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什麼人容易得抑鬱症?

00凌2020


你好,我是暖心理的諮詢師董婭婷,很高興和你分享一些關於抑鬱症的信息。

一方面,抑鬱症有家族集中的特質。已經有非常多的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的家屬患抑鬱症的概念要遠遠高於一般人,而且血緣關係越親近,患病概率越高,也就是說直系親屬如父母患有抑鬱症,那麼子女更容易患抑鬱症。

另一方面,在成長過程中缺乏適當養育的孩子更容易得抑鬱症。這一點與上一條也息息相關。如果父母中有一方特別是母親有抑鬱症,那麼她對待孩子的需求可能會不那麼敏感,不能夠給孩子提供足夠的無條件積極關注,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夠好,怎麼做都不能讓媽媽滿意,為了儘可能地做到媽媽心目中的理想孩子,TA可能會放棄自己真正有興趣的事情,專注在可能會讓媽媽高興的事情上,比如專注在學習,聽話懂事,不去和家長們所謂的“壞孩子”玩。而當這個孩子長大之後,這種沒有被滿足的關注仍然會在TA身上產生很大的影響。Ta會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覺得人生沒有意義,也會覺得自己很差勁,無論怎麼努力都沒有用,朋友是不可信的,世界是非常危險的。孩子內在的信念系統和外在的支持性資源都沒有建立起來,這樣在經歷一些人生的挫敗時,TA很容易就會陷入強烈地抑鬱情緒裡。
同樣地,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經受過同輩群體,老師的忽視,不公平對待,甚至是虐待,如果沒有有力的支持者加以引導,幫助TA化解這些傷害,那麼TA也會形成較低的自我價值,也很難健康愉悅地去享受生活本身應該有的樂趣。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董婭婷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我從小性格內向、敏感、自卑……但這些性格不是與生俱來的,從我記事起就生活在父母的爭吵中,母親脾氣暴躁,失去理智時還會動用刀剪之類的東西,小小的我每次害怕得渾身發抖,他們的每一次爭吵對我來說都是一次災難,而他們平靜的日子裡我無時無刻不在害怕著他們下一次爭吵的到來,每天都過得戰戰兢兢的,六七歲的我就有離家出走的想法,到十一二歲時漸漸明白死亡也可以解脫,從那時起就有了自殺意念,我父親其實是一個善良、努力、有責任心的人,他也很愛我,所以一直不忍心離開他,包括現在也是,他是我唯一的支撐。在我十二歲時我母親突然患病,那時候因為沒錢動手術,所以只能在家吃藥,當然會越來越嚴重,到後來生活不能自理,而我除了上學其餘的時間都得照顧我媽,整個家籠罩在一片陰雲之中,我天天都害怕,害怕很多很多東西,我看著隔壁同齡孩子開心玩耍、家庭和睦,我就會想為什麼我會這樣,找不到開心快樂的源頭,為什麼我該承受這麼多?這不是鑽牛角尖,不是想不開,一個孩子面對這些事情時能泰然處之嗎?不可能的。在我十三歲時我媽去世了,其實這時候的我已經心力交瘁,她去世時我都沒有哭,甚至還當著街坊的面和其他孩子說笑,我聽見他們在說我不懂事,他們知道個屁啊!他們知道這個孩子的心靈經受了多少苦痛嗎?以後再也沒有父母的爭吵聲,母親再也不用受病痛的折磨,我戰戰兢兢的生活終於也將結束了吧,哈哈哈……然而,老天還沒有放過我,接下來的日子我有意無意的察覺到了鄰里異樣的目光,我才從奶奶口中得知,沒有媽媽的女孩在農村會被人看不起的,這對於我的心靈來說不得不算是另一場噩耗。我覺得學校成了我唯一安全的地方,可是到學校的第二天,我那班主任在未徵求我意見的情況下向全班宣佈了我媽去世的事實,可想而知接下來就隔三差五的受到同學的欺凌和嘲笑,那個時候我就開始封閉自己,對世界徹底失望,自殘,看到自己流血會很快樂。我不知道我是怎麼度過剩餘的學習生涯的……這些經歷對於我畢業後走入社會產生了很不利的影響,而抑鬱症在我工作的第三個年頭徹底爆發……失眠,整夜整夜的失眠,每天一入睡就頭腦嗡嗡響,呼吸困難,覺得快要死了,然後會突然驚醒,心怦怦直跳……頭痛頭暈,心慌,乏力……後來從食慾下降發展到厭食,吃什麼都想吐,自己知道餓,仍然吃不下,餓了三天,頭暈眼花,走路都得扶牆……也許是感覺到了生命的極限,我突然有了一絲求生慾望,然後求助醫生,診斷為重度抑鬱症。然而到現在仍然反反覆覆,無數次在生與死之間猶豫掙扎,不知道在結束痛苦和親情之間該如何抉擇?


