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评价电视剧《芝麻胡同》?

宋祖椽


关注我,获取更多深度解读

芝麻胡同这部剧高开低走。

剧情从后半段开始就放飞了。

内含剧透,慎入、慎入!!!

目前电视剧播了些什么,播了严大夫人林翠卿,跟严振生结婚二十年后因为离婚闹剧和宝翔凑一块,老蚌生珠怀上了孩子后私奔了,回来本想摊牌,结果发现和严振生一年前就复婚了。

搬运微博上的一个人物关系图


在接下来的剧情里,你会看到什么。

宝翔去世,文工团团长表白牧春花,林翠卿和牧春花又开始新一轮谦让情节。

接着,严谢和冯鹤年同时喜欢上一女孩,两人结下梁子,再之后,二少爷严谢要和严振声断绝父子关系。

而沁芳居成为公私合营的工厂,酱菜把式孔师傅因为被浪费的几千斤粮食郁郁而终。

小黑子半黑化,宝凤搬到了春花住的小屋等等奇奇怪怪的剧情。

再搬运一个中国电视报剧透


这部剧真是泼了一桶又一桶狗血,剧情、人设、逻辑到了后半段已经是满嘴跑马了。

子孙辈的没一个是三观正的,可惜了有心的细枝末节,导演还说,拍天桥这种镜头找的都是真正的天桥把式传人,可偏偏剧情没把好关。


明明可以选取家庭视角反映时代变迁,非要炖一锅粥,一个院子里拉郎配,大家伙还能无限包容。

真的佩服演员,何冰、刘蓓和一众配角拥有的是什么神仙演技和信念感。

打着老北京情怀的幌子,放出来的剧情突破下限,这部剧的背景时间跨度再不济也得反映一下时代洪流中小人物的悲欢离合,结果呢,传达的主旨稀碎,主线不明,多线混乱,别说比《大江大河》了,连《正阳门下小女人》都比不上。



我是吴怼怼,虎嗅、36氪、钛媒体、产品经理等专栏作者、前澎湃新闻记者,专注互联网科技文娱解读,更多深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原创不易,你的关注和点赞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

吴怼怼


近日,一部充满京腔京味胡同文化的反映老北京生活的电视剧《芝麻胡同》在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播出了,虽说只播出了7集,但是老百姓好评如潮,非常喜欢!

这部电视剧是由刘家成导演,何冰、刘蓓、王鸥联合出演的一部纯京腔京味的老北京胡同文化的电视剧。如果您看过《情满四合院》和《正阳门下的小女人》这两部电视剧的话,那这部剧应该更应该追剧了!

1947年,老北京沁芳居酱菜铺老板严振声,因为哥哥被土匪枪杀,为尽孝道要在妻子之外为亲生父亲俞老爷子再娶一房老婆。结果就娶了一心为父亲治病的孝女牧春花,两人在接触中日久生情。1950年,国家颁布新婚姻法,严振声和牧春花离婚。在以后的日子里,严振声和妻子林翠青,前妻牧春花一家一起相互帮扶,风雨共担,一路走下来,谱写了普通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个人认为,《芝麻胡同》应该是一部很好的电视剧!

首先,他的导演和演员队伍就实力超群,老戏骨和新实力演员搭配合理,情节安排紧凑精彩,具有很大的观赏性!

其次,它是一部反映老北京胡同文化的电视剧,带有一定的知识性,让不了解北京的观众又一次领略老北京的文化底蕴,学习老祖宗留下的传统艺术,这又是一大看点!

再其次就是有前面反映老北京文化的电视剧铺垫,豆瓣评分都在8分以上,这部也错不了,评分一定低不了,刚播出几集就好评如潮,后边剧情更精彩!

综上所述,《芝麻胡同》是近期热播的少有的良心剧老百姓剧目,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的,收视率会再创佳绩!

仅代表个人观点,还请多多包涵,谢谢关注!


钱哥人生


《芝麻胡同》海报

从《情满四合院》到《正阳门下小女人》,再到《芝麻胡同》,最会拍京味儿剧的导演刘家成展示了一贯的高水准,以酱菜铺老字号沁芳居为北京,展开民国时期的北京市井生活画卷,画面、布景营造的还不错,细节也很用心,最重要的是剧情满满的京味、演员演技在线。

昨晚播出的前三集,用酱菜这个不起眼但是很常见的东西为切入口,来展现乱世下渺小如芝麻的人们的命运,笑点泪点都在,节奏也比较快,和之前的《情满四合院》完全是不同的故事。尽管依然是京味儿戏,但也只是一个背景,重要的是不一样的故事剧情和演绎方式。

《芝麻胡同》海报

故事这才刚刚开始,剧情线比较紧凑,冲突的设置既不突兀也不拖沓,已能一窥整部戏所要表现的各色人物喜怒哀乐腌渍出的人生滋味。主演的表现也是令人满意的,何冰一如既往地稳,浑身上下都是戏,刘蓓演得大气舒服,丝毫没有最近几年被尬吹的霸气侧漏式演法。

饰演牧春花的王鸥,以前给观众的印象多是妩媚艳丽,角色散发的魅力挡都挡不住(如在《伪装者》中饰演的特务王曼春)。但在《芝麻胡同》里,为了符合角色温柔倔强的性格,王鸥的美少了以往的攻击性,变得更加地“收”,呈现出不一样的魅力,尽管素颜依然很美。

