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總有些人批判孔子思想,但為什麼孔子的儒家文化在這滄桑鉅變的歷史中沒有因淘汰而消失?

國有土地是人民的


孔子思想是用來束縛人民的。對統治階級沒有約束力。哪個新的統治階級不利用這個得心應手的大棒去治民呢?如果孔子思想有不利帝王的話,統治階級就不會把他奉為“歷代帝王師”了。孟子提出“民為重,君為輕”,統治者有的堅決反對,但是不反對的又有幾個做到的?就一句欺騙百姓的虛偽口號,他們都聽起來不自在。所以孔子思想只能是統治階級的御民工具,是加在百姓身上的枷鎖。每個朝代尊孔是假,用孔是真。


師範小王子


孔丘在他自己的時代是不受歡迎的,如他自己所說,如喪家之犬。從漢朝開始,歷代統治階級總是要找一些維護他們的利益,奴役人民的理論,他找到了,就是這個宣揚君君臣臣,父父孑子,維上智下愚 ,刑不上大夫,民可使其窮不可使其富,•••這些言論,最符合統治階級的利益,所以歷代統治階級加以柵堋

刪改美化,尊為"國學",加以推廣宏揚,目的就是要從思想上麻痺人民,以便更好地維護他們的統治。所以毛澤東主席對他進行深刻地揭批是完全正確的。


用戶6065759740642


孔子及儒家思想是封建王朝鞏固統治的工具

當一個朝代腐敗到必須要被人民推翻的時候,孔子及其儒學也會隨著這個朝代的消亡而擱淺。當一個新朝代剛建立時,人心需要收復,政權需要安定,這時候,一些統治階級及其代表又會把孔子思想和儒家學說搬出來為其服務。從漢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起,到後來的程朱理學,再到八股科舉,甚至,少數民族的元朝,清朝也沒有放棄用孔子及其儒學來治天下,並且發展的比前朝有過之而不及。以至於清朝末年的老百姓的思想被禁錮到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地步。以至於列強入侵時,多數人都不知道去抵抗。雖然,有義和團等民間組織去抵抗,也只是幻想著自己刀槍不入,有許多血肉之軀直接抵抗洋人的洋槍洋炮。2個日本人能統制一個縣的老百姓,卻很少遭到反抗。所以說,孔子沒有錯,孔子的思想也沒有錯。只是被統治階級當做統治工具利用了而已。所以說,作為一種統治工具,孔子及其思想雖歷經興衰,但一直沒有被淘汰,甚至還得到了不斷地發展。




春雨會來李述義



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歷經劫難,依然屹立。是因為兩點:一是符合人性——因民之行。二是順應歷史潮流——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

歷史上最早批判儒家的是戰國的墨家和法家人。

一、法家對孔子的批判。

1、韓非子認為,孔子是亂臣賊子。

法家是捍衛君權,奴役臣民。其手段有三:刑罰、陰謀詭計、愚民。前二者是低級手段。愚民是高級手段。其目的是讓人民成為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任由君主驅使。(稍微詳細解析)

法家是讓人民做犬民,做狗奴才。韓非子謂之:從主之法,順主之為,專心於事主者,為忠臣。

法家對順民的要求——寡聞從令。

韓非子還提出了三綱理論: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則天下治,三者逆則天下亂,此天下之常道也。

韓非子甚至提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主而誅臣,焉有過!

而儒家認為,把人民當奴才的君主,必須誅殺。孔子謂之湯武革命,孟子謂之,湯武誅獨夫。

韓非子批評孔子教唆臣子弒君。孔子是亂臣賊子。這才是天下大亂的根源。

2、孔子提倡智民。商鞅、韓非認為儒以文亂法。

儒家提倡智民。孔子曰:君子不器。器物沒有思想,沒有靈魂。孔子要求君子不但有專業技能,更要有思想,有靈魂,有道德。

孔子又曰:君子以振民育德。儒家的使命——啟民智,立民德。

法家則主張愚民。商鞅有曰:民愚則易治。韓非謂之: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行。其目的是讓人民成為有口不以私言、有目不以私視、有智不以私臆的行屍走肉,任由君主驅使。

儒家是法家實行愚民政策的最大障礙。商鞅謂之:詩、書、禮、樂、廉、恥、孝、悌、仁智。國有十善,上無使戰。韓非子謂之:儒以文亂法。


在李連杰主演的電影《狼犬丹尼》中,丹尼原本黑老大巴特爾手下的一條狼犬,一個殺人工具,沒有思想,沒有情感,唯有兇殘。後來無意間遇到了盲人鋼琴調音師山姆及其女兒維多利亞,並接觸了音樂。終於使他從行屍走肉,迴歸到人類。使他知曉世間有愛,有更美好的生活。

