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曾发生过一次两百年不遇的大旱灾,李鸿章是如何救灾的?

洪溅


自从中国从1840年跨入近代史开始,就没有消停过,尤其是从1851年到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更是打破了整个大清王朝的统治秩序。

然而,危中孕育的机育也让清朝得以开启近代化的进程,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洋务运动,催发了大清王朝最后的中兴,同治中兴。

今天纵横就来和大家探讨一下,同治去世后的第二年爆发的丁戊奇荒,到底是如何被治理的。

“丁戊奇荒”到底有多严重?

“丁戊奇荒”被称为200年不遇,并非夸大其词,从1876年开始,南方大暴雨,北方大面积干旱,干旱过后就是蝗灾,导致部分地区颗粒无收,山西、陕西两省因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受灾最为严重陕西更是“赤地千里,几不知禾稼为何物矣……饥民相率抢粮,甚而至于拦路纠抢,私立大纛,上书‘王法难犯,饥饿难当’八字。”

在此时期,清朝经过近代化的洗礼,综合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1876年-1878年三年时间,华北发生200年不遇的旱灾,死亡人数超过上千万,然而,清政府竟然能够从容应对,没有出现明朝末年天灾情况下,国家葬送在农民起义的风暴中,也是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

直隶总督李鸿章针对丁戊奇荒的紧急应对之策?

1870年,李鸿章经过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活动,从湖广总督调任直隶总督,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分析过,直隶总督是清朝总督之首,李鸿章担此重任,可谓是达到人生巅峰了。

1876年发生的丁戊奇荒正是在李鸿章的任期内,看看这个大清裱糊匠是如何做的。

首先,免税缓税

饥荒爆发后,受灾各省巡抚迅速上报,作为封建王朝受灾必然减税,据当时相关资料记载,在这场饥荒中,清朝免征的赋税总额高达1800万两,相比于明朝末年的时候,因为饥荒爆发,国家不减免税收,导致农民起义爆发,为了进行战争,甚至还加大对农民的税负,最终导致政权被推翻。

当然,清朝时期的免税并不是一味的免除,而是有规定的,就是看受灾的程度然后给予减免的力度,受灾程度越大,减免的力度就越大。

另外,还有缓征的,也就是当年受灾,次年再征税,饥荒爆发当年李鸿章就上奏:请将所有献县、迁安等歉收四分村庄应征光绪元、二年并歉收三分村庄应征光绪元年粮租屯米、谷豆灶课并河淤海防经费储备军晌等项地租及出借仓谷等项一律缓至三年麦后启征。

其次,调粮赈济

按照清朝的规定,地方只要遇到水旱灾害,立即进行抚恤,不论成灾程度多严重,老百姓怎么样都要进行一个月的赈灾纠集,严重的进行加赈。

清朝国库充裕的时候,尤其康熙、乾隆两朝的时候还能如此,到了晚清的时候,民生凋敝,根本就达不到赈灾的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李鸿章因时制宜,酌量赈灾,根据实际情况,受灾严重就多给点,受灾不严重的就少给点,这是为了防止有人从中渔利。

我们从网上看到的关于纪晓岚与和珅的那个往赈灾的米里面掺沙子,实际上也是出于这种考量,李鸿章是借着这个机会,改变了过去“一刀切”的赈灾方法。

在具体实行过程中,李鸿章严格要求下面官员公平发放,绝对不能出现,一个地方吃不了,另一个地方不够吃的现象发生,不怕大家都吃不饱,而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再次,平抑粮价

在紧急救灾完成后,老百姓填饱了肚子,后续还是需要老百姓自己来面对灾后的局面,灾荒年间,奸商囤积粮食,再高价卖出赚钱差价,对于老百姓是巨大的打击。

李鸿章针对此问题积极调运粮食“ 直隶歉收, 民食维艰, 全赖采运粮石, 藉资平果, 并备贩需” 。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引进的轮船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往年运粮从陆路调运极其费劲,而轮船水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最后,灾民安抚

灾荒之年后,大部分农民都外出乞讨,流民在一块的时候就容易发生事情,整不好就弄出一些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李鸿章看到直隶地区连年干旱之后,灾民众多,因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之一是出钱给在外的灾民,让他们回到户口所在地;其次是,收养贫民。

通过义赈的方式,让官绅捐款,创办各种用于收养贫民的场所。除了保证难民在灾荒中保住性命,也要保证灾区尽快恢复生产,这才是长久之道。


李鸿章在总督直隶期间,除了开展洋务运动,还大力抗旱救灾,可以说,一场二百年不遇的旱灾,能够不被人所记得,也说明这场灾难治理的成功之处。

在赈灾的过程中,李鸿章采取了一系列非常规手段,比如为了筹钱,不惜公开出售一些朝廷官职,如此“大逆不道”之事,也就李鸿章能够干得出来,李鸿章救灾是一个比较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有机会再和大家做深入交流。


史论纵横


大清光绪初年华北大旱,称为“二百年未有之灾”。从1876年到1879年,直隶(今河北)、山东、海南、山西、陕西等省,持续4年遭受大面积干旱,农产绝收,饿殍遍野,易子而食。因饥饿、疫病致死1300余万人。史称“丁戊奇荒”。1875年初,年仅4岁的光绪刚刚登基不久,北方很多地方先后出现了干旱迹象,北京和直隶一直到冬了没有下雨☔️。一年后旱情加重,以直隶、山东、河南、山西、成主要灾区,北至辽宁、西至陕甘、南达苏皖,形成一片旱区,1877年,华北旱情急剧升级,尤其是山西,树皮草根都吃完了,有的饥民将石头磨成粉和成面状吃下,肚皮撑破。“丁戊奇荒”为什么会造成上千万的人员死亡,既有天灾也有人祸。李鸿章等人“洋药不能禁其來”,不如“开洋药之禁以相抵”,鸦片成为合法经营,各地大量种植鸦片,粮食减产。大灾面前无粮救灾,出现了走西口,闯关东。





赛麦大弘


不知道呀,谁给个答案


时晓印sss


李鸿章救灾?没听说过!


弓目


估计是遇到旱魃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