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是靜下心來讀書,還是讀書把心靜下來?你怎麼看?

用戶4616960835138


靜下來,才能真正看見自己。

面對浮躁的社會,我們都擁有一顆浮躁的心,不曾停息。要知道,想讓自己忙碌多年的心靜下來其實很難。

不過在你生命的某些時候,你必定體會過你的心靈十分寧靜:你不知不覺地感覺很棒。自己的一切都是那麼清晰、平和。

這種狀態和興高采烈不同,後者會讓你想要又跳又叫,大喊“我很開心”。

它與幸福洋溢的狀態也不同,因為當人們幸福洋溢時,說明諸事順利。感到寧靜與感到幸福並不是完全一樣的:前者更為平靜,同時也更為和諧。

這甚至有點奇怪,好像寧靜的境界高於幸福:內心寧靜時,你甚至不需要告訴自己生活是美好的。在那個時刻,生活就是美好的。

這種寧靜就是我們最本真的面目,靜不下心來是因為我們的本真面目被慾望、恐懼、焦慮、抑鬱、... ...所矇蔽,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去除這些雜質。

下面這些書,都可以幫助你剔除雜質,不僅是理論,也有很多實操的方法。

1.《感謝自己的不完美》

我們一直以為一些負面情緒,如壞習慣、痛苦、悲傷、憤怒、恐懼等是不好的,甚至認為這些是不完美的,阻礙了我們成長,我們努力去避免和克服它們。

知名心理學家武志紅從新的角度、用心理學的知識告訴我們,這些壞情緒,對我們有極大的幫助和正面意義。這些情緒是伴隨我們一生的,而且這些情緒並不是我們的敵人,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應該接納它們,並要感謝它們讓我們越來越堅強,體驗更多生命的無限精彩。

2.《不與自己對抗,你就會更強大》

人生中大多數的痛苦不是別人給你造成的,而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實際上,每個人都會遭受到兩支箭的攻擊:第一支箭是外界射向你的,它就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本身;第二支箭是自己射向自己的,我們越是掙扎,越是想擺脫它的困擾,這支箭就會在我們的心中陷得越深。

跟自己過不去,是很多人痛苦的根源;如果你溫柔地對待痛苦,痛苦就會溫柔地對待你;別人的同情會讓自己顯得弱小,自我同情則會讓我們變得強大。

這本書能終止你內心的糾結和對抗,讓你寧靜的心田開放出朵朵蓮花。

3.《走出焦慮風暴》

在無常世界辛勤勞作的你,如何在有限的絕望中邂逅無限的風景?

過去我們喝了多年雞湯,是否已經解決問題,還是越補越虛?

是否在不經意間把雞湯轉化成一劑逃避深沉焦慮的藥丸?

如何讓自己在早上起床時不再有心累的感覺?

實際上,沒有“焦慮”提供適當平衡,“幸福”一詞也要失去意義。耐心鎮靜地正向覺察與深度檢視是積蓄蛻變的基礎。

讓我們用相同的速度,同行在一條通道上沿途感受周遭的一切,讓我們在一種純粹的愛、含容與平靜的狀態下,聆聽自己內心的恐懼、焦慮心聲,吸收它們的律動與力量。

這本書沒有使用枯燥冗長的理論體系,也沒有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各種沉重案例上,而是意在創造一種以人為本的磁場,進而讓我們認識到生命的職責與尊貴,進而有能力為自己的人生創造一份平靜與快樂。

4.《寂靜之道》

在這個喧囂浮躁、競爭激烈的,科技的發展讓人們的視野更開闊,然而內心的寧靜和幸福感似乎反而變得遙不可及。《寂靜之道》收錄了希阿榮博堪布對現代人的困惑和煩惱所做的開示,從一個佛法修行人的角度,解讀該如何對待寶貴而短暫的生命,如何面對煩惱重重的生活。

