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木战役中,施彭内克伯爵为何违背曼施坦因的命令私自后撤?是因为胆怯么?

历史学斋


施彭内克事件其实是个很耐人寻味的事情,这件事情上,曼施坦因扮演了日后被他诟病不已的希特勒的角色,不过,施彭内克中将显然没有曼施坦因的幸运。

当时德军11集的绝大部分主力,被曼施坦因集中在塞瓦斯托波尔周边实施围攻,而在其身后防御整个刻赤半岛的,只有42军下属46步兵师主力,少量工兵和岸防炮兵(装备一战时期德国和捷克造火炮),另外防御克里米亚半岛东海岸的罗马尼亚第4山地旅和第8骑兵旅也配属42军,必要时可以支援刻赤半岛。整个克里米亚半岛德军机动预备队是73步兵师213步兵团为主组建的一个战斗群,这个战斗群由11集司令部直接控制。



1941年12月26日,苏军在刻赤半岛东端两翼发起大规模登陆行动,德46步兵师几乎投入了全部主力才勉强在28日基本击退了这次登陆行动,施彭内克在这次作战时察觉到刻赤半岛西侧已经非常空虚,在刻赤半岛西部南侧的主要港口费奥多西亚驻防的只有两个使用一战火炮的炮兵营和一个从塞瓦斯托波尔前线撤下来休整的战斗工兵营,而46师主力已经被刻赤半岛登陆全部吸引到半岛东端,所以施彭内克一方面要求罗马尼亚第4山地旅和第8骑兵旅驰援费奥多西亚一线,一方面向曼施坦因请求立即将第46师撤到半岛根部重组防线。

曼施坦因一方面同意了42军对罗马尼亚两个旅的调动,另一方面严禁46师撤出刻赤半岛,要求42军运用现有兵力“将毛子赶下海”。

然而苏军果然在29日凌晨在费奥多西亚发起了主要登陆行动,虽然驻军和逐步抵达的罗马尼亚增援部队竭力抵抗,但是仍然无法阻止苏军向北推进,至31日,苏军已经封锁了刻赤半岛的主要公路。

苏军发起费奥多西亚登陆的同时,施彭内克再次向11集司令部请求撤出46师,但再次遭拒,但此时通往刻赤半岛42军的有线通信线路已被切断,42军司令部已经关闭电台开始转移,所以禁止撤退命令并未抵达,于是曼施坦因下令接触了施彭内克42军军长职务,31日,42军军部和46师主力从最后10公里缺口全师突出刻赤半岛,人员损失轻微,但是因为缺乏燃料丢弃了部分车辆和重武器。

施彭内克突围后即被逮捕,1月23日被赫尔曼.戈林主持的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经希特勒改判7年监禁(据说曼施坦因求了情),但是1944年720刺杀事件后,希姆莱第一时间下令处死了施彭内克(7月23日执行)。



从后人复盘的角度,笔者认为,施彭内克中将的决策是正确的,以德军在刻赤半岛得兵力,是完全不足以抵抗苏军的两面登陆的,牵制性的刻赤登陆已经让46师倾尽全力,德军又拿什么去抵抗西面120多公里外的费奥多西亚登陆行动?而罗马尼亚军队一方面战斗力太差,一方面自己也立足未稳,而曼施坦因增援的73师213团战斗群各部要到1942年1月1日之后才陆续达到刻赤半岛根部,根本来不及阻止苏军封闭半岛,所以除了将46师迅速撤出之外,没有别的方法避免46师遭到合围,而考虑到当时德国陆军空军都在全力支援中央集团军群应对莫斯科一线的危机,46师一旦被合围,可以指望的支援是非常可怜的,而这种情况下曼施坦因用来封锁刻赤半岛得部队也要减掉一个基本完整的师,此后战局演变也就不那么乐观了。

应该说,施彭内克事件,曼施坦因扮演的角色并不那么光彩,两次否决42军得撤退请求并要求46师“把毛子赶下海”令人有一种反应迟钝的感觉,对此笔者有几个猜测,一个是曼施坦因醉心于夺取塞瓦斯托波尔征服者的称号和封帅的前景,漠视并拒绝承认任何可能危及早日拿下塞瓦斯托波尔的危机,直到30日苏军在费奥多西亚取得决定性突破才如梦方醒,不过这个似乎比较质疑曼施坦因的战术嗅觉,未必能够成立。另一个猜测,是当时已经是苏联莫斯科反击之后,希特勒下令德军各部不得后退(施彭内克最后被控的就是这个罪名),曼施坦因不敢违抗希特勒的这个命令,所以干脆吧锅直接甩给即将被合围的施彭内克,而施彭内克也是耿直,直接带着部队突了出来,这样一来不但缓和了11集的战术窘境,而且帮曼施坦因背了违令的锅上了法庭,个人认为这种推测更符合曼施坦因的才能,性格和为人,之后曼施坦因在斯大林格勒一直私下鼓励保罗斯突围,但是始终拒绝以顿河集团军群名义正式给第六集团军下达突围的书面命令,可以说跟这个推测如出一辙,只不过保罗斯没有施彭内克那么耿直(不排除是吸取了施彭内克的教训),坚决不肯替老曼背这个锅


DDG的老船坞


施彭内克中将并非因为胆怯而私自撤退,而是根据前线的实际情况作出的决定。

在克里木战役时,曼施坦因所指挥的部队组成有些复杂,他的下属包括第11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的第3集团军,而第11集团军规模有限,这使得他一直觉得兵力不足。克里米亚的苏军防御工事坚固,又有大口径火炮的炮火支援,特别是塞瓦斯托波尔,这里从沙俄时期就是重要的军事要塞,加上苏军的顽强抵抗,因此曼施坦因的进展并不顺利。

