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最後的BAT同臺出鏡?馬雲再爆金句:AI翻譯錯了!

你有多久沒看到BAT大佬們同時出現在一場會議上了?

隨著三家科技巨頭快速發展,想要“二馬加一李”匯聚一堂已經變得越發困難。

今日,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開幕。這場史詩級規格的會議不僅匯聚了BAT三位掌門,小米雷軍、華為鄭葉來以及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等很多科技領域的重磅人物也悉數出現,開啟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關於AI的討論。

在論壇上,無論是企業大佬,還是行業專家,都發表了自己對AI未來的預測,有料君整理了部分人物發表的核心內容,我們可以從他們的演講中,來感受AI是如何顛覆這個世界的。

馬雲:AI應翻譯為機器智能,人類把自己看太大了

最後的BAT同臺出鏡?馬雲再爆金句:AI翻譯錯了!

在對外宣佈將於一年後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後,馬雲的公開演講格外引人關注。

這次的人工智能大會上,馬雲表示,人工智能從一種技術的概念,確定成為一場勢必影響人類未來生活的技術革命。我們有期待、有擔心、有希望、也有困惑。AI是技術,但又不是一項具體技術,它是認識外部世界、認識未來世界、認識人類自身的一種思維方式。

此外,馬雲對AI被翻譯做人工智能也有微詞,在其看來:AI應該翻譯為機器智能,翻譯為人工智能,人類有些把自己看的太大了。智能是改變世界的工具,智慧是改變智能的思想。不需要擔心機器智能會超越人類智慧,還是要擔心人類智慧本身會自身停止生長。未來30年,智能技術會滲透,我們所有的生活都會被數據、計算改變。

至於AI對產業的影響,馬雲表示未來的製造業將是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結合。不是今天的製造業不行,而是落後的製造業不行;不是今天的年輕人不努力,而是我們不夠努力。

馬化騰:人工智能是一場跨國科學探索工程


最後的BAT同臺出鏡?馬雲再爆金句:AI翻譯錯了!

在大會上,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發表了名為《人工智能助力創新發展》的演講。馬化騰認為,人工智能技術是一場跨國、跨學科的科學探索工程,對於任何一個企業、城市和國家來說,我們不能拒絕人工智能領域的“奧林匹克”,更不能“閉門造車”。

在AI對人類帶來的影響方面,馬化騰表示,今天,人工智能還處於發展的初期,但是,未來的人工智能技術,很可能變成一把“萬能鑰匙”,它能夠釋放過去所有人類技術和工具的潛能,必將帶給我們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他也在會上拋出了四個問題:未來人工智能是否能夠做得“可知”、“可控”、“可用”和“可靠”?

馬化騰還表示,“中國和美國的互聯網與科技產業,一直以來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在人工智能領域也如此,即便有競爭,我覺得它也像一場“奧林匹克”競賽,通過“你追我趕”的互相激勵、協同創新,共同把人類的認知極限推向“更快、更高、更強”,最終的目的是提升人類的生活品質。

李彥宏:人工智能公司需要“三維一體”

最後的BAT同臺出鏡?馬雲再爆金句:AI翻譯錯了!

如今的百度已經一家名副其實的人工智能企業,李彥宏認為,所謂“人工智能企業”要做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者,要贏在起跑線上。而“人工智能企業”要實現人工智能思維、人工智能能力、人工智能倫理的“三維一體”。

李彥宏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說:

人工智能化已經是“現代化”的新內涵,“未來,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宣稱與人工智能沒有任何關係。”

李彥宏也表示,機器不會取代人類,“每次機器革命都有大量人工被機器替代,但總有新的機會產生,包括新的崗位和新的產業。當下技術的發展水平會限制人們對未來的想象,但不會限制新的工作機會的產生。”所以他提醒,人們的工作不會被機器所取代,但不夠人工智能化的企業會倒閉、被新一代企業所替代。

至於新一代企業什麼樣,他也給出了設想:能用人工智能技術解決社會問題的企業是最有前途的企業,因為“人工智能能讓社會更美好,能滲透到社會的各方面,為解決社會問題提供路徑。”

華為鄭葉來:AI要易獲取、用得起、方便用

最後的BAT同臺出鏡?馬雲再爆金句:AI翻譯錯了!

