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外資“鯰魚”入場 本土券商加速嬗變

外資券商陸續入場

近期,有關外資券商“走進來”的消息頻頻出現。

2019年12月20日,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有限公司在上海開業,成為國內首家開業的新設外資控股合資證券公司。公開資料顯示,野村東方國際證券註冊地為上海,成立時間是2019年8月20日,註冊資本為20億元人民幣,公司股東包括野村控股株式會社(持股比例51%)、東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4.9%)、上海黃浦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4.1%)。

就在2019年12月18日,摩根大通宣佈獲得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頒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這標誌著由摩根大通控股的證券公司――摩根大通證券(中國)可以對外開展業務。其經營範圍包括證券經紀、投資諮詢、自營、證券承銷與保薦四張牌照。早在2016年,摩根大通國際就設立了摩根資管(中國)。隨著摩根大通證券(中國)開業,摩根大通可以在華經營券商各類主營業務。

在外資券商頻頻“走進來”的背後,是我國證券業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2019年7月,國務院推出11條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政策措施,對外開放舉措進一步細化,擴大外資經營範圍、放寬准入門檻等。2019年10月份,證監會再對證券公司對外開放時點進行明確,自2020年12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

“中國市場前景非常大,這才使眾多外資機構加緊在中國市場佈局。期待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擁有更多跨境投資機會,從而為投資者提供更豐富的金融產品。”美國某金融機構高管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差異倒逼本土券商轉型升級

隨著資本市場開放步伐加快,本土券商“走出去”動力不斷增強,而外資控股券商的進入,也給本土券商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從2000年之後外資銀行保險進入境內的表現看,外資並不可怕。”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岸元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證券與銀行保險有所不同,不同業務線上中外券商的競爭優勢也有差異。”

張岸元指出,經紀業務方面,本土券商擁有明顯的物理網點優勢,外資難以超越。投行業務方面,本土券商項目儲備豐富,上能對接國有大型企業資源,下能對接地方民營投融資需求。除非大力度收購投行業務團隊,否則外資一時難以獲得相關資源。不過,外資對海外市場和交易所更加熟悉,這一點本土券商很難趕超。在資產管理、投資諮詢等業務領域,本土券商的優勢在於對國內底層資產更加了解,風控管理更加符合實際;不過,外資券商在量化、做空方面具有較大競爭優勢,這也許是本土券商最大的“本領恐慌”。

面對外資券商帶來的競爭壓力,國內券商具有一定本土優勢,但國內券商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2020年全國範圍內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放開後,大量外資券商將進入我國金融市場,且在沒有股比限制的情況下,外資券商在決策與經營上擁有了充分的自主權,那些在國際市場上有著巨大成功經驗的優秀外資機構,將與國內券商直接競爭。競爭加劇對國內大型證券公司影響不大,但會對中小型公司形成衝擊,一些競爭力不足的券商可能會遭到淘汰。”北方某券商從業人士對記者表示。

業內人士表示,對於本土券商來說,目前存在同質化競爭嚴重、盈利能力不足等問題,因此必須要差異化、多元化發展,通過整合優質資源發揮本土優勢,形成業務核心增長點,促進各項業務轉型或升級,這樣才能在國內外機構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提升核心競爭力是關鍵

身處資本市場深化改革大浪潮中,又適逢證券業對外開放加速的行業變局,本土證券公司應該如何轉型升級,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券商?

綜合業內人士觀點來看,無論是差異化、多元化發展,還是業內併購,歸根結底還是要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

張岸元指出,首先要提高風險定價能力。本土券商要脫離“靠天”吃飯的屬性,充分發揮風險定價、風險分散與風險管理等核心職能。科創板推出以來,券商跟投、融券做空等制度,對券商提高研究能力和定價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下一步創業板、新三板等的改革同樣如此。其次要提升業務創新能力。本土券商在經紀和承銷等傳統業務上過度競爭,但在資產管理、投資諮詢等創新業務上卻競爭不足。傳統業務要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手段轉型升級,創新業務則應更多借鑑境外券商經驗。最後要推進國際化佈局。對本土券商而言,國際化佈局不僅僅是為“走出去”企業提供保障和服務,也會對自身資本管理、資產配置、擴寬融資渠道等方面形成助力。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天風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看來,一流投行肩負時代重任,先做大再做強,先取勢再取利。通過併購重組,擁有產業投研能力與產業資源優勢的大型證券公司(未來的一流投行)的盈利能力優勢將擴大,而併購重組是提升實力的重要手段。輕資產業務線均面臨能力提升要求,各家券商的能力差異將導致集中度提升。重資產業務將從債權轉向股權,基於產業研究的股權投資能力將深刻影響淨資產收益率。大型券商通過重組併購實現綜合實力的跨越式發展,未來可進一步將資本優勢轉化為利潤優勢。

當然,本土券商對標國際大型投行發展的路上,離不開監管機構和證券業協會一系列監管政策的引導和支持。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產業部副主任、研究員卞永祖認為,我國金融監管部門應積極加大與境外金融監管部門的合作,加強對潛在金融風險因素的監督檢查。在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和營商環境的同時,也要增強對投資者教育,提高風險意識;同時加大境內金融中介機構培育力度,使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投行等發揮好其在金融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本報記者周璐璐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