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家庭教育孩子都會讓其“每天一家務”,家務怎樣讓娃大腦受益?

DearJackal


我是一名高中老師,曾經有家長問我,說自己家孩子學習效率低,太磨蹭了。該怎麼辦?我問家長:“孩子平時的生活習慣如何?是不是刷牙洗臉吃飯都有磨蹭的現象?”

家長說的確如此。

李玫瑾教授說,媽媽懶一點,讓孩子多做一點,有利於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人的習慣是相通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是分不開的。那麼做家務,對孩子的大腦有什麼好處呢?

一.孩子0-6歲

孩子從出生之後,各方面的能力都在不斷的發展,主要有大運動能力,精細動作能力,語言能力,社交能力等等。我的女兒現在1歲半,模仿能力非常強,看著家裡人掃地,拖地,她總要跟在後面,拿著簸箕模仿掃灰。在孩子模仿的過程中,大運動能力,身體協調能力,手指的精細動作能力,都在不斷的發展。

其次,孩子在模仿的過程中,和家長進行交流,也有利於語言能力的發展。孩子通過自己的雙手,做成了一件事,有利於孩子的自信心的增強。孩子專注於做某件事,可以鍛鍊孩子的專注力。

這些能力的發展,都有利於孩子今後的發展。家長給孩子可以安排一些簡單的家務,比如說掃地,拿報紙等等。

孩子6歲-12歲

孩子6-12歲,屬於學齡期了,很多時間都在學校,家庭教育如果能夠做的好,可以輔助學校教育,讓孩子發展的更好。

這個時候,家長讓孩子參與到家務勞動中來,除了可以鍛鍊到上述上述能力外,還可以幫助孩子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培養家庭責任感。也可以通過家務勞動,增進親子關係。

孩子12歲以後

孩子越長大,學業壓力越大。這個時候,家長讓孩子做家務,可以輔助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孩子把自己的房間收拾的乾淨整潔,有利於孩子學習條理性的培養。其次,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對家務提一點要求,設定一點標準,讓孩子養成“把一件事做好”的習慣,增強孩子的韌性。家長也可以提高家務的難度,讓孩子幫忙設計一下旅行線路,安排協調旅遊行程,幫助孩子培養規劃能力等等。

最後,高中生久坐學習,對身體也不好,做家務幫助孩子動一動,對身體也有很大的好處。

有時候人們說“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實際上,多動手,有利於大腦的靈活高效運轉。所以,多用孩子,是對孩子的愛~


陳老師談教育


記得有段時間在朋友圈看到這樣的一幕幕:有位媽媽10歲的女兒懂事得讓人心疼

她一個人放學回家,一個人去菜市場買菜,一個人麻溜做飯。

有人可能會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可小女孩的父母都是海寧市中醫院的醫生,自己還是獨生女。

爸媽上班忙,下班又晚,懂事的她主動包攬了做飯這件事,從洗菜、切菜、到做飯,不慌不忙,井井有條,媽媽感動得在朋友圈曬起了貼心的女兒。

很多人羨慕這位媽媽有如此懂事能幹的女兒,但同樣有一個值得我們反思的痛點:

經常聽到有人說,自己是80後,小時候也經常幫爸媽做飯、做家務,為什麼看來稀鬆平常的事,在30年後的今天,一個孩子做飯會變成新聞?

也經常有家長在群裡討論,要不要讓孩子做家務?

有人說,孩子那麼小,哪裡捨得讓他們幹家務,萬一磕到碰到怎麼辦?

也有人說,讓孩子學這些幹嘛,他只要把學習搞好,將來考個好大學就行!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只要學習好

”已成為很多父母的共識。

...

詩人於戈曾說過:“你什麼都可以給孩子,唯獨對生活的經歷,喜怒哀樂、成功挫折,你無法給孩子。”

哈佛大學一項調查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結論:“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後就業率15∶1,犯罪率1∶10”。

而在美國豪門洛克菲勒家族,六代相傳,從沒出過一個敗家子,就因為承襲了從小讓孩子記賬和做家務的家規。

中國半個聖人曾國藩直接乾脆的說:“看一個家庭的興敗只看三個地方,其中一點就是看子孫有沒有做家務

...