燕過留聲JY




我們來看看哪些人容易得抑鬱症:

一,學歷比較高,比較聰明的人,抑鬱症患者中高學歷者比較多,凡事總喜歡問為什麼,想的也比較多些。

二,習慣自我批判,總是為做過的事兒,埋怨自己,消極的想本來可以做的更好或是不該怎樣。

三,性格敏感,在人際交往中,非常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在意別人的話,所以大多有抑鬱症的人,不會是個不懂人情世故的人,但有可能是明知世故如此,心裡卻跟自己叫勁兒的人。

四,完美主義者 過於要求完美的人容易抑鬱,他們容易對很多人和事看不慣,看到自己認為不正確又無力改變的事情,會義憤填膺甚至十分痛苦,而且總是看生活中不好的一面,被別人批評不夠好之時,他們就會表現出壓抑、挫敗。

五,做事謹小慎微的 其實一個容易抑鬱的人,無論他表現的多麼強勢或勇敢都無法掩飾其內心的脆弱與膽小,這讓他們經常會擔心很多事兒,防人心很重,也愛猜疑。

六,不自信 不自信或者自卑往往是抑鬱的重要原因,然而抑鬱症患者的不自信往往又與自負共存。他們本身自視比較高,卻又時常不能真的腳踏實地。

七 ,自我為中心 太把自己當回事兒,覺得誰都會笑話你,如果得不到重視,或者不能成為焦點就會非常失落。


巴巴二姐


其實!抑鬱症並沒有那麼可怕!就是因為有些人得了抑鬱症沒有及時很好的去調整心態和治療,導致情緒更加激動,悲觀消極,厭世,以至於走上了自殺的道路。

現代醫學證明,抑鬱症是一種有遺傳傾向的疾病,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有抑鬱症,他(她)的孩子都有可能有抑鬱症。所以說為了下一代,請告別抑鬱。

有些人天生多愁善感,屬於氣鬱型,一個小小的感動就哭的稀里嘩啦的,情緒極為不穩定,容易發展成抑鬱症。

還有人喜歡唉聲嘆氣,內向,天生不愛說話,不喜結交朋友,總把心事放在心底,長時間的積累慢慢成了心病,導致情緒抑鬱。

現代人生活節奏太快了,諸如房貸,車貸無一不是一種負累,枷鎖!給年輕的心帶來超強的負重感和責任感,壓力山大,忙碌的日子不能緩解,每天都處於焦慮緊張中,最後慢慢的絕望,害怕,一發不可收拾而抑鬱。

總之,抑鬱就是一種病,一種自主神經紊亂,可治可防,不要胡亂猜疑,並不是喜歡哭就是抑鬱了,有時候哭也是一種釋放。

生活很美好,如果累了就給自己放個假,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世上除了生死,別的都是小事,自己的世界自己做主。


ty逸風


近年來,抑鬱症已經成為一種非常常見的病。遇到不開心的事,總會讓人抑鬱。比如,自己親近的人離開人世、工作或感情遇到巨大的打擊、人機關係遭到重大破壞等等,這些事情都容易讓人感覺痛苦、傷心、難過,甚至是茶飯不思,夜不能寐,影響日常生活。

大部分人在遇到痛苦與挫折時,過段時間後就會從痛苦中走出來,這是個人應對處境正常的反應。但也有人會走不出來,嚴重持久的抑鬱情緒會讓人覺得生不如死,無可奈何,對周遭的一切絲毫不感興趣,從而患上嚴重的抑鬱症。

生活中,哪些人更容易患抑鬱症?