演员王鸥

籍贯为广西南宁的王鸥比较弱的一环是京味儿不足(尽管为了角色也努力学了京片儿,口音里的南普彻底不见了),但抛开老北京人的设定,她对角色的演绎还是不错的。导演刘家成说王鸥不介意扮老扮丑来挑战这部有分量的戏,更加期待她与何冰、刘蓓更多的对手戏。

他们三个人错综复杂的情感戏,正是这部戏的一大看点。严振声有两个妻子,刘蓓饰演的林翠卿是结发妻子,王鸥饰演的牧春花是二房,按照导演的说法,“于严振声而言,牧春花像浓烈的烈酒,感情丰沛、难舍难分;林翠卿则像一缸浸透了的酱菜,掺入亲情、有滋有味儿。”

《芝麻胡同》海报

除了饰演严振声的何冰,《芝麻胡同》中还有《情满四合院》中的实力演技派坐镇:前作中饰演大领导的毕彦君在这部戏饰演严振声的生父俞老爷子,前作中饰演二大爷的方子哥也有重要的戏份,前作中饰演反派、与傻柱对阵的海一天则继续饰演反派,给严振声出难题。

从昨晚播出的前三集来看,《芝麻胡同》尽管不像《情满四合院》那样惊艳,但仍不失为一部诚意满满、京味浓郁的上乘之作,毕竟承用了《情满四合院》的实力派班底,导演刘家成基本上没有拍过烂剧,加上同样是京味儿戏题材高手的刘雁担纲编剧,剧集质量有保证。

《芝麻胡同》海报

或许很少有观众会想到,这部戏最初的故事背景是要设计为棺材铺,可是投资方担心老年人不爱看,就选择了大家都比较喜欢的酱菜铺作为载体。从棺材铺改为酱菜铺的设定可能不好理解,但是从棺材铺改为“芝麻胡同”(“芝麻”多半与“纸马”有关),就豁然开朗了。

许多观众本以为《芝麻胡同》是和《老中医》神仙打架的风格,却发现完全不是,这部戏里有老北京人的局气,老北京人的讲究,老北京人的“倔”与“轴”。最会拍四九城的刘家成导演+何冰+刘蓓+王鸥,南北搭配,京味儿十足,人情味儿十足,都是老百姓自个儿的事。

演员何冰

最出乎意料的是,一贯低调的“白玉兰”视帝何冰因为这部戏上了热搜,偏偏不是凭借精湛的演技,而是一口白牙:“何冰的大白牙,太白了,都照亮了王鸥的脸,哈哈哈哈!”“总感觉像是那种有钱的主儿花了十几万换了一口纯白的烤瓷牙,牙是真白~可谁看着舒坦?”

真是躺着也中枪,何冰也很无奈。因为,《芝麻胡同》主要是棚拍,尽管场景最大限度地契合故事的时代背景,但光线却无法媲美自然光,有时看起来会不太自然。编剧刘雁吐槽:“我们不是好莱坞,真心没有那么多钱啊,这些问题,希望以后会解决吧。”都是钱少惹的祸,相信这部剧在多名老戏骨的带领下能大卖!


观自在不必远行


电视剧《芝麻胡同》剧情进展了三分之一,严振声和牧春花的婚事一波好几折地起伏着,让观众们揪心揪肺,欲罢不能。小编发现,《芝麻胡同》剧情进展这么波荡起伏,这么好看,关键是一个人的死,那就是第一集就领了盒饭的俞老大。俞老大虽然出场就演了十来分钟,可是却主宰了全剧的走向,是《芝麻胡同》的剧情担当。

俞老大是在第一集严振声去丰润买黄豆的途中死的,一开始小编觉得他的死特别的突兀,不合情理。按理说,因为丰润闹兵乱,严振声才去找一母同胞的俞老大走趟镖,应该是因为俞老大是个跑江湖的,能处理好突发情况。可是在碰到乱兵之后,俞老大和徒弟大宝的表现只能送两个字“找死”。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而俞老大呢偏偏要去讲理,书生气十足。再说俞老大的徒弟,他的存在就是用来坑死师傅的,冲上去就把乱兵领头的扑倒,然后就一阵猛打,难道其他人手里都拿的是烧火棍吗,最后他就被乱枪打死了。随后俞老大也冲上去了,很厉害,连着摔倒了好几个,可是你好歹抢把枪啊,乱兵两枪下去,厉害的俞老大就给跪了。

当时看到这个剧情,小编就觉得好奇怪,编剧设计这么个人物就是为了让他出来死的吗?随着剧情的发展,这才明白,俞老大的存在真的就是为了这么一死,只有他死了,整个《芝麻胡同》的剧情才能继续发展下去。

首先呢,俞老大死了,为了俞家香火不至于断绝,俞老爷子就只能把主意打到了过继的儿子严振声身上。只有严振声为俞家另娶一房太太,生下子嗣,那么俞家就算有后了。这就为严振声和牧春华的婚事提供了前提条件。否则严振声已经过继,俞家有儿子,俞老爷子没必要为严振声张罗婚事。

其次呢,严振声与妻子情投意合,结婚二十多年,连孙子都有了,不可能毫无缘由地再结一次婚。只有俞老大死了,出主意的翠卿觉得对不起老爷子,这才可能答应婚事。后林翠卿不满意俞老爷子选的牧春花,这才有了宝凤的一系列故事。