讓孩子從小練習做家務,其目的不是為父母分憂解勞,實則是對孩子從身體到心靈的一系列培養

  • 培養責任心

對於孩子來說,家務是什麼?家務就是大家的事,是對自己和對家人的擔當,包容生活的瑣碎,為獨立成人做好準備。

通過做家務孩子會明白:他是家庭成員之一,有義務為家庭生活做貢獻。


感統訓練一般是通過各種各樣有針對性的感覺刺激,讓孩子的大腦和各大感覺系統在不斷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實現感統能力的提高,而在平日裡,讓孩子嘗試一些適合的家務,其感統能力一樣會有所提高。


  • 幫助練習動作技能

心靈手巧的孩子大多會一些家務或者手工活,不同的家務可以鍛鍊到不同的部位,比如疊衣服可練習到小肌肉、擦地板則可以鍛鍊到大肌肉。


  • 提升大腦認知和解決問題能力

孩子從不會做家務到熟練做家務,是一個涵蓋家庭各方各面和運用各種家用工具的一個不斷完善的認知過程。


在孩子剛開始學習做家務時,一定有做不好的時候,但是父母不需要著急,在練習過程中,孩子會觀察父母的做法,父母也可一步一步地進行示範講解,讓孩子通過模仿父母的動作來完成家務、讓孩子思考“怎麼做才能做得好”,進而學習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


怎麼引導孩子積極做家務呢?


  • 自主安排家務計劃

不知道讓孩子做什麼家務的父母,可以將某一特定任務指定某一孩子去幹,讓孩子自己安排完成的計劃,並確定完成任務的期限,而不是隨時使喚孩子。

同時,也列出父母應做的事情,不能讓孩子感到父母只在吩咐他們做家務。作為父母,應該使孩子知道自己也要做比他多得多的工作。


  • 在孩子面前適當懶點

都說:懶媽媽最容易培養出勤快的孩子。

見過很多埋怨自己孩子不做家務的媽媽,“我家孩子就是不會做家務,其他什麼都好”,一邊這樣說著,一邊麻利的替孩子包辦了一切,孩子插手的機會都沒有。

不要說孩子會不會做,給個機會讓孩子試試,如果孩子已經習慣一切都是媽媽代勞,媽媽可以在孩子面前稍微示弱下,比如:“媽媽今天有點累,你可以跟媽媽一起做飯嗎?”

  • 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權利

很多父母讓孩子做家務,孩子表示不願意,可能是剛好這個家務孩子不喜歡做,父母沒有給孩子選擇權。


讓孩子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兩項工作,這會讓孩子感到,自己擁有選擇和控制的權力。從而心甘情願去做自己選擇的工作。


  • 最好不要用金錢誘惑孩子

很多父母讓孩子做家務是有獎勵的,適當使用可以讓孩子學會理財。

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會讓孩子覺得這是場交易,傷害了家庭責任感的建立。

而且,孩子一旦習慣做家務就有錢的意識,假如有天父母沒有兌現,父母在孩子心理的威信就會大大降低,引起矛盾。


在很多國家,讓孩子從小參與到家務勞動中幾乎是共識。精英教育從來都不是隻侷限在課內學習,家庭生活中的鍛鍊能帶給孩子更多。


看似簡單的家務勞動,帶給孩子的獨立、自信、自強都是一生的財富。爸爸媽媽們應該學會讓孩子去體驗家務勞動,孩子進一步,大人退一步,這就叫成長!