1. 有家族史的人

如果家裡人有抑鬱症家族遺傳史的人,患抑鬱症的概率會其他人高得多。血緣關係越親近,這個概率就越大。有實驗調查顯示:單卵雙生子患病率為33.3~92.6%,雙卵雙生子患病率為5.0~23.6%。

2. 女性

據研究表明,女性患抑鬱症的概率是男性的兩倍,這個可能是因為男性與女性的生活結構的不一樣,女性要面對月經、懷孕、生育、絕經、避孕等問題,這些生理過程,激素的變化會造成情緒的變化。35-45歲的女性抑鬱症發病率比較高。

3. 工作生活壓力大的人群

社會的白領階層、最底層的貧困人群患抑鬱症的幾率比較大,現在的人工作節奏快,面臨的精神壓力大,精神要時刻緊繃著,處理公司的事宜,哪怕是放假休息,也不忘處理工作的事,這樣的人對自己的要求高,容易獲得成功,也容易患抑鬱症。還有長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長期要為生活的柴米油鹽擔心,如果再遇上天災人禍,壓力可想而知。

4. 單身人群

據悉,長期單身的人比已婚人群患上抑鬱症的風險要大。而結婚人士中,兩人分居要比兩人一起生活的患抑鬱症的風險要大。夫妻一起生活的人,有婚姻問題的要比生活和諧的患抑鬱症要高很多。所以不管是不是單身,最重要的是家庭和諧,自己心情順暢才是最重要的。

5. 慢性疾病的人

各種研究顯示,有慢性疾病的人比正常人患抑鬱症的幾率要大很多,比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的人患大概20%的患者會有抑鬱症、冠心病患者有18—26%的會有抑鬱症,因為長期受疾病、藥物影響,情緒容易受到波動,容易患上抑鬱症。


39健康網




我是心理問答達人:夏蟲不可語冰2008,請關注點贊轉發並閱讀更多有關抑鬱症的文章,喚醒大眾對抑鬱症的認識和理解!



科學研究表明抑鬱症將成為超過癌症、心腦血管疾病對人類的生存威脅,成為21世紀人類的第一殺手。關注抑鬱症就是關注生命。



上一篇文章談了引起抑鬱症的三方面原因。但人格因素涉及較少。本文主要從人格因素及其成因探討抑鬱症的高風險人格一一討好型人格。

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具有下列特徵或部分者

一、做任何事都考慮別人(父母長輩及領導、老闆等)的看法,考慮別人會不會生氣。也可以是同事、同學及周圍關係不錯的人。

二、與人交往中處於被動與服從的地位。



三、不敢拒絕別人,需要別人幫忙時又難以啟齒,唯恐別人不高興。

四、內心敏感、脆弱,極易放大負性事件的影響。有同理心,把別人的感受放在自己的感受之上。

五、非常在意別人的評價和看法,尤其關注負面評價。一個小小的否定會造成嚴重的心理打擊。就是當前所謂的玻璃心。對正面評價的事件並不感到很高興而覺得是自己應該做的。



六、大多數行為的動機往往是為了迎合別人的期望,獲得別人的認可。

七、缺乏底線和原則,非常能夠容別人對他的"越規"行為。

八、活在別人的評價和眼睛裡。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學習和工作,自己的生活受父母或配偶的掌控,乞求獲得父母或配偶的愛。



九、在工作中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寧可委屈自己,甚至受到領導不公的待遇也隱忍不言,不予反抗。

十、對別人不敢說"不",唯恐破壞了看似親密的關係。在夫妻生活中處於被動和服從地位、往往付出的多,得到的少,找理由為對方的不尊重辯解,以求心安。



十一、即使對侍處於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任由他們越過自己的底線,甚至懼怕他們的反抗,一味縱容他們(如做領導或班主任時)。所以總是處於被動地位,不敢擔任領導角色。

