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的射鵰等著作經常被翻拍,爲什麼《雪山飛狐》翻拍的很少呢?

修身居


《雪山飛狐》是金庸先生的一部炫技之作。

這部小說的主體內容發生在一天之內,場景主要是在玉筆峰山莊,故事情節更是簡單,不過是一群人聚在一起說故事,打鬥場景不多。

大家說的是同一件事,具體經過卻各不相同。金庸採取了大量的倒敘及插敘手法,牽涉到幾十年前的闖王生死、闖王寶藏的下落、苗人鳳殺胡一刀真相、闖王寶刀之謎以及死嬰來歷,可謂複雜之至。

所以《雪山飛狐》不好拍成電視劇,因為內容不長不短,謎團卻不少。要麼是同《飛狐外傳》合在一起拍,如91年孟飛版;要麼就是加入很多原創情節,如99年聶遠版。但無論怎麼拍,都得正著拍,大家看電視劇就是追求輕鬆娛樂,如果按原著的敘事流程拍,絕對把觀眾繞暈了。但是這樣一來,原著的神韻就沒有了。

因此我認為《雪山飛狐》最適合拍成電影,但是電影一般喜歡拍原創故事,沒有幾個導演會拍一個大家都知道情節的故事,更別提《雪山飛狐》在金庸十四部小說中不算特別出名。

其實我感覺很多年前張藝謀拍的電影《英雄》,就是受到了《雪山飛狐》的啟發。



夢露居士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錯了吧,其實雪山飛狐拍的很多部。

不過雪山飛狐自己這本書,內容太少,通常和飛狐外傳一同拍攝。

兩本書拍一個故事。

雪山飛狐先後拍過的有:

江漢1964年主演電影

衛子云1978年主演電視劇

1985年TVB呂良偉、曾華倩主演電視劇

1991年李朝永執導,孟飛、龔慈恩、慕思成、湯鎮宗等主演的古裝武俠劇

陳錦鴻1999年主演電視劇

聶遠2007年主演電視劇

一共6部,其中5部是電視劇。

薩沙個人最喜歡91年版本。

尤其喜歡湯鎮宗演的田歸農,孟飛演的胡斐,龔慈恩演的程琳素,慕思成演的苗人鳳。

甚至伍宇娟演的袁紫衣,林煒演的福康安,呂瑩盈演的馬春花都很不錯。

尤其是湯鎮宗,可能本人就比較賤,把人渣田歸農演的絕了。

一個猥瑣陰險,貪財好色的傢伙,不敢和別人正面對抗,就靠暗中玩陰的甚至靠拐人老婆,這就是湯鎮宗演的田歸農。

這是金庸書中,最失敗最懦弱的大反派,簡單不能和苗人鳳相比。

龔慈恩演的程琳素,也是相當出色,活脫脫的表現出一個除了相貌以外什麼都好的女孩,暗戀一個男人甚至為了他而死的悲劇。

其實雪山飛狐是很好的小說,有著優秀武俠小說所有的元素:愛情、背叛、醒悟、殉情、俠義、復仇、寶藏、正邪鬥爭甚至美女等等。


薩沙


這個問題很好,很值得玩味,下面小童就從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方面逐一進行分析。

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對於雪山飛狐這部小說來說,這三個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對於影視劇創作的編劇和導演來說,這三個方面都是極大的挑戰。



首先看天時,這裡要說的天時指的是故事發生的時間,包括敘事方法,故事發生的順序。雪山飛狐,這部書裡,金庸老爺子大量的運用了倒敘和插敘的手法,所以時空經常發生大規模的轉換轉變。很多故事是通過主人公的回憶,轉述來呈現的。那麼,對於影視劇創作就會製造很大的困難,因為你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用蒙太奇的手法來呈現銀幕鏡頭,但是如果大的時間跨度,大段的故事,用這種手法,很難讓觀眾對故事的結構產生一目瞭然的掌握。除了已經讀過雪山飛狐這部書,對故事情節非常瞭解的觀眾以外,我想其他的觀眾可能會看完以後覺得雲裡霧裡,沒看懂。這就對編劇和導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想這部劇之所以沒有被反覆翻拍,這一定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第二點,地利。天時不如地利,而對於雪山飛狐這部書來說,基本上所有的故事場景都發生在雪山裡面,從書名就可以看得出。在冰天雪地裡,哪怕只是人工製造的冰雪場景也是耗資最大,並且拍攝非常困難。如果在外景的冰雪場地裡面,對演員和導演,還有工作人員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無論是交通不便,還是低溫嚴寒都會給劇組帶來很大的困難。在嚴寒的環境裡面拍動作片,真可謂苦也。所以,我想這也是很多導演不想嘗試挑戰這部據的原因之一。



