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蘇南方言各縣都不一樣嗎?

重武湛臺443


江蘇是中國一個比較特殊的省份,體現在一個省出現好幾種不同的文化。主要原因是歷史上的行政劃分,長江天塹的阻隔,通常認為存在著“中原文化”,“江淮文化”,“金陵文化”,“吳文化”,這四大文化對地區的風俗習慣,飲食等等有重大影響,當然也造就了不同方言。

江蘇方言主要分為三個區域,中原官話,江淮官話,還有吳語。中原官話又細分為徐州片和贛榆片,江淮官話又分為揚淮片,南京片和通泰片。吳語主要分為太湖片和宣州片。吳語也是江蘇方言中其他語言片區最難聽懂的一種方言了,常有人說聽起來像日語。


題中所調到蘇南方言其實主要指的就是吳語區。吳語的經過數千年的文化積澱,使用範圍很廣,包括今天的上海,江蘇南部,浙江,安徽部分,江西部分,福建部分,使用人數一億左右。


如此廣泛,人數眾多的方言區,方言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一成不變是不可能的,互相之間能聽得懂交流也是很難的。但就江蘇蘇南而言這麼小的區域差異並不是特別大。蘇南吳語屬於北部吳語,就是太湖吳語,整個區域的通話程度很高。尤其環太湖附近湖幾市的方言,包括蘇州,無錫,湖州,也包括上海都是能大致聽懂的,有的甚至還可以交流。但是常州以及南京的溧水和高淳聽起來可能有點費勁。

現在社會,文化交流密切,每種方言也都受到普通話的影響,未來說不定每種方言都趨向大同。政府可能還會出臺保護方言的政策,畢竟每種方言的背後都是一種文化一段歷史。


嘉哥在行動


這個話題,我太有發言權了。

我老家在江蘇金壇,以前是縣,後來改城縣級市,現在是常州的一個區。金壇的地域範圍很小,在常州以前的三個縣(武進、溧陽和金壇)中算是最小的,還不及武進的一半大,也沒有溧陽大。在江南的所有縣級市中,也算是少數較小的幾個縣之一。

就是這樣一塊地方,方言還各不相同。我家在東面,靠近武進,我的初中同學中就有相鄰的武進同學來借讀的,所以在那附近說的金壇話,就帶有武進口音。而往南部去,一部分靠近溧陽,一部分靠近宜興,他們的語言又更接近溧陽或者宜興的語言。往北部去,則與丹陽交界,話語裡則附帶丹陽口音,至於往西部區,在茅山跟句容交界,則偏向於句容話。

整體而言,金壇的東部和南部偏向吳語區,而西部則偏向我們常說的北方話,基本上離吳語的口音越來越遠。

一個小小的金壇,語言都這麼多變,就更別說整個蘇南了。你若在蘇南地區呆久了,你就會知道,走到哪個縣,講話的口音都是不一樣的,一點都不奇怪。所謂的“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風”,說的就是我們那裡,太確切不過了。


蘇小妮


都不一樣有點誇張,但是差異是有的,縣東面的百姓可能聽不太懂縣西面的百姓的方言,用“十里不同音”來形容蘇南方言的差異是很合適的。

整個蘇南地區都算是吳語區,但是吳語之間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浙江、上海、蘇南、江西部分、安徽部分一共有6個片區。

蘇南屬於吳語中的太湖片,但是,太湖片區裡又可以分7個小片!!這就可以看出來整個太湖片區裡方言的差異性。

比如江蘇南部的部分地區屬於太湖小片,這裡方言的特點:“人銀”“六綠”同音,“女兒”讀出來是鼻音形式的……

比如武進、南通、啟東等,又屬於毗陵小片,這裡方言的特點:穿衣服就說穿衣服,不說著,家就說家,不說屋裡,紅的、好的都說紅佬、好佬……

比如吳江、崑山等,又屬於蘇滬嘉小片,這裡方言的特點:家多說屋裡,紅的、好的多說紅個、好個……

除了這些本地的語言以外,還摻雜著少量官話、河南話、湖北話等等,這些大多都是太平天國運動時,移民帶來的方言,這麼多代人傳下來,也在蘇南地區形成了語言孤島。

所以你看,小小一塊蘇南區域,就存在著這麼多種方言,更別說一些口音上的差別了,聽不懂各縣的方言,是很正常的!