十二、缺乏自主意識,選擇或做事通常聽從別人的安排。

十三、從眾心理十分嚴重,逃避責任。

十四、以做一個"好人"為目標,唯恐得罪別人。

⋯⋯



討好型人格障礙的形成

撫養人(主要指父母)給予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而非無條件的愛。比如嬰幼兒時期給孩子好吃的同時要求孩子微笑或做出親暱的動作。會走路拿東西時要求孩子完成一件事情才能滿足父母的一個親吻或者擁抱。六、七歲上小學之後正確完成作業才能允許吃飯看電視等玩樂活動,上中學後老師對學生的表揚和愛更是有條件的。比如學習好、表現好才能受到老師及尊長的關注⋯成長過程中大部分時間獲得的愛都是有條件的,根據條件反射理論,愛與條件之間巳經成為嚴重的正相關。只有滿足條件才能獲得孩子最需要的親密關係和愛,這種條件反射的泛化必然形成上面所講的特徵。



給父母老師的印象就是"乖乖女""乖乖男",缺乏自我,沒有自信。一切聽從別人的擺佈與安排。

這種孩子由於缺乏安全感(極度恐懼無人關注一一存在性焦慮)和自我,造成嚴重的匱乏感。是當下空心病及抑鬱症形成的根源。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父母是孩子人格的締造者。父母早期教養和後期中小學生的教育是完善人格的關健時期。心理學研究表明十二歲之前人格巳經典定,人生的基調已經形成。生活的大致趨勢(與職業無關)基本定型。

那麼討好型人格與抑鬱症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部分討好型人格嚴重者而且有其他因素的影響如遺傳、環境刺激等惡性事件伴生)



由於內心的匱乏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與關注,但人生不如意事 十常八九。所以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快樂少之又少。其次生活在別人的評價和眼睛裡,由於泛化,身邊每個人都是自己討好的對象。感覺自己卑微,自我評價極低。形成的自我意象(潛意識)是:我是不可愛的,我是低賤的,被人瞧不起的,我的努力是白費的,我是一個沒用的人,我是愚蠢的。負能量滿滿。這樣的人在群體中由於自身負能量爆棚對周圍人產生壓抑感,所以容易被孤立。越是討好別人,別人越躲著他。



久而久之,情緒低落、萎靡不振。無價值感無意義感升騰而起,讓自己陷於精神渙散、身體乏力、懶惰成性、不修邊幅。外在表現毫無生氣,邋遢拖延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形成惡性循環,思維遲鈍,嚴重者不能正常學習和工作。

進一步發展表現為焦慮、失眠、惡夢、早醒等典型的抑鬱症狀。



如果出現比較明顯抑鬱症狀甚至伴有自殺念頭。出現自殘自傷等事件就要及時按照上篇文章的指導進行治療和干預。

本文主要討論討好型人格障礙的形成與抑鬱症的關係。如要進一步瞭解抑鬱症相關知識請點贊關注轉發,閱讀前面更多精彩文章。謝謝!


夏蟲不可語冰2008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抑鬱症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疾患,預計到2020年,可能成為僅次於冠心病的第二大疾病。抑鬱症,也叫作抑鬱障礙,是最常見的心境障礙之一。

  近年來,抑鬱症患病率逐年升高。抑鬱症嚴重困擾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給患者帶來極大地痛苦和折磨,約15%-25%的抑鬱症患者自殺身亡。抑鬱症又稱為抑鬱障礙,是一種常見的情緒障礙,以持續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表現,患者表現為整日悶悶不樂,對任何事物無興趣,甚至悲觀厭世。多數病例有反覆發作傾向,每次發作大多可緩解,部分可轉為慢性。

  女性易患抑鬱症

  女性的抑鬱症風險是男性的數倍(至少2倍),根據有關數據研究顯示,生活中很多瑣事都能讓女性“大發脾氣”,因為時下更多的女性需要同時對工作與家庭進行操持維護,保證良好運行,因此一些瑣事例如:天氣不好,陽臺窗忘關,掃把壞了等“小事”都會讓女性記憶猶新,她們鬧情緒所消耗的時間加起來,約為至少10天/年。

  減肥的人

  因為減肥從控制食慾開始,長期抑制食慾,人體營養逐漸更不上,各項機能紊亂…如果人體脂肪逐漸被消磨至盡,機體沒有儲備的營養,人體腦細胞容易受損,常表現為記憶力下降,心情波動起伏。

  內心過於敏感的人

  內心過於敏感,經常無端內疚,認為自己給家人帶來了負擔,對不起父母、子女或親朋,甚至對過去的錯誤或過失痛悔不已,妄加責備。

  給抑鬱症患者的建議:1、和親近的人談談你的感受,並想出一個計劃來進行治療

  2、去看專業醫生,談談你的情況

  最後祝願所有人都擺脫抑鬱症的困擾,記得關注、評論~謝謝!