最后呢,严振声和牧春花的婚事为什么波折不断呢,与吴友仁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严振声与吴友仁的结怨说到根上还是起因于俞老大。从丰润回来,严振声给俞老大和他徒弟置办棺材办理后事,还有赔偿大车等费用,导致沁芳斋柜台上资金紧缺,为了筹钱进货,严振声决定出售祖上传下的三件宝贝,也因此他去六国饭店与买主木子爷见面。刚进门恰巧牧春花为严振声解了围,所以当牧春花被吴友仁欺负的时候,严振声为了帮助她,险些一酒瓶砸死了吴友仁。这就有了后面吴友仁的各种报复。

同样也是这次冲突呢,让牧春花对严振声有了好感,所以她才愿意嫁给严振声。而与此相反,严振声则听到了一些不好的传言,反而对牧春花产生了误会,也就导致了两人间的各种误解。所以说,此剧到目前为此,俞老大就像个导火索,引燃了跌宕起伏的剧情。


影视口碑榜


一句话,京味儿十足。

首先电视剧里面演员的台词就是满满的北京味儿,演员们操着地道的京腔很容易就将观众带入到剧中来。尤其是主演们精湛的演技,完美的再现出了当时老北京人们的生活状态,诙谐幽默之余又有着皇城根的气派和傲气。

在电视剧第一集的开头,摔跤、戏法、杂技、气功等各式各样的天桥杂耍都是在老北京街面上随处可见的,像抖空竹、吞宝剑、双簧等老北京传统技艺都在剧中有完美的体现。

剧中的美食也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传统美食,沁芳居的咸菜就是当时北京生活的真实写照,演员们喝的豆汁儿、酸梅汤、烧刀子、街面上的冰糖葫芦不免让观众口水直流。而且电视里传统的制酱手艺也是地地道道的老工艺,电视剧的拍摄将这种娴熟的手法展现的惟妙惟肖,极具艺术气息。

剧中精良的服化道具和美术置景也无一不透着地道的老北京样,穿着气派锦袍的大老板、粗制布衣的小百姓、笔挺西装的洋人、典雅旗袍的阔太太在当时的大街上掺杂而行,这样的场景正是当时的老北京写照。剧中现代化的六国饭店、古朴的沁芳居铺子,街两边儿的戏台子都是老北京的经典建筑,演员们住的四合院儿,串的胡同道儿可都是满满的老北京情怀。

剧中的配曲也是具有浓浓的老北京味儿,电视剧中在说话之余,时不时的来点“三弦”,不仅调节了气氛,把握了节奏,更是带入了几分京味。此外,电视剧的主题曲《芝麻人生》也有几分京剧的味道,当小罗、皮鼓、二胡响起的时候是否能让你置身其中,就像进入了老北京的生活一样,大家坐着长板凳,喝着大碗茶,听着戏台子的曲,连连叫好,惬意无比。

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和精气神儿早已渗透到了剧中方方面面,在瑞蚨祥里面去置办一身儿行头,去天桥底下看看有趣的杂耍,跑到清华池泡个舒舒服服的澡儿,再让师傅搓个澡解个乏,找到剃头师傅理下发刮刮胡子,这些老北京人们的特殊爱好在剧中随处可见。

刘家成对老北京的描绘和拍摄真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正如老舍的笔一样,把这充满特殊色彩的四九城给盘活了。


小小龙影视俱乐部


当开场主题曲《芝麻人生》响起,丁晓君韵味十足的女声一开嗓,就把鹏哥我的耳朵叫醒,随着画面的一一展现,老北京的感觉扑面而来!

这就如同京剧舞台演员一开场,猛的一亮相,就夺了个“满堂彩”!

不得不说,《芝麻胡同》第一集的开场就不俗,画面质感十足,历史年代感营造的很到位。

孔老痴在北京沁芳居酱菜铺“砸场子”,引来了老板严振声(何冰)的过问,何冰一说话,话剧舞台上打磨过的,具有穿透力的声音一下子就“唤醒”了沉浸在韵味十足剧情的鹏哥我!这剧好看!当时我就告诉自己!

何冰的台词功力,你闭上眼睛就能感受到剧情!这种能力,中国的演员不多!

王劲松说过,中国的有两个演员他很佩服,一个是王志文,一个是陈宝国,这两个人,你闭着眼睛,都能从他们的声音里感受到剧情!现在我要说,还得加一个,何冰!

电视剧中,北京大妞刘蓓,演何冰的老婆“林翠卿”,知情知性,爽朗的贤内助,正适合刘蓓的性格,这俩人的组合,演绎这部京味儿剧《芝麻胡同》,展现北京胡同里的家长里短,正是天作之合!可以说,很难有比他俩更适合!

看过电视剧《情满四合院》的人,也许会感觉《芝麻胡同》有熟悉的味道,没错,这两部电视剧的导演都是刘家成!

《芝麻胡同》跟《情满四合院》都是一个制作班底,导演,演员,还有美术指导!说一脉相承也不为过!

何冰,方子哥,海一天这些人,又重新出发,策马奔腾在《芝麻胡同》的剧情里,有这些定海神针,在加上刘蓓,王鸥,《闯关东》里的毕彦君,再看头两集的综合表现,这部剧“妥了”!

这部剧的看点,何冰跟刘蓓,何冰跟王鸥,何冰跟海一天,等等,大家都看出来了 ,跟《情满四合院》剧情一个套路,何冰的这跟绳上拴了好多只蚂蚱,靠他串联剧情主线,引导发展,他的剧情的灵魂,他的发挥决定了《芝麻胡同》上限,粗粗一看,没得说,真真绝对好看!

