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嚴監管時代 銀行業的“破”與“立”

嚴監管時代 銀行業的“破”與“立”

銀行業邁過挑戰與機遇並存的2019年。在這一年裡,3382張罰單砸向銀行業,“嚴監管”政策進一步加強鞏固;金融風險防範化解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果;2019年也是銀行理財子公司元年,獲批、開業進入“快車道”;“大數據”“無感體驗”席捲金融行業,銀行線下網點也開始追趕金融科技東風謀求場景化創新。展望2020年,在強監管、淨值化、破剛兌的要求下,銀行業將從粗放式發展轉向更加精細化的經營與管理。

3382張罰單考問銀行內控

2019年銀行業強監管邁入常態化,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12月31日,銀保監會機關、各地銀保監局以及各地銀保監分局針對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等銀行業機構及從業人員共下發了約3382張罰單(罰單統計以公佈時間為準),平均每天開出超9張罰單,合計罰沒金額約9.49億元,受罰對象包括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外資銀行、農村金融機構。

具體到每個季度來看,2019年一季度,各級銀保監繫統共披露1021張罰單,合計罰沒金額達2.47億元;2019年二季度,監管處罰力度有所放緩,各級銀保監繫統共披露827張罰單,合計罰沒金額達1.93億元;2019年三季度,各級銀保監繫統共披露682張罰單,合計罰沒金額達2.4億元;2019年四季度,強監管力度再次加大,各級銀保監繫統共披露852張罰單,合計罰沒金額達2.69億元。在問責制度下,2019年全年共有2000多名相關人員受到行政處罰,其中,96人被取消高管任職資格,更有75人被處以終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的“頂格處罰”。

從被罰原因來看,影子銀行、違規擔保、貸款實際用途管控不嚴格、授信業務違規、違反房地產行業政策導致信貸資金入市、貸款風險分類不準確、內控管理缺失等問題成為監管關注的重點。銀保監會此前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大執行力度,切實完善行政處罰執行機制,壓緊壓實機構主體責任,著力強化聯合懲戒力度,有效保證行政處罰決定的貫徹執行。

展望2020年,銀行業合規監管的總基調仍將延續。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分析,對銀行業的違規處罰,是監管方落實整治重點、保護消費者權益的重要抓手。在2020年,傳統上貸款類的違規,票據與同業業務、產品銷售等違規仍將是處罰重點,同時,隨著金融業務的互聯網化,與此相關的互聯網產品、個人信息安全、互聯網營銷等方面違規問題也將是整治重點。

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也表示,監管趨嚴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常態,就2020年而言,銀行業的監管依舊會很嚴格,罰單預計依舊會保持較高的數量。在監管動向上,主要圍繞業務合規性、內部公司治理、資金流向、不良貸款風險防範、客戶權益保護等方面展開。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延續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當前金融工作的頭等大事,2019年也是銀行業核銷力度加大不良資產加速出清的縮影。

從監管趨勢來看,2019年4月30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金融資產風險分類暫行辦法》,將風險分類範圍從貸款拓展至金融資產,將逾期天數和風險等級掛鉤,明確銀行將“逾期90天以上的全部計入不良”。 2019年7月5日,銀保監會辦公廳再次發文提出,地方AMC不得幫金融企業虛假出表掩蓋不良資產。

在強監管不斷施壓的背景下,商業銀行也加大了出清不良資產的力度。例如,興業銀行2019年度安排總額摺合不超過390億元的呆賬核銷預算額度。浦發銀行2019年也核銷了本外幣金額合計11.81億元。中信銀行在2019年上半年通過清收和核銷等手段,消化不良貸款本金354.3億元。

來自銀保監會公佈的數據,2019年前三季度銀行業共處置不良貸款約1.4萬億元,同比多處置1765億元。

“在過去的一年裡,部分重點領域和金融機構風險暴露。”2019年12月31日,央行行長易綱在新年致辭中也指出,“央行及時果斷行動,切實穩住宏觀槓桿率,平穩有序處置高風險機構,有效應對外部衝擊風險,大力整頓金融秩序,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易綱強調,面對金融市場可能出現的“黑天鵝”“灰犀牛”,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對2020年我國金融風險將呈現怎樣的特點和演進趨勢,何南野分析稱,步入2020年,金融風險將呈現區域分化、行業分化、機構分化三大特點,部分區域仍將是風險爆發的重災區;再加上部分傳統行業盈利困難,產生風險的可能性依舊較高;不同銀行在資產質量、負債能力、科技能力和管理能力上的差異日益擴大,使得不同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出現較大的分化。

