

但是司馬炎當了皇帝之後,因為皇室的人慢慢變的貪財腐朽,許多大臣也開始貪汙腐敗起來,而且朝廷內部黨派一直在爭鬥,使得晉朝變得政府腐敗,百姓民不聊生。

八王之亂,古代史上那段最黑暗的朝代

八王之亂是西晉時統治階層歷時16年(291年—306年)之久的內亂。這場權利角逐中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

公元290年(太熙元年),晉武帝司馬炎駕崩後,外戚楊駿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即位的晉惠帝司馬衷痴呆低能,皇后賈南風(即賈后)為了讓自己能掌握政權,於永平元年(291年)與楚王司馬瑋合謀,發兵殺楊駿,而政權卻落在汝南王司馬亮和元老衛瓘手中。賈后政治野心未能實現,當年六月,又使楚王司馬瑋殺汝南王司馬亮與衛瓘,然後反誣楚王司馬瑋矯詔擅殺大臣,將司馬瑋處死。賈后遂執政,任用賈模、張華、裴頠等人,使天下保持相對安定。

公元299年(元康九年),賈后不顧張華等人的勸阻,以陰謀廢太子司馬遹,次年殺之。統領禁軍的趙王司馬倫聯合齊王司馬冏發兵廢殺賈后、張華等。之後司馬倫掌控了大政。之後許多諸侯打起了篡權的野心,起兵造反。公元306年(光熙元年),司馬越迎惠帝回洛陽,司馬穎、司馬顒相繼為其所殺,大權落入司馬越手中,八王之亂到此終結。

苦難黑暗的朝代,史上八王之亂帶來的破壞

八王之亂的十六年中,參戰諸王多相繼敗亡,人民被殺害者眾多,中原社會經濟嚴重破壞,西晉的力量消耗殆盡。自漢朝以來許多遊牧民族投降內附中原王朝,不少胡人已入居關中及涇、渭二水流域,勢如弧形,包圍晉都洛陽,形勢極不利。

最後,胡人趁虛而入,攻佔中原,史稱“五胡亂華”。北方的漢人變成了待宰羔羊,在當時被大肆的屠殺,甚至快到了滅種的邊緣。當時五胡在北方建了16個政權,把漢人當做奴隸來對待,尤其是羯族這樣的變態民族,竟然把女性當成軍糧。晚上肆意欺凌,白天殺了,還把她們稱為“兩腳羊”。讓許多的漢人被大肆屠殺,甚至出現吃人的現象,甚至快到了滅種的邊緣,這也是被稱為最黑暗的歲月。完全成了胡人的砧板上的魚肉,只能任由胡人宰割。《楚喬傳》裡漢人被屠殺當做獵物和當時的情況差不多。

《晉書》記錄永嘉喪亂,匈奴、羯等族軍隊所到之處,屠城掠地千里,燒殺淫掠,中原士族十不存一;《晉陽秋》殘本所稱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殺百姓數十萬,諸晉史中也有大量屠殺記錄,屠殺在數個州開展,石勒公然明定胡人劫掠漢族士人免罰,胡人有所需可以任意索取一般漢人的東西;石勒其侄石虎更加殘暴,使五十萬人造甲,十七萬人造船,死亡超過三分之二;奪漢女五萬入後宮肆意變態凌殺汙辱,從長安——到洛陽——再到鄴城,沿途樹上掛滿上吊自殺的人,城牆上掛滿漢人人頭,屍骨則被做成"屍觀",恐嚇世人。

史書《晉書》記載,當時中國"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遭到滅絕性屠殺的漢民族,出現了第一次亡種危機。《中國人口史》記載,五胡亂華前,已經經歷了三國之亂的中國北方漢民族人口只有2400萬。而五胡亂華後,據史書《鳴沙石室佚書》記錄:"中夏殘荒",漢人或南逃或被屠殺,當時北方的漢人最多隻剩400萬。

"凡內外六夷胡人,敢持兵仗者斬,漢人斬一胡人首級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東門"。


此後150年裡五胡十六國換流侵佔中原,屠殺漢人,經濟文化遭受重大打擊。大量人口為避戰亂從中原遷往長江中下游,史稱“衣冠南渡”,中國古代經濟中心進一步遷往南方。而東晉明知北方的漢人陷入了水深火熱當中卻不願意北上解救同胞,這樣的慘況一直到了隋朝的楊堅出現後才結束了這個悲劇。

正是因為如此,現在的人對於晉朝懷著深深的厭惡,一個連老百姓都能輕易拋棄的朝代又怎麼能讓人愛起來呢?歷史課本上都一帶而過就可以理解了。

蔡東藩在《兩晉通俗演義》總結說,晉朝這些藩王好的少,壞的多。“八王之亂”中,司馬家族互相殘殺,不知道忠孝為何事,追根溯源,完全是因為他們的祖宗爭權奪利給他們樹立了壞的榜樣,子孫相沿成習。最終給五胡入侵中原,帶來了機會.