看着这部《芝麻胡同》,给我一个感觉,好像是吃着爽脆的腌黄瓜,满口的清爽,咬着嘎嘣脆,再喝上一碗水,通透……

我是大鹏哥,喜欢就关注转发,感谢!


济州府大鹏哥


《芝麻胡同》各大卫视已经播出将近十集,连续剧一共55集,从现阶段剧作和演员表演,以及服化道的精良程度,算是近些年少有的优秀京味古装片。



细心观众一定可以发现《芝麻胡同》这部电视剧中许多演职人员的与《情满四合院》的演职员用的同一班人马,就连故事主线矛盾的演员都是照搬《情满四合院》的主要人物关系,何冰对上海一天。本片多数摄影采用棚内摄制,远景采用虚像的构图方式,虽然制作精良,但也可见此剧的投资并不算大,而且大部分演员都是北京籍,都是人艺的老演员,不知后续故事如何,开篇属上乘之作。


何冰的表演一如从前一样稳定发挥,而且这类京味剧如今很少有比何冰能出演的更到位的演员,毕彦君、方子哥以及钱波等老演员也为本剧提调不少,而且其中女配刘蓓的表演则为本剧锦上添花。其中王鸥也是牧春华的扮演者在本剧中一改往日花瓶的套路,将一个进步,倔强,保守,美丽的女子演绎的入情入戏,她的表演也会是这部电视剧成败的关键。

类似的电视剧中《大宅门》可谓是独领风骚,无论大牌演员的的配置,故事设计的精巧,还是最后立意的深远,近些年还未有电视剧有超越之势。无论《大宅门》还是《芝麻胡同》还是早些年的《东方商人》,就将北京的这些老字号创业的艰辛,商人的信用,还有为人世故的圆滑和厚道都展现了出来,为如今重商轻义的营商环境也有反讽和启示作用。


安贝七和七


烂剧既视感,无力吐槽,但又不得不一吐为快。

前半部分天天围着结婚转,后半部分又天天围着离婚转,再夹杂一段仆人与主母偷情私奔的桥段,真是彻底毁了三观,没了下限。

不错,这部剧在展现老北京风土人情上着实下了功夫,也许会有人拿这个说事,但我想,如果只是介绍京味儿的话,我们到博物馆去好不好,或者看纪录片,何苦追这么一部三观不正、剧情无聊、人设崩塌、又臭又长的电视连续剧呢?

本来,开播之初,很多人都认为这肯定是一部反映旧中国民族企业发展兴衰的年代大剧,如同第二部《大宅门》,想想也是,老北京酱菜大亨,不由使人联想到六必居,多么好的故事背景和架构啊,可是,看着看着你竟然发现,这部剧其实只是借了民族企业的一块招牌而已,讲的是严家为了传宗接代结婚纳小又离婚的故事,不但格局被无限放小,而且剧情充满狗血。

说白了,这就叫挂羊头卖狗肉!

严振声本来是一个很有担当的民族企业家,可演着演着就变成了人渣,每天心里想的那点事就是怎么跟只见了几面的女招待牧春花成婚,然后嘴上还不承认,前二十集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娶与不娶牧春花打转,就没见过他认认真真照顾过酱菜和生意,管账靠翠卿,杂活靠下人,手艺靠黑子去偷孔师傅,真不知道这么块料是怎么从老祖宗手中承接家业的。

关键是,严振声一边口口声声念叨着原配夫人林翠卿的好和万般不舍,一边不顾林翠卿正在病中,瞒着她到街道就把婚离了,先不说这种单方办理离婚手续有没有效,就这副做派,同人渣有何区别?

王鸥饰演的牧春花,完全可以演成跟男主相知相爱,一见钟情,结果最终演成了小三拆原配,还装圣母白莲花的感觉,生动演绎了什么叫得便宜卖乖,今晚剧情中要拿凳子砸严宽那个镜头,将牧春花人设在前期崩塌的基础上又崩出了新高度,真是令人又烦又恨。

喻老爷子,也就是严振声的爹,是个老封建,一心想着要儿子再娶一房传宗接代,放在过去那个年代,这是很正常的,但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他竟然为此不惜拆散儿子和原配夫人林翠卿,要知道,不管怎么说,林翠卿已经给他生了一个孙子严宽,虽然不姓喻,但血缘关系总是改变不了的,而且严宽也已经给他生了一个重孙子。更令人费解的是,不知为何,到后来他的头脑竟突然变得新潮起来,对儿媳牧春花怀着仇人吴友仁的种满怀期待,真想问问编剧,你说这喻老爷子在期待什么?

这部剧中,严家所有成年人都是吃窝边草的兔子,福子娶了少爷严宽的“遗孀”郭秉惠,拉板车的伙计禄山娶了福子的亲娘秀妈,黑子娶了太太身边丫头宝凤,而宝凤还曾钻过老爷严振声的被窝,看来看去,就一个宝翔老实巴交,一直没结婚,也没出什么幺蛾子。

可是,您想多了,原来这宝翔心里装着太太呢,这不,两人马上就会私奔,而且生了一个丫头。

刘家成一直是我比较欣赏的一个导演,可是现在,《正阳门下》、《傻春》、《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小女人》这几部经典京味大剧的好感让这一部《芝麻胡同》快败光了,何冰、刘蓓、毕彦君、海一天等一众好演员更是被一部烂剧坑惨,弱弱地想问一句,演戏的时候你们不挑剧本吗?还是对这种雷人情节习以为常?