家務時間表

<strong>


多特兒童專注力


我一直覺得我從小到大,從沒人輔導我作業,沒上過任何興趣班,活到現在能夠邏輯清晰、工作麻利、做事條理,功勞都要歸功於做家務。

小時候家裡重男輕女嚴重,父母不在家,跟著爺爺奶奶過,家裡就一個弟弟是男孩,家務都是我跟我姐承包了,那是我才8歲不到,早上要6點起床,我跟我姐一人掃房間一人掃院子,完了做早餐,用柴火灶的,我燒火,我姐下米做飯之類,我的頭髮經常被火燒到。

洗碗、洗衣服這些都不用說,感覺都是在自然而然中,沒人教都會了,偶爾做的慢,還會被奶奶罵,因此漸漸的學會了,怎樣在短時間內,快又好同時做好飯、燒好水、洗完衣服,對於當初8歲的小孩來說,能安靜的做作業是幸福的事。

相反我弟從小到大,被我奶奶保護著,都不用做任何家務,現在工作了,自己一個人在外上班,別說個人的自理能力磕磕碰碰委屈了很久,洗個碗都覺得是天大的事,心裡工作鬥爭要自我調整很久。

我兒子現在才5週歲,自己分內的事,全都讓他自己做了,現在會自己刷牙、洗臉、穿衣服、整理書包、曬衣服。基本我不用幫忙了。

家務可以讓孩子有家庭責任感、參與感,同時會有感恩心,不會覺得父母幫忙是理所當然的。

家務可以鍛鍊思維、時間管理。

家務是鍛鍊手、眼綜合能力。


二媽陪娃


其實在中國,現在很多家長都不需要孩子做家務了,只要孩子不吵不鬧,好好學習,家長就特別開心了。我同學的小孩今年上二年級了,他啥事情都不會做,一天到晚就粘著他媽媽,吃個飯,還要他媽媽哄他,喂他。每次跟他們吃飯,說實話,我真的胃口特別不好,實在有點看不下去的感覺。

按說同學這麼細心照顧孩子,那孩子身體應該很不錯了。但事實往往相反,這孩子特別瘦,用我們老家的話說風一吹就倒的那種,8歲多的孩子,說話也是嬌聲妖氣的,我感覺還沒我家三歲的女兒說話爽氣。

這孩子啥事也不做,自然也不知道心疼自己的媽媽。他媽媽生病住院了,他就守在媽媽身邊,一會要媽媽買這個玩具,一會要吃那個零食的,吵得人頭都大了。

我覺得愛孩子,真的不是讓他衣食無憂,啥事不讓他做,而是要讓孩子學會獨立,有自己動手的能力。

而且勞動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心,他沒人付出勞動哪裡會知道生活的不易呢?我表弟也是從小啥活不做,現在高二了,有次說要跟我來深圳玩。我讓他收拾衣服,結果弄了個把小時,愣是一件衣服都沒整理好,最後還讓他爸爸幫他整理好行李的,我實氣不過了,問他:”你會做什麼?“表弟很理直氣壯的說:”我會讀書。“在他心中讀書就是他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其他的人為他讀書就得給他服務。說實話,這樣的孩子工作以後,多半也是不是體恤家長的。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力的家務活。


悅讀會


論一個優秀“後媽”的養成記!做家務啊。

額,錯了,我是正宗嫡親的老母親,我的意思就是說,在培養娃做家務上,向“後媽”進軍,hohoho,其實,我們小時候哪個不做家務啊?

我小時候,回家就去挖野菜,當然,這項家務我很喜歡,可以在大自然裡瘋跑。

現在的孩子,家裡大多沒有太多家務,也就掃掃地,擦擦桌子,洗洗碗,如果家裡有老人的話,順手就做啦,哪還輪到孩子做,但是,且慢。

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對456名孩子做過長達20多年的根據研究發現,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就業率為15:1,前者收入比後者高20%,同時,犯罪率是1:10,愛做家務的孩子,心理疾病都少!

看到這裡怎麼樣?

再來看看,國內的研究結果:

中科院曾經對全國2萬多名家長和兒童做過調研,在孩子專門負責一兩項家務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秀的佔86.92%,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成的家庭裡,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僅為3.17%。

這回看到了吧,別不捨得用你家娃!該用就得用,再說大了想用都用不著了,光給自己家“親愛的”幹活去啦。

問題來了,如何讓孩子愛上家務呢?

1.思想統一戰線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把上面的數據打出來給娃看看,告訴他哈佛大學,那可是全世界所有孩子最嚮往的地方,想去不?想去,先做家務吧!