這本書不僅涵蓋了“生從何來,死往何去”這樣的終極命題,也包括了對治負面情緒、處理人 際關係這些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修行就是修心,完善自我的同時也增長了幫助他人的能力。任何讀者都能在其中找到解決自己困惑的方法。

5.《踏上心靈幽徑》

修行不是為了逃避痛苦和困難,或是為了尋求超凡的體驗;靈性修行與佔有或智商無關,而是一種發現愛的能力。當你擁有這種愛,就踏上了專屬於你的心靈幽徑。

這本經典著作將東方的智慧與禪修方法,與西方現代心理學的理論與實務相結合。

康菲爾德主張結合禪修與心理治療,將靈性修行落實於日常生活,並且將修行重點從心智(mind)的專注力和觀照力轉到心靈(heart)的情感療愈能量。書中充滿靈性的撫慰,提供各類初階到進階的修行方法,也點出物化靈性與靈性團體的潛在危險。康菲爾德不但是個說故事高手,穿插文中的詩篇、哲語更為這本優美的靈性之書增添豐富的文學性。

6.《冥想,活在當下的練習》

冥想是一種最簡單的自我修行方式,旨在將我們的肉身與內心達到和諧統一的狀態。通過冥想練習,我們能夠學會不再偽裝,變得真誠而富有活力,並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覺醒。

佩瑪·丘卓深入而細緻地探討了冥想練習的各個細節:冥想的技巧、調伏念頭、調伏情緒、調伏感官、打開心胸。

無論是對於想要開始冥想練習的人,還是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冥想練習的人來說,佩瑪·丘卓的指導都是非常有益的。


曉人物66


對我來說是讀書能讓我靜下心來。

這個問題還是因人而異吧,主要看這個人什麼性格。

我是一個典型的內向型人格,對我來說在家待著自己獨處的過程是一個充能過程,而出門交際是一個放能過程,與陌生人交際是一件十分耗費心力的事,會讓我感覺非常辛苦。

在這種交際結束後,我回到家裡,找一本喜歡的書,讀一讀,對自己來說是一種莫大心理按摩。也能讓自己煩躁的內心安靜下來。

但是外向型人格,那種很難坐下來的朋友,讓他坐下來老老實實看本書都不容易,何況想通過強迫自己安靜下來讀書呢。

我想大部分人,尤其在心裡煩躁的時候,非常難以讀下來一本書吧。

在網絡高度發達的今天,讀書的人本來就越來越少了,何況,想通過勉強自己安靜下來讀書是多麼的難得,因為現在外部誘惑太大了,短視頻平臺抖音在軟件下載中心常年排行第一就說明了人們在消遣娛樂的時候,想到的大概是手機,網絡。而不是安靜下來讀書。


子煜說


我覺得是讀書把心靜下來。

對我而言,也是讀書可以把心靜下來。

的確,靜下心來可以做很多事,所謂心靜自然涼。比如可以處理工作、做運動、聽音樂、畫畫、寫字等。但是讀書卻可以使自己不安、跳動、騷動、驛動的心靜下來,迴歸正常。

正所謂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並且,在靜下心來以後,可以做很多深思熟慮的決定,而不是那麼倉促。人生的路很漫長,關鍵處卻只有幾步,用心陪你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也許有人會說靜下心來讀書才是真正的讀書,但是心不靜時去讀書,一旦當你看進書時,看懂書時,讀進書時,你的心自然而然就會平靜,安靜,寧靜下來。它會給與一種來自靈魂的震撼。

記得我在讀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的時候,那段時間我感覺我很坦然,心裡面很安靜,完全進入了書中的角色。書中傳達出一種溫暖的情懷,挖掘出每個人內心深處的純潔與可愛,折射出人性的光彩和人生的詩意。這部小說所傳達出的精神內涵,正是對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的自覺繼承。

所以,無論心靜不靜,讀書都會靜下心來。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需要多讀書,讀好書,現在的社會有些浮躁,人類活得更有些浮誇。我感覺唯獨靜下心來讀點書才能找到自己的內心,充實自己的人生經歷。


橋雁三


朋友:您好!