不说了,睡觉去,明天接着追《都挺好》。


红枫文史娱


这几日里,天气有转暖的迹象了,春天在来的路上想必脚步是缓慢的,毕竟如今北京的春秋两季都已如白驹过隙,太短了,索性慢慢来,多留些时日吧。这倒显出了深冬渐入初春时节的珍贵,在季节交换的转角里,我始终觉得是适合思考的,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嘛。正如最近正在热播的京味年代剧《芝麻胡同》,故事也恰好发生在时代变换之际。这就给了平凡度日的人们更多、更大的冲击力,时局裹挟而来的各种事端催生了新的、更严峻的考验,强度陡增的压力下也让人本身的性格、让生活中讲究的文化传统等方方面面表达地更加凸显。所以,虽然《芝麻胡同》刚播了一周时间,但是它所展现的京味文化浓度和情感密度却是极强烈的。


追《芝麻胡同》的头一份乐趣自然是剧中随处可见的京味文化,这也是它早早就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毕竟从剧名中的“胡同”一词,到幕后的编剧刘雁、导演刘家成、演员何冰与刘蓓等都是让人一鼻子就能嗅出“京味”来的标签。一开篇,导演就用一组流畅的运动镜头把我拽入了老北京的烟火气中:古色古香的城门像个老者守在这片土地上,不声不响却早已将眼前这万事万物铭记于心,而后镜头追随严振声坐着的人力车穿梭而去,胡同两旁的各色店铺一字排开,逐风而飘的一片片幌子显露着这条街的热闹,意犹未尽时,何冰京腔十足的独白响起,导演随即给了一组严振声四目张望的镜头,我才知道这身临其境之感是借了剧中人物的视角,不得不感叹镜头语言的美妙。接在这组大环境之后,镜头转向“沁芳居”正在制酱的后厂,再到门庭若市的前店,将主人公的身份和故事的主场景一应展示,清晰明了,节奏流畅。在搭配上何冰那句“泥偶都有三分土性,您就更甭提咱百家姓的人了”,《芝麻胡同》要讲咱升斗小民过日子的立意基本就触动到我心里了。

穿街而过,京城看景


这一部的京味,够劲儿

几集看下来,《芝麻胡同》在京味文化上的创作脉络基本就了然于胸了,而且我是接受的,更是享受的。从宏观层面来说,四九城的城市风貌是滋养京味文化的土壤,沁芳居所在的商贸一条街多少有些大栅栏的影子,严振声亲爹俞老爷子撂地卖艺的天桥更是如实还原,这两处外景一亮相,北京城的魂儿基本就抓住了;再到严家四合院所在的芝麻胡同,以及俞家、牧家的院落,各个阶层的老北京人家的形象也就立住了,有城则有家,有家而城活,《芝麻胡同》算是把“京味”牢牢地把握住了。我们再看微观层面的,也是让大家更津津乐道的老北京话、老北京的衣食住行等,都是极为讲究的,而且看起来趣味十足、甚至觉出一份新奇来。


语言、吃食、服装等都是最易让人有实感、有触感的文化元素。严振声和林翠卿两口子一张嘴,那扑面而来的老北京话听得是一个舒坦。而我喜欢听北京话,不仅在于去听“扎筏子”、“嚼谷”、“斜么阡”、“碎催”、“拿搪”、“䞍好”等极具特色的京腔,而且更中意从平常话语中听到那份语气里的京韵,台词里的每个字、每个词我都认识都理解也能说,但是只有严振声、林翠卿们说出来,它才有那股京味儿,这种观感真真是既熟悉又新奇。往大了说,语言本就是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性格等的反应,它对于角色的塑造有着直接的作用,在《芝麻胡同》中能举出无数个这样的例子,就拿严振声带着落魄了的郭秉聪找孔老痴拜师这场戏来说,郭、孔两人本是东家和伙计的关系,而且是前者开除了后者,现如今这场面,纨绔的老东家要向认死理儿的前伙计低头叫上一声师父,这难度可想而知。严振声是怎么说的呢?他对孔老痴一句“聪爷今儿个就是踏踏实实给您当徒弟来了”,这话让双方听着都能入耳,既给郭秉聪留了面子,也让孔老痴吃了颗定心丸,而且京腔京韵里还保有他身为长辈和东家的威严,一件难事在多赢的局面下有了缓和乃至完成的可能。这就是典型的对白参与叙事的片段了,话语里体现着严振声的性格:做事周全、为人忠厚、心有算计,将郭、孔二人的心思都照顾到了。说到这,就很想给主创们点赞了,他们不仅还原着更地道的老北京话,而且提升了老北京话的戏剧作用,让人听着舒坦,还顺带理解了情节和人物。


做酱菜铺的老板,严振声是认真的

除此之外,但凡两个北京人在对话,那一逗一捧间的“交锋”都很有趣味,甚至时常有听相声的感觉,例子太多就不一一赘述了,推荐小伙伴们到剧里寻宝。说个题外话,早在1950年的电影《我这一辈子》中,导演石挥就曾以类似相声的形式拍两个北京邻里的聊天画面,风趣幽默且十分得当,算是给京味题材表现老北京话的特色打下了美学基础。