一點看法,一團亂麻的晉朝歷史

晉朝是中華民族史身上的一塊傷疤,為什麼這麼說?西晉265年建立,316年滅亡,短短51年,形式上全國統一了,可是整個王朝暗流湧動,內部派系林立;尤其是司馬炎去世後,“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基本摧毀西晉的根基!317年司馬睿偏安一隅建立東晉,100年後在各種勢力的慾望下滅亡,南北朝開始!

這段歷史是中國最黑暗的時代,五胡亂華,把中國拖入了百年的動亂和恐怖之中,老百姓民不聊生,各種勢力你死我活的爭權奪利,建國,亡國如同過家家一樣!我們不同情統治者和野心家們的悲慘結局,不可憐某些殘暴分子最後被殘暴屠殺,我們可憐的是人民;可以想象當時的社會狀態:戰爭連年、無家可歸、分崩離析、親情分離、生產無序,多少人民成了那些野心家的墊腳屍骨,多少家庭因戰爭分崩離析,多少女人等盡了白頭,沒有等到自己的兒子和丈夫回家!

晉朝史是一部血淚史,是一部對人民可恥的歷史,這個時代所有所謂的成就和藝術與老百姓承受的痛苦來比,簡直可以忽略,分裂深深地刺痛了中華民族的心,歷史上這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害慘了老百姓,這是一種對野心家的暗示,對人民的祭奠!

倘若從民族習性這個角度來考量,晉朝和以前的朝代有著天壤之別。終秦漢兩代,華夏先民滌盪群雄、縱橫寰宇,雖遠必誅,異族在秦漢先民大棒加橄欖枝的整治下,不得不臣服。三國曹魏滅烏桓,蜀漢滅南蠻,孫吳平百越,而晉朝是什麼樣?有個專有的名詞,那就是“魏晉風度”。


筆者認為所謂“魏晉風度”,字面指的是魏晉名士們所具有的那種率直任誕、清俊通脫的行為風格。其實,就是一群飲酒、嗑藥、吹牛皮的人聚在一起開酒肉派對的鬼混行為。他們終日飲酒嗑藥、放浪形骸,紈絝風氣盛行,

這一階段漢人意識形態變了,漢族士人的審美觀逐漸向陰柔近似女人風向轉變,男子敷粉作婦人狀,說白了就是“娘炮”。因此魏晉時期,出現了大量“美男子”,潘安、衛玠、何晏、嵇康等等,漢民族老祖宗積澱下來的鐵血豪氣,蕩然無存。

失去尚武精神,士大夫階層精神殘弱、毫無骨氣,享樂與苟且盛行,整個晉朝必然走向道德淪喪的衰世,這樣的辣雞朝代,史書記它做甚?

在文化上,西晉之後中華文化開始漸漸趨於保守,秦漢時期的鐵血文明,在晉代以後越來越文縐縐。西晉以後佛教大興,寺廟無償佔有土地不用交稅,和尚不事生產沒有徭役還不斷有香火錢供上,導致佛教寺院過分擴張,很多人不種田不做工,都跑去當和尚,對國家經濟造成了非常嚴重的不良影響,後面三武一宗滅佛運動都因此原因。網上有種說法“亂世道士下山救世,和尚關門避禍;盛世道士歸隱深山,和尚出門圈錢“,對於國家和人民來說,佛教太盛不是好事。

有晉一代,神州大地,一片烏煙瘴氣。司馬氏建立的晉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無功掌權、弒君篡位、驕奢淫逸、毫無建樹,第一個被外族滅國的國家。晉朝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它是我國曆史上最爛的朝代,沒有之一。


中學數學深度研究



五胡是指匈奴、鮮卑、羯、羌、氐等五個在西晉時期,遷徙到中原的外族人。

五胡亂華的時間一般是從西晉滅亡算起,一直延續到鮮卑魏的建立。五胡亂華在中國歷史上是個漢族人不堪回首的時代,是大漢民族所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之所以稱其為前所未有,是因為它幾乎令華夏漢族亡種滅族,後被史學家稱之為“永嘉之亂”、“中原陸沉”、“神州陸沉”、“中原淪陷”等名稱。

