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停車行業打響“區塊鏈之爭”

在中國,一場名為爭奪“區塊鏈之都”的戰爭已悄然打響。隨著區塊鏈榮升為國家科技戰略,多個省份陸續將區塊鏈列入本省的“十三五”戰略發展規劃之中。主流觀點認為,區塊鏈經濟的核心不在技術,而在於商業邏輯的重構,是繼蒸汽車、電力、互聯網之後,下一代顛覆性的核心技術。

停車行業打響“區塊鏈之爭”

5月21日,中國工信部信息中心發佈的《2018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顯示,中國區塊鏈產業生態初步形成。白皮書編寫委員會主任、工信部信息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於佳寧表示,從目前趨勢來看,由於區塊鏈技術的落地速度加快,市場開始趨於理性,股權投資人更願意投資能看到有具體落地場景的項目,預計今年區塊鏈領域的投資會是一個高峰期。

在紛繁繚亂的區塊鏈應用實踐中,交通、金融和物流被公認為目前“最具開發價值”的三大領域,其中,關於“區塊鏈+停車”的探索已領先開局,區塊鏈與停車場景的結合,對當前雜亂無序、放任自流的停車行業將形成倒逼效應,從而有望重構行業價值體系和秩序規則。”

作為中國智慧停車產業發展的先驅和推動者,向雋曾以深圳市人大代表的身份,力推深圳市智慧路側停車項目的立項、落地,深圳由此成為中國乃至全球第一個智慧停車落地城市。2015年,他率先提出“無感停車”理念,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金融科技等前沿技術,徹底改變中國傳統落後的停車管理模式,實現停車“無感出入、無人值守、無感支付”的顛覆式創新。

那麼,區塊鏈將給停車行業帶來哪些顛覆性革命呢?向雋認為,區塊鏈是一種能夠實現數據一致存儲、無法篡改、無法抵賴的信用技術體系,反映在停車大場景內就是利用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共識機制、資產數字化、智能合約、信用管理等特性,綜合採用高清電子圖像識別、車位導航、線上支付等停車管理技術,實現智能繳費停車、預約停車、共享停車、信用停車管理、車位資產數字化等應用場景,對於超時停車、逃費在內的違規行為將以扣除信用分的方式管理。

從政府的角度來說,鼓勵、扶持區塊鏈技術在停車產業落地生根,最大的原因在於提高行業的安全性。在區塊鏈系統中,數據不會被篡改,一旦遭受黑客攻擊,只要黑客控制的節點數不超過總數的一半,系統就依然能正常運行。另外,停車數據保留了完整的信用畫像,“老賴們”再也不能為所欲為,無感支付也將徹底堵住假幣、逃費等現金漏洞。再者,利用區塊鏈集體維護的特點,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避免重複建設,浪費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