老北京话值得说道的东西太多了,而《芝麻胡同》里浓郁的京味何止体现在这一言一语上,吃穿用度亦是如此。肉眼可见的服装设计贴合着人物身份,简直把胡同都带出了时髦的节奏。而深得人心的还有“酱菜”这种吃食。毕竟,味道的记忆和感染力是非常直接的,这也是《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大行其道多年的审美基础。饮食文化向来是京味剧偏爱的元素,而《芝麻胡同》的聪明之处在于选择了“酱菜”,它虽罕等大雅之堂,但却是老百姓饭桌上的常见菜品,暗合了作品着力讲述小人物的主题,而酱菜腌渍的工艺手法本身就是在平凡中透着哲理的上佳喻体,能把人、把情、把家这些根植生活中的元素本体衬得是明明白白。而从剧作的角度来说,酱菜乃至沁芳居并非单纯的以吃食的形象出现,它们始终在推动着情节,因沁芳居制酱的原材料丰润豆缺货所引发的蝴蝶效应,最终引出了“俞家血脉轰然断,香火之命挟老爷;命运捉弄婚难成,哪知新人是春花”的连环事件,情节点层层递进,越往后看越让人放不下,我已经开始期待这家百年老店之后的故事了。


一看是京味撩人,细品是生活本尊

《芝麻胡同》固然是浓郁地道的京味剧,可当我深深地走进这个故事后,又感到它仍然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年代剧。严振声,百年老字号酱菜铺的老板,有家有业,年近不惑之年却遭遇了一连串难解的“惑”。他自小被亲爹过继给了舅舅,如今又因俞家亲哥哥为帮自己进货意外丧命后成了老俞家唯一的香火传承人。他背负着为父亲传后的使命,他更要维护太太林翠卿的幸福生活,同时,因为儿子“牺牲”的消息传来,他还要照顾好儿媳与孙子的后半辈子,甚至还要帮着儿媳的哥哥讨一份嚼谷,与此同时,他又面对着国民党军匪、当地恶霸等势力的不断欺压,生活着实不易,但就算如此焦头烂额,他还是乐观地面对,为一家人拼搏着、守护着。如此看来,这胡同里的、大院里的人们都有着自己的烦恼,有着自己的快乐,如酱菜的酸甜苦辣一样,生活中过得也是喜怒哀乐样样全,而这不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总集嘛。


生活是你是我是大家的总集


所谓艺术,本就是对生活的一种高度浓缩,每一种题材所蕴含的文化密度和文化能量是不同的。京味剧因为根植于京味文化,依托的是六朝古都千百年的传承,在华夏文明中本就具有典型意义,而且北京在时间轴上是离当代最近、也是影响我们最多最直接的古都,而一朝之都本就是文化最集中的地方,也就是说它所涵盖的子集更为广泛。正因此,京味剧并没有给我带来所谓因地域文化限制而无法领略其美的感觉。相反,剧中的人物性格、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模式等都是熟悉的,他们穿着“京味”这身有个性的着装,内里表现出来的依然是直通我心的那些人、那些事,一天天的日子,一辈辈的生活。


当我关上电视,坐在书桌前回想刚播完10几集的《芝麻胡同》,里面的人物总会鲜活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比如严振声,头几集的时候,他也给我一种固有的类似“老炮”、“顽主”那种直愣愣啥都不怕的感觉,单是在六国饭店这场戏里,他就一会儿跟人递葛,一会儿又英雄救美直接砸了国民党军官一酒瓶,也是够生猛的,这种性格的北京爷们看多了,其实审美上多少有了疲劳。好在,继续把《芝麻胡同》追下去后,我发现严振声这个人非常不简单,他表面上还带着点混不吝的劲儿,实际上却稳重得多。比如第3集中当他二遇吴友仁时,被其用车拦下,他先是一脸懵装作不认识对方,在被说破了有一酒瓶的恩怨后,他又马上低头给人认错、赔不是,这一顿操作也给了吴友仁一个措手不及,想不到这么快就认了怂了,直到这轮正面交锋结束,吴友仁上车走远后,严振声才敢呸一句“什么东西”。在剧情充分展开,人物背景都交待之后,这场戏尤能显出老北京严振声“隐忍”的一面,身为一个养家立业的中年男人,出门在外,他背负的是一家人的日子,保全了自己才能保住上上下下几十口子的嚼谷,“隐忍”是他的里子,更是他行走于世的智慧。此前看过何冰一个采访,他对严振声“隐忍”这一面表达了由衷的认可,坦言一个成熟的有了家庭的男人谁又能不隐忍呢?这一下子就让严振声的北京人形象更为丰满,而隐忍又何止是北京人的性格?《芝麻胡同》以京味剧出发,抵达的是跨越地域的通感与共情。


严振声与吴友仁的第二次相遇

除了隐忍,我还在严振声这个生意人身上看到了一丝君子之道。面对落魄得无路可走、前来相求的郭秉聪,太太林翠卿恨得是牙根疼,立马往外轰,毕竟与外人合伙骗走严家的传家宝这罪过,搁谁身上都没法忘怀。可严振声毕竟是严振声,他的算计、他的隐忍、他的局气塑造了他更宽容的心怀,不仅原谅了郭秉聪,而且为了让晚辈有自食其力的本事,还安排了学艺的路。他在忍下自己的亏后,做出了对郭秉聪、对郭秉惠母子、对林翠卿都有所交代的处理,照顾得是周周全全。在他身上,我能看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修身、齐家”的自觉性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讨论这个话题时,经常推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严振声的为人处事还体现着这个标准的正面,即“君子之道,忠恕而已”,他内心并不一定有清晰的认知,可文化的潜意识影响却真真切切反应在了他的身上。PS:当然,喜欢的角色不只严振声一人,碍于篇幅所限,就暂不多聊了,再次推荐小伙伴们去看剧、去看看这些可爱的人。