孩子這種小生物,父母說話有時候未必管用,看書上和老師講的他可是記得門兒清呢。

先從思想上建立意識,娃才能心甘情願,貪玩是娃的本性,哦,不,是整個人類的屬性。

2.設立目標,依照執行

思想統一之後,下一步就是開始分派任務啦,我和娃商量的結果是,每天需要拖地,整理房間和飯後洗碗,這時候就要落實到紙上啦,不落實在白紙黑字上,娃可是能放賴就放賴,熊著呢。

我家的表格叫,打家務小怪獸通關表,每日完成得好,就畫上紅星星。和孩子商定好,滿多少個小紅星,就可以滿足自己的一個願望。

正面管教裡說,要把權力還給孩子。不要命令孩子做事情,而是和他一同協商,父母與孩子是一種合作的關係。制定表格時就讓孩子參乎,只有讓孩子制定他才會覺得不是被動的。

而表達願望時,也是娃最喜歡的時刻啦。

3.反饋要及時,也就是及時誇誇誇

遊戲之所以讓孩子們痴迷其中,其中一個重要原理就是反饋要及時,只要你打通關,馬上,啪,來朵小紅花或者小獎章,可能還有兵器之類的,這種及時反饋也是特別令孩子開心。

尤其是前幾天,娃是最有熱情的,有熱情時一定要及時鼓勵,當你如地主婆一般坐在沙發上,娃在廚房洗好碗時,一定及時跑過去說:嗯,兒子,洗得好像比媽媽的還乾淨呢,你是個做事認真的小孩子哦。

於是,娃屁顛屁顛地順便把電飯鍋也就幫你洗了,因為你以前都是一起做的,實際上,這個電飯鍋並不在他的家務清單上,我當時是想自己洗的,怕他洗的不乾淨。

娃一開心,就洗一贈一了,給你一個surprise!

老母親的心也跟著幸福到極點,哎,誰叫老母親奉獻慣了,別人一付出,一給surprise自己就感動得不得了。

如同開啟了潘多拉寶盒,驚喜一個接著一個。孩子,其實是最能給大人驚喜的,只要你懂得如何開啟他。

此時的情形是,我坐在這裡碼字,娃在勤奮收拾房間中!

一代無敵地主婆老母親兼職後媽正在誕生中。


jason媽咪有辦法


記得我小時候,生活在農村,父母根本不會像現在的父母一樣那麼精心照顧孩子,記得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已經會自己在家做飯了,為的是父母從地裡回來有口飯吃。早上5點多就起床上早自習,都是自己自覺起床沒有人叫,早自習放學自己做早餐。雖然說那時候的飯也簡單,但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也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好在那時候都是燒的煤爐,不像現在爐灶那麼高,還有一定的危險性。

為什麼現在孩子不做家務?

現在的孩子之所以不愛做家務,主要是以下兩個原因:

1、家裡大人多孩子少

現在養孩子壓力大,所以一般家裡都是獨生子女,最多也就兩個孩子,孩子少大人多,父母加上老人一家幾口圍著一個孩子轉,根本沒有孩子自己下手做家務的機會。

2、家長科學教養的意識強了

現在家庭條件都好了,家長也有科學教養的意識,孩子從出生沒多久就上各種早教班,父母恨不得多出一倍時間讓孩子學習,做家務浪費時間,家長希望把這時間節約下來讓孩子學習。

做家務對孩子的重要性有哪些?

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項調查,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還有專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1. 鍛鍊和發展孩子的身體素質

做家務有利於鍛鍊孩子的精細動作,做家務的過程也是鍛鍊和發展孩子身體素質的過程,所以很多人經常做家務利於減肥。

2. 促進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

家務勞動整合了很多認知技能,比如物品的整理涉及到分類能力,做事情的先後順序涉及到孩子的統籌能力、邏輯能力、時間管理等等。

這些能力是影響孩子未來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家務勞動不僅不會影響孩子學習,某種程度上還能促進孩子的學習。

3. 增強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家長總說孩子獨立性差,依賴性強,不會自我管理,其實是家長剝奪了孩子鍛鍊的機會。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對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特別重要。

4.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感恩心

爸媽應該有意識地讓孩子感受到他也是家庭中的一分子,做家務是他的義務。家務勞動可以讓孩子產生自豪感和責任心,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社會閱歷的增加,這種責任心和自豪感會不斷地提升。

如何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

既然做家務有那麼多的好處,那麼我們如何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呢?