腦康心理諮詢


抑鬱是以情感低落、哭泣、悲傷、失望、活動能力減退,以及思維、認知功能遲緩等為主要特徵的一類情感障礙。


抑鬱常見的表現是以情緒低落為主要特徵,表現悶悶不樂或悲痛欲絕,持續至少2星期,另外還需伴有下述症狀中的4項:(1)、對日常生活喪失興趣,無愉快感;(2)、精力明顯減退,無原因的持續疲乏感;(3)、自信心下降或自卑,或有內疚感;(4)、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5)、食慾不振,體重明顯減輕;(6)、有自殺或自殺的觀念或行為;(7)、性慾明顯減退;(8)、注意力集中困難或下降;(9)、聯想困難,自覺思考能力顯著下降。抑鬱心境一天中有較大波動,常以早上最重,然後逐漸減輕,到晚上最輕。


引起抑鬱常見的原因:65%的抑鬱患者其抑鬱是軀體疾病的後果,如各種癌症、腦血管意外、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35%的患者抑鬱是發生在軀體疾病之前,即生活事件的應激,如親人病故、心理受挫折、工作壓力太大等,均可導致抑鬱。抑鬱是一種疾病,而不是人的一種缺點或性格缺陷,通過自我心理調節、心理治療及適當的抗抑鬱藥治療,抑鬱大多能康復。需要說明的是抑鬱不同於抑鬱症。


抑鬱症


精神病之一。表現為情緒低落,不願與人接觸,迴避刺激,長期沒有體驗快樂的能力或缺乏快感,自責內疚,焦慮或反應遲鈍,缺乏決定能力、專注力,並伴有失眠、食慾減退、月經不調等。治療可用抗抑鬱藥物、電休克療法、心理外科手術、行為矯正等。


抑鬱


醫學用語,指以心境低落為主的精神狀態。常伴有各種症狀,如焦慮、激越、無價值感、無助感、絕望感、自殺觀念、意志減退、精神運動遲滯,及各種軀體症狀和生理機能障礙(如失眠)。抑鬱是許多疾病的主要或重要表現。見:抑鬱症。


抑鬱自評表


填表注意事項:下面有二十條文字,請仔細閱讀每一條,把意思弄明白,然後根據您最近一星期的實際情況選擇:A沒有或很少時間;B小部分時間;C相當多時間;D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


1.我覺得悶悶不樂,情緒低沉;2.我覺得一天之中早晨最好;3.我這一陣總是哭出來或覺得想哭;4.我晚上睡眠不好;5.我吃得跟平常一樣多;6.我與異性親密接觸時和以往一樣感覺愉快;7.我發覺我的體重在下降;8.我有便秘的苦惱;9.我心跳比平時快;10.我無緣無故地感到疲乏;11.我的頭腦跟平常一樣清楚;12.我覺得經常做的事情並沒有困難;13.我覺得不安而平靜不下來;14.我對將來抱有希望;15.我比平常容易生氣激動;16.我覺得作出決定是容易的;17.我覺得自己是個有用的人,有人需要我;18.我的生活過得很有意思;19.我認為如果我死了別人會生活的好些;20.平常感興趣的事我仍然照樣感興趣。


計分:正向計分題A、B、C、D按1、2、3、4分計;反向計分題按4、3、2、1計分。

反向計分題號:2、5、6、11、12、14、16、17、18、20。

總分乘以1.25取整數,即得標準分,分值越小越好,分界值為50。


疾病概述


抑鬱症又稱憂鬱症,是以情緒低落為主要特徵的一類心理疾病,其臨床表現輕型病人外表如常,內心有痛苦體驗。稍重的人可表現為情緒低落、愁眉苦臉、唉聲嘆氣、自卑等,有些患者常常伴有神經官能症症狀,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反應遲緩和、失眠多夢等症狀。重型抑鬱症患者會出現悲觀厭世、絕望、自責自罪、幻覺妄想、食慾不振、體重銳減、功能減退、並伴有嚴重的自殺企圖,甚至自殺行為。對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及時治療。