“五胡亂華”最先是由氐族及匈奴人開始的。

304年冬天,氐族領袖李雄佔居成都,自稱“成都王”,史稱其為成漢。匈奴貴族劉淵叛亂於離石(今山西離石),史稱漢趙,然而這只是五胡亂華的開始。隨後的“五胡亂華”使漢族人民遭受了滅頂之災,使中原地區的漢族人口銳減,光華北地區的人口在八年之內就減少了90%。至冉閔滅羯趙的時候,中原的漢人只剩下不足400萬,也就是說整個漢族人口被屠殺了4分之3,已經到達了亡種滅族的邊緣。

羯族被稱為最殘暴的民族,專以殺人吃人為快。據說他們行軍打仗從不帶軍糧,而專門抓捕漢人女子,在行軍的過程中白天當做軍糧,被稱為“雙腳羊”。晚上將她們用於發洩獸慾。


永嘉之亂以後,華北長期陷於戰爭,民生經濟大受破壞,人口銳減,晉室政權南下,改都建康,建立了東晉。

五胡亂華時,又有大量的西北諸胡和北方的鮮卑遷入中原。《晉紀》、《晉書》記錄當時永嘉喪亂,中原士族十不存一。唐編《晉書》卷65《王導傳》據說:“洛京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洛陽傾覆以後,中原的士族男女十有六七到長江下游的江南避難。隨著東晉政權在南方的建立,北方人口向南方遷移的規模更大。截至南朝劉宋初年,南渡人口已近30萬戶,達到90多萬。這些南遷的北人,給南方注入了新的活力。北方漢人能走的都走了,不能走的糾合宗族鄉黨建立塢堡以自保。匈奴、羯等族軍隊所到之處,屠城掠地千里(如《晉陽秋》殘本所稱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殺百姓數十萬,諸晉史中也有大量屠殺記錄,屠殺在數個州開展,石勒其侄石虎更加殘暴)。


當時北部的外族統治者在發動征戰時,多趨用其他民族為前趨,如《宋書·柳元景傳》北方被俘的漢族軍士雲:“虐虜見驅,後出赤族,以騎蹙步,未戰先死。”又,《宋書·臧質傳》載拓跋壽致書臧質:“吾今所遣鬥兵,盡非我國人,城東北是丁零與胡,南是三秦氐、羌。設使丁零死者,正可減常山、趙郡賊;胡死,正減幷州賊;氐、羌死,正減關中賊。卿若殺丁零、胡,無不利。”臧質得書後,立即將此書另寫以示北魏士眾,並告之曰:“汝等正朔之民,何為力自取如此。大丈夫豈可不知轉禍為福邪!”皆以種族矛盾和正朔雲云為號召。

原先在中原地區的士族、仕人、農民、手工業者、商賈等也紛紛 逃亡到南方去,他們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的經濟和文化發展,使江淮和江南地區日漸富庶和繁華,最終在南北朝時期取代中原而成為全國的經濟文化中心。


在當時北方許多人眼中,東晉、劉宋等南方政權雖然侷促一隅,但仍算是漢族的正統政權,因此王猛諫苻堅曰:“晉雖僻陋吳、越,乃正朔相承。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臣沒之後,願不以晉為圖。”直到蕭梁時,梁武帝蕭衍都還被中原士大夫認為是“正朔”的代表。除了種族和正朔問題以外,漢地北部在異族統治時,雖有少數以仁政安百姓,但更多的是行橫徵暴斂,屠殺虐苛之事,因此,謝靈運言:“北境自染逆虜,窮苦備罹,徵調賦斂,靡有止已,所求不獲,輒致誅殞,身禍家破,闔門比屋。”此亦為北方漢人期待歸漢之因。所以晉、宋的漢族政權多次北伐,亦往往利用北方漢民舊戶以為助。如桓溫伐苻秦時,進軍關中,抵灞上,“居人皆安堵復業,持牛酒迎溫於路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圖今日復見官軍!’”劉裕北伐長安,王鎮惡等乘利徑趨潼關,為姚紹所拒,發生轉輸不充而乏食的問題,眾心疑懼,大軍無法及時救援,王鎮惡於是親至弘農,說諭當地漢族百姓,百姓競送義租,軍食復振。克長安,滅後秦後,劉裕欲離開長安南歸,“三秦父老詣門流涕,訴曰:‘殘民不沾王化,於今百年矣。始睹衣冠,方仰聖澤。長安十陵,是公家墳墓,咸陽宮殿數千間,是公家屋宅,舍此欲何之?’”北方漢族人民,盼望迴歸漢族政權之情如是,乃至許多北方政權初起時,亦都打著晉官的名義,以號召民眾歸心。


