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辟谣|肌肉围度决定力量水平?并非如此,训练差异化才是关键因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是清晨碳水。

有句俗话说,身大力不亏,形容的就是身材高大的人,强壮有力。因此,在坊间大家也都普遍认为,身体越强壮,肌肉越发达的人的力量水平也一定很高。不知不觉的便有了肌肉围度大小决定了力量水平高低的观念,但果真如此吗?大家都对竞技体育都有所了解,传统健美运动员通常都有着很大的围度,而力量却不及举重运动员。而举重运动员呢,虽然有着超强的力量水平,但围度不如健美运动员大。产生这样的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就来说说关于肌肉围度与肌肉力量的运动科学,让你在未来的训练中,有的放矢。

辟谣|肌肉围度决定力量水平?并非如此,训练差异化才是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目标决定形体,也同时决定了你的力量水平。不同目标的设定,训练的方法也就完全不同。因此,你的训练方法也就决定了你是围度增加更多还是力量水平提高更快。虽然大家都做同样的动作,但是通过设计不同的负荷、次数、间歇时间等变量,最后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健美运动员通常是6~12RM的训练次数范围,而举重运动员通常是1~3RM的训练次数范围,就是因为两者的训练次数方法不同,造成了两者的差异化。下面我们来看看训练方法背后有哪些因素造成了两者的差异化。

影响围度与力量的因素

第一,肌肉成分

辟谣|肌肉围度决定力量水平?并非如此,训练差异化才是关键因素

我们人体有600多块肌肉,每一块肌肉都有着丰富的血管分布,受神经的支配。其中肌肉的最基本单位是肌原纤维,肌原纤维组成了肌纤维,也是肌肉收缩的最基本单位。而在肌原纤维外面是一些类似于水状的物质,被称作肌质,也叫肌浆。肌浆是肌纤维的细胞质。肌浆则是由液体、基质与ATP等物质组成。就是这两种物质决定了我们是围度更大还是力量更强。

健美运动员更注重的是肌浆的训练模式,肌浆训练会产生围度增大的效果,主要是肌浆里存储了糖原与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成分造成的围度增加,通过细胞质的扩张来完成,但力量增长相对比较慢。而举重选手则更倾向于肌原纤维的训练,对于肌原纤维的刺激,则是力量提升比较明显,肌原纤维肥大是肌原纤维的大小和数量的增长,但肌肉围度变化相对不大。

第二,能量系统

辟谣|肌肉围度决定力量水平?并非如此,训练差异化才是关键因素

我们都知道人体有三大供能系统,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与有氧氧化系统。在围度与力量的关系中,对其影响最大的是前两者。力量训练,是针对肌原纤维的训练,更多是利用到了磷酸原系统,一般几秒钟就可以完成一组训练。而且,磷酸原系统不会产生太多的代谢物。而肌浆训练,也就是健美运动员的训练方式,则更多的用到了糖酵解系统,在整个过程中,因为碳水参与比较大,产生了如乳酸、氢离子等身体代谢产生。这样会让目标肌肉产生更多的代谢压力,有利于肌浆肥大的产生。

第三,神经肌肉控制

辟谣|肌肉围度决定力量水平?并非如此,训练差异化才是关键因素

力量训练更注重神经的强化与发展,通常是爆发性质的训练。越要求速度与力量结合的项目,对于神经募集能力的要求就会越高(指的是神经单次可以最多募集的肌纤维数量),举重通常在几秒钟就可以完成一系列的连续动作。因此,单位时间内要募集到更多的肌肉纤维,而且触发的频率要更快,与此同时,全身所有的肌肉也要做到协同配合,产生最大的效应。

这个过程中,强调的是神经控制肌肉纤维的能力,强调的是最大力量的爆发,而不是肌肉围度的增加,反倒是肌肉围度的过度增大,会影响运动时的速度。而健美运动员,则对神经的训练程度不如举重运动员,因此,发展时的侧重点也就有所不同。

第四,训练方法

辟谣|肌肉围度决定力量水平?并非如此,训练差异化才是关键因素

健美运动员训练时,比较讲究动作的全程控制。背后的理论就是持续受压时间长短,当时间越长时,而且是在糖酵解系统的供能范围内,就会产生更多的代谢压力,促进肌浆的肥大。健美运动员通常训练是采用6~12RM的训练次数,每次4秒离心,1秒收缩以及2秒向心的全程运动控制节奏,这样大约40秒左右完成一组,而且每组间歇时间不会超过90秒,这样就会对身体产生极大的代谢压力,有利于肌浆肥大的产生。而举重运动员则大多数是每组1~3次,每次几秒就结束且休息时间通常会在3~5分钟,这样的训练模式更注重的是神经的训练,力量的增长,追求的是单次身体力量的最大输出。