第三點,人和。人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這裡所說的人和,指的就是雪山飛狐這部書的人物結構。我們可以從書中的主要人物來看,包括闖王手下四大名將苗湖範田四大家的家族成員。這四大家族的兩代人,男男女女可以說都是書中的主角兒。然後這些人他們又有各自的女朋友男朋友,也是主角,那麼加在一起,主人公的數量相當龐大。同時這些眾多的人物,他們的性格特點又不一而足,非常的複雜豐富。這樣複雜的人物關係,以及性格特徵,都給影視創作製造了很大的難度。一方面是因為主人公太多,會給第一、第二號男女主角分散戲,份降低主角光環。另一方面,複雜的人物性格,又對演員的演技提出了極高的挑戰,可謂難上加難。



可以說,雪山飛狐這部書是不太適合進行影視劇創作,拍成影視作品的。即便如此,港臺的很多大導演並沒有放棄這部劇,這部劇還是被翻拍過好幾遍的。而且大部分拍的還都是很成功的,特別是91版,就是合拍的孟飛版。



91合拍版的雪山飛狐,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一經播出就風靡一時。這部電視劇的成功主要有幾點,第一是劇本改的很好,他把雪山飛狐和飛狐外傳兩本書收在一起,這樣就可以把很多插敘倒敘的東西,從另一部書裡提出來,直接改變順序,這樣就會減少一些時空穿梭的麻煩。第二是這些演員選的都很不錯,特別是幾個主角,像胡斐,苗若蘭,程靈素,袁紫衣,包括胡一刀和苗人鳳等人。第三就是這部電視劇的音樂非常好。片頭曲是專門為此劇創作,當寒風蕭蕭的音樂一響起的時候,馬上就讓人聯想到那冰天雪地裡,雪山飛狐的颯爽英姿。而片尾曲是一首博來品,追夢人這個曲子非常優美,正因為這部劇的播出而廣為流傳,成為經典。


社會主義小書童


胡一刀,苗人鳳,田歸農,這些人物都不好找演員。每個人性格都很複雜。而且要命的是年紀跨度大,也不好找小鮮肉來演。



其實最主要的是這不是一個屌絲升級戀愛成長為一代巨俠的勵(yong)志(su)故事。苗人鳳夫人的背叛與三角戀。胡一刀的死,苗人鳳與胡一刀的相愛相殺。這TM法治在線一樣的故事情節過於糾結了,當我小時看的時候就是這麼想的。確實不如少年英雄,快意恩仇的故事吸引人。還有就是如果算上飛狐外傳,胡斐這個角色實在是金庸筆下男主角中弱爆了的一個。好憋屈,老是吐血。為就他程靈素也死了,袁紫衣出家了,唉,要不要這麼喪啊。不愛看,不愛看!


佐佑1984


我想了一下,確實不好拍。

《雪山飛狐》這部小說,寫作年代是1959年,而它的寫作,顯然是受到1950年的著名日本電影、黑澤明的《羅生門》的深刻影響。它在雪峰山上的一段很明顯是在模仿《羅生門》,就是幾個人同時對一件事進行不同的講述,相互之間互相辯駁,造成真相的撲朔迷離。在此之外,《雪山飛狐》還附加了一個寶藏的故事,一個復仇的故事,應該說是在《羅生門》基礎之上的一個武俠化、複雜化了的故事,還挺精彩的。

但是你說要拍成影視作品的話,又有一些問題。首先就是說,這小說沒有那麼多的打鬥場面。這一點很致命,因為武俠小說轉化成影視作品的一個重要賣點就是打鬥戲份,缺少了這個,武俠的影視作品就少了很多吸引力。

其次就是這個小說的篇幅不夠長,人物塑造也不夠。篇幅不夠長,拍成電視劇就得憑空填充很多內容,拍成電影的話,它的後半段結構又和《羅生門》很類似,難道要再拍一段羅生門嗎?很成問題。人物塑造不夠也是篇幅造成的一個重要問題。主人公,即飛狐胡斐,出場的場景寥寥無幾,根本沒有什麼塑造描寫。而它裡面塑造最為引人注目的人物,當屬胡一刀和胡夫人。但很可惜的是,這兩個人物的背景交代的又太少,沒有前史,很難承擔得起主角。這也是因為金庸的這篇小說重點在劇情上,對人物不太關注。

最後一個問題是劇情的問題。在原著的最後一幕,胡斐要揮刀砍苗人鳳,但是他又想起苗若蘭來,對於是否砍下這一刀猶豫不決。然後呢?然後就沒了……對於小說來說,留下一個懸疑引而不發,是一種有趣的藝術手法。但電影電視劇輕易卻不能如此,特別是電視劇。這也算一個挺重要的障礙吧。


