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玉米涨价,后期还有上涨空间吗?2019年种玉米效益会如何?

久久雁归来


年初以来,玉米行情走势纠结,先是1-3月份的阴跌行情,进入4月份行情转暖,但是由于市场利多和利空交织,虽然上涨,但是用老百姓的话说“涨的太费劲”,涨了一个多月,到现每吨也就涨了40-50元,确实让大家感觉有些失望。

那么后期还会不会有上涨空间了呢?综合来看,后期行情还是比较看好的,预计5月中上旬玉米还将维持稳中偏强走势为主,6-8月份处于区间振荡行情,9月份新粮上市有可能会出现高开高走的局面,预计到年末玉米价格将突破2018年的高点,全国玉米均价大概率会达到1.05元以上,东北地区玉米均价达到0.90-0.95元一线。



一、4月份以来的玉米上涨之所以“雷声大、雨点稀”,一方面是因为玉米利好因素比较多,另一方面是因为也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导致玉米价格上涨不流畅。

先说说有利因素,一是进入4月份,基层农民销售玉米加快,余粮基本见底,目前东北基层玉为就足1成,华北地区也不不到2成,基本无粮可卖,粮企只能提价收购。二是国家及地方轮储收购的原因,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轮储收购,以及国家304万吨的国家一次性轮库收购,拉动了玉米价格上涨。目前全国玉米均价在1906元/吨,东北地区主流价在1630-1800元之间,华北地区玉米主流价1860-1980元之间,个别企业突破2000元/吨。

三是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产能的增长,2018年深加工能力达到4600万吨,比2017年增长了600万吨,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6000万吨,导致东北地区的玉米南运数量减少,2018/19全国深加工玉米新增需求达到1000万吨。




再说说不利因素:一是进口玉米因素,春节后进口美国30万吨,进口乌克兰玉米大约100万吨,虽然数量不大,但由于当前市场较弱,也对市场构成一定冲击。二是中美经贸关系的因素,由于谈判结果的不确定性,也导致玉米行情的波动。三是玉米加工下游产品价格下滑,主要是玉米淀粉价格走低,也影响玉米行情。

二、接着说说对玉米后期行情的展望。预计在在5月下旬,由于临储玉米拍卖启动的原因,虽然拍卖数量和强度都会低于2018年,但是毕竟是0.8亿吨的玉米库存,对市场还会有一些压力,所以预计6、7、8这个三个大概率会处于一个弱势震荡行情当中。按理说9月份新粮上市,对市场应该有一定压力,但是由于今年情况不同往年,一是库存玉米拍卖已基本过半,同时国家还有可能会留一部分储备粮,这样库存玉米能够供给市场的就会变得很少。

二是今年受大豆和玉米种植者补贴相差较大的影响,玉米播种面积和总产有下降的预期,现货玉米供应也可能会缩水。三是从整个玉米需求情况看,由于玉米深加工、工业加工需求新增1500万吨,再加上生猪等畜禽养殖的回暖,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4月份数据显示,玉米缺口达到2210万吨。



三、关于2019年的玉米种植效益,与种植大豆相比还是比较乐观的。一方面是今年玉米生产者补贴虽然明显低于大豆补贴,但是差距在缩小,以黑龙江为例,2018年大豆补贴每亩320元,今年最高270元,玉米去年25元,今年是25-70元区间。另一方面是玉米行情要明显好于大豆,根据当前市场形势,玉米秋季看涨,而大豆价格最乐观的看法是看平,预计在1.65-1.70元之间。由来来看,个人认为今年种植玉米的效益大概率会好于种植大豆。



综合来看,虽然近期玉米上涨缓慢,但是从后期看,还是比较乐观的,在种植效益上,也应好于种植大豆的效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三农广讯