1、給孩子提供機會

很多家長不讓孩子做家務,主要的原因是害怕孩子做不好,浪費太多時間,我們要知道做家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鍛鍊,孩子剛開始做家務時肯定會做不好,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給孩子做示範,教他一些小技巧。在生活中,家長也要嚴格要求自己,給孩子做好表率。

2、給孩子適量的家務

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給孩子提供適合孩子的家務,這樣孩子才能在做家務的過程中找到價值感,至此對家務產生更大的興趣。千萬不要偏激地一股腦把家務丟給孩子自己做甩手掌櫃,這樣會挫傷孩子做家務的積極性。

3、多肯定,多表揚

孩子做家務做不好,但也要肯定孩子微小的進步,只要孩子對家務保持興趣,就要耐心細心地教給孩子如何去做,讓孩子慢慢成長。

教育從來都不是隻侷限在課堂學習,家庭生活中的各種鍛鍊機會能帶給孩子更多。看似無意義的家務勞動,帶給孩子的獨立、自信、快樂和能力卻是他們一生的財富。


陪寶寶寫日記


我覺得適當讓孩子做一些家務,是可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的。至於大腦受益,我覺得應該是做家務能勞逸結合,培養好的習慣。我兩個孩子都是從一歲兩個月開始,對丟垃圾和掃地是最感興趣的,熱情超過了所有的玩具。也是從一歲丟自己的垃圾開始培養兩個孩子,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一歲幾個月正是孩子探索興趣最濃厚的時候,也是最好培養孩子習慣的時候。

然後隨著孩子的年齡越來越大,慢慢的增加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務,讓孩子感受到他也是家庭成員的一部分,除了自己的事情,比如吃飯穿衣自己做好後,也能幫家庭分擔一些家務,比如洗碗,掃地,澆花。最開始可以父母帶著孩子一起做,孩子一般特別樂意,不過最開始孩子做家務的時候,切記吹毛求疵,可以適當的鼓勵孩子,孩子才會在做家務中找到樂趣。

孩子學會自己做家務後,更容易學會體諒別人,尤其是父母,知道做家務不容易了,也會學會保持家裡的整潔。現在大寶經常會說,媽媽我們一起掃地吧,要不我們家不漂亮了,同學都不喜歡我們家了。慢慢的隨著孩子年齡越來越大,基本家裡很多事情也不要父母管了,孩子也能越來越獨立了。


遇見曉C


生活不是予取予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培養出來的不是孩子,是“祖宗”,你得供著。

說說我兒子的情況吧。孩子會爬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幫忙做家務了,是不是覺得我這個做老師的有點狠?哈哈,先彆著急下結論,往下看。

剛學會爬的孩子,最喜歡的就是四處爬,我呢,幫他買了一條抹布褲子(褲子正面都是抹布纖維的那種),這樣他爬到哪裡,都能幫我擦地。這褲子有點是還能防水,所以稍微打溼一點,他身體也沒有涼涼的感覺。

後來他滿滿長大了,當他會走的時候,我會讓他幫我取東西。剛好是需要鍛鍊肌肉的時候,多走才能走得文檔。反正也要走來走去,不如幫爸爸去拿本書,去拿個遙控器之類的。

再後來,倒垃圾、擦桌子、擺餐具都不是問題了。在這個過程中,我會充分利用他的興趣來激發他的熱情。我兒子特別喜歡電器,凡是插上電能動、能轉、能跑、能震動、能亮、能吹風的東西他都喜歡,同時機械也是他的真愛。

所以從很早開始,家裡所有跟電相關、跟機械相關的,能幫助家務的設備,我都會拽著她的手,讓他去體驗。現在他已經清楚地知道了,哪些電器該怎麼操作,所以我也不需要再擔心有什麼觸電的危險了。

現在我會鼓勵他推著電動吸塵器,幫忙打掃地面;鼓勵他切切水果,用榨汁機榨果汁;鼓勵他用手機連上電視給我播視頻;甚至鼓勵他用螺絲刀拆卸玩具進行修理;鼓勵他安裝抽屜上的抽屜鎖等等。