敦復


已經有了86個回答了,還有朋友邀請我回答,也很難說出第87個理由了。😂

小說和港臺版的電視劇都看過,但已有很多年了。

金先生寫的這倆部小說,按時間順序,因該是《雪山飛狐》在先,《飛狐外傳》在後,但寫作時間恰恰相反,先寫的《飛狐外傳》,在報紙上發表連載,反響不錯,又後補續寫的《雪山飛狐》,這是金先生的武俠小說“處女作”。初試身手,且缺乏一個整體大綱,《雪山飛狐》更像是《飛狐外傳》的補充註解。單拿出來哪一部都給人無頭無尾的印象,很難看一遍就理順人物關係裡情節發展。

由於沒有一個總體思路,有點“寫到哪算哪”的感覺,橫生過多的枝節,需要不斷的用筆墨去解釋,猶如用一個謊言掩蓋另一個謊言,到最後也就無法自圓其說了。

另一位武俠小說大家古龍的作品數量要多於金庸,但改編成電視劇的數量反而少於金庸作品。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古龍作品大多沒有結尾,以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楚留香》為例,看完了一套四本,到最後也不知道神秘“灰衣人”是誰。😂

缺少大結局的故事總是不太符合大多觀眾的欣賞習慣的。

其實這也是倆本《飛狐》沒人願意再動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個主要原因大概就是武俠小說早已過了全盛時期了,現在還有多少人看瓊瑤的“言情劇”?再翻拍出來能不能保證票房,精明的港臺出版商、製片人心中沒底。

不打無把握之仗,所以也就不動為好了。


明揚51


金庸老先生被稱為新派武俠小說的大宗師,他的作品既借鑑了古典武俠小說的精髓,也吸收了不少國外文學的精華,應該說,他的作品受大仲馬作品影響頗多,裡面不少情節套路可以看到《基督山伯爵》《三個火槍手》的痕跡。當然了,其他作家對他影響也很大,比如《雪山飛狐》,裡面的情節設置跟芥川龍之介的《竹林中》十分相似,可以說是一部致敬之作。而這部小說被黑澤明改編成電影,在電影史上具有深遠影響。

當時看芥川龍之介作品時,就為他作品裡奇詭的寫法感到驚奇,他的作品說不上,也說不上不好,有著日本作家特有的風格,看了以後會有一種渾身不舒服的感覺,這種感覺會伴隨人好久,難以忘懷。印象深刻的比如《羅生門》《竹林中》《河童》《鼻子》等等,這些作品情節不同,但卻有著很深的芥川龍之介烙印,看過其中一個,再看其他的都會不自覺的想到芥川龍之介,這也許就是他作品最大魅力所在吧。

《竹林中》是一部短篇小說,《雪山飛狐》充其量也不過是一部中篇。兩部作品都是採用倒敘手法,透過幾個人來描述以前發生的故事,每個人說法如果單獨來看,都像是無懈可擊的,而綜合起來看卻是各自矛盾的。所以《雪山飛狐》根本算不上一部真正意義的武俠小說,裡面的主要情節就是各個相關人員的描述,武功和俠義精神倒是次要的。而且篇幅有限,歷來拍電視劇都是結合《飛狐外傳》裡的情節一起來拍的,而且是經過了大大的改編。比較經典的是龔慈恩那一版的電視劇,但是也沒有造成特別大的影響,比起射鵰、神鵰、天龍等來說,影響力確實要小很多。不過即使這樣,《雪山飛狐》相關的影視劇也不下五六部了,它的不溫不火,只是相比幾個長篇鉅著而言。一般作家作品的影視劇改編率,能夠比得上《雪山飛狐》,已經是要燒高香了。

但這裡要說明一下,這裡的翻拍改編都是綜合《飛狐外傳》一起,實際上,改編影視劇可以完全忽略《雪山飛狐》,但是《飛狐外傳》是繞不過的,因為《飛狐外傳》才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武俠小說,有著完整的結構構架和人物情節,實際上,也確實有幾部作品是隻拍了《飛狐外傳》而對《雪山飛狐》直接忽略掉了。

如果針對題目,單單就說《雪山飛狐》,它確實很難拍成電視劇,因為情節人物太短。裡面有四個主要人物,一個胡斐一個苗若蘭,還有一個沒怎麼露面的苗人鳳,一個只在人口裡出現的胡一刀。而且整部作品就圍繞著胡一刀怎麼死的一件往事展開的,實在太單薄了。胡斐除了是個大鬍子青年,個性不突出,苗若蘭呢,今天有種男的叫媽寶男,那苗若蘭就是個爸寶女,毫無用處。就這樣的人物形象編織一個電視劇,那估計跟重新寫一部沒什麼區別。