症狀表現


情緒障礙:患者心境不良,情緒消沉,或焦慮、煩躁、坐立不安;對日常活動喪失興趣,喪失愉快感,整日愁眉苦臉,憂心忡忡;精力減退,常常感到持續性疲乏;認為活著沒有意思,嚴重者感到絕望無助,生不如死,度日如年,大部分患者有著結束自己生命的意念,有的曾說過“要不是因為父母、妻兒,早已了卻此生”。其中也確有付諸行動,造成不良後果的,手段也很殘忍。


思維緩慢及自我評價降低:表現思考能力下降,患者常常感到思維變慢了,腦子不好使了,各方面能力都下降了,常常自疚自責,自我評價過低,明明學習工作很好,卻對自己事事不滿意,將自己過去的一些小錯誤、小毛病都說成是滔天大罪,甚至認為自己罪該萬死,是導致自殺、自殘的主要因素。


精神運動遲緩:患者精神運動明顯抑制,聯想困難,言語減少,語音低沉,行動緩慢。有時閉門獨處,淡漠親情,無力學習、工作,不 能料理家務,嚴重者不語、不動、不吃、不喝。


其他症狀:患者常常出現食慾、性慾明顯減退,明顯消瘦,體重減輕;失眠嚴重,多數入睡困難,惡夢易醒,早醒,醒後無法入睡,抑鬱症常表現晨重夜輕的規律。 以色列科學家2006年10月30日公佈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抑鬱可能導致骨質疏鬆。,最容易出現骨質疏鬆症狀的是髖部與脊椎。這一結果意味著,抗抑鬱藥物也許可以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


伴隨症狀:情緒反應不僅表現在心境上,而且總是伴有機體的某些變化,如口乾、便秘、消化不良、胃腸功能減弱,或全身不定部位的疼痛,有時因軀體症狀突出而掩蓋了抑鬱症狀,造成一時誤診。


9種食品有助抵抗抑鬱


深水魚:研究認為,魚油中的Omega-3脂肪酸可產生常用抗憂鬱藥如碳酸鋰的類似作用,使人的心理焦慮減輕。


香蕉:香蕉含有一種稱為生物鹼(alkaloid)的物質,可以振奮精神和提高信心。而且香蕉是色胺酸和維生素B6的最好來源,這些都可以幫助大腦減少憂鬱情緒。


葡萄柚:葡萄柚不但香味濃郁,更可以淨化繁雜思緒、提神醒腦;其所含的高量維生素C,不僅可以維持紅細胞的濃度,增加抵抗力,而且是參與人體制造多巴胺、腎上腺激素等“興奮”物質的重要成分之一。


菠菜:菠菜除含有大量鐵質外,更有人體所需的葉酸。人體如果缺乏葉酸,則會導致精神疾病,包括抑鬱症和早老性痴呆等。研究發現,那些無法攝取足夠葉酸的人,5個月後都無法入睡,併產生健忘和焦慮等症狀。


櫻桃:研究發現,櫻桃中有一種叫做花青素(anthocyanin)的物質,可以減少炎症。專家認為,吃20粒櫻桃比吃阿司匹林更有效;有報道指出,長期面對電腦工作的人會有頭痛、肌肉痠痛等毛病,也可以吃櫻桃來改善狀況。


大蒜:德國一項針對大蒜對降低膽固醇功效的研究,調查問卷發現,吃了大蒜之後,人感覺不易疲倦、焦慮減輕、不容易發怒。


南瓜:南瓜能製造好心情,是因為它們富含維生素B6和鐵,這兩種營養素能幫助身體所儲存的血糖轉變成葡萄糖,葡萄糖正是腦部惟一的燃料,能幫助人體維持旺盛精力。


低脂牛奶: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讓有經前症候群的婦女服用了1000毫克的鈣片3個月之後,3/4的人都變得不太緊張、暴躁或焦慮。低脂或脫脂牛奶是鈣的最佳來源。


