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張小田教授:免疫治療新葯頻出 I期研究即登陸ASCO大會

無論從臨床研究、轉化研究抑或臨床實踐,免疫治療(IO ,immuno-oncology)已成為徹底顛覆傳統治療手段的抗腫瘤治療策略。本屆ASCO年會中,IO治療在肺癌、黑色素瘤等療效優勢瘤種繼續大放異彩,捷報頻頻。同時新藥物研發、療效相關標誌物探討、聯合治療模式、療效評價等都是2018 ASCO的重頭戲。在Hall D2的教育專場(immunotherapy biomarkers,beyond PD-L1)以及口頭報告專場(developmental therapeutics-Immunotherapy)場場爆滿一座難求,特別是在研新藥雖然多處於I期階段,但許多創新性理念得到與會專家的關注,期待突破。

張小田教授:免疫治療新藥頻出 I期研究即登陸ASCO大會

張小田教授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國際合作交流部副主任,內科教研室常務副主任

CSCO青年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 副主任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治療與支持委員會委員 秘書長 化療營養學組 組長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腫瘤營養治療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循證醫學專業委員會營養學組組員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執行委員會委員

中國老年學會老年腫瘤專業委員會胃腸分委會常務委員

中華醫學會臨床流行病學分會第六屆委員會循證醫學學組委員

Abstract 3000: ICONIC study(ICOS激動劑)

JTX-2011是首個作用於ICOS(Inducible CO-Stimulator of T cells)的IgG1抗體,是一種ICOS激動劑。ICOS表達於T細胞並與Ipilimumab療效較好相關,轉移性黑色素瘤經Ipi治療後,ICOS可以表達上調,ICOS陽性者與陰性者OS分別為20個月對比8.1個月,因此ICOS可作為聯合治療的理想靶點。JTX-2011與ICOS結合後,激活並促進T效應細胞的增殖,同時選擇性減少了腫瘤內Treg細胞。

張小田教授:免疫治療新藥頻出 I期研究即登陸ASCO大會

ICONIC 1/2期臨床研究的兩個隊列(單藥組,及聯合Nivolumab組)除探索安全性及RP2D外,在探索性研究終點中,也關注了外周血基因印跡及免疫細胞亞群,在組織學標本中探討ICOS表達以及基因印跡是否可以作為療效預測標誌物。在2期研究中富集了ICOS高表達腫瘤(NSCLC、胃癌、頭頸部鱗癌,及其他實體瘤,如有FDA批准的抗PD1治療適應症,需在抗PD1治療失敗後方可入組)。最終1期和2期分別入組40例及27例患者,研究確定了JTX-2011的給藥劑量為0.3mg/kg(單藥及Nivo聯合劑量),在1/2期研究中均顯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單藥組總體疾病控制率(DCR)為25%(1期)及19%(2期),聯合Nivo組的DCR分別為29%(1期)及32%(2期)。研究同時發現,組織學ICOS高表達,外周血新出現ICOS hi CD4+ T細胞是預後較好的標誌物。在2例晚期胃癌多線治療後的患者獲得了明顯的腫瘤退縮,疾病控制分別大於8.5個月及11個月。後續研究將納入與ipilimumab的聯合治療,以及確認上述療效預測標誌物的價值。

張小田教授:免疫治療新藥頻出 I期研究即登陸ASCO大會

Abstract 3001: varlilumab(抗CD27激動劑抗體)

CD27是TNF受體超家族成員之一,持續表達於多數T細胞,部分B細胞亞群及NK細胞,CD27激活可通過多種途徑活化T細胞並促進其增殖。前期體外研究發現其聯合抗PD-(L)1治療後,T細胞的活性及數量均明顯增加,且在淋巴瘤動物模型中顯示了協同抗腫瘤作用。

張小田教授:免疫治療新藥頻出 I期研究即登陸ASCO大會

本研究亦為1/2期臨床研究,為Varli與Nivo聯合給藥,1期階段納入多種實體瘤,探索劑量,2期階段納入18例結直腸癌及54例卵巢癌,其中結直腸癌納入標準為所有化療藥物及靶向藥物均失敗者。總體ORR為5%,DCR為19-20%;其中一例結直腸癌患者獲得了95%的腫瘤退縮,PFS為35個月以上,其生物學特點為MSI-high及高腫瘤突變負荷。收集並分析外周血標本顯示,多數患者治療後Treg明顯下降,趨化因子CCL2、CCL4及CXCL9等顯著上升;患者基線標本檢測顯示多為PDL1陰性或TILs陰性,但60%的卵巢癌患者治療後再次檢測顯示PDL1和CD8Tils明顯上升,且與療效相關。治療前後PDL1和CD8表達變化是本研究非常特殊的一個發現,後續將探討這種轉變的預測標誌物。

Abstract 3002: Hu5F9-G4(抗CD47單抗)

CD47是細胞表面一種重要的“自我”標誌物,是調節巨噬細胞吞噬作用的重要信號,年輕紅細胞表面高表達CD47,而衰老紅細胞表面CD47表達下調,因此後者被巨噬細胞清除。多種腫瘤細胞表面高表達CD47,因此向免疫系統發出“don't eat me”的信號。

張小田教授:免疫治療新藥頻出 I期研究即登陸ASCO大會

5F9是靶向於CD47的人源化IgG4單抗,與T細胞的免疫檢查點拮抗劑作用相似,解除了失活體內免疫系統的抑制,在臨床前研究顯示其單藥或與ICIs聯合對多種惡性腫瘤有明顯的抗腫瘤作用。在該項I期臨床研究中,共納入62例患者,確定RP2Ds為1mg/kg(d1)及後續30mg/kg(qW)。由於對紅細胞破壞的影響,5F9首劑量僅為1mg/kg,僅有1/2級短暫急性貧血,13例卵巢癌患者中有2例有效且疾病控制長達23及41周以上,目前在卵巢癌中進行擴展研究。13例多線治療後結直腸癌患者中有6例獲得疾病穩定,中位PFS為18周,後續研究將聯合PDL1單抗進行探索。

上述3個藥物中,前兩者旨在激活T細胞並促進增殖,後者為解除免疫抑制,作用機制各有不同,但都有與現有ICIs聯合的理論機制,無論是單藥或聯合治療均值得期待。從優效人群篩選來看,獲益人群均具有明顯免疫特點或分子生物學特點,如ICOS等相關標誌物表達、外周血免疫細胞亞群改變、PDL1/CD8表達上調等;從治療獲益看,腫瘤退縮往往伴隨非常長的疾病控制時間,這也是免疫治療真正獲益人群的特點。我們一方面要篩選出這類人群,同時還應該對其進行細緻管理,包括免疫治療持續時間、起始時機、聯合治療方式等。

在本專場中,還包括3項細胞免疫治療的報告,B細胞淋巴瘤的Axi-cel(抗CD19 CART)、HPV相關疾病的HPV-Tils輸注、黏液/圓細胞脂肪肉瘤的NY-ESO-1c259 TCR,也在I期研究中積累了安全性和療效探索的數據,相信在未來的2期或3期研究中會有所斬獲。

總之,在胃腸道腫瘤如胃癌中,化療藥物的療效已達平臺,抗her2及非Her2靶點的探索也面臨瓶頸,上述在研新藥從不同角度探索不同機制,特別是ICOS激動劑在胃癌患者的初步療效令人期待,期望未來能夠在III期研究中得以驗證。

版權屬腫瘤資訊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內容,須獲得授權,且在醒目位置處註明“轉自:良醫匯-腫瘤醫生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