如果編電影呢,其實它是一個電影的好素材。不過在它之前已經有個大名鼎鼎的《羅生門》了,再改編電影,倒是也可以按照這個套路來,可是這樣的電影,不要說現在的觀眾不會看,就是二三十年前,那時候的觀眾估計也不會買賬吧。如果對情節進行大改編,那這些人物形象實在是蒼白無力,改編也很難出效果。

除了《雪山飛狐》,金庸幾部長篇鉅著都是十分好的影視素材,無論是電視劇還是電影,已經造就了許多經典。既然都是金庸的作品,都要花錢買版權,都要經過金庸先生授權,那與其找一部不溫不火的《雪山飛狐》,幹嘛不找那些大火的笑傲、天龍、射鵰呢。


特別是在今天,影視劇更多的是資本運作,一定要很高的知名度或者流量才有投拍價值。《雪山飛狐》這樣的作品,顯然是不符合現在的投拍標準的。


一覽眾河小


《雪山飛狐》可以說是金庸最沒有看點的一部小說,個人這麼認為的。金庸的所有小說被拍攝成為電視劇的不少,那些都是口碑極佳的。

為什麼沒有翻拍《雪山飛狐》?

1拍攝條件,基本都是在冰天雪地上面拍的,很多導演演員不願意去拍攝,因為這樣的外在條件如果人工創造成本太高,如果是去選這樣的場景,條件太過於艱苦,沒有什麼導演演員去。現在的演員多數都是小鮮肉。去那樣的地方肯定會要求加錢,拍攝成本也太高。

2觀眾並不喜歡,之前有拍攝過雪山飛狐,但是似乎市場的反響並不是很好。主要是因為這一部劇情和其他相比觀眾不是十分喜歡。


洪荒科技


因為雪景不好找?

金庸的這本書,不能完全算武俠了,有點偏向於瓊瑤的苦戀劇套路,有時候我都懷疑金庸的書劍和雪山這兩部書是不是他自己寫的,都是瓊瑤的路線。



雪山飛狐從敘事結構上來說是金庸作品集最出眾的。篇幅不長,但勝在奇巧,借鑑了呼嘯山莊的寫作手法。真正的主角胡一刀像蝴蝶夫人裡的麗貝卡從未真正出現,通過眾人的回憶敘述展現出來。所以相對主角存在感弱。



單就《雪山飛狐》來說,拍成電視劇確實不好看,人多,主角不夠突出,總覺得胡一刀是男主,胡斐是配角。苗若蘭的戲份也很少,主要任務是“聽故事”。如果不把《飛狐外傳》編到一起,真的不好看。




《雪山飛狐》的核心是多個人物在對於自己有利的角度闡述同一個事件,最終通過對比同一事件的不同側面還原真相。這是芥川龍之介名篇《竹林中》的手法,其實和小說《羅生門》毫無關係。只不過黑澤明把《竹林中》拍成了電影,名字卻叫《羅生門》。



雪山飛狐小說很短,一般都和飛狐外傳一起拍。孟飛那個版本確實很經典,陳錦鴻的那個就呵呵了,改的一塌糊塗,算是金庸TVB改編電視劇裡比較爛的,沒有袁紫衣,沒有馬春花,而是二合一了個聶桑青。同樣,聶遠的也很爛。



山連山 洞連洞 洞裡有個苗仁風 苗仁風武藝高 他的親家胡一刀 胡一刀愛打拳他的媳婦苗若蘭 苗若蘭美又美她的丈夫是胡斐 胡斐是個好英雄他的仇人田歸農 田歸農壞又壞別人的老婆他來愛 馬春花乖又乖一生生個雙胞胎 石萬……滿滿的回憶,小時候編順囗溜能把裡面的人物都唱完,哎老了!


小蝦趣事兒


個人感覺《雪山飛狐》翻拍的不算少,雪山飛狐篇幅很短,很多時候都是把它和金庸的另一部作品《飛狐外傳》合二為一拍攝的。香港導演王晶拍過它,九十年代臺灣的周遊也拍過,香港的TVB在九八年拍過新版《雪山飛狐》。八十年代呂良偉,曾華倩為TVB也拍過。更早時期的TVB前身邵氏拍過電影版《飛狐外傳》。如果說它翻拍的少那麼金庸的《俠客行》、《連城訣》翻拍的就更少了。《越女劍》就搬上過熒屏一回,更杯具的是《鴛鴦刀》最像電影劇本居然一次都沒拍過。《雪山飛狐》不好拍因為篇幅真的很短,而且所有故事內容都發生在一天內,而且到最後金庸老先生都沒有寫結尾,胡斐這一刀是劈還是不劈。而《飛狐外傳》雖說主人公是胡斐但是這個胡斐不可能等於《雪山飛狐》中的胡斐,他可以看成單獨的一部小說。而且金庸先寫了《雪山飛狐》後寫了《飛狐外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