遷到南方的中原漢族與當地的漢族互相影響,形成了一種包含江南特質的新興文化;華北的五族(匈奴、鮮卑、羯、羌、氐)與漢族之間進行了長期混戰和廝殺,到五胡亂華的後期,除漢族和鮮卑族仍保持其勢力與明顯的民族認同外,匈奴、羯(匈奴中的白奴)、羌、氐戰敗後或被大量屠殺,或是逐漸被同化,鮮卑族拓拔部最終獲取勝利,建立北魏之後逐漸統治華北地區。


大唐福氣


 五胡亂華,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  在西晉時期塞北眾多遊牧民族趁中原的西晉八王之亂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的非漢族國家時形成與南方漢族政權對峙的時期。"五胡"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的遊牧部落。百餘年間,北方各族及漢族在華北地區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國家,其中存在時間較長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有五胡十六國。  開始:五胡亂華是由氐族及匈奴族揭開序幕。304年冬天,氐族西晉末年少數民族內遷領袖李雄佔成都,自稱“成都王”;史稱成漢,匈奴貴族劉淵起兵於離石(今山西離石),史稱漢趙。是五胡建國的開始。  結束:五胡亂華以五胡逐漸漢化,最終融於漢族而結束,標誌事件就是北周丞相楊堅建立隋朝,一統中原。  五胡結局:  匈奴:漢朝南北匈奴分裂時,北匈奴便遷往了歐洲,建立了匈奴汗國,從而導致了日耳曼民族的大遷移,間接的滅亡了西羅馬帝國。隋唐以後,不再有記載。  羯:後趙被冉魏滅亡後,羯族作為整個東亞歷史上最殘暴的民族被屠殺殆盡,僅剩下一萬餘人投降了東晉,但沒多久東晉爆發一場內亂,這僅剩的一支羯族人趁亂攻下了幾個城池,又開始了後趙時期的食人殘暴統治,最終被晉兵滅族。  鮮卑:鮮卑族建立政權後,部落大都解體,人民多轉向定居農業生產,隨著封建化進程的加深,同各民族的融合加快。到了隋唐時期,鮮卑作為民族實體和政權實體融入到其他民族中,逐漸消亡。但是鮮卑消失的主因是人口枯竭,當年鮮卑族的漢化政策總體而言並不是特別成功,一些鮮卑族先是漢化後來又胡化。吉林大學古DNA實驗室的研究,證實現代錫伯族很可能是拓跋鮮卑後裔。  羌、氐:原本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幾支在唐初年間被松贊干布統一建立了吐蕃王國;另外的南遷一部分在雲貴高原形成六詔,最終統一為南詔,南詔滅亡後分裂為各個民族;其餘的繼續南遷,與緬甸當時的各族共同書寫了緬甸歷史。


桃霞落雁


為方便監控或是增加兵源及勞動力,東漢朝廷以招引或強制的方式,將邊疆胡族內遷。到了西晉時,中國北部、東部和西部,大量胡族與漢族雜居。西晉永康元年(300年),趙王司馬倫逼迫晉惠帝退位,擅自稱帝,引發西晉內戰,史稱八王之亂。八王之亂的爆發,使西晉朝廷失去在地方的影響力,胡族陸續叛變。

五胡亂華,就是指在西晉時期,北方遊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陸續建立的非漢族政權。一般指公元304年至公元439年(西晉永興元年至北魏統一)這段時期。在這段時期裡,相繼出現了十六個分裂割據政權,分別為西晉永興年建立的成(巴氐)、漢(匈奴),西晉滅亡後建立的前趙(匈 奴)、後趙(羯)、前涼(漢)、前燕(鮮卑)、前秦(氐)、後秦(羌)、後燕(鮮 卑)、西秦(鮮卑)、後涼(氐)、北涼(匈奴)、南涼(鮮卑)、南燕(鮮卑)、西涼(漢)、夏(匈奴)、北燕(漢)政權。此外,還有冉魏(漢)、西燕政權,因為這兩個政權存在時間較短,並沒有包括在內。漢和前趙算是一國,歷史上稱為十六國。而入主中原的五個主要部族分別為匈奴、羯、鮮卑、氐、羌,歷史上稱為五胡。

五胡亂華破壞了中原的政權和經濟架構,但也使北方遊牧民族與中原漢族產生文化經濟交往。





讀史如品茶


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這次動亂共歷時十六年,分為前後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續三個月;第二階段,從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歷時七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這次動亂為“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當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五胡亂華

五胡亂華指在西晉時期塞外眾多遊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的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