感谢您的问题。

「独家」玉米分析不要“听风就是雨”,跌得慌、涨的急,我是看涨的。

这两天的玉米市场行情稍微有点乱,不同地区面临同样的问题,做出的反应却是截然相反的。先说疫情,现在已经开启返城复工潮,各地的物流情况稍微有所好转,但也出现了各地区的差异化,一些位置远离城区的玉米深加工企业玉米上量有所增加,毕竟车辆不进主城区各项排查比较少方便往返,这些企业就稍微下调了一些玉米的到厂收购价格。而一些在城区内的玉米深加工企业还是基本没有送粮车辆,只得继续提高采购价格刺激运粮,因此就出现了玉米价格行情的涨跌互现。另外还有港口也是根据进港量的变化而调整了玉米的购销价格,不过上量不多,整体价格波动并不大。南方销区则是由于国储拍卖使得价格有所上涨,毕竟现在南方销区缺少东北玉米的供应,企业多是消耗库存,因此对于国储拍卖的优质粮源有很大的采购兴趣,拍卖价格较高,带动了玉米市场的价格行情上涨。全国大体行情就是这样了。那么未来玉米行情会如何发展呢?下面笔者想要通过几个方向,初步分析一下未来玉米的行情走势,希望大家可以多多关注、留言交流。

第一,供需大环境定主调,市场到底是缺粮还是少粮?

话不多说,下图是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的2020年1月的中国玉米供需平衡表。大家注意笔者下图用红色圈出来的部分,我国2019年年底已经出现玉米总供应小于总消费的情况,而且差距还不小,大概是缺少1200多万吨。大家知道咱们国家玉米进口是配额制的,而且配额量是每年720万吨,一般也就进口400-500万吨之间。所以从国家数据层面上来说,2020年对于玉米市场来说是少粮的。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组数据:分企业类型看,其中2019年玉米淀粉及淀粉糖加工企业消费占比56.68%,共消化3521.0万吨,较2018年增加262.9万吨;玉米酒精企业消费占比27.25%,共消化1674.6万吨,较2018年增加190.2万吨;氨基酸企业占比16.07%,消化987.6万吨,较2018年增加11.6万吨。从下面的图表柱形图看上去更明显一些。另外,据统计2019年全国主要119家玉米深加工企业(含淀粉、酒精及氨基酸企业)共消费玉米6146.1万吨;较2018年5681.3万吨增加464.8万吨,增幅7.56%。而2019年玉米深加工整体行业平均开工率为70.90%,较2018年66.15%下降4.75%。由此可见,2019年新增消费主要来自于新产能的投放。玉米酒精行业消费表现尤为突出。一方面今年国家投放的定向水稻量有所减少,使得部分去年加工水稻的玉米酒精企业今年加工玉米的使用量增加。另一方面,今年受猪瘟影响,养殖禽类的数量明显增加,禽料需求全年呈增长趋势,国产DDGS整体消费尚可,相关企业全年开机率维持稳定水平。

分区域看,从下表数据图中的变化一列可以明显看出,黑龙江、辽宁、山东及河南地区做为今年新增产能区域,深加工玉米消费整体增加明显。其中以黑龙江地区玉米消费增加最为集中,2019年共消费玉米1320.57万吨,较2018年增加247.81万吨;其次是辽宁地区消费玉米244.57万吨,较2018年增加130.40万吨;河北,山东,河南地区分别增加70.33万吨、60.18万吨、62.65万吨。但而内蒙、宁夏、安徽及吉林地区由于氨基酸行业停工减产现象普遍,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分别为-57.50万吨、-31.83万吨、-29.18万吨、-5.53万吨。

总结起来就是:2020年玉米市场将会呈现,市场总供给不足,且市场主要用粮地区在东北,另外酒精生产企业的用粮增长明显。再叠加本次疫情对酒精的消耗,笔者认为近期酒精厂的玉米采购价格值得重点关注,且有上涨的可能。

第二,物流恢复度定策略,粮食到底是好运还是难运?