老陳的閒聊


我和我鄰居講的方言都不一樣。隔壁村方言,二十幾年了的我都聽不懂。區裡的話我也聽不懂,市區的話我也一句聽不懂。隔壁2個縣市的我倒是能聽懂。


用戶03890087141


南通語言,如東、如皋、海安、海門北部、啟東北部屬江淮官話,海門南部、啟東南部屬吳方言,南通市區屬古秦語(語言活化石)。


不清楚的遙


竟然有蘇中這個詞?歷史上也沒這種說法!原因是江蘇人的虛榮心導致的!世人都知道蘇北比較窮,江蘇人希望蘇北只是一兩個市,而不是半個江蘇!弄個蘇中出來,搞著搞著蘇北只剩下連雲港和宿遷兩位難兄難弟了!讓外人覺得,哦!蘇北原來這麼小的啊


大連導演


我來自南通的啟東市!啟東市內有兩種方言,啟海話和呂四話,啟海話我們稱他為沙地話,和崇明話接近!我屬於呂四人,我們呂四話使用人口不足五十萬,是一種極為罕見的方言 屬於吳語太湖毗陵小片,也就是常州!但與吳語完全不通!PS 本人現在在常州工作 會講常州話,初來常州時根本聽不懂,本地人也聽不懂我們講的什麼!


花豆哥哥752


蘇南方言主要是吳語和江淮官話兩種,從蘇南地域劃分主要地級市是蘇錫常鎮四個市外加省會南京,但是大的是這樣,其實每個小區域又分的非常細,往往可能相隔幾里地說話都會不一樣,所以縣級市的語言分的非常多,但基本大方向都是這兩種語言體系。南京基本上是江淮官話為主,但下轄的溧水說的就是吳語,鎮江也主要是江淮官話,但下轄的丹陽說的是吳語,常州基本是吳語,但金壇區,武進區和溧陽的部分鄉鎮說的也是江淮官話,蘇州和無錫基本上就是吳語為主了,但也有一些地方說江淮官話,比如張家港靠近通沙汽渡的部分區域也說江淮官話。這個主要是歷史積澱下來的,總的來說,不管是講吳語也好,江淮官話也好,蘇南區域的風俗習慣和文化都是相對比較接近的,南京的北面由於靠近安徽,所以可能有些不一樣,但蘇錫常鎮這幾個地區總的來說還是比較接近的。而吳語主要是受蘇州和常州的影響比較大,由於自古以來,蘇州和常州是屬於比較大的府一級,所以基本上蘇錫常地區主要是受蘇州話和常州話的影響比較大,比如崑山,太倉,吳江,常熟,張家港的東部基本上是受蘇州話影響,與蘇州話接近,無錫,江陰,宜興,丹陽,張家港的西部,金壇的東部受常州話影響,與常州話接近。而溧陽,溧水,金壇南部同時受南京和常州的影響,語言更多的是兩種語系的融合,金壇還受到鎮江話的影響比較大,鎮江話的影響範圍相對而言比較小,在鎮江城區和丹徒區域。因為本人是江南人,提出一點自己的看法,所以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不足之處請見諒


依爸10


江蘇方言主要分為三個區域,中原官話,江淮官話,還有吳語。蘇南方言就是吳語區,可以說是十里不同音吧,可能一山之隔就會聽不懂。南京高淳話就曾經在打仗的時候被用作密碼,因為不是高淳人的話根本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其實每個地方各縣之間的方言都會有差異的,但也不會完全不一樣。


木犀飄香


揚州起碼四種方言,說快了就聽不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