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林海峰:移動支付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產業融合發展

林海峰:移動支付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產業融合發展

文/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金融科技業務負責人林海峰

目前,移動支付在中國已經遍及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憑藉著便捷、高效、安全等特點深入人心,成為國人的主要支付工具之一。移動支付行業的發展,有效提高了支付結算速度,提升了實體經濟資金使用效率,在促進傳統產業創新升級的同時,也培育了共享經濟等新的數字經濟增長點,同時拉動夜經濟和零售消費的增長,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產業融合發展。

中國移動支付發展迅速,並取得了全球領先地位

中國移動支付發展目前取得了全球領先地位,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林海峰:移动支付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移動支付市場規模迅速擴大。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中國銀行機構共處理移動支付業務605億筆,金額277萬億元,非銀行支付機構共處理移動支付業務4722億筆,金額16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7.39%和59.73%,與2012年相比,移動支付交易筆數增長了200倍,交易金額增長了170餘倍。

二是移動支付普及率、滲透率高。國際諮詢機構益普索2017年的調查顯示,中國移動支付的普及率達77%(1.8萬份問卷結果),高居於世界第一。同時,益普索《2019Q3第三方移動支付用戶研究報告》顯示,我國移動支付用戶規模達10.5億,在網民中的滲透率達96.9%。移動通信技術和金融支付的結合,助推了中國移動支付產業迅猛發展,條碼支付等新興方式不僅開闢了中國移動支付發展的獨特路徑,也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好評,成為中國金融科技發展中的一張亮眼的“名片”。

目前,移動支付在中國已經遍及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憑藉著便捷、高效、安全等特點深入人心,成為國人的主要支付工具之一。在中國的大部分城市日常生活中,老百姓不再會為“忘帶錢包出門”感到焦慮,這是我們所有移動支付行業上下游參與者共同努力所取得的成績。

三是支付產業鏈生態體系初步形成。包括商業銀行、非銀行支付機構、清算機構、支付服務商、用戶、商戶等共同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支付生態體系,行業各方主體共同努力,建立起了“產業森林”,形成了開放創新的新生態;同時支付行業向金融化、生態化、技術化、多元化方向邁進,產生了“支付+”新業態,實現了多方共贏和行業的繁榮發展。從2012年到2018年,根據支付交易規模,可以推測出,第三方移動支付收入規模從約3億多元增長到1500多億元。

中國移動支付成功原因探析

以條碼支付為代表的移動支付在中國社會的普及,是數字金融在全球發展的一個經典案例。“中國式”支付創新能夠取得成功,其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移動支付市場發展初期,中國金融監管部門對支付創新的包容性監管方式,有力地促進了新興支付方式的普及與發展。前不久,扎克伯格在眾議院金融委員會聽證會上說,美國的金融基礎設施同中國相比已經大幅落後了。其實個人看來,這裡的核心原因是他們的監管落後了。沒有包容審慎的監管和創新意識,就不可能有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其次,同時我國較為完善的賬戶體系,構建了移動支付良好發展的基礎。第三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紅利迅速釋放,中國移動支付產業主體抓住了二維碼的入口,創造了條碼支付業務,條碼支付以其便捷性獲得了廣泛應用,充分享受到了移動互聯網發展帶來的紅利。最後,最為重要的一點,從產業內部結構來看,我國支付行業主體打破慣性思維,創建了直接服務於付款人和收款人的全新支付業務模式,迅速激活了產業創新動力和爆發式增長空間,將互聯網企業內驅型創新力自下而上地作用於支付行業,持續不斷的產品和場景創新,是迅速激活中國移動支付市場,並推動中國移動支付模式取得全球矚目成績的重要內部基礎,對於保證我國移動支付創新持續居於世界領先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移動支付創新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產業更好發展

以條碼支付為代表的支付創新風潮席捲中國,2018年商業銀行與支付機構共處理條碼支付付款業務1806.19億筆,金額23.63萬億元,筆均金額130.83元。支付創新所帶來的深層價值不僅僅體現在改變了人們的支付習慣和支付方式,支付是現代經濟活動鏈條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承載著資金流轉的基礎性功能。移動支付行業的發展,有效提高了支付結算速度,提升了實體經濟資金使用效率,在促進傳統產業創新升級的同時,也培育了共享經濟等新的數字經濟增長點,同時拉動夜經濟和零售消費的增長,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產業融合發展。

移動支付發展提高商業效率和貨幣流通速度,促進消費增長和經濟發展

從便利性上看,移動支付大大降低了支付的門檻,依託移動支付工具,目前各類與居民衣食住行有關的商業場景、公共服務場景,都能很容易地完成支付,整個商業的運行效率因此得到很大提升。同時,與現金支付相比,移動支付還降低了消費者的支付時“痛感”,降低了現金支付的成本,在無形中促進了消費。同時,從貨幣流通速度的角度看,移動支付使得人們可以更多地使用存款貨幣進行支付,從而提高存款貨幣的流動性,進而提高貨幣流通速度。 從圖中可以看出:M0的流通速度逐年增長,且在

2013年後增速放大,相較於銀行卡支付,移動支付對現金支付的替代作用更加顯著,非現金支付的交易速度和支付成本明顯優於現金交易,移動支付促進了我國消費市場的增長和經濟發展。

林海峰:移动支付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

另一方面,由於M0通常表示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通貨,M0流通速度在我國GDP近年來增速逐漸下降的背景下,依然呈現單邊上揚的態勢,說明移動支付促進了M0的下降。數據分析顯示,假定在V0不變的條件下,按照2018年經濟體量估算,需要M0約為7.75萬億,因為移動支付促使V0增速上升,大約4285億元左右的M0轉化為M1或M2,按照8倍的槓桿率估算,間接創造了約3.4萬億的經濟動能,其中受移動支付影響直接增加的經濟動能約有7100億元。