巴特爾馴養的狼犬丹尼最終被音樂拯救,便是“儒以文亂法”,導致“愚民”失敗的一個反面教材。

人類一思考,法家就煩惱,愚民便失效。唯有閹割掉一切詩書禮樂,仁義廉恥,才是使人民成為永遠無法被拯救的狼犬,君主才能高枕無憂,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二、墨家對孔子的批判。

墨子提倡兼愛。儒家提倡仁愛。

兼愛是對路人之愛。與父母妻兒相同。墨家道德境界過高。99.9999%的人都做不到。

仁愛是愛自己的親人:父母有慈、兒女有孝,丈夫有情、妻子有義,兄長有愛、弟妹有敬。

對他人是泛愛。只愛一點點。儒家的道德規範所有人都可以做到。

三、儒家思想在當今社會的一則實踐。

孔子提倡立法為民,司法獨立,疑罪從無,不罪無辜。孔子是人類法治思想的鼻祖。

鄙人用一則實例,來闡述儒家文化在當今社會的一則實踐。

孔子向弟子仲弓教授法治思想時,曾引用《尚書》之言:“大辟,疑,赦。五刑,疑,赦。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其依據是“死者不可生,斷者不可續”,所以在審案時要“求其所以生之,不得其所以生,乃刑之。”孔子疑罪從無利於被告的無罪推定論,比古羅馬領先了500年。比西方法治思想奠基人孟德斯鳩領先了1800年。客觀上也體現了儒家對最基本人權——生命權的尊重。與法家“刑用於將過”的寧枉勿縱主張針鋒相對。

在當代司法實踐中,有著名的聶樹斌案。

1994年,聶樹斌因自行車顏色與罪犯相同。被判處強姦殺人罪。1995年被槍斃。這體現了法家寧枉勿縱的思想。 1996年,中國修改《刑法》。證據不充分時,法院應當對被告做出無罪的判決。 2005年,真兇王書金承落網。

2013年9月27日,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裁定王書金非聶樹斌案真兇。依然認定聶樹斌是真兇。2014年12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聶樹斌案進行復查。2016年,山東高院宣判聶樹斌無罪。

儒家文化與現代社會的劇烈碰撞,最終儒家文化獲勝。這是中國法治史上一次巨大的進步。 害死聶樹斌的元兇,其實是商鞅和韓非子。商鞅謂之:刑用於將過,則大奸不生。韓非子謂之:禁奸於未萌。 法家是法治的頭號死敵。孔子才是人類法治思想的鼻祖。

儒家文化雖歷經劫難,依然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楊朱學派


很簡單的道理,蚊子蒼蠅老鼠也沒有被歷史淘汰,沒被淘汰並不能說明儒家就是優秀的文化,儒家不是靠自身學說的優異,而是借王權之便深深紮根在民族的根性裡,千百年來不斷改造這片土地的人們,令中國成其合適生存的土壤,然而兩千多年來,中國不但沒有愈加文明與和平,反而不斷陷入重重苦難的輪迴,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自漢而斬,雖然偶有繁盛,也是曇花一現,大向上仍然是愈加麻木與愚昧,甚至讓人誤認這樣的痛苦輪迴是必然的事情,直到近代,隨著國外思想的解放與文明的復興,終於被外人打破國門,不得不變,這其中主導中國兩千多年的儒家難辭其咎,雖然經歷了文明的衝撞,然而,儒家的幽靈一直徘徊在這片國土,隨時想借屍還魂,若國人不痛定思痛,主動擺脫致社會於虛偽陳腐境地的儒癮,歷史的災難仍將重演,痛苦仍將繼續


九風


儒家文化沒有被淘汰?不知道提問者從那裡得來這樣的結論,確切的來說不是儒家被淘汰了而是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我們中國做為儒家文化圈的中心,在天朝上國的迷夢裡已經很久了,我們曾經認為我們掌握了天地的奧義,曾經以為孔孟之道就是人類生存天經地義的法則,正如中世紀篤信上帝的西方人面臨蒙古騎兵的屠殺時的絕望一樣,我們發現到了近代我們的文明竟然退步了,徹徹底底的敗給了不知孔孟為何物,更不懂三綱五常,崇尚自由,野蠻尚武的西方洋人,我們曾經以為洋人不過是武器科技厲害而已,於是中學為體洋為中用,結果被曾經藐視的日本人給狠狠的教訓了一番。我們今天為什麼能夠有現在的成就?一是我們的文化底蘊,勤勞智慧的人民,二是積極的學習西方的先進文化思想,毫不客氣的講如果只靠我們本土的文化,中國必然會再次沉淪下去。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我們需要再次放眼世界,放眼世界的潮流,不要再走回頭路了,這一百多年來中國人一直在探索,希望走出自己的一條復興之路,我們學習西方的,科技、軍事、文化、制度,可是真正西方最寶貴最難學的卻處及甚少,而這將會是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我們要學的不是什麼滿口的仁義道德、君君臣臣、三綱五常、而是對個人自由和權力的充份尊重和保護,只有把我們的國家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才會趕上西方,並且為現代文明做出我們中國人應有的貢獻。這裡不得不說儒家思想和文化是落後的不合時宜的,拿儒家的溫良恭儉讓去跟西方人去競爭必死無疑,儒家滿口仁義道德,實際很容易變成大家都認為自己才掌握了真理,而錯在別人,這反而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不公平,其次儒家效忠當權者而不知道把權力關進籠子裡結果反而做法自斃,再者儒家講究效忠服從循良,難免個人的權利和自由遭到漠視,這會造成我們內部向心力不足離心力加大,一旦中央集權衰落,馬上就會有陷入四分五裂動盪的危險。



