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聚焦|在全國高新區率先謀劃未來20年路線圖 光谷發佈2035創新驅動發展行動綱要

6月19日,經報武漢市人民政府審定,武漢東湖高新區正式發佈《中國光谷2035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綱要》。這是全國高新區及自主創新示範區中,首份“2035創新路線圖”。

光谷2035綱要將圍繞“一個生態、雙輪驅動、三條路徑、四大經濟”進行總體部署。“一個生態”是指構建具有光谷特色的全球創新創業生態高地;“雙輪驅動”指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三條路徑”指實施企業創業成長、科技創新轉化、全球開放鏈接;“四大經濟”是指大力發展智能經濟、網絡經濟、平臺經濟和健康經濟。

未來20年乃至更長時期,光谷將聚焦五大任務,即建設新興產業生成中心、厚植企業創業成長沃土、打造科技創造轉化高地、構建全球創新創業網絡、營造活力創新創業生態。

自1988年建區至今30年,東湖高新區依託自主創新這一強大的生命力,聚集人才,培育企業,建設光谷。與此同時,探索出了一系列先行先試和改革舉措,在全國複製推廣,走出了創新驅動發展的“光谷模式”。

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世界競爭格局正在重塑,人類即將全面邁入以智能技術為主導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無論是國家,還是作為創新火車頭的高新區、示範區,都面臨如何讓“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時代之問。

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三步走”戰略,同時明確要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緊扣國家“三步走”戰略時間軸,“光谷2035”路線圖出臺。超前謀劃的引領性創新思路,受到國家肯定。4月,科技部主持召開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2035工作座談會,借鑑“光谷2035”思路,全國高新區2035規劃即將展開。

聚焦|在全国高新区率先谋划未来20年路线图 光谷发布2035创新驱动发展行动纲要

這是一封光谷寫給17年後自己的信。時間是現在,地址是未來——

走進光谷2035

聚焦|在全国高新区率先谋划未来20年路线图 光谷发布2035创新驱动发展行动纲要

光谷中心城規劃效果圖。

聚焦|在全国高新区率先谋划未来20年路线图 光谷发布2035创新驱动发展行动纲要

光谷東,一個立體交通走廊正在形成。

公元2035年的光谷:

你好!

我是公元2018年的你。隔空寫下這封信時,我剛30歲。在人類的生命歷程中,算是三十而立,而47歲的你已過不惑之年。但在整個人類簡史中,這都不過是渺小的一個瞬間。

在我們出生5年前的1983年,一本叫作《第三次浪潮》的書,改變了世界。

書中關於“信息化社會”“跨國企業”和“SOHO族”的描述,令35年前的中國浮想聯翩。

彼時的武漢東郊,一場科技思潮在方圓40平方公里的東湖地區湧動發酵。環湖一圈,20多所高校與科研機構,3000多名教授,近萬科技人員及大批工廠企業,點燃了武漢科技創業的薪火。

受“第三次浪潮”沖刷,時任武漢市長吳官正,決心籌建東湖技術密集型小區,這是你我最早的雛形。

1988年,我們在東湖之畔誕生,自此走上“跨越科技無人區”的創新旅程。

過去這30年間,《第三次浪潮》中的預言早已實現。互聯網將全世界聯繫在一起。

幾經東進南擴,我們也從當年的“小區”,一路馳騁至518平方公里。從國家級高新區,晉級國家級自主創新示範區,再到湖北自貿區武漢片區的核心區。

我仍然清晰地記得,2000年,當“中國光谷”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並定下1000億目標時,很多人從技術和市場上否定這件事,會場質疑聲一片——當時,整個東湖高新區加起來連50億產業規模都不到,怎麼可能做到1000億?

但在2017年,我的企業總收入已超過1.2萬億元。光電子信息、生命健康、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現代服務業、集成電路與新型顯示、數字經濟,七大板塊次第崛起。

2018是一個特殊而不平凡的年份。

這一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我們在這輪大潮中成長起來的30年。

這一年,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推進,世界競爭格局正在重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成為新時代偉大奮鬥目標,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人才成為創新驅動的第一資源。

這一年,人類在經歷蒸汽時代、電氣時代、信息時代三次科技革命後,即將全面邁入以智能技術為主導的第四次科技革命。這場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核心的變革,正加速向其他行業滲透,大量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誕生,從而帶動生產力大幅提升,人類生產生活方式與思維方式再一次發生劇變。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光谷後,我們的締造者和決策者開始思索,我未來幾十年該向何處去。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創新驅動納入國家七大戰略之後,我又該如何站在新的起跑線,謀劃未來15到20年的創新發展。

2016年,一幅面向“世界光谷”的創新長卷,開始起草。

今年6月19日,《中國光谷2035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綱要》正式出臺。

美國硅谷曾預測,到2030年,人工智能電腦會比世界上任何專家學者都要聰明。

未來的世界,人們可能再也不必擁有汽車,或花時間加油、停車、排隊考駕照、交保險費。城市將會很安靜,走路很安全,因為90%的汽車都不見了,以前的停車場,將會變成公園。

不知17年後的2035年,在屬於你的時代,我今日許下的夢想,可都實現了嗎?