根據此前的邀請函來看,本來華為出席此次大會的應是華為輪值主席徐直軍,不過在今天下午的會議中,代表華為發表演講的是華為雲BU總裁鄭葉來。鄭葉來表示,人工智能是一門通用的技術,跟人類歷史上的鐵路、汽車一樣都是一系列通用技術。信息技術帶來效率提升,人工智能能帶來生產成本的變化,但人工智能能改變目前看到的所有行業 。

“預計機器在越來越多的應用中能夠超越人類的表現,我們要尋找模型,有數據支撐,機器學習比人更重要。原有的信息化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而人工智能是改變整個生態來提升效率。”鄭葉來稱,人工智能的人才除了外部獲取,企業應該加大內部培訓,打造內生為主的人才。

鄭葉來還強調,作為普惠的技術,人工智能不應該是高而貴的技術,但目前整個人工智能是很貴的,無論私有云還是公有云,訓練一個複雜的場景成本比較好,主要是應用太複雜了。

微軟沈向洋:發展人工智能必須“以人為先”

最後的BAT同臺出鏡?馬雲再爆金句:AI翻譯錯了!

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微軟人工智能及微軟研究事業部負責人沈向洋也出席了這次人工智能大會。沈向洋表示,“人工智能將會延展人類的能力。這要求必須以基於人類立場來設計和發展人工智能,以人為先——以人為中心。”

“計算機本身並無善惡之念,善惡之心在於人類。”沈向洋稱,我們需要確保人工智能的設計者——軟件工程師、算法科學家——掌握正確的工具,擁有正確的意識觀念,幫助他們設計人工智能的系統。

沈向洋介紹,人工智能快速發展主要得力於三個因素,即“兩大一精”:大數據、雲計算帶來的強大的計算能力、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精準算法,這三個領域的發力,將能讓人工智能顛覆所有的商業應用、影響每一個人的生活、解決人類面臨的很多最具挑戰的問題。

此次大會上,沈向洋也重磅宣佈了微軟亞洲研究院的新動作,將在上海成立微軟亞洲研究院-上海,並與上海儀電合作,在上海建立人工智能創新院。

雷軍:只有開源合作,才能共同推進人工智能新時代

最後的BAT同臺出鏡?馬雲再爆金句:AI翻譯錯了!

小米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雷軍首先談到AI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阿爾法狗擊敗人類棋手。“公眾理解的是,人工智能擊敗了人類高手。對於我這個計算機科班學生和圍棋愛好者來說,不完全是這樣。我們曾經認為在100年內都不可能擊敗圍棋,兩年半前AI贏了。這是因為技術產生了巨大的顛覆和突破,不僅僅是計算能力的原因,最核心的是算法的突破,使得AI進入了大規模的實用階段。它是人類社會的重大突破。”

雷軍說,人類已經進入人工智能時代,不管你走在哪裡,所有的巨頭都在討論人工智能。

對於小米公司,雷軍說,“在深度思考後,別無選擇,要把AI演練成小米重要的戰略。”我們的優勢是有海量設備、海量數據,我們有對AI時代的認知,我們的突破口就是IoT。AI和IoT,也就是物聯網,既讓公司立足,也為整個世界的AI發展作出一點點的貢獻。我相信只有開源開放的心態,才能一起把AI做好。

潘雲鶴院士:人工智能必將邁向2.0

最後的BAT同臺出鏡?馬雲再爆金句:AI翻譯錯了!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諮詢委員會組長潘雲鶴表示,當前人工智能的發展是建立在新的信息環境中,大數據智能、群體智能、跨媒體智能、人機混合增強智能、自主智能系統成為5個新方向,人工智能已經走向了2.0時代,新的AI技術的應用將推動智能城市、智能醫療以及智能製造等產業發展。

首先是大數據智能的湧現,潘雲鶴說,大渡河水電公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成功的利用大數據水情預報把大渡河變成一個水電公司。接著群體智能開始萌芽,在醫學上人和機器融合的智能裝備已經投入使用。

此外,跨媒體智能也開始興起。潘雲鶴表示,在人工智能1.0時代人們集中精力地處理多個自然語言媒體,而到了2.0時代必須解決的是多個媒體的綜合使用,比如VR遊戲就是嘗試的這個技術。“在人工智能2.0的時代,將有大量的自主智能系統出現,而不是去模擬人的行為。”

總得來說,今天各家所表達的觀點,讓我們對AI有了更加新鮮的認知,而且各個企業在AI方面的發展路徑也會有所不同,比如騰訊和百度會注重對人工智能系統化的佈局,阿里和微軟則強調AI對人們意識和思想的改變,而華為和小米則更關心AI的應用和落地。

【關注我們,看最有料的雲計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