首先,非常感謝您能提出引發大家思考的這麼好的一個問題!

其次,我想談談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一、我對靜下心來讀書的理解

能夠靜下心來讀書,是一個非常自律且訓練有素的優秀的閱讀行為習慣。說明平時就養成了愛讀書,認真讀書,喜歡帶著思考讀書的好習慣。

把讀書當做暢遊知識海洋,汲取別人經驗智慧,豐富完善自我的愉悅享受過程和精神之旅。

二、我對讀書把心靜下來的理解

讀書把心靜下來,是通過讀書把自己帶入一個暫時跳出現實紛擾嘈雜的環境,逐漸進入書中營造的一個虛擬環境,慢慢放鬆心情,以此緩解來自現實的壓力,平復波動的情緒,給自己解壓的一種被動式閱讀。

三、雖然看似都是讀書,但二者的區別顯而易見

靜下心來讀書,是有目的有計劃主動學習的行為習慣。是為了獲取知識,提升自己,針對性很強的閱讀行為。

讀書把心靜下來,是把讀書當做靜心的一種手段,不是為了學習而讀書,而是為了把心靜下來而讀書。是一種被動式、消遣式、瀏覽式閱讀。

因此,讀書把心靜下來,對讀書的目的定位僅僅是:靜心。

對獲取知識的需求不明顯。因此,對所讀的書也就沒有針對性、計劃性,也許,隨便拿本書或雜誌翻翻而已。

綜上所述,我的建議是:

我們應該養成靜下心來讀書的良好習慣,真正通過靜心閱讀不斷提升自己,用知識武裝自己,使自己越來越優秀,用知識改變命運,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體現人生價值。

朋友,我的理解就是這樣,不對的地方,希望您批評指正,希望與您保持互動,有著更多的思想火花的碰撞,祝願我們與大家攜手並肩,共同進步!

最後,祝您愉快!


朱紹靈


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首先要學會靜下心來讀書,沒有一顆安靜的心,你讀不進去,或者效率低。當你真正能夠靜下來讀書的時候,書中的精神食糧會潛移默化你的靈魂,讀書和唸佛有點類似,就是找感覺。讀的是書,淨化的是心靈;反過來,你博覽群書之後的陶冶,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也或當你獨處的時候,一絲絲一縷縷的靈感,或者是書中那種思想的火花,會促使你思考一些問題,這時你就到了是書把你變得愛思考問題了,知識越積越多,金子般的警句熠熠生輝,有時候睡覺之前念三五個字,你就會變得不一樣。比如當你高調時候,自己暗示自己該低調一點了,有邋遢的時候了也可以換一襲漂亮的裙子。睡覺以前把一天的所有的事都刪掉,美美睡個好覺,第二天醒來時,按部就班,規劃好一日,或者幾日的事。所以靜下心來讀書,和讀書把心靜下來是互為的,二者相互轉換,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於人的心裡和思維。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道理,讀書多了,還需要沉澱和悟性。只有靜下來的時候,你的第六感覺才會與眾不同哦。所以既要靜下心來讀書的勇氣,又要有讀書使人心靜的使命。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先讀書,後生華。讀多了會沉澱,沉澱了會生出新境界。循環往復,你就是高人了。