現在的情況:他自己的房間,從衛生打掃、到物品整理都是他自己負責,當然,我也要妥協一些,他喜歡把繩子纏到很多地方連成一體,他喜歡用雙面膠和透明膠粘在晾衣架、電器上面,他喜歡把自己的東西摞得很高,我也不會去強行干涉他。

為什麼鼓勵孩子做家務呢。第一,肢體運動能夠促進腦神經發育,讓孩子變得更聰明;第二,家務能夠培養孩子的獨立,畢竟他總要獨自面對生活的;第三,家務能讓孩子熱愛生活,與其把家務當成負擔,不如把樂趣藏在裡面。

我在鼓勵孩子做家務的時候,首先會明確完成任務的標準和時間,其次會啟發他做事的方法,再次會明確獎勵的標準和方式。所以,幾年來,我倆還是合作非常愉快的。

你的孩子幾歲開始做的家務?都做什麼呢?他喜歡做家務嗎?留言聊幾句吧。

通俗易懂的教育內容,關注繆老師,就對了。

繆老師妙筆生花


近日,一個3歲美國小男孩親自做飯視頻火爆網絡,網友們不由驚呼小傢伙智商、情商、逆商真是一流。\r

視頻開頭,小傢伙很得意的告訴我們,今天要給一個很特別的女生做飯,而那個特別的女生竟是孩子的媽媽。\r

去超市買材料、佈置餐桌、加熱食材、擁抱親吻,一切都是那麼有序有愛。正如網友們評論:做事很有條理,一看就是練家子。\r

最讓我動容的是小傢伙在準備飲料時不小心把一杯飲料灑到地上,小傢伙趕緊拿布子擦了擦,重新倒了兩杯後又滑倒了,雖然看出來小傢伙有點生氣,但是仍然起身拿抹布去擦。\r

沒有哭鬧,沒有抱怨,只是趕緊想辦法解決問題。\r

雖然孩子做得飯可能不太熱,飯菜也不好吃,但是孩子媽媽非常感謝寶貝為她做得一切。\r

在我們國家,對於很多大人們而言,孩子永遠是孩子,他們的童年應該是吃、玩、睡,當然,還有學習。\r

小時候,看老媽收拾房間辛苦,我偶爾也會上去幫忙,拖地、做飯。但是,我的付出換來的只是媽媽反覆的嘮叨批評,這裡沒擦乾淨,那裡做的不對。久而久之,我對做家務、做飯完全沒有了興趣。\r

孩子動作緩慢,父母覺得他們做事拖拉,需要糾正。孩子沒有做好,父母會覺得孩子總愛添亂,還不如自己去做。孩子不服從命令,父母會覺得孩子脾氣倔,長大了可了不得,必須嚴加管教。\r

總之,再小的孩子,在父母眼裡,總會有一系列標準不斷強加到孩子身上,讓他們失去嘗試的慾望。父母一方面不斷吶喊:我的孩子怎麼不愛學習,一方面又不斷強加干涉孩子自主學習的過程。\r

或許在父母的心裡,是願意給與孩子空間的,但是,當孩子在嘗試中犯錯或者行動緩慢時,父母就會以自以為是得按照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孩子。\r

失去探索的慾望,也就失去了成長的動力。沒有享受成功的喜悅,也就體會不到自信的快樂。\r

我想這才是做家務的最大意義所在。





nana雜貨鋪


【香香的託比】回答:

做不做家務,一時半會兒看不出什麼差別,但人生如同河流,上游的失之毫釐,在下游時可能會差之千里。

先來講兩個故事,讓我們感受一下:做家務的孩子與不做家務的孩子,他們的成長曆程會有什麼樣的不同。

做家務的埃隆·馬斯克

相信大家都知道這位馬斯克,百度一下,滿屏都是關於他的信息,隨便摘抄一段:

完成了私人公司發射火箭的壯舉,與此同時他造出了全世界最好的電動汽車。此前,他打造出世界上最大的網絡支付平臺。埃隆•馬斯克是SpaceX、特斯拉汽車及PayPal三家公司的創始人,他遠遠地將世界甩在了身後。

