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古裝劇要“涼”了嗎?

文 │ 話劇人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古裝劇是最好賺錢的類型之一。

據豆瓣條目統計,從2011年到2018年5月,內地一共播出了307部古裝劇(含網劇),但豆瓣評分在8分以上的精品劇僅有15部。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為什麼古裝劇要“涼”了。

古裝劇要“涼”了嗎?

《巴清傳》(豆瓣圖)

近日,多名微博大V曝料:李晨將頂替之前陷入性侵醜聞的男主高雲翔,以綠幕補拍、摳圖的方式重拍《巴清傳》。有媒體就此事向唐德影視求證,唐德方回應:“為了做備選方案,我們做了技術測試。”至於是否取消高雲翔的戲份?對方則稱:“目前沒有接到取消相關戲份的通知。”雖然如此,“李晨救場范冰冰”很快便登上微博熱搜第一位,命途多舛的《巴清傳》是否會因此走出“水逆期”呢?

按照之前的排期,《巴清傳》本該作為2018年衛視的開年大戲播出的,結果至今檔期仍未確定。並且觀眾也發現,2018年已經過了一半,但衛視黃金檔的古裝劇卻不見蹤影。自去年熱播的《那年花開月正圓》至今,讓人印象深刻的古裝劇幾乎沒有。

古裝劇究竟怎麼了?古裝劇要“涼”了嗎?

古裝劇的“水逆期”

每年的開年大劇都是各大衛視的重頭戲,也是最能出全民爆款的黃金時段。通常情況下,開年劇都是主打古裝劇,比如2015年的《武媚娘傳奇》,2016年的《羋月傳》,2017年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按照設想,2018年開年將是“大女主”古裝戲的對壘,《如懿傳》PK《巴清傳》——但這一情形並沒有出現。

《巴清傳》(當時還是叫《贏天下》)先是傳出被湖南衛視退片,後來又被闢謠說是改為東方和江蘇兩大衛視播出,之後又遭遇了改名,從《贏天下》改為《巴清傳》。原本定於1月播出,結果被撤檔,頂上的是靳東、江疏影的《戀愛先生》。

也是在1月份,座標帝都的兩位秦粉妹子,用整整一天的時間輾轉多處,最終找到了審核《巴清傳》的廣電相關部門,親手、當面將長達七千餘字的舉報信交到了其負責人手裡,全文旨在控訴《巴清傳》與史實不符等多條“罪狀”。舉報人表示該劇不僅強行把年紀相差甚大的秦始皇和寡婦巴清進行配對,還把統一六國的一代帝王抹黑成一個強姦犯,甚至連萬里長城都是在巴清的資助下才修成,這種失真的歷史事實經電視臺播出後會誤解後人。

禍不單行,負面風波還沒有徹底平息,《巴清傳》男主角高雲翔在澳洲涉嫌性侵被捕,案件至今撲朔迷離。這再一次給《巴清傳》蒙上了一層陰影。就在這時傳出了李晨補拍高雲翔戲份的消息也就不奇怪了,《巴青傳》只有儘快尋求順利播出,才能將損失降到最小。

與《巴青傳》一樣,《如懿傳》的播出計劃也是一拖再拖。去年9月,就有消息稱《如懿傳》定檔東方衛視、江蘇衛視2018年元旦。但之後該劇又再次改檔,網上有各種消息稱因內容原因遭審查未過。如今雖然許多劇迷日常到《如懿傳》官微底下打卡問什麼時候播出,但誰也無法給出一個準信。

除了《巴青傳》《如懿傳》以外,其他古裝劇的境遇也好不到哪裡去。有的不斷更名,有的無法定檔。還有不少古裝劇無緣衛視播出,只能轉戰視頻網站。而有的古裝劇已經積壓兩三年了,看這陣勢還得積壓個兩三年。

古裝劇要“涼”了嗎?