中國光谷

寫在公元2018年6月19日

邁向“世界光谷”,光谷謀劃“三步走”

聚焦|在全国高新区率先谋划未来20年路线图 光谷发布2035创新驱动发展行动纲要

位於武漢未來科技城的新思科技武漢全球研發產業園。

2020年的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

2020年的光谷:建成全球一流高科技園區,世界創新創業網絡關鍵節點。

按照黨的十九大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部署,以及《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我們立足當前實際,為邁向“世界光谷”和實現“光谷夢”,提出了“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到2020年建成全球一流的高科技園區,成為全球創新創業網絡的關鍵節點,“中國光谷”享譽世界,實現“美國有硅谷、中國有光谷”的發展格局。

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在光通信、激光、空間信息等領域創新水平躋身世界前沿,研發投入強度達到10%。

產業加速迭代升級,成為全球光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高地,生物產業與智能產業競爭力持續提升,數字經濟蓬勃發展,若干細分領域進入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為打造萬億級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奠定堅實基礎。

企業培育富有成效,年新增創業企業超過2萬家,培育瞪羚企業400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500家。

2035年的中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2035年的光谷:綜合實力進入全球高科技園區前列。

第二步,到2035年,綜合實力進入全球高科技園區前列,成為全球創新創業網絡的重要樞紐,基本建成“世界光谷”。光通信、新型存儲、空天信息等戰略領域創新水平全球領先,人工智能、精準醫療等領域形成競爭優勢,重點產業進入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科技創業和風險投資活躍度居全球前列,瞪羚與獨角獸企業大量湧現,培育若干世界級企業,形成充滿活力的企業生態群落,成為全球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

本世紀中葉的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本世紀中葉的光谷:建成全球領先的高科技園區,全球影響力創新創業中心。

第三步,到本世紀中葉,光谷將建成全球領先的高科技園區,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世界光谷”全面建成。

到那時,我們將走出一條具有光谷特色的創新驅動發展道路,形成適合科技產業“領跑”發展需求的創新治理體系和創新創業文化。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機構,湧現出一批引領全球的原創性科技成果,培育一批全球領先的創新型企業,為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世界科技強國、現代化強國提供重要支撐。

發佈五大任務,直指全球創新創業重要一極

聚焦|在全国高新区率先谋划未来20年路线图 光谷发布2035创新驱动发展行动纲要

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是光谷2035的重要目標。

去年12月,在時任中國工程院院長賙濟主持下,來自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的34位兩院院士及專家,為光谷的未來把脈獻策。

這是時隔17年,中國最高智囊團再次為光谷謀劃藍圖。上一次是2000年,中國工程院曾組建30餘人的院士顧問委員會,為我們的發展之路做規劃諮詢。參與藍圖規劃的,還包括高錕、中村修二等諾貝爾獎獲得者。

集成電路、光顯示、半導體照明等一系列今時今日的重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均超前謀劃於那時。

根據院士專家團2017年諮詢會意見,此次完善出爐的《中國光谷2035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綱要》,將確立“五大任務”,作為光谷未來20年行進路線圖,即——建設新興產業生成中心、厚植企業創業成長沃土、打造科技創造轉化高地、構建全球創新創業網絡、營造活力創新創業生態。

建設新興產業生成中心:

用新動能領跑下一輪發展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期,光谷的設計者們,決定加快佈局光電產業、生物產業、智能產業,建立新業態發展賦能機制,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原創性新興產業集群,以形成適應新經濟發展要求的高能級現代產業體系。

在這個宏大計劃中,第一個產業目標就是打造世界一流的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當前的光谷,不僅是全球最大的光纖光纜研發生產基地,還是國家存儲器產業基地、武漢國家光電研究中心、信息光電子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

著眼未來,我們還將攻克上游材料器件和裝備等關鍵技術,進一步強化光通信、激光等優勢領域領跑地位;加快推進國家存儲器產業基地建設,在存儲器、新型顯示等戰略領域,實現追趕超越。與此同時,戰略佈局物聯網、5G/6G通信、量子信息、MEMS、Micro LED等新興領域,搶佔光電產業發展先機。

另一個新興產業目標,是基於當前年產業收入規模已達千億的光谷生物城,打造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生物產業基地。

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推動生命科學縱深發展,把握生物技術與光電、智能技術融合創新趨勢,突破基因編輯、細胞免疫治療等核心技術,使光谷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生物農業等領域走在全國前列,形成我國最活躍的生物健康總部基地、區域智慧醫療互聯樞紐、精準診療應用示範中心和“中國種都”。

第三個新興產業突破口,是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智能產業基地。

在這一輪人工智能發展浪潮中,光谷將促進人工智能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加快佈局新一代人工智能新興業態。加快發展AR/VR、網絡安全、區塊鏈、無人系統、多源時空大數據、人工智能芯片、智能傳感器、氫能汽車等新興領域,建成國內一流的智能技術先導區、智能產業策源地及智能應用示範區。

厚植企業創業成長沃土:

光谷雙創永遠在路上

光谷雙創永遠在路上。這片土地的夢想,是建成全球最具吸引力的科技型企業創業成長棲息地。

培育高端創業主力軍,支持楚才(校友)、大學生、高校院所科研人員、海外高層次人才等高端創業“新四軍”,開展前沿技術、顛覆式技術、未來技術創業,有效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打造全球創業最活躍區域。

打造瞪羚與獨角獸企業棲息地,除引進和培育外,還支持第三方機構整合國內外優質資源,建設瞪羚俱樂部、瞪羚學院、獨角獸公園等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戰略管理、決策領導、資本運作等方面智力服務。

建設全國創業服務引領區,鼓勵高校院所、領軍企業等主體,建設多元化孵化載體,唱響“光谷青桐匯”“東湖創客匯”“楚才回家”“3551國際創新創業大賽”等創業活動品牌,引進世界頂級眾創空間,完善創業活動、創業導師、創業投資等創業服務體系,形成全國領先的創業服務能力。

打造科技創造轉化高地:

攻克“卡脖子”技術,鑄造“國之重器”

面向國家戰略需求與產業發展需要,光谷將建設若干世界級科技創新基地,圍繞光谷主導產業組織攻克一批“中場突破”技術、“臨門一腳”技術和“卡脖子”技術,超前佈局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打造若干“國之重器”,培育一批科技產業領域的國際“領跑者”,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與轉移轉化高地。

打造全球重要科技創新源,光谷將推進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精密重力測量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建設,在光電、精密測量、空天信息、生命科學等領域籌劃建設若干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科技創新基地。在芯片、納米與量子、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領域建設一批產業技術研究院。

建設技術轉移轉化示範區,光谷將創新成果轉化機制,探索賦予科研人員科技成果所有權和長期使用權,支持工研院探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新機制和新模式,鼓勵高校院所技術轉移機構探索市場化運營機制。支持企業開展跨國技術轉移與併購,聯合國際一流科研創新機構開展技術研發與轉化。

構建軍民融合創新發展區,光谷將推動軍工單位與高校院所圍繞智慧海洋、光智能、地球空間信息、數控系統等領域,共建軍民融合協同創新平臺和產業化基地,促進軍民科技成果雙向轉移及產業化。

構建全球創新創業網絡:

自由貿易試驗區與自主創新示範區聯動發展

讓自由貿易試驗區與自主創新示範區“雙自聯動”,主動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系。

深化自貿區改革創新,實施國際投資體制改革,全面實行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與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全面放開一般製造業,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推動國際貿易轉型升級,建設光谷內陸自由貿易港,加快發展貿易新業態,建設光谷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進“三辦”改革,完善國際化政務服務環境,營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

強化國際創新合作,開展全球高端資源鏈接,與美國硅谷、以色列等全球創新尖峰地區共建國際創新合作園區,引進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企業、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創業投資機構等。支持企業“走出去”,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佈局。

構建協同發展網絡,深化部地、院地、央地合作,爭取國家重大創新平臺、基礎設施、科技項目落戶光谷,圍繞新型通信、人工智能等領域與大院大所共建一批協同創新平臺,吸引央企設立研發中心與產業基地。加強長江經濟帶交流合作,加強與周邊地區聯動協同,做實做大光谷園外園,輻射帶動武漢都市圈創新發展,引領長江經濟帶中游“科創走廊”創新發展。

營造活力創新創業生態:

讓“鼓勵創新、寬容失敗”深植光谷基因

建設國際人才自由港,光谷將打造“金字塔”多層次人才體系,重點引進國際知名科技獎項獲得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國家兩院院士等一批國際頂尖人才,大力引進一批產業領軍人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壯大大學生人才、青年科創人才、工匠型專業技能人才隊伍,打造匯聚天下英才的“天下谷”。

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搭建高層次人才服務平臺,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人才服務體系,形成人才跨國界、跨城市、跨體制自由流動的格局。

在打造科技金融創新中心上,建立政府引導、多方參與、市場化運作的科技企業信貸風險分擔機制,鼓勵銀行、融資租賃、科技擔保等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引導互聯網金融等新業態健康發展。

在實施知識產權、標準、質量和品牌戰略上,推進知識產權創造、保護與運用,深入開展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加快建設國家專利導航產業發展實驗區。建設武漢知識產權法庭,推動知識產權證券化,探索開展專利保險試點。

在打造活力生態科技新城上,營造高品質城市環境,構建高水平基礎教育體系和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構建便捷、智能的城市交通系統。

加強生態園區建設,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推進全域景區化,打造天藍水清地綠的美麗光谷。

在培育區域創新文化上,厚植“敢於冒險、鼓勵創新、崇尚成功、寬容失敗”的光谷文化基因,倡導“產業第一,企業家老大”的文化精神,形成全民崇尚創新創業、全民支持創新創業、全民參與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

熱文推薦

關注|國家級重大新藥創制獲臨床批件 5.14億!光谷藥企單筆融資創新高

生物|光谷生物產業十年厚積薄發 湖北生命健康產業迎新一輪增長

聚焦|重磅!光谷發佈高質量發展20條,看看含金量有多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