说到这了,对于《芝麻胡同》的人物好看这事,要为编剧点赞之余,我也想大力为演员的表演和导演的镜头语言鼓掌。剧中精彩片段太多,在这里就以严振声获悉儿子牺牲后悲痛不已这场戏来简单聊一聊。其实,一看这部剧的演员阵容就对表演充满信心,毕竟有好几个戏骨在。剧一播,果然表演这环稳中有喜。说回这场戏,面对这样的情节,我们能想到的是什么,哭泣?飙泪?这都没有错,而导演刘家成+戏骨何冰给出的答案则更为精彩,何冰的表演以静制动,稳坐桌前,听到消息后才有了唯一的一次大动作,想站却险些昏倒,在对比下他那锥心的痛如一束箭扎了过来;再看他的面容神情、他的眼神,中年丧子的苦都写在那不多的眼泪里了,他可以伤心但唯独他不能倒下,因为这个家需要他撑下去,痛苦而不痛哭,何冰的诠释力透纸背,也更符合他一家之主、身兼负担的身份。


在如此优质的表演基础上,导演刘家成用娴熟的镜头语言加持了这场戏的力量。先是一组严振声来酒馆见送信儿人的背景镜头,交待出这场戏的起因。


接着就是一处妙笔,导演并没有急着推进送信儿人的讲述,而是给出了一组太太林翠卿与儿媳在房间聊儿子何时归的对话,两个女人的思念与伤心举重若轻,这场过渡戏的力量是厚重的。


镜头转过来就是正式的消息传递,我们在看了前面婆媳两人的戏后,再看这里,窝在严振声胸口的痛真叫一个感同身受,接着在以充分的镜头展示何冰的表演之时,导演的妙笔又来了,一个酒馆老板的近景镜头以客观的视角观望着,这一刻酒馆老板其实就是我们,难受却又帮不上忙。


最后,导演给出了冯大福搀扶着严振声无声的背影,而更妙的是画面近景里正冒着热气的水壶,生活在继续,他的伤心必须自己承担起来。我是极其喜欢这个镜头的,它让我想起了贾樟柯的电影《站台》的最后一幕,它们都像极了我们的生活,纵然心中再多苦楚,生活它总是在继续,而我们之于生活不正像远景中的那一个背影嘛。如此精彩的表演,在《芝麻胡同》里还有很多,我也对后面的故事充满期待,在漫长的30年的人生跨度中,这群老戏骨们将如何演绎,想想都有些激动呢。


过日子躲不过一个“情”,讨生活离不开一个“家”

其实,无论是京味文化,还是儒家文化,又或者是市井文化,说到底落实到老百姓的生活里,那就是谁都离不开的日子,就像酱菜离不开腌渍的过程,只有把生活脚踏实地的“过”起来,文化的意义才算是接了地气。《芝麻胡同》的故事恰好如是。


这部剧的几条故事线里,各有各的精彩,对于我来说,情感线是极为让人揪心的一条。不仅是因为这部剧把各种情感都拍出了它们该有的模样,而且带着一种“在路旁”的视角在审慎地观望着他们。有趣的戏份很多,我就突然想简单说一下俞老爷子和牧老爷子两个人,所谓“剧有一老,如有一宝”。对《芝麻胡同》时代更迭的社会背景,两位老人是最能体现时代带给人的撕裂感的,这一点对于理解这部剧中的“情感戏”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角色得以自洽的叙事基础。从他们与子女的相处中,我能感受到爱恨交织的复杂情绪。作为从前清生活到民国的老人,首先他们对封建礼教那套观念都是根深蒂固的,其次因着性格的原因导致他们在当下的举措又是不同的,牧老爷子性子里有那么一点软弱,偏又生了一个强势的女儿,所以,在面对春花的人生大事时,牧老爷子大多时候都是听女儿的,除非触碰到他观念中的底线;而俞老爷子就不一样了,敢在天桥撂地卖艺的人多少都是有一定见识的,所以这个角色更为分裂,一方面,他对传宗接代看得相当重,这事儿必须得他说了算,另一方面,他又会标榜追求新生活尊重自由恋爱,而且他能乐呵呵地把两种观念说出来,丝毫不觉得有哪些不妥,这也体现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套礼教在他封建大家长身上的影响。说到这儿,此处应有献给毕彦君、方子哥两位老戏骨的掌声,把有缺点的老人家演得如此可爱。

剧有二老,如有双宝

不知不觉得说了这么多,都是因为真的很喜欢这部剧。考虑到故事还有很长,人物也还在成长,各种情感关系更是在发展中,这一篇就不过多具体论述了,继续追剧先。但是关于严振声、林翠卿、牧春花三人的情感关系,关于俞老爷子催婚下的“一子顶两门”这件事,我还是想多说那么两句的。正所谓看剧看得是整体,剧中人物行为发展的动机合理与否,是与故事所发生的年代、地域等客观条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不是个单一元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评判是没有价值的,俞老爷子也好,严振声也罢,我们要看的难道不是他们在时代里、在北京城、在往后漫长的30年里的故事嘛,那又何必急着盖棺定论。一来,以现代人的三观“一刀切”地作为影视作品中人物行为的价值判断标准,并以此对创作进行批评,本就是另一种狭隘且独断的观念;二来,影视作品依据故事发生所在的时代背景,对人物设定符合该情境的行为展现,它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现象或者说事物,展现本身并不带有判断意义,展现不等于赞颂也不等于批判,创作者既有权利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价值判断,也有权利只做展示而把判断的权利留给观众。而我们都清楚,评论一个剧中的人物,跟评论这部剧的艺术价值,同样是两件事情。


