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蘭州,一座因戰而始的城

蘭州,一座因戰而始的城

在蘭州十多年,除了好幾年前領著兒子登上北塔山,一覽“彩虹臨波,流雲飛渡”的百年鐵橋和“虹影如幻,大河雄奔”的黃河外,對這座城市內涵和意蘊瞭解不是那麼多。直到去年五一期間,領著女兒去了趟五泉山,對這座城才有了一些起始認知。

從修葺一新的五泉山大門進入廣場,有一塊碑引起了我的注意,碑上刻有“霍去病”三個字,有很多人排隊在那碑的三個字上按手掌,我不明就裡,一問之下,才知道那是人們在為自己祈福,意思是在“霍去病”三個字上按一下手掌,把自己的病給去掉,從此再不要生病。對這種不知前身後事的儀式感,於大眾無需苛求,只是我不知道,也無需知道誰是第一個想到這注意的,有些叫人啼笑皆非。古有文人騷客各景點題詩留名,今有人用手按名字去病,確實有些不可理喻了。如果霍大將軍真有那麼大的法力,也不至於自己在二十多歲就去世,也不至於漢王朝最後逃不過興衰的宿命而灰飛煙滅。不過,這意外的發現,倒使我感受到了蘭州這座城的底蘊。

霍去病到蘭州(那時蘭州還不叫蘭州)那年只有十九歲,以驃騎將軍的軍銜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渾邪王,殺敵4萬餘人。幫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為後來打通西域奠定了基礎。而蘭州作為城的開始,也就穿過這歷史的烽火狼煙有跡可循。

蘭州,一座因戰而始的城

城者,城邑也,四周有牆,牆內為城,牆外為郭,是為城,所以古人說“城為保民為之也”,又說“城者,可以自守也。”歷史回到公元前121年,西北邊陲戰馬嘶鳴,刀光劍影,旌旗大纛,迎風獵獵,邊境子民,流離失所。此時,一位年僅十九歲的將軍,身披鎧甲,手握刀槍,率領大軍,風塵僕僕,由東向西打馬而來。由於長途的急行軍,到蘭州時人困馬乏,便設令居塞駐軍,休整隊伍。其實,此時的蘭州也僅僅是軍隊臨時的駐地而已,並算不上城,而這位將軍正是霍去病。可能是這臨時的軍隊駐地讓當時的漢王朝看到了蘭州攘外安內重要的軍事戰略位置,以至過了三十多年後的公元前86年,當時的中央王朝始設金城縣,自此,今天的蘭州城就有了“金城”之名,隸屬天水郡,5年後的公元前81年,從天水郡脫離開來上升為金城郡。

對於“金城”之名的由來,一說蘭州築城時挖出金子,取名“金城”,另一說是因蘭州位於群山環抱之中,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固若金湯,於是稱為“金城”。從歷史來看,蘭州一直是中原和西部匈奴等各民族之間戰爭要地,所以,後者更為可信。因此蘭州這座東來西去的城因戰爭而經歷了幾番浮沉和起落。

蘭州上升為金城郡21年後的公元前60年,西漢著名將領、今天水人趙充國平定西羌,西漢在金城郡的統治得到加強,並新置七縣,蘭州作為城的影響力首次擴大。但是,公元前36年,東漢並金城郡於隴西郡。一直到公元110年,漢安帝永初四年,西羌起義,金城郡大部分被佔領,郡治也就遷往現在的隴西縣,後遷至榆中。西晉末年的公元314年,郡治遷至金城。583年隋文帝開皇三年,金城郡改名為蘭州,並置總管府,此為蘭州之城首次啟用“蘭州”之名,據說,蘭州得名於南面的皋蘭山。617年,時任金城校尉薛舉,起兵反隋,年號秦興,建都金城,但不久遷於天水,蘭州成了棄城。唐統一中國後的619年復置蘭州,625年,置都督府,659年改為州,一直到742年,復改為金城郡,759年又改金城為蘭州。之後從762年到1234年的幾百年裡,蘭州成為吐蕃、宋和党項、金及蒙古輪番爭奪的城池,最後蒙古滅金佔領蘭州。中國歷史進入明王朝的1369年,明軍戰敗元軍攻取蘭州,1370年置蘭州衛。1399年,明朝肅王朱柍率甘州中護衛到蘭州,以三分軍士守城,七分軍士屯田,加之東南移民不斷移來屯墾興修水利,促進了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這也是蘭州成為城後,首次的大規模發展。進入清王朝後的1666年,即康熙五年,陝甘分治,設甘肅行省,省會由現在的隴西遷至蘭州,從此,蘭州成為甘肅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今天,成為西北第二大城市和歐亞大陸橋中國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城,因人而生,因人而興,在歷史的大河中,城是歷史的集納者、記錄者、傳承者。從秦開始,蘭州就顯現出了軍事方面的重要性,自漢以後,成為歷代王朝統治西北,不停廝殺交戰的兵家之爭之地。這一點可通過各個王朝不同歷史時期的古詩詞來佐證:

初唐詩人盧照鄰《 紫騮馬》:

騮馬照金鞍,轉戰入皋蘭,塞門風稍急,長城水正寒。

金初詩人鄧千江《望海潮·獻張六太尉》:

雲雷天塹,金湯地險,名藩自古皋蘭。營屯繡錯,山形米聚,襟喉百二秦關。鏖戰血猶

殷。見陣雲冷落,時有雕盤。靜塞樓頭曉月,依舊玉弓彎。

看看,定遠西還。有元戎閫命,上將齋壇。區脫晝空,兜零夕舉,甘泉又報平安。吹笛虎牙間。且宴陪朱履,歌按雲鬟。招取英靈毅魄,長繞賀蘭山。

清末思想家譚嗣同《和景秋坪侍郎甘肅總督署拂雲樓詩》:

金城置郡幾星霜,漢代窮兵拓戰場,豈料一時雄武略,遂令千載重邊防。

由此可見,蘭州作為一座城,經歷了“城頭變幻大王旗”的廝殺交戰和血雨腥風,成就了蘭州城的前世今生。而烽火狼煙,金戈鐵馬,刀槍劍戟,鎧甲彎弓冶煉了這座城堅硬的底蘊,於是粗狂豪放、硬朗堅毅、豁達耿直也就成為這座城的內涵。

蘭州,一座因戰而始的城

如今,那個十九歲在蘭州休整軍隊,然後威震西北邊陲的將軍早已身死骨枯,飛灰煙滅,至於赫赫戰績,除了存在於歷史學者研究中,其它都已跌落於歷史的塵埃之中。最值得追憶的一點就是“一時雄武略”,成就了蘭州這座昔日的邊防之城。一位將軍,一個人為戰而生,因戰而死,而蘭州,一座邊防之地,一個城的誕生,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又怎能不說也是為戰而成呢?而當我們行走在這座城裡,生活在這座在城裡,面對雄渾奔騰的大河,風景旖旎的河景和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以及穿行期間的車水馬龍,可曾想起這座城的前世?可曾想起那位十九歲橫刀立馬、威武殺敵、英勇驍戰的將軍?每個王朝的盛衰都是以戰爭開始,也是以戰爭結束,所以說,戰爭成就了將軍,也成就了城池。但人民始終是厭惡戰爭,希望和平和安逸,誰說不是呢?儘管蘭州是一座因戰而成的城,但城裡的人對和平幸福的期許是多麼的強烈,如果不信,那麼請駐足看看五泉山對面的白塔山,山頂那座為元朝一位和平使者修築的白塔,就是蘭州這座城嚮往和平最好的見證。

狼煙已逝劍戟消,大河奔流水含笑,漢將橫刀對白塔,綠意盎然祥雲繞。

現在,蘭州也不例外,在全球城市化的浪潮中,與其它城市的生活趨於雷同,但當行走期間時,突然出現的一些古建築、古景點、古人雕像,會提醒生活期中的人,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底蘊和內涵,這底蘊和內涵自然是對一座城的緬懷和暢想,不知不覺間,你會突然發現,蘭州蒼茫的歷史中縈繞著一種縹緲的質感美,這種美只能意會而無法言說,而呈現眼前的是那些從身旁匆匆而過的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笑容裡透出的是對這座城市生活的幸福感,淡然而絢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