据笔者近几日了解到,山东地区物流方面畅通不少,大多数饲料厂门口车流增多,部分厂家甚至还下调价格1分、5厘。虽然有所下调,但多是有粮供应的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试探市场的反应,毕竟现在多数企业只是复工,但开机生产企业的开几率并不高,暂时对玉米原料的依赖性并不大。并且据笔者了解,近期物流方面并没有出现实质性的好转,现在物流主要还会以防疫物资的运输为主,粮食的运输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再加上村屯的封路仍在继续,贸易商基本收不到粮食,如果玉米深加工企业继续下调价格,贸易商的惜售心理将会明显提高。在物流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贸易商的购销策略基本都是送高不送低、送近不送远、送外不送内。意思就是说给价格高的送、给离的近的送、给城外的送,反之基本不送。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不给玉米深加工企业持续降价的理由。短期内运输恢复度不高的话,企业收购玉米价格还是要涨的,毕竟库存有限,耗不起的。

第三,天气影响力定心理,气候到底是大事还是小事?

据中国气象网预测,未来几日全国地区将会出现一波强降温、降雨雪天气,随后会出现温度提升,下图我们也可以看到全国各地未来的气温变化,温度未来会有上升的趋势,这对玉米的市场购销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老话讲,农业大部分时间都是靠天吃饭,所以温度波动大,雨雪天气持续都会玉米的储存、运输产生不利影响。不过笔者认为主要还是心理上的影响更大一些,因为这么多年春季就是会发生上述天气变化,我们有一系列较为成熟的应对办法和设施。当然个别地区个别人会受影响较大,但从整体上来,近期玉米价格的波动受天气的影响不是很大,最多也就是跟运输因素叠加影响市场,天气因素的影响还只能算一件小事。

第四, 国储投放量定价格,拍卖到底是高价还是低价?

笔者为什么说国储投放量会定价格呢?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2016年底,我国临储玉米库存总量为的2.3亿吨;2017年底,我国临储玉米库存总量为1.8亿吨;2018年底,我国临储玉米库存总量为7500万吨;2019年10月17日,临储玉米库存总计5200万吨,再加上近期各地轮换粮的出库已经国储不断进行的地方拍卖。虽然没有具体数字,但越来越多迹象证实:2020年,国产玉米库存量将会降低至2000万吨以下,甚至更低。可以预见,当国储库存降至2000万吨水平时,玉米市场因低库存而变得敏感,不会贸然投放,毕竟谨慎考虑投放地区及投放价格;毕竟短时间内都是玉米的种植期,不会有新季玉米供应市场,所以国储粮的拍卖价格将是市场的风向标,市场敏感也就在此。从国储剩余库存玉米的质量看,东北的好粮居多,且都是在1元钱以上价格收储的,那么拍卖价格肯定不会太低,再加上现在玉米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预计今年国储玉米拍卖价格将会创新高,市场行情也会随之走强。

第五,终端需求量定涨幅,养殖到底是复苏还是萎缩?

唐人神董事长在上述路演中还表示,2020年生猪出栏量持续的减少,预计生猪价格继续上涨的概率很大,2020年的猪价会持续高位运行,公司在生猪养殖上的投入会明显提高。还有新希望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从行业实际情况来看,生猪缺口短期内无法完全弥补,本轮周期叠加非洲猪瘟影响,预计2020年还会有较大的缺口,价格也将维持在高位,对2020年的生猪养猪非常有信心。另外,笔者也了解到,一些分析机构对养殖业2020年的业绩和机会也都非常看好。业内认为估计2020年能繁母猪存栏量和生猪存栏量有显著增加。可以看出业内人士对养殖业的复苏还是非常有信心的,那对饲料业将会是大利好,而玉米又是主要的饲料原料,所以2020年是玉米各方利好集中爆发的一年,如果终端需求打开,玉米的涨幅也就受需求的刺激而水涨船高了。

第六,疫情防控力定结局,企业到底是补库还是随采?