阿英嘎


方法/步驟1.調整心態。如果平時不是很重視學習,狀態比較放鬆的人,調整心態是很重要的,不要把學習當做一種負擔,你就暗示自己看看書做做練習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不要從心理上仇視學習。2.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每天要看什麼,看多少,接受多少,掌握多少,詳細一點,要是達不到就對自己有所懲罰,比如多久不碰電腦、不碰手機之類的。3.控制自己的上網欲和玩手機欲。我們現在最離不開的就是手機了,幾分鐘不看,就燒的坐不住了。如果你去自習室,就一定不要帶電腦,手機倒是可以帶的,把手機放在自己的眼前,提醒自己不能玩手機,只有有電話或短信的時候才能看。4.找個好朋友和你一起去上自習,你們倆約定好,互相監督,一旦出現問題,就及時提醒。5.堅持。一個好的習慣只要一週就能形成了,如果你能堅持一週,每天都定點起床,定點去自習室,坐在固定的位置和固定的人一起看書,那麼一週後你就會有這個固定的習慣。要記得不停自我暗示,比如XXX再不好看書你就只能等著掛科了!6.如果沒有辦法一步做到位,就採取逐步遞進法。在上自習的時候,聽一些舒緩的音樂,放鬆自己的情緒,並且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讓自己不去注意外界的事物,只專注於眼前的書本。7.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要想一口吞掉一個大胖子,這是不現實的,還會讓你產生對學習的反感情緒。可以選擇看一個小時書,之後休息十分鐘,讓大腦和眼睛、身體都休息,看看窗外、和朋友聊聊天等等。切記休息時不要玩手機啊~


民謠精選i


讀書是每個人都會做的一件事,有的人把它當成一生中的伴侶,有的人卻在半路把它放下,書,可以濃縮世界,可以讓我們體會世間萬物,更可以讓我們去進步,它是無聲的老師,指引著我們每個人。

靜下心來讀書還是讀書把心靜下來,其實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係,沒有什麼從屬的成分在其中。

讀一本書需要我們心無雜念,專心用心,只有這樣才能領會書中的道理,豐富我們的知識,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記憶深刻。古人云,兩眼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當我們走進一本書的世界,它又能帶給我們,安心、靜心的法門,讓我們不在困惑,不在與世俗紛爭,獨善其身。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只有靜心才能體會書中寶藏,汲取書的養分,讓我們更加知性和自信。

所以,我們應該靜心的去讀一本書,書也會把我們帶到一個更為安靜心境,兩者相生相息,不可分離


帶著儒意去遠航


這兩者沒有絕對的因果關係,但是有強烈的關聯:

1、靜下心來讀書:你已經閒雲野鶴一段時間了,改收收心了,需要找回自己最初的狀態,迴歸書本,迴歸正常的工作生活,所以需要你調整心態準備投入到正常的生活中;

2、讀書使心靜下來:你現在人氣很浮躁,做什麼事情都是冒冒失失,難以平復內心的躁動,需要藉助閱讀的力量以及安靜的環境,使自己進入到安靜思考的世界。



五號樂吧


這個問題相當有趣且認真。

要我說,“靜下心讀書”與“”讀書來靜心”,兩者都沒錯。但如果非要追問,以哪一種為準,卻是非常不必要。因為,你首先得明白,你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假如,你想要的是讀書,“靜下心”只是讀書的理想狀態。可能受習慣、性格、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你不一定能達到“靜下心”的狀態。這種情況下,你要做的是解決影響因素,投入到讀書這件事上來。時日一久,“靜下心讀書”自然可得。

相反地,你想要的是靜心,讀書只是靜心的方式之一。這對於不好讀書的人來說,反而躁動難安,適得其反。靜心的方式何其之多,例如美術、音樂、茶道、書法等等,不一而足。何必舍“真香”的路徑而求遠呢!

以上是本人內心所思所想,相當認真。[大偵探皮卡丘][大偵探皮卡丘]





hello慄小姐


我覺得這應該是個互為前提和互相影響、相互促進的事情吧。

一方面,只有真正把心靜下來,才能把書看進去。如果心裡很浮躁,一會兒想這個,一會兒想那個,是很難專心把書讀進去的。

另一方面,通過專心認真地去讀書,使精力集中起來,也可以讓自己浮躁的心靈逐漸靜下來,並深入地去思考一些問題。

所以說,不管是為了靜心去讀書,還是為了讀書而靜心,只要堅持去讀書,最終都會獲得靜心和收穫知識的雙重甚至多重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