何南野強調,對於監管部門而言,下一步要重點加強對地方性銀行的監管力度,防止地方區域性銀行出現重大風險。加強銀行不良資產處理監管,督促銀行提升資產質量,改善資產負債結構。

理財子公司深度競賽啟動

2019年資管行業仍處於轉型初期,這一年裡,自帶網紅標籤的銀行理財子公司迎來爆發式增長。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截至2019年12月31日,2019年內已有國有六大行理財子公司――建信理財、工銀理財、交銀理財、中銀理財、農銀理財、中郵理財;招商銀行、光大銀行和興業銀行3家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光大理財、招銀理財、興銀理財以及寧波銀行1家城商行理財子公司――寧銀理財,共計10家銀行理財子公司正式開業。

除此之外,12月20日,銀保監會宣佈批准東方匯理資產管理公司和中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東方匯理資管”和“中銀理財”)在上海合資設立理財公司。其中,東方匯理資管出資比例為55%,中銀理財出資比例為45%,這是第一家在華設立的外方控股理財公司。

當前多項資管新規及其配套細則的實施,也將理財子公司管理逐步納入規範化、法治化軌道。12月27日,被業界稱為“資管新規2.0”的《關於規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徵求意見稿)》正式發佈,文件進一步對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現金管理類產品提出了具體監管要求。

2020年,已經開業的理財子公司將展開深度競賽,銀行理財子公司路在何方?於百程指出,在資管新規發佈之後,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包括近期現金管理類產品等細化監管政策會進一步出臺。在2020年,無論是理財子公司的數量還是產品規模,都將進一步提升。初期看,理財子公司的產品仍將以中低風險固收類產品為主,後期將不斷擴充淨值化產品的品類,與信託、保險、基金、券商等理財業務形成競爭與合作。

何南野則認為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競爭格局將呈現二八效應,他強調稱,銀行系理財子公司應結合母行的優勢,做好理財子公司的業務定位,否則又將陷入同質化競爭的慘烈格局。進一步加強科技實力,通過金融科技水平的提高,有效提升風控管理、客戶營銷、運營維護等能力,降低成本。可以預見,運營比較好的少數幾家子公司將搶佔市場的大多數份額。權益性投資能力將成為理財子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具有更強權益性投資水平的理財子公司,才能為客戶提供更安全、更高收益率的產品,才能獲得客戶的青睞。

重塑生態 開放銀行逐夢

在金融科技發展背景下,銀行業正進一步加快金融科技佈局,2019年也是我國金融科技的變革之年,“大數據”“無感體驗”席捲金融行業,銀行線下網點也開始追趕金融科技東風謀求場景化創新。“軟萌的智能機器人”,“人臉”“聲音”“指紋”“虹膜”識別技術,這些高科技畫面也出現在人們的生活場景中。例如,工商銀行基於“金融+科技+生態”融合的整體思路,全面引入和應用前沿金融科技成果發佈新一代智慧銀行旗艦店;中國銀行北京市分行在國內首創銀行場景金融新模式――“微尺伴客·中銀會員店”;浦發銀行在上海推出智能櫃檯i-Counter,實現取款機ATM、存取款一體機CRS、遠程智能銀行VTM和高速存取款機等設備的合體。

從向互聯網巨頭借力到獨立化運營,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也成為商業銀行當下的新潮流。2019年中國銀行、工商銀行旗下金融科技子公司中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工銀科技有限公司也已經正式“落地”。2020年,在金融科技這條賽道上,可能會看到更多商業銀行的身影,線下網點的升級也在繼續。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人工智能變革與管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員劉峰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從銀行業務角度提出“場景新零售”的創新,勢必需要融入大量的前沿科技元素。目前全國範圍內的金融科技子公司都在大力推進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結合大數據、區塊鏈的諸多技術在銀行業務可能延伸到的領域進行試驗性落地。因此作為銀行本身,也需要加強金融科技的參與和研發。預計這些產品會在2020年迎來產品性能、安全、業務兼容等相關方面的大考。

“未來,銀行都是金融科技公司,都要有全局思維。” 在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郭曉蓓看來,2020年銀行將更加重視金融科技戰略規劃和優秀人才引進,而自上而下全局接地氣的頂層戰略規劃,與自下而上的局部產品模式創新突破相結合,將成為未來優秀金融機構的試金石。中小銀行應積極開放合作實現後發優勢。在保證“自主可控”的前提下,要加快選擇同領先金融科技公司進行合作,從技術、系統等多方面快速夯實提升銀行自身數字化轉型能力,帶動業務發展。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