昨日看到采访钟南山教授关于疫情发展的情况,钟教授表示全国性的发病期还有一波,就是在2月的中下旬,有些地区可能会提早有些。另外,北京等返城人口集中的城市监测部门也表示,短期不排除出现大规模内部传播的可能,所以大家还是要高度重视。大家都知道,玉米深加工企业在春节之前,为了企业的核算与减少资金的质押,通常都不会囤积过多的玉米库存,大部分都是维持在10-15天之间的库存。而今年新年过后,虽然疫情耽误了企业的开工时间,但现在已经开始陆续复工。如果疫情严防要到2月下旬才能有所缓解的话,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库存将会消耗大半,当玉米库存不足又难以收购到玉米的时候,玉米用粮企业不仅要采购粮食还要补充消耗掉的安全库存,抬高玉米的行情也是会必然发生的。

整体来看,笔者找不到让玉米价格下跌的有效因素,依旧看涨玉米未来行情。当然有人会说地趴粮的大量供应市场、全国玉米收购进度较往年落后、各地企业出现推迟复工现象、进口玉米及替代品都会对玉米价格出现利空影响。但是笔者在此需要再次提醒大家,1、有地趴粮的农户是要卖粮,但在疫情防控严格的村屯怎么卖?不成交的低价没有意义。2、全国玉米收购进度的数据也仅供参考,在东北做粮食购销的农户、贸易商应该知道,今年本来就是减产年,农户手中的粮食不多了,拿现在收粮总量跟去年同期比,这是不科学的。3、再来就是企业整体推迟复工的几率也不大,毕竟返城人员已经到岗,不开工的成本压力更大。4、进口玉米及替代品,这真的数量有限,而且也不会集中到港,所以它只是心理作用,对实际的市场供需两端没有太大影响。笔者最后说一句:如果有的农户现在就是急需用钱怎么办?如果是这样的话,笔者建议可以找一下本村或者是邻村的养殖户,问询一下他们是否需要玉米,以便解决自己的困难。




精准三农加油站


玉米涨价“雷声大、雨点稀”,后期还有上涨空间吗?2019年玉米效益会如何?

玉米各地“轮番涨价”的景象,在东北地区率先开涨模式,收购价上浮10-30元/吨不等的价格。而在华北的山东等地,近期属于稳中有升的情况。而市面上一些参与各方,均认为玉米后期能出现大涨价潮,可就是玉米价位并没有大幅度、大范围上涨,如题干说的:雷声大、雨点稀的说法完全一致。



主流地区玉米价位每吨在1920元左右,局部地区价位突破了2000元/吨。近期涨幅最大的出现在东北地区,每吨高则上涨100元/吨,而山东一直素有玉米价位风向标的称呼,每一次的波动均在山东有征兆出现,这一轮的小涨幅也是率先在东北出现。近期山东的玉米收购价稳定在1950元/吨,属于形势一偏大好,其实呢究竟真的是这样吗?


为啥这样说呢?

1、18年时上半年玉米价位一路高开猛歌的行情,连续上涨均价突破了2000元/吨,随着临储玉米塞纳河的启动价格回落。9额就是说在临储玉米拍卖钱玉米会冲高。今年的情况临储玉米拍卖延期,据说延期至2019年7月份,在此期间内玉米按道理说会走出一轮较大的行情,可实际并没有开启涨势,这其中一定蕴藏着不稳定的因素出现。


2、农户的余粮基本被清空,有玉米的也是大户以及收购商,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收购商手中蕴藏着大量的待售玉米。而市场对玉米的需求量不太旺盛,制约了近期玉米整体价位持续走强。

3、与国际玉米价格接轨。今年我们的进口玉米份额依旧是720万吨,已经持续十几年的时间了。近期进口玉米的渠道广阔,有乌克兰等国,在一些南方各港口进口玉米价格到港口价为1700--1800元/吨左右,与本地产的玉米相比每吨低200元左右,这也是制约玉米整体不能均价在2000元/吨以上的一个原因。虽然说进口玉米量各份额不大,但在某一时间内对某一地区价格还是有影响的。

根据华北地区的农户种植情况来看,一亩地的玉米最终能卖1400元左右(亩产1500斤,批发出售价每斤0.95元),除去各类种植成本一亩地收益超过500元。与各农产品种植收益相比,还算不错的,但与经济类作物相比,收益偏低。