《如懿傳》(豆瓣圖)

“限古令”與價值導向

顯然,古裝劇的集體“水逆期”與政策的限定有著直接關係。

2018年最嚴“限古令”實行。其中有相關規定:1、所有衛視黃金時段每月播出古裝劇總集數,不得超過當月黃金時段所有播出劇目總集數的15%;2、所有衛視黃金時段年度播出古裝劇總集數,不得超過當年黃金時段所有播出劇目總集數的15%;3、衛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原則上不得接檔、連續排播兩部古裝劇。

也就是說一家衛視一年只能播109集古裝劇,這意味著70集起步的大古裝劇,一家衛視一年只能吃掉一部半。如此有限的份額,在編排上自然得非常謹慎。

更關鍵的是,政策還如是規定,嚴禁一線衛視播出戲說胡編亂改歷史的古裝宮鬥劇。這直接擊中了大部分古裝劇的軟肋,因為當下根據熱門IP改編的古裝劇,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胡編亂造歷史,以及價值觀導向偏差等問題。比如以前熱播的《甄嬛傳》《寂寞空庭春欲晚》《陸貞傳奇》,都曾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過。

《巴清傳》遭“秦粉”舉報也顯露了古裝劇一直以來存在的問題——胡編亂造、篡改歷史誤導青少年。而作為不亞於《甄嬛傳》的歷史宮斗大劇,《如懿傳》涉及的宮鬥戲份自然少不到哪去。

對此,官媒曾刊發評論指出,“以歷史虛無主義態度創作的商業劇,尤其是混淆歷史真實,甚至虛構、偽造歷史的古裝劇是不可取的。不能假借歷史的名義,謀求資本的快感”。這樣的定調直接“咔嚓”掉很大一部分尚未播出的古裝劇。為了順利通過審查,它們只能不斷進行細節上的調整和修改。

古裝劇要“涼”了嗎?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劇照圖)

急功近利的代價

但說到底,政策的限定只是重要的外因,古裝劇播出受限根本上還是劇作質量不過關。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古裝劇是最好賺錢的類型之一。大卡司、大IP、大投資、大製作的古裝劇幾乎就意味著穩賺不賠。根據唐德影視2017年的財報數據,《巴清傳》首輪衛版權方江蘇和東方衛視各自支付了23250萬元,共計4.65億,平均單集775萬元。另外,優酷支付版權費4.5億元,平均單集750萬。首輪版權費合計收入9.15億元,還沒有播出就賺得盆滿缽滿。而《如懿傳》甚至還未開播就收回了成本了,在新舊渠道上已經賣出單集1500萬的天價(衛視600萬+騰訊視頻900萬)片長90集,總售價達13.5億元。

古裝劇超強的盈利能力,讓資本一擁而上,娛樂化、狂歡化、遊戲化、虛無化成為古裝劇價值觀上普遍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不少古裝劇製作上粗製濫造,同質化、摳像、替身、演技差等弊病層出不窮。

有人根據豆瓣條目統計,從2011年到2018年5月,內地一共播出了307部古裝劇(含網劇),但其中豆瓣評分在8分以上的精品劇僅有《步步驚心》《軍師聯盟》《虎嘯龍吟》《大清鹽商》《琅琊榜》《大秦帝國之崛起》等15部。也即平均每100部古裝劇中,只有不到5部是精品劇。由此可見,古裝精品劇是多麼稀缺。

雖然近年來古裝劇市場看似熱鬧非凡,數量、集數越來越多,製作費用也越來越大手筆,但泡沫化始終非常嚴重,大量古裝劇被積壓無處播出。這次政策限定只是剛好戳破了古裝劇市場的泡沫。

作為一種深受觀眾喜愛的電視劇類型,古裝劇依舊有著非常強盛的生命力,它當然是不會“涼”了。但粗製濫造、急功近利、導向存在偏差的古裝劇,或許真的只能送它們一首《涼涼》了。經過了2018年的這一波寒流,但願資本和製作方也能夠真切地吸取教訓,少些跟風炒作,認認真真只做精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