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李輝回憶流沙河:從容、風趣、幽默、飄逸,他是四川文化的一張名片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宋浩

詩人流沙河和余光中,在1980年代就認識了,近40年後,兩位老詩人先後去世。

李辉回忆流沙河:从容、风趣、幽默、飘逸,他是四川文化的一张名片

1956年在天安門廣場的流沙河。

今年8月,前人民日報首席編輯李輝發了文章《米壽之年流沙河》,他提到了流沙河和余光中。2002年前後,作為知名媒體人,李輝剛好先後跟兩人又交際。文中,他從他的視角,去看兩位詩人。

余光中:詩人的迴歸

李辉回忆流沙河:从容、风趣、幽默、飘逸,他是四川文化的一张名片

余光中

2002年3月,吉林衛視“回家”欄目邀請李輝,作為策劃,在清明節之際,拍攝丁聰、鬱風、余光中、馮驥才四位文化人的“回家”。在蘇州、常州、南京等地,南京人余光中得償他的江南情節。

余光中去大學做講座,在運河邊吟誦《鄉愁》,在這笑聲與朗誦聲裡,年邁的詩人完成了又一次詩情的迴歸。

流沙河:從容淡定,風趣幽默,是四川的文化名片

二〇〇三年秋天,李輝和攝製組又到成都,拍攝關於巴金的“回家”專題片,流沙河被請來出鏡對談。“他帶我們走進寓所對面的大慈寺,他瘦得出奇,輕得出奇,走路快而飄逸”,這是李輝對流沙河當年的印象。

“喜歡聽流沙河先生講話。”李輝在文章中記載,“他講話語速不快,一板一眼,舒緩有致。他講究語調,強弱相濟,長短搭配,起伏之間形成樂感,如舞臺道白一般,聽起來,悅耳,舒服,且有趣之極。回味他的說話語調,是一種快樂。”

李辉回忆流沙河:从容、风趣、幽默、飘逸,他是四川文化的一张名片

2003年的流沙河

聽著流沙河的講述,李輝和東北的記者們,只感覺流沙河先生的四川話太好聽了!方言但好懂,又有味道,“普通話難有此種韻致”。

採訪完畢,流沙河帶他們去院落裡的茶館,喝茶聊天,擺龍門陣,“好不自在”。

在陽光細碎影子下,聽著地道的四川方言,看著他清癯面龐,李輝覺得彷彿就是一幅成都風情畫。那天下午的流沙河就像四川的文化名片:“從容淡定,風趣幽默,更有少見的飄逸。”

李辉回忆流沙河:从容、风趣、幽默、飘逸,他是四川文化的一张名片

特立獨行的文人,最喜歡他的《就是那一隻蟋蟀》

李輝年輕時候採訪過巴金等一批老一輩文人,他是一個有眼光、不人云亦云的人。即便在他眼裡,“流沙河在當今文化界,流沙河的確是一個特立獨行的文人,一個既入世頗深卻又散發出超脫世俗的靈氣。”

李辉回忆流沙河:从容、风趣、幽默、飘逸,他是四川文化的一张名片

1995年為李輝贈書題字

他最喜歡《就是那一隻蟋蟀》:“從大陸跳過海峽,落在臺北院落的那隻蟋蟀,夜夜唱歌。在流沙河的妙思中,蟋蟀的吟唱,從《詩經》一直唱到宋詞,從故鄉四川唱到臺灣。他點染出幾千年蟋蟀之唱的濃郁詩意,歷史思慮與親情渲染,盡在其中。”

李辉回忆流沙河:从容、风趣、幽默、飘逸,他是四川文化的一张名片

1995年為李輝贈書題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