含硒類食品:英國心理學家們給接受試驗者吃了100微克的硒之後,受試者普遍反應,覺得精神很好,思緒更為協調。硒的豐富來源有乾果、雞肉、海鮮、全穀類等。複合性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麥麵包、蘇打餅乾,其所含有的微量礦物質如硒,能改善情緒。


小幯生活堂


抑鬱,源自沒有被看見,沒有被聽見。

現在,抑鬱好像成了一個時代病。媒體上動不動就看到或聽到這個抑鬱了,那個抑鬱了,這個割腕了,那個跳樓了。

不管是明星還是普通人,甚至是孩子,都存在會患上抑鬱的情況。尤其是性格比較內向的人,或者沒有良好的處理不良情緒的通道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鬱症。

眾所周知的張國榮跳樓自殺就是因為抑鬱。還有央視主持人崔永元有一段時間也是得了嚴重的抑鬱症。在一次訪談中他曾經說過,當時太痛苦了,真是痛不欲生,還曾經好幾次站到陽臺上,就在準備跳下去的時候,幸好被父親發現攔住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我們也經常聽到許多產後的媽媽得了產後抑鬱症。患了產後抑鬱症的媽媽輕則鬱鬱寡歡,整日唉聲嘆氣,重則放棄生命,有的甚至帶上孩子一起輕生。

這樣的悲劇也會時不時地見諸報端或各類網絡媒體。我聽說的周圍的人也發生過兩起這樣的事情。有一個三個孩子的母親因為產後抑鬱又和家人鬧了些矛盾,一氣之下投河自盡,留下三個幼小的孩子,最大的7歲,最小的還不滿一歲。最後被分別送到不同的親戚家撫養。還有一個年近20多歲,正是美好的青春年華的年輕母親,頭一天還和朋友在微信上有說有笑地聊天,第二天就跳樓了。留下兩個孩子,大的四五歲,小的只有兩個月。網上掛出來的照片,大的抱著小的,兩個沒媽的孩子還不知道失去了母親意味著什麼。看的讓人那叫一個心酸!

現在各種媒體上也經常看到或聽到,某個學生因為學業壓力太重,或者受了老師的批評或長期遭受同學的欺負而產生抑鬱,甚至一時想不開而走上不歸路等等。太讓人唏噓和痛心了!


香草珠兒


所謂的類型,因角度不同,劃分也不同。籠統一點歸納的話,以下人群容易產生抑鬱情緒。

1. 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

2. 悲觀的人

3. 精神壓力特別大的人

4. 孕產婦

5. 在情感上得不到支持和認可的人

... ...

然而,除了以上的情況,有些看似很幸福的人,如事業順意,家庭和睦,人際關係良好的“人生贏家”,也有可能是抑鬱症患者。


此外,容易陷入抑鬱的人基本上都是所謂的“好人”或“老實人”。通常的表現是,為避免衝突,能忍則忍,能讓則讓,經常忽略甚至壓抑自己的感受。在這裡,並非提倡你要隨時表現自己的情緒,而是說在重視他人的感受的同時,也不要忽略和壓抑自己的感受,時常給自己一個安全的空間,給情緒一個出口,比如寫出來喊出來等等。


抑鬱通常和消極的思維習慣有關,比如,失戀意味著我的人生很失敗;沒考上大學,我這一輩子就沒什麼指望了;領導批評我,說明我的工作能力一塌糊塗,我的工作要完蛋了等等。只要稍加用心,就會發現,這些想法根本經不起推敲,都是偏激和災難化的。


抑鬱的人和焦慮的人一樣,往往對自身要求過高,不允許自己出錯,容易產生內疚感和羞恥感。會過高地要求自己是一個被人喜愛的人、道德高尚的人、有價值的人等。


既然抑鬱和思維模式有關,要改善抑鬱還是須從思維模式著手,正念認知療法正是從根源入手提高治癒率和防複發率。獲取相關信息可添加心理健康公益諮詢微信號jxjyer0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