那对于《芝麻胡同》中的这个问题,首先来看事情的起因,俞老爷子是出生在且成长在清朝的老人,在千百年来都讲究孝道传统的社会文化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孝道深深刻在他的心中,即便到了民国,他希望自己能把祖宗血脉传承下去的执念,也都是非常符合他的人物内心、符合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习俗的,甚至从俞家老人的视角来看,他的想法是非常本分的。其次,因为俞老大的意外多多少少都跟严振声和林翠卿有关,他们无论从传统孝道还是从承担责任的角度来讲,对于俞老爷子传承子嗣的要求都是很难推卸的,他们同样也有着自己的时代局限性,但是,我们看到的是,无论遇到怎样的生活难题,他们情感基础都在,他们对于一家人整整齐齐的信念仍在,这是被矛盾冲击后,一家人仍能愈合的最好的创可贴。再次,最重要的是,《芝麻胡同》的故事刚播了10几集,他们的情感会怎么发展,他们将获得怎样的人生都还是未知,现在就对这个情节点下论断确实有点言之过早。但是,抛开这个层面来看他们,相处之中的情感已经给我带来了很多冲击与反思。


与我而言,《芝麻胡同》时隔久远,却越品越有余韵,像极了饭桌上那碗老酱菜,尝过之后才知酸甜苦辣。


OK,我就是那个爱龙珠的策划君阿随,没事追追龙珠、搞搞视频、听听Nirvana、读读陶渊明、看看戈达尔,生活就很美好。PS:本文为阿随君原创,禁止二传二改!


阿随向前冲官方


《芝麻胡同》播到现在,馒头君觉得这部剧已经有点越来越糊的意思了。与其说这是一部沁芳居酱菜铺严家的故事剧,不如说这是牧春花的选夫记。剧情已经进展到三分之一,还在尽情铺陈牧春花和严振声之间的欲拒还迎,这节奏也是没谁了。

说《芝麻胡同》是牧春花选夫记应该不算过分。牧春花这个角色到目前的剧情里一共经历了三个男人:青梅竹马的郭秉聪,怦然心动的严振声和始终觊觎她美色的吴友仁。在这几个男人中,最可怜的就是郭秉聪了,这个心里始终倾慕着牧春花的男人却始终被她当做备胎。年龄大了没人要时,牧春花考虑过他;被严家拒婚时,牧春花考虑过他,唯独心里不曾真的有过他。

虽然剧中把牧春花塑造得很刚、很自强,但馒头君觉得吴友仁对牧春花的意义其实很复杂。在那个乱世,被这样的当局头目看中是没得选择的事儿,如果没有严振声横插进来那档子事,估计牧春花为了父亲的病半推半就会从了吴友仁,毕竟他有权有势又有钱,可以满足她为父治病的孝心,对牧春花也是有点意思的。

后来果然这个男人是和牧春花牵扯最深的那一个。因构陷严振声逼得牧春花就范,做了一夜夫妻还有了孩子,这俩人虽然没有做夫妻的缘分,但却已经有了夫妻之实,想做陌生人都不可能。馒头君有点不解的是,按照吴友仁对付严振声心狠手辣的路子,他要真想只跟牧春花有一夜夫妻之实,叫副官把她绑了去不就行了?何苦兜这么大圈子,最后依然只是得了个不情不愿的美人。

严振声和牧春花的感情看似复杂,实则没啥值得说道的。打着为俞家续后的名义娶妻,严老爷本来还想装一装,但看到是年轻貌美的牧春花就有点按捺不住了,这本来是背弃与发妻情谊的不端行为,但是在导演和编剧提前预设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愚孝背景下倒显得理直气壮起来了。严振声欲拒还迎也就罢了,好歹他家里有个陪他多年的正房妻子林翠卿,这牧春花也跟着扭捏起来,让这段感情一波三折,馒头君实在有点不懂。

以牧春花的年纪、家世和曾经的经历来说,能给严振声做明媒正娶的俞家媳妇,于她而言是不错的选择。尤其在她亲眼见识过严振声的人品且领证之后,早定下这门亲事就好了。但这俩人偏不,一直别扭着,一会儿严家姥爷嫌弃牧春花做过女招待,一会儿牧春花看不上翠卿的强势,一来二去把严老爷送进监狱想后悔都来不及了。于是导演想了个更狠的招数,让牧春花舍身救夫,这样一来在原本清白的两个人身上加上这么道封印,想不发生关联都难了。

与其说这牧春花和严振声是彼此心心相印的苦命鸳鸯,倒不如说是牧春花自己太作太拖沓才导致这悲剧的发生。如严振声说的他俩早点结婚,断了吴友仁的心思也就罢了,可她不,一面继续给郭秉聪念想,让他觉得有机可趁,一面又迟迟不结婚让吴友仁惦记,兜来转去这俩人合起火来把严振声送到了监狱。怪谁呢?

要说她心里没有严振声也就罢了,可牧春花又是死乞白赖要和他约定下一世再做夫妻。总之,这部剧馒头君追的累极了,何不快刀斩乱麻,了结了这情丝的旁枝末节,赶紧让三个人跟着大背景好好过日子呢?

馒头君觉得,编剧和导演在牧春花的感情线上铺垫了太多太多,虽说是为了突出牧春花的与众不同与高洁,但事实上总是事与愿违,反倒给牧春花招了不少恨。实在是有点得不偿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