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人工智能會讓未來教育不再需要老師?

近日,清華大學中國科技政策研究中心等機構發佈的《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中指出, 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到237億元,同比增長67%,預計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增速將達到75%,整體規模達到415.5億元。可以說,未來各個行業的發展都將與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密切相關。

人工智能會讓未來教育不再需要老師?

教育,毫無疑問也置身其中,挑戰來啦,機遇也來啦!社會在變化,教育在變化,教師能不變化嗎?

“互聯網+”到底是啥 ?形象點比喻,您可以這樣認為:互聯網+傳統集市=淘寶;互聯網+傳統百貨賣場=京東;互聯網+傳統紅娘=相親網站;互聯網+傳統銀行=支付寶;互聯網+傳統交通=嘀嘀打車;互聯網+傳統新聞=新媒體;互聯網+通訊=即時通信……很重要的一點是,互聯網與各行各業之間並不是替代關係,而是提升關係。

互聯網成為改變我們生活的巨大推力,同時也是變革教育的一大契機。互聯網+教育,也是業界人士認為的“互聯網+”時代到來的重要應用!

人工智能會讓未來教育不再需要老師?

當前,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智能識別、知識管理等新技術新理念快速發展和經濟社會需求的雙重驅動下,信息技術疾步邁入智能化階段。國內外高科技公司紛紛佈局人工智能。

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逐漸與教育緊密相連,它正在用“智能”的力量重塑教育的形態。因此,當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尚在普及完善、“互聯網+”和教育尚在互相催化融合時,人工智能作為信息技術的更高發展階段,毫無疑問會深層次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發展,進而給未來教育帶來機遇和挑戰。

變化著的學生,也預示著這一時代的快速到來,“95後”、“00後”是在網絡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他們更喜歡技術,更依賴網絡,更習慣於碎片化的學習。

人工智能會讓未來教育不再需要老師?

在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翻倍的大背景下,AI+教育能否會大勢所趨,成為下一個風口?

教育融合科技,內容搭配技術

“人工智能的出現,可以有效地把老師從勞動密集型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轉向真正的教學核心內容中去,能夠更好地助推教育結構的改革。”智課教育董事長兼CEO韋曉亮表示。

人工智能會讓未來教育不再需要老師?

作為一個本碩博九年研究人工智能的人,韋曉亮非常重視“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創新和實踐,因此,在創辦智課教育初期就明確了科技+教育,內容+技術的基因。他認為一個好的教育企業想要更加有效率,更加智能,優質的內容是一個教育企業的基礎,技術驅動則是成為競爭核心的重要手段。因此,成立5年來,智課教育一直根據教學需求不斷完善技術研發,將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深度融合到教學模式,產品內容,以及用戶學習體驗上。

AI+場景化學習深度融入到智課教育的三大學習場景,包括基於“AI+內容”的自主式學習智適應學習服務,“AI+內容+遠程個性化教學服務”線上翻轉課堂服務以及“AI+內容+線下個性化教學服務”線下翻轉課堂託管式服務。線上雲集高質量的師資與高品質的內容,以及符合學生學習習慣的教學體系,通過其自主研發的Smart系統,形成可標籤化,可追蹤化的學習體驗,致力為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線下營造陪伴式學習氛圍,讓學生輕鬆愉悅地獲取知識,而人工智能等技術幫助老師精準瞭解學生學習進程,形成專屬個性化學習。讓老師從勞動密集型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從根本上解決傳統教育中的填鴨式教學的問題。

在大數據的背景下,老師能夠更好地理解每一個學生,學校能夠更好地進行決策,教育將變得更加科學。所以老師們不妨也多點數據思維,讓自己能夠通過量化的手段,通過數據更加科學地認識自己的教學和學生。

當然,在驚喜人工智能給教育行業帶來眾多改變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技術對教育行業的支持還不夠完美,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目前仍處於初級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