综上所述,今年各类说法涨的多,可实际价位并没有出现多大涨势,这就是题干说的雷声大、雨点稀的情况。预测后期玉米价格在19年高不成、低不就得局面,维持现价状态,稳中有涨。上述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小希时间


目前来看,短期内玉米很难有明显涨价趋势,随着麦收和临储拍卖时间临近,不久后或将迎来玉米价格的回落阶段。一方面华北和山东等地区麦收季节临近,正是贸易商抓紧腾仓出售的时候,另外一方面就是临储玉米拍卖开启时间越来越临近,目前还不清楚具体开拍时间,但近期市场上有消息称今年临储玉米拍卖将在5月下旬开启,会每周拍卖量300万吨,这样一来,势必会对5月底后的玉米市场造成较大冲击!



因为临储玉米自2016年以来,深受库存压力影响越来越严重,当时临储玉米库存量高达2.58亿吨,据了解,2018年国内玉米产量才2.57亿吨,也就是说库存量比一年玉米产量还要高!由于库存成本越来越高,使得2017年开始了为此三年的去库存计划:先是在2017年临储玉米去库存量为5700万吨,到了2018年,临储玉米又一年内拍卖了1亿吨,到了2019年临储玉米库存量大概还剩下7895万吨,若是再加上今年玉米收储340万吨,这样目前应该会有7900万吨左右,而年初时相关部门也表示争取在年底前完成去库存工作,这样一来,接下来临储玉米一旦投入市场,势必会冲击目前玉米市场!

不过,今年玉米消费市场似乎也下降很多,尤其是受养猪业不景气影响,使得玉米饲料需求量不断下滑,由于目前玉米消费主要是依赖于玉米饲料和玉米深加工领域,其中玉米饲料占了60%左右,大概为1.8亿吨左右,而玉米深加工目前国内产能为每年1.1亿吨左右,并已经连续四年稳增10%以上,也就是说今年有望达到1.21亿吨左右!



这样一来,如果今年养猪业恢复不错的话,国内玉米消费量可能高达3亿吨左右!而今年受大豆补贴远远高于玉米补贴影响,玉米种植面积会大概减少1000万亩,这样今年玉米产量可能为2.5亿吨,如果加上临储玉米量似乎达到了3.2亿吨以上,因而今年玉米市场供需总体仍会平衡,下半年玉米价格受临储玉米去库存影响,应该价格回升比比较慢!

总得来说,今年临储玉米一旦完成去库存工作,那么玉米价格应该主要是受市场供需变化调节为主,这样一来,除了进口玉米会有一定冲击影响外,玉米价格或将迎来上涨期,很有可能会在下半年后期以后,尤其是到了2020年,随着养殖业恢复、玉米种植面积减少、深加工产能继续增长,再加上没有了临储玉米库存影响,因此,很有可能2020年玉米价格要明显优于今年市场行情!(以上仅为个人见解!)


龙百晓生


在2019年新产玉米上市之前,我国玉米市场整体价格还有100到150元每吨的上涨空间。
而至于说今年的玉米种植效益,个人以为还应该和去年保持一致,甚至略有增长,但是也不要指望他比去年高处多少。

为什么后期国内玉米价格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这还要从今年的临储玉米拍卖说起。
和往年临储玉米拍卖会明显抑制国内玉米市场行情不同,今年的林楚米拍卖在拍卖底价投放数量以及拍卖日期启动上,均对目前以及后期国内玉米市场造成极大的利好。

临储拍卖助推后期市场价格上涨
就拿临储玉米拍卖启动时间来看,往年的拍卖大多集中在四月,而今年最最早也要在五月下旬开始,甚至有六月初启动的迹象摄就意味着对于刚刚从阴霾中恢复过来的国产玉米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恢复和上涨。