而就在德军好不容易把苏军都赶进塞瓦斯托波尔并发起总攻之时,12月26日,苏军出动两万余人在刻赤海峡登陆,而此时曼施坦因手里的预备队只有一个德军师和两个罗马尼亚旅,其他部队都投入了对塞瓦斯托波尔的进攻之中,而抵御苏军登陆部队的,仅有第42军的第46师。第42军的施彭内克中将担心刻赤半岛的第46师被包围,因此提出后撤的请求。

曼施坦因担心第46师的撤退会导致第11集团军被塞瓦斯托波尔和刻赤的苏军两面夹击,因此他下令第46师立刻发起进攻,击退登陆的苏军,同时派遣了一个团的援军去加强守军,为了预防万一,他还派遣两个罗马尼亚旅去防御第46师的后路。

到12月28日,第46师终于将刚刚登陆的苏军击退,占领了滩头阵地。但是施彭内克中将认为苏军不会善罢甘休,因此在此向曼施坦因提出撤离刻赤半岛的请求,曼施坦因则表示不准后撤,必须坚守阵地。

然而施彭内克的担心成为了现实,12月29日,苏联又在费奥多西亚实施登陆,在那里德军守卫薄弱,增援的罗马尼亚军队也被迅速击败。在这种情况下,施彭内克认为继续坚守刻赤半岛将导致第46师被围歼,会影响整个第11集团军的安危,因此他不顾曼施坦因的命令,下令立即撤退到费奥多西亚以西重新布防,从这点来说,他的擅自撤退并非因为胆怯,而是根据前线现实情况作出的应急决定。运气不错的是第46师撤下来以后,苏军并没有马上发起进攻,使得第46师能重新整顿防线,挡住了苏军后续的进攻。

从地形上来说,确实苏军一旦在费奥多西亚登陆,刻赤半岛的守军确实非常危险

平心而论,施彭内克当时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曼施坦因一味强攻塞瓦斯托波尔导致德军预备队不足,如果第46师被全歼将导致德军后路无兵可守。虽然施彭内克最终挡住了苏军的进攻,但是他的擅自撤兵使得第11集团军不得不立即终止对塞瓦斯托波尔的进攻,而且曼施坦因认为撤退时苏军一旦继续进攻,第46师很容易崩溃。

最后施彭内克因为擅自撤退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不过因为他并非因为胆怯撤退,所以最后希特勒将其赦免,只是判处了7年监禁。

塞瓦斯托波尔的要塞,德军用超重型榴弹炮将要塞摧毁以后才得以攻占塞瓦斯托波尔


不沉的经远


1941年12月初,曼施坦因的十一集团军是东线唯一继续进攻的德军部队。但曼施坦因的补给情况也很糟,炮兵和空中支援很少无法对一个筑垒地域发动精心准备的攻势。尽管如此他还是在12月17日以六个师的兵力对塞瓦斯托波尔发动了进攻,部队占领了一些地区但未能攻占整个城市。在十一集团军遭到8500人的伤亡之后曼施坦因取消了攻势再次开始围困。然而12月26日苏军第51集团军在刻赤登陆了5000,,三天后44集团军在费奥多西亚登陆。



曼施坦因低估了苏军这次雄心勃勃的攻势所带来的威胁,他只给汉斯·戈鲁夫·冯·施彭内克中将的四十二军留下了一个师来警戒150公里宽的海岸线,冯·施彭内克在成功地消灭了较小的刻赤登陆场后却丢掉了费奥多西亚,这使得他的部队有被切断的危险,因此他请求曼施坦因允许他撤退。


汉斯·戈鲁夫·冯·施彭内克

但没等曼施坦因将军回复,便关闭了电台,冯·施彭内克决定违令撤退,以避免被苏军切断后路,下令阻击苏军登陆的第四十六步兵师撤退,进入半岛后方的地峡。他进行了一次100公里的强行军使他的部队免遭合围,然后在费奥多西亚以西建立了一条新的防线来阻击苏军登陆部队。

冯·施彭内克决定违令撤退,尽管避免了一场灾难,但此举,却惹怒了时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的冯·赖歇瑙元帅,并将他的抗命行为上报陆军总部。为此,下令禁止第四十二军撤出来的第四十六师全体官兵以后作战的一切奖赏,勋章颁发和军衔提升暂时搁置,以此作为处罚。



根据希特勒的指示,冯·赖歇瑙元帅撤销了冯·斯彭内克中将的军职,但由于冯·赖歇瑙元帅不久因心脏病去世,冯·博克元帅接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一职,其上任后又恢复了第四十六师的一切荣誉,参与了对塞瓦斯托波尔的围攻,但并没有再度启用冯·斯彭内克中将。


第四十二军军长冯·斯彭内克中将的行为,属于典型的前线指挥官不服从上级命令,南方集团军群因此解除了其军职,随后最高统帅部对其进行了军事法庭审判,先被判处死刑,后来在希特勒干预下将死刑改为7年监禁,可见希特勒放了他一马。

综上,冯·斯彭内克是为了不使四十六师陷入苏军包围而被歼灭,才擅自下令撤退。但判处前线指挥官不执行上级命令,擅自命令部队撤退的指挥官死刑,其实也非常正常,每个国家的军队都有非常严明的纪律,所以德国国防军军事法庭判处陆军中将第四十六军军长冯·斯彭内克死刑,也在情理之中。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评论和关注,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