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寶們給自己戴上“緊箍咒”

作者 | 李玲

近日,浙江互聯網金融聯合會批准發佈了全國首個網絡互助團體標準。這是網絡互助出現十年後,首次出現的具有普遍意義的行業標準。

此次網絡互助標準由螞蟻金服聯合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保險研究所互助保障研究中心等六家機構共同制定。首次提出互助平臺的五原則:實名制度、全程風控、審核獨立、公開透明,不要資金風險。

該網絡互助標準以螞蟻金服旗下互助平臺相互寶的經驗為樣本,但對於至關重要的資金池問題,並沒有按照相互寶的無資金池設定。標準建議:互助平臺優先選擇無資金池模式,或者在有資金池的情況下,設立相應的資金託管制度,確保資金安全。

資金池即平臺儲存用戶資金的賬戶,此前監管部門再三強調,網絡互助不能沉澱資金池。

“研究人員認為,如果不要資金池太針對相互寶而不利於整個行業的發展”。螞蟻金服副總裁、保險事業群總裁尹銘認為,“把預付費的錢管理好,有託管制度也可以。”

網絡互助發展至今,除了相互寶這樣有強大後臺背書的平臺,其他絕大多數互助團體都是預付費模式,即有資金池。

此次發佈的行業標準,顯然低於監管此前給網絡互助的四條紅線,而依據大多數平臺情況制定的寬鬆標準,能否讓行業變得規範,還需要時間去檢驗。

標準誕生

網絡互助在2011年~2016年進入發展期,當時市場湧現了100多家互助平臺。2016年12月,銀保監會開始對網絡互助進行整治,重點治理變相保險業務,比如違規宣傳、設立資金池等問題。大批互助平臺自此退出。

2018年11月,相互寶出現後,幾乎所有的大公司平臺都推出類似網絡互助的業務,如美團的美團互助與滴滴的點滴相互。

至2020年,網絡互助發展有十年,提供低門檻健康保障的同時,也存在平臺模式類型多、風控能力參差不齊、缺乏統一標準的問題。例如,目前頭部的互助平臺中,約50%的平臺沒有進行實名制,約75%的平臺設立了資金池,存在潛在的資金管理、案件欺詐等隱患。

監管缺位使得網絡互助行業始終在小範圍內淺嘗輒止,實名與資金問題也伴隨行業發展始終。

此次《互聯網金融團體標準》中,歸納的大病網絡互助業務相關風險主要包括:互助簽約階段的身份冒用、帶病簽約等;互助申請階段的案件造假、信息篡改、醫患勾結等;案件調查階段的審核勾結和調查怠工等;公示分攤階段的扣款失敗和支付失敗等。

其中關於風險控制的具體細則有十條,兩條針對資金池:

  • 對於預先收費、以資金池形式進行互助金管理的,應建立嚴格規範的資金託管、監督和備付金制度;

  • 宜採用後付費、無資金池的互助金管理模式實現資金需求與互助行為的同步,避免預先收費帶來的用戶資金安全風險。

“到目前為止,網絡互助行業沒有監管機構進行監管,我相信隨著中央2月25日下發的文件,很快會明確網絡互助的監管主體。”尹銘稱。

首個互助標準在為互助平臺提供規範化參考,更大意義在於為未來網絡互助行業的監管、政策提供參考。

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賁聖林也透露,接下來聯合會將著手標準的落地,推動其作為網絡互助行業未來測試和認證的標準依據。

為什麼是相互寶

網絡互助受歡迎,因為其管理成本相對同類保險保障產品低得多,且達到一定用戶量下,可以用科技、技術提升管理效率,降低成本。相互寶用戶超一億,是目前規模最大的互助團體,加上有螞蟻金服作為技術背書,成為首個網絡互助標準的樣本並不意外。

“相互寶實名率能達到100%。”賁聖林介紹,相互寶的實名制審核過程涵蓋三套體系,第一是支付寶本身的實名制,完全按照金融級實名要求進行,而通過支付寶加入相互寶的用戶,還要通過相互寶基於互助計劃場景需求的更細緻的實名認證。當用戶需要救助的時候,相互寶在理賠審核過程中會再進行一次實名認證。

對於資金池問題,“相互寶開始設立規則就已經考慮資金風險的問題,最終選擇後分攤機制,因為後分攤機制可以解決資金池問題,運營成本也會相對降低。”賁聖林稱,要做到無資金池難度很大,需要技術能力支持。

確定實行後分攤機制後,相互寶把區塊鏈技術引入整個相互寶運營系統中,同時引入第三方審計機構,每季度為一週期進行專業審計,避免資金風險和操作流程操的合規。

“用戶信任平臺才會不斷進行預付費,但如果平臺不穩健,預付費產生資金問題,用戶就拿不到賠款。”尹銘透露,針對資金風險、欺詐風險、舞弊風險,相互寶設有專門的廉政團隊,看公共員是否向用戶收取回報,是否有舞弊現象。不過,這些行為都需要標準的定義,這也是網絡互助需要一套標準的原因。

此外,相互寶發現,公共員與調查員發生舞弊事件的原因有多種,向用戶索賄、從業資格出過問題等。而平臺沒有從業人員黑名單,無法確定其加入調查員之前,是否在其他行業做過不誠信的事情。因此尹銘希望網絡互助調查能夠行業聯動,建立起從業人員的黑名單共享制度。

“互助是屬於基礎層次的保障,優勢是更具普惠性。”對於網絡互助的後續發展,賁聖林覺得,大家還是要搞清楚網絡互助是什麼,能做什麼。

有很多以疾病名稱作為互助計劃的名字,其本質是醫療互助,網絡互助絕大部分產品屬於醫療費用的互助,也就是醫療互助。

2019年1月~2020年2月的14個月內,相互寶平均每個月有近650萬用戶加入。新冠肺炎肆虐期間,醫療保障產品也得到了多於往常的關注。

當然,疫情對用戶進行健康保障教育的同時,也在對相互寶產生著影響。

疫期上門查勘影響巨大,其中湖北地區最為嚴重。用戶報案後,上門查勘變得異常困難,醫院也基本不接待保險公司的查勘。勘查難度增大導致賠付案例變少,相互寶的每期分攤費用已經從2月初的3.5元左右,降到1.5元。

疫情的意外到來,喚起更多人的風險意識,此次標準發佈可謂正逢其時,為網絡互助上了一道“緊箍咒”。但監管主體的不確定性,或將為互助行業標準的最終落地,增添些許變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