辟谣|肌肉围度决定力量水平?并非如此,训练差异化才是关键因素

除此之外,健美运动员平时训练更多的采用了目标肌肉孤立的训练方式,这样也有利于肌肉围度的增长。而举重大多是全身性的快速爆发的复合动作,并不针对身体某一部位,更多的是强度全身肌肉的协同发力,最终能够产生多大的力量。

辟谣|肌肉围度决定力量水平?并非如此,训练差异化才是关键因素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来,

如果你想要肌肉围度的增长,就要更多注重肌浆肥大的训练。而如果想要最大化发展力量训练要注重肌原纤维的训练模式。围度其实并不与力量成正比。这里要注意一点,两者在某一模式的运动训练中,都会涉及到,只是更倾向于肌浆还是肌原纤维,并不存在训练肌原纤维,肌浆就完全不生长的情况。

针对日常训练的建议

第一,动作质量

辟谣|肌肉围度决定力量水平?并非如此,训练差异化才是关键因素

无论是采用何种训练方式,动作质量都是不可以忽视的。好的动作质量,不仅仅使你训练效率得到提高,而且会更加强化你的动作模式,强化你的神经通路。如果是错误的动作,随着训练时间的推移,不仅训练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后期再修复错误的成本也会更高。因此,好的动作模式与动作质量才是最根本的保证,最为基本的保障。无论你是新人还是高手,都应该在动作模式正确的前提下去完成训练,去加载负荷。不正确的动作模式,当下可能不会影响什么,但潜在的风险会越来越大。

第二,营养摄入

辟谣|肌肉围度决定力量水平?并非如此,训练差异化才是关键因素

蛋白质是肌肉组织的组成部分,同时包含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是人体天然产生的,而必需氨基酸则必须通过饮食获得。其中亮氨酸对于肌肉修复和生长至关重要。确保您的蛋白质来源提供足够的亮氨酸,这对于肌肉的生长至关重要。由于动物蛋白含有全部9种必需氨基酸,因此食用红肉、禽、蛋、奶制品和鱼会得到更多的亮氨酸。

辟谣|肌肉围度决定力量水平?并非如此,训练差异化才是关键因素

碳水对于肌肉的增长与恢复至关重要。特别是训练后立即摄入碳水,通过胰岛素的大量分泌,打开营养的通道与窗口,开启了肌肉的合成,让更多的营养物质进入到肌纤维中去,这其中就有肌肉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当碳水充足时,不仅可以刺激肌蛋白的合成,而且还能阻断蛋白质的分解。这样就更有利于肌肉的修复与生长。

辟谣|肌肉围度决定力量水平?并非如此,训练差异化才是关键因素

除此之外,膳食均衡也不能被忽视。蔬菜与水果不能少,特别是蔬菜,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不仅补充足量矿物质还有利于机体加速吸收其他营养素。每天500g左右的蔬菜摄入,是最低标准。而且尽量选择十字科类蔬菜与绿叶蔬菜。

第三,睡眠与休息

辟谣|肌肉围度决定力量水平?并非如此,训练差异化才是关键因素

无论是肌浆的训练还是肌原纤维的训练,不仅是肌肉的疲劳,还有供能系统与神经的疲劳。只有合理的营养加上充分的休息,身体才能恢复。恢复过程中,身体肌肉修复的同时,激素水平也会不同程度的调整。如睾酮素,生长激素的提升,压力激素皮质醇的降低,都与睡眠与休息不可分割。

辟谣|肌肉围度决定力量水平?并非如此,训练差异化才是关键因素

避免过度训练。训练过度通常表现是训练成绩通过合理休息后也无法恢复,训练中肌肉感觉比较差,频繁感冒或者身体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问题,而且容易受伤,都有可能是训练过度的表现。学会休息,才能持续进步。

结束语

辟谣|肌肉围度决定力量水平?并非如此,训练差异化才是关键因素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训练方法,并没有谁更好或者更坏。都是根据自己当下的目标去选择。正所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但是无论何种训练模式的选择,都离不开最基础的动作模式、营养摄入与睡眠休息三者的配合。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才能达到自己最终想要的结果。肌肉围度与力量并不是成正比的关系。还是那句话,最初的目标决定了后续的一切做法。懂得更多,实践更多,才会收获更多。希望大家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目标的训练方法,不再盲目训练。加油。


唯有不断提升现在,才能更好主宰未来,我是清晨碳水,感谢大家支持与关注,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优质的文章,谢谢。

#健康真相馆##清风计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