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李辉回忆流沙河:从容、风趣、幽默、飘逸,他是四川文化的一张名片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宋浩

诗人流沙河和余光中,在1980年代就认识了,近40年后,两位老诗人先后去世。

李辉回忆流沙河:从容、风趣、幽默、飘逸,他是四川文化的一张名片

1956年在天安门广场的流沙河。

今年8月,前人民日报首席编辑李辉发了文章《米寿之年流沙河》,他提到了流沙河和余光中。2002年前后,作为知名媒体人,李辉刚好先后跟两人又交际。文中,他从他的视角,去看两位诗人。

余光中:诗人的回归

李辉回忆流沙河:从容、风趣、幽默、飘逸,他是四川文化的一张名片

余光中

2002年3月,吉林卫视“回家”栏目邀请李辉,作为策划,在清明节之际,拍摄丁聪、郁风、余光中、冯骥才四位文化人的“回家”。在苏州、常州、南京等地,南京人余光中得偿他的江南情节。

余光中去大学做讲座,在运河边吟诵《乡愁》,在这笑声与朗诵声里,年迈的诗人完成了又一次诗情的回归。

流沙河:从容淡定,风趣幽默,是四川的文化名片

二〇〇三年秋天,李辉和摄制组又到成都,拍摄关于巴金的“回家”专题片,流沙河被请来出镜对谈。“他带我们走进寓所对面的大慈寺,他瘦得出奇,轻得出奇,走路快而飘逸”,这是李辉对流沙河当年的印象。

“喜欢听流沙河先生讲话。”李辉在文章中记载,“他讲话语速不快,一板一眼,舒缓有致。他讲究语调,强弱相济,长短搭配,起伏之间形成乐感,如舞台道白一般,听起来,悦耳,舒服,且有趣之极。回味他的说话语调,是一种快乐。”

李辉回忆流沙河:从容、风趣、幽默、飘逸,他是四川文化的一张名片

2003年的流沙河

听着流沙河的讲述,李辉和东北的记者们,只感觉流沙河先生的四川话太好听了!方言但好懂,又有味道,“普通话难有此种韵致”。

采访完毕,流沙河带他们去院落里的茶馆,喝茶聊天,摆龙门阵,“好不自在”。

在阳光细碎影子下,听着地道的四川方言,看着他清癯面庞,李辉觉得仿佛就是一幅成都风情画。那天下午的流沙河就像四川的文化名片:“从容淡定,风趣幽默,更有少见的飘逸。”

李辉回忆流沙河:从容、风趣、幽默、飘逸,他是四川文化的一张名片

特立独行的文人,最喜欢他的《就是那一只蟋蟀》

李辉年轻时候采访过巴金等一批老一辈文人,他是一个有眼光、不人云亦云的人。即便在他眼里,“流沙河在当今文化界,流沙河的确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文人,一个既入世颇深却又散发出超脱世俗的灵气。”

李辉回忆流沙河:从容、风趣、幽默、飘逸,他是四川文化的一张名片

1995年为李辉赠书题字

他最喜欢《就是那一只蟋蟀》:“从大陆跳过海峡,落在台北院落的那只蟋蟀,夜夜唱歌。在流沙河的妙思中,蟋蟀的吟唱,从《诗经》一直唱到宋词,从故乡四川唱到台湾。他点染出几千年蟋蟀之唱的浓郁诗意,历史思虑与亲情渲染,尽在其中。”

李辉回忆流沙河:从容、风趣、幽默、飘逸,他是四川文化的一张名片

1995年为李辉赠书题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