高高不可沉默


不知道嗎?那我來告訴你,因為,中國的幾千年就沒有離開過封建統治的意識,還因為,中國的大小事務從來都是由權貴階層決定,所以,作為統治階級所青睞儒家思想就被保留了下來。五四運動,覺醒的中國人認清了儒家思想的虛偽本質,也就自此開始,這種愚昧中國人上千年的文化,終於有了反對者,並且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加入其中。可以肯定,儒家思想的末日即將來臨,原因很簡單,代表著進步的文明,必須要拋棄一切精神枷鎖,才可以放開雙腳進步。而儒家的東西就是束縛,就是羈絆,就是故步自封。時代前進的洪流,多少人都企圖阻攔,有成功的嗎?


辣眼刺鼻


儒家思想為什麼沒有被淘汰?因為天它能讓百姓變成溫順的綿羊,它符合統治者的利益!漢武帝當初罷黜百家獨尊儒家就是聽了董仲舒的建議知道這一點,能延續下來不是因為它更優秀是因為它更符合統治者的利益!


孫懷林1860


叢中笑《我說》很多尊孔的人,表面上道貌安然實則男盜女娼。從漢以來,朝代更迭,二千年來,尊孔為何不能長期守住一個朝代,山東孔聖洐公,每更換一個朝代他們就擁護那個朝主,就馬上擁護誰。就連在抗戰時期還請日夲鬼子高官到孔府大肆宴請。就連偽滿州國,汪精衛漢奸政府,也擁護,孔子儒學,就是奴役人民的理論!中國要進步,必須響應五四運功的號召,打倒孔家店!


樑柱君


孔子!是一個值得我們尊重的人,很多人罵他,多半是聽別人在罵,至於為什麼罵,為什麼要罵他們根本不知道,或是根本不想知道,他們認為是孔子的思想荼毒了他們,然而實際上,荼毒他們的正是他們自己。

孔子提倡“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這有什麼不對嗎?他所說的話雖然久遠,但依然能夠流傳,就說明我們認可他講的東西,我們是一個農耕民族,農耕民族最大的心願,就是安寧,因為只有安寧,我們才能安心的播種,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學會了對天心存敬畏,對自然,對引領我們去擁抱自然的人心存感激和嚮往,老子說“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這種出世心讓人嚮往,但這並不是我們所有民族共同生存的真理,我們所有人要在一起和睦相處,最好的辦法就是孔子提出的“仁義禮智信”有了這樣崇高的追求定位,一個完美的道德標準就出來了,每一個事物的產生都是有過程的,人們痛恨孔子,說他製造了一口醬缸,那也是給孔子同時代的人制造的醬缸,哪個時代互相殺伐,掠奪,如果有一個新的道德標準來緩和當時的局勢,難道不是很偉大的事業嗎?

每個時代的統治者們之所以推崇儒家思想,除了它的政治目的意外,是否也有民眾認同的因素呢?那些謾罵苛責的人,你們是否能拿出一套比儒家思想更成熟的方案,來引領世人呢?沒有什麼事物是完美無瑕的,只能說相對於我們這個民族,我們不渴望戰爭,因為我們要種地,喜歡安逸,安寧,但是我們也不畏懼戰爭,因為我們心中有“正統,道統,民族優越感,民族驕傲感”這些東西是從哪裡來的?是從那些千百年前的無數“證道者”身上得來的。

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基”,從來不只是孔子的儒,他是無數人的心血鑄造而成,孔子的成仁,孟子的取義,老子的無為,莊子的逍遙,鬼谷子的捭闔,孫子的不戰而屈人之兵,他們凝聚著無數人的心血甚至生命來完成一個民族悲壯而壯闊的史詩,讓無數人前赴後繼,並以此教育後代子孫,我們就是一個以繼承祖宗意志的民族。

在那遙遠的時代,我們應該對埋頭教學的孔子豎起大拇指,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並沒有荼毒我們這個民族。相反,那口缸,是我們某些讀書人自己給自己裝進去的,也許他本來是崇拜孔子的,但時運不濟,或者還不夠努力,或者關係不到位,就把醬缸扣在孔子身上,用力潑髒水,反正罵一個幾千年前的人,又不會有什麼損失,你讓他當代挑一個罵罵看,他未必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