馬斯克曾提及到:“在南非,每個白人家裡都有僕人和保姆,但父親讓我們玩一種名叫‘美國,美國’的遊戲,讓我們扮演美國孩子,要像美國小孩那樣打掃房間、打理草坪,所有家務活都得自己做。”

他15歲時獲得了一本加拿大護照,買機票來到蒙特利爾,當時他身無分文,無家可歸。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裡,他在農場裡打零工度日,拾掇菜地、鏟稻穀這樣的農活都做過,甚至還給木材廠清洗過鍋爐。

馬斯克在做家務中獲得的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他一生都有積極的影響。他一個人也敢白手起家,在陌生的城市一邊讀書一邊養活自己。正是這種骨子裡的自信,讓他勇於思考、一路向前,用自己的事業刷新人類對天才和英雄的認知!

不做家務的王猛

北大留美碩士王猛,曾經在網上發佈過萬字控訴,說的是因為父母的過度管控,導到他始終沒有信心去正常生活和工作。

他曾經是考上北大的理科狀元,讀完本科又考上美國排名前50的研究生,可以說智商非常高。

王猛從小就不用做任何家務,他的父母認為,只要學習成績好了,就萬事大吉。

王猛說,有一次因為不會剝雞蛋,被二姨嘲笑了很多年;從小學一年級時就被同學嘲笑"很聰明但動手能力很差",這樣的陰影一直伴隨他。

父母總盡力給他安排各種“保護”,唯獨忘記了教給他生活中的基本自理能力和各種生活技能。王猛到了研究生的時候,還是覺得自己動手能力不好,做什麼事情都畏手畏腳;這個小小的缺陷,本來可以通過練習就可以改善,卻被他無限誇張放大成為人生的絆腳石。

最終,王猛用自己的才華和智商與父母抗爭,其實我們明白,他一直都沒有真正脫離父母的影響。


教育家蒙特梭利說:如果我們要擬定一項育兒原則的話,那麼,第一個原則就是必須讓孩子參與到我們的生活中來。

“做家務”,是兒童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深遠。

家務給孩子最好的感官訓練

對於幼兒階段的孩子來說,豐富的感官(視、聽、觸、味、嗅)刺激,能夠靈敏孩子的心智,是幫助孩子大腦發育的重要途徑。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探索欲非常強,很喜歡模仿父母的各種行為,我們要儘可能地給孩子提供嘗試的機會。

引導孩子參與一些簡單的家務,比如生活用品分放、玩具的歸類等等,可以讓孩子感知和觸碰的東西很多,這樣的家務可以幫助年幼的寶寶鍛鍊大動作和手部精細動作。

家務給孩子提供想象力和自信

就拿做菜這一件事情來說,沒有燒過菜的人想要做一道菜,會按照食譜上的幾勺鹽、幾勺糖,按部就班且毫無感覺地完成;而做過菜的人,只需要在食譜上找找靈感即可,製作的過程大部分靠自己的想象和發揮。

而且,隨著一道又一道美食的成功完成,做菜的人會覺得越來越自信,並樂意"開發出"新的美食。

也就是說,經常參加家務勞動的孩子,會更有勇氣挑戰和嘗試新鮮事物。


家務讓孩子掌握獨立自主的能力和社交能力

教育家蔡元培說: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

相比知識的學習,實際生活能力的訓練才是家庭教育中更應該重視的部分。年齡大一些的孩子(9--12歲),可以試著交給他們一些需要更強組織和規劃能力的事情,比如組織安排家庭聚會、寫邀請卡,為賓客準備禮物;擬定出遊計劃和出行攻略等等。

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需要被賦予更多的責任,一定程度上參與到家庭決策的層面中來。

作為父母,我們任重而道遠。給予孩子做家務的機會,當他意識到自己能夠為家庭服務、並得到尊重時,孩子因此在家務勞動中體驗到自身的價值感、學會的解決問題能力、自律的習慣,以及熱愛生活的態度,這些品質將伴隨他們的一生,是獲取幸福重要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