而从拍卖底价来看,今年的拍卖底价较去年的基础上再度提高,已经成一个定局了,但是至于提高多少,目前还未有定论,目前业内普遍认为是在150到200元每吨之间。而熟悉我国玉米市场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拍卖底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左右甚至影响我国玉米市场的价格浮动拍卖底价上涨,也就遇着玉米价格上涨,如果拍卖底价处于低位,那么,玉米现价也肯定高不了。
所以说,我国玉米市场价格后期肯定还有上涨空间,至于说上涨幅度多少,还要取决于五月底六月初五,其中的临储玉米拍卖的拍卖底价较上年提高多少。
如果临储玉米拍卖底价能够教去年提高150到200元每吨左右,那么意味着后期玉米市场价格还有同等幅度的上调,也标志着后期全国玉米价格将会因此而整体提高。

2019年玉米种植效益略高于去年
而至于说今年的玉米种植效益,个人以为应该和去年相差不大,很大概率上会略有上浮。
首先,今年的玉米种植面积和去年略有减少,最终会在产量上导致和去年略有下降。
其次,我国的玉米供需结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市场需求量已经高达两亿九千万吨,创下历史新高,由此也产生了将近3000万吨的年度供需缺口。
以上这些因素都非常利好于后期玉米价格上涨,从而助推今年的玉米种植效益和去年相比略有增加。但是,由于今年地租普遍上涨,压缩收益空间,所以,今年的玉米种植效益只可能和去年相比略有增长而已,不会大涨。


钟情三农


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提要:今年玉米总体趋势预计向好,是否值得种植参照当地补贴情况!

今年第一季度玉米价位整体震荡下滑,即便是在2月份的传统春节也未能带动玉米价位的上涨。而在进入第二季度后,或许是受到市场余粮仓位逐步下滑的影响,玉米价位逐步反弹,不过即便如今华北地区玉米价位0.93元每斤左右,也未能突破2018年的高点价位。而今玉米价位缓慢上涨,后期能够有多大上涨空间,今年是否还要考虑种植玉米?科学兴农对此简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预计今年能够突破2018年高点

在2018年玉米价位最高时期华北地区达到1.02每斤,虽说是极少数的深加工企业报价,但是毕竟有企业报出了这样的价位,而这样的价位也创出了近几年玉米价的新高。科学兴农认为今年的玉米行情大概率会突破该价位。

1、供给趋紧。官方消息称单单去年我国玉米净增量就为负2210万吨,这也意味着我国的玉米生产量已经难以满足国内的生产需求了,而随着我国对于酒精汽油需求量的增加,投入工业用途的玉米量还在增加中。今年的玉米供给局势可能还将会进一步扩大。

2、玉米种植面积缩减。近两年受到对大豆种植补贴的政策性关照,玉米补贴力度相对过去也大幅度下滑,在这一点上玉米种植面积持续性的遭大豆冲击,今年玉米种植面积可能还会进一步缩减。

3、临储库存压力减轻。目前临储库存量在8000万吨以下,因此可以确信今年我国的玉米市场不会遭受过大的临储拍卖冲击,如同去年一般导致玉米市场价位下滑的情况应该不会出现。

今年还要不要种植玉米?

如今种植粮食其实真的不怎么赚钱,尤其是针对像大豆这样产量低而且价位又不怎么高的农作物来说,经济效益就更惨了。不过如今对于不少纠结玉米要不要种植的农户来说,可能还是在玉米与大豆之间摇摆,参照当前的生产状况,本人认为是否种植大豆或者玉米一个关键性指标要参照大豆与玉米的补贴状况,如果当地的大豆补贴力度很大,比如说黑龙江地区,单单是补贴就高达每亩320元,种植大都不何乐而不为呢?如果说如同华北一带没有玉米以及大豆补贴的地区而言,玉米价位、产量综合来说效益更好,更加值得青睐。

综上来说,在今年后期玉米总体趋势向好的情况下,如果当地没有对其他农作物做出高额补贴的情况下,建议种植玉米。而如果地区有相应农作物种植补贴的话,那么本人还是推荐选择具备高额补贴的农作物,这样经济效益也能够更加有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