“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但事實上五胡是西晉末各亂華胡人的代表,數目遠非五個。百餘年間,北方各族及漢人在華北地區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國家,其中存在時間較長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有五胡十六國。

西晉“八王之亂”,胡人趁亂反晉。西晉滅亡後,晉朝宗室在長江中下游淮南、江南建立東晉政權。由於胡人在北方的殘暴統治,北方漢人從黃河流域大規模避亂進入安定的長江流域,史稱衣冠南渡,使經濟政治中心初步向南方轉移,淮河淮南流域成了南北交戰的主戰場,從此逐步進入了南北朝時期。中原人民為躲避胡人殘暴統治和屠殺,紛紛南遷。這一時期一共有六次南遷高潮,累計遷入過百萬,東晉因而設置了許多僑郡僑縣以安置北方人民。

五胡亂華的時間一般從西晉滅亡(316年)開始算起,一直到鮮卑北魏統一北方(439年)。有的學者也稱之為“永嘉之亂”、“中原陸沉”、“中原淪陷”等。這一時期,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是漢民族的一場災難。隋文帝楊堅統一併建立隋朝,方使中國結束了300年的動亂和分治。

東晉建立時,中原已淪喪於胡人之手。中原漢族在祖逖、桓溫等名將的帶領下絕地反擊,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遷居南方的愛國將士每每以北伐中原、收復失土為己任。東晉與五胡的戰爭,十六國之間的廝殺,使得這一時期戰亂連連。

五胡亂華作為中國史上最黑暗的時期,為何幾乎要從歷史中消失?隋朝建立之前,中國經歷了將近300年的亂世,在這段時期,以西晉末期的五胡亂華最為黑暗。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部落,他們趁西晉的八王之亂大舉南下入侵中原,西晉政府自身難保,根本沒有能力去抵禦異族的入侵。

自東漢以來,由於漢王朝的軍事征服以及為彌補中原兵力和勞力不足而對各少數民族的招誘。從此中國西部和北部周邊的各少數民族開始不斷地向內地遷徙,逐漸盤踞華北地區,勢力不斷壯大。到西晉時期,胡人已入居關中及涇水、渭水流域,對晉都洛陽形成包圍之勢。

本來強大的西晉王朝是有能力震懾住這群胡人、異族的,無奈司馬炎作死將皇位傳給了他的傻兒子司馬衷。皇帝痴呆,皇權均被皇后賈南風掌握,心有不甘的諸侯王們,發兵反叛誅殺皇后賈南風。

一場腥風血雨讓新生的西晉王朝再一次陷入戰亂,本來受到壓迫的胡人、異族趁機作亂,推翻西晉王朝。從此中原大亂,在百餘年間先後由胡人及漢人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政權,正是這些胡人建立的政權開啟了黑暗的時代。

如果中原王朝的統治者強勢,是不可能讓蠻夷如此踐踏中原的。五胡亂華的根源是先進文明出現了長時期的統治者精神混亂。比如晉朝的統治者司馬氏,就是家族神經病(不是罵人,是真的有這種遺傳),把整個國家搞得烏煙瘴氣,才會遭到這樣的結果。北方的漢族南遷的超過了一半,匈奴、羯等族軍隊所到之處,屠城掠地千里,當時“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殺百姓數十萬,晉書中留下了大量漢族百姓被屠殺記錄。

在晉朝之前,並沒有任何一個少數民族政權能成功入主中原,我們史書中的正統朝代,全部是漢人政權。但,就在五胡亂華之後,曾經被漢人看不起的胡人政權一個個入主中原,並漸漸被記入我們的歷史,夏、商、周、秦、漢、魏、晉是正統,隋、唐、宋、明是正統,但就偏偏中間這300年的大融合時期無法書寫!


王者2018


那段時期寫史的人寫出來的記實都不是後人想看到的東西,而且後人寫出來的那段歷史又有許多是沒有考證過的。所以,這段歷史記載的“真實”不多。

五胡時期,漢人被稱之謂“二腳羊”,胡人稱之謂“美食”!從後人的角度而言,這時期也是一個民族最悲慘的時期,文人也下不了筆!


羅成Jd


人類的印象好像是這樣的:過去的歷史是神秘的絢爛多彩的,發生在古人身上的事情是英雄的後人難以企及的......。其實大可不必厚古薄今,1000年前的人也是一秒秒度過的,和今天一個樣,想知道古代幾個亂世的樣子完全可以參照清末亂世軍閥割據的樣子,只是換了一批人站在歷史舞臺上表演而已。再過1000人,後人看這段歷史和我們今天看漢末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一樣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