由此可見,移動支付使居民家庭現金更多的轉移到了銀行存款形式,增加了銀行可貸資本,加速貨幣供給效率,進而加快投資效率,提高消費節奏,最終促進經濟增長,間接增強了銀行業乃至整個金融體系對經濟總量增長和經濟結構優化的貢獻能力。

移動支付促進了我國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加快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步伐

林海峰:移动支付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

隨著互聯網和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移動支付已成為創新最為活躍、產品最為豐富的零售支付方式,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應用

結合移動支付“落地開花”。移動支付帶來了支付成本的下降和便利程度的上升,促進了電子商業產業的跨越式發展,2018年世界電子商務銷售總額中國排名第一,是第二名的近三倍。2019年上半年我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9.6%,遠超世界其他國家。

移動支付機構通過與不同行業主體深化合作,增加服務功能、優化業務流程、改善用戶體驗、提高企業效率等措施,與衣食住行、生活繳費、投資理財、醫療健康、教育培訓等各行業深度融合,搭建起廣泛的移動支付服務生態圈。在對傳統商業模式進行改造的同時,也催生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垂直金融行業,便捷、經濟的移動支付方式催生了線上小額保險、公益籌款等模式萌芽發展,在橫向業態中,移動支付也是網上教育、遠程醫療、知識付費、直播等一系列新經濟形態得以實現的前提條件。另外,數字經濟形態從O2O向OMO過渡,移動支付也是這種轉變的重要連接點。不僅在電子商務等線上領域,移動支付也給線下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生活的數字化程度方面,繁榮的外賣、共享出行、電子票務、乘車碼等都離不開移動支付的身影。

在“智能+”的時代背景下,移動支付日益發展成為一種底層技術和連接器,支付從渠道蛻變為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助力。例如,移動支付使得針對個人消費習慣的營銷策略更加精準,

大大提升了零售業精細化發展水平。相關數據反饋到生產端,能夠讓實體產業更及時準確地感知到用戶的需求變化,從而調整產品和服務,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上進一步創造新的消費需求,為消費升級帶來更多可能性。

線下企業通過移動支付可以將客流量轉化為有效數據,以此推動支付+營銷、支付+金融等模式發展方面,不斷挖掘支付場景的潛能,更好地服務實體和個人的各種金融服務需求,也能極大地促進了普惠金融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因使用成本、文化程度、地域限制造成的鴻溝,帶動消費金融等金融服務的普及,進而進一步挖掘城鄉的消費潛力,拉動消費增長和防控提供了更加紮實的前沿技術支撐。近年來,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與金融服務的融合持續深化,給金融行業帶來深遠影響。新興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進一步提升了支付清算風控能力和水平,前沿技術與移動支付業務產生的海量交易數據的結合,可以更好感知風險態勢,更準甄別風險隱患,更快採取風控措施,建立與支付創新相匹配的高效風控機制,有助於增強對洗錢、欺詐、黃賭毒等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能力,助推監管科技水平不斷升級,築牢金融安全防護網。

未來趨勢及展望

第一,移動支付需要從服務消費者向服務中小企業升級。消費互聯網連接了用戶和商品,用戶和服務,那產業互聯網則會服務企業與企業,生產與流通,上游與下游。互聯網的本質是流程的深度數字化,由數字化而極大地擴大了服務基數,以及定製化的服務能力。支付為普惠金融提供了觸達和數據,從而使大規模定製化的信貸,保險,理財等服務成為可能。

第二,支付未來將是全流程、立體化的創新。從長遠來看,手機設備不會是技術演進過程中的終極數據載體,同樣,移動支付工具也未必是支付體系發展的最終形態。隨著5G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等前沿技術的完善成熟,未來可能會出現形態截然不同的支付方式。而未來的支付創新之路也並不僅限於支付工具的創新,而是全流程、立體化的創新過程,這個創新鏈條上包括支付工具、支付流程、支付基礎設施、組織機制、技術標準等等維度,其中離不開我們日益演進的新技術。

第三,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穩定的產業政策是行業發展的根本。現在支付行業已經是上千億產值,上百萬從業者的大行業。要切實發揮市場機制,鼓勵公平競爭,讓市場定價,讓企業具有良好的營商環境。其次要保護創新,讓企業有意願繼續為未來投入,承擔風險並獲得紅利。第三是穩定的產業政策。這個行業涉及10億用戶,任何收費上的調整最終都會轉嫁為消費者和商戶的成本。整個行業經過數年的努力,積極創新,嚴控成本,把商戶成本從過去的百二百三下調到了千五千六,因此促進了行業的大發展。因此涉及行業的費率問題應交給行業市場主體,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通過競爭性定價機制解決。

第四,利用移動支付的先進性,積極走出去,助力人民幣國際化。中國的移動支付的迅速發展,以及對數字經濟轉型中發揮的巨大優勢,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歐洲推進開放銀行協議,印度推廣了統一支付接口,其他國家也在積極跟進。因此,借力支付的領先性,積極走出去,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是我們行業從業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根據11月28日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金融科技業務負責人林海峰在第八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上的演講整理而成。本文經作者授權轉發,編輯:王曄君

我們期待您的來稿

林海峰:移动支付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

歡 迎 訂 閱

深刻|思想|前瞻|實踐

專注於經濟金融政策解讀與建言的

智庫型全媒體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