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歷史上,渤海灣就出產中國對蝦嗎?

粒粒久


關於中國對蝦的問題,問我就對了!

說起中國對蝦,我要先說一種我國二級保護動物——斑海豹。

斑海豹是我國特有的海洋哺乳動物,它的背部呈黑灰色,身上有白色花紋向腹部延伸,所以稱它為斑海豹。斑海豹在迴游時,要錯開寒潮期,2009年冬天,就發生過西伯利亞寒潮提前到來,渤海附近海域氣溫驟降,斑海豹由於貪玩或是尋覓食物,而誤入淺水區。當時有十幾只斑海豹被發現擱淺在淺水中,後來是人類幫助它們重新回到了大海。

每年春天,海冰漸漸融化後,斑海豹會破冰而出爬上冰面產仔。這時,它們的主要食物就是近海里的小魚蝦,它們主要捕食一種小蝦,這種小蝦在4月份個頭還很小,可是等到10月份,它們就會長成大蝦,它們,就是聞名世界的中國對蝦!


渤海特有的這種蝦,學名叫東方對蝦,我們俗稱中國對蝦,它是世界蝦類家族裡的佼佼者。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對蝦一說。因為它個體肥,色澤光亮,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等優點,而成為海味裡的極品。中國對蝦的個大體肥,兩個就可以達一斤(市斤),因此舊時候人們售賣時,不是論重量,而是按對賣,所以人們稱它們為對蝦。

在渤海岸邊的魚村裡,如果去詢問上了年齡的老人,他們會說,多年前的渤海和黃海附近海域,對蝦的產量的確很高,每年10月是捕蝦時節,那時的年產量可達成千上萬噸!

可是如今渤海對蝦已經十分珍稀,當然,斑海豹的數量也在劇減。這和環境改變有關,也更和渤海為我國內海,人們長期過度捕撈有關。據說拉漁船拉網是一遍又一遍,偶爾漏網的對蝦,是從鑽井平臺僥倖逃脫的。

真希望多年之後,我們子孫後代認識中國對蝦和斑海豹等海洋生物,不能僅憑圖片和視頻,那樣,將是多麼遺憾的事情啊!(完)


蘭闍讀書


中國對蝦非養殖海捕對蝦,主要來源渤海灣的捕撈船隻。已有很長的捕撈歷史,由於現在的產量減少,野生海蝦越來越少見,渤海灣對蝦每年秋末冬初,就開始越冬洄游,到黃海東南部深海區越冬;第二年春北上,形成產卵洄游。

4月下旬開始產卵,懷卵量30-100萬粒,雌蝦產卵後大部分死亡。卵經過數次變態成為仔蝦,仔蝦約18天經過數十次蛻皮後,變成幼蝦,於6-7月份在河口附近攝食成長。5個月後,即可長成12釐米以上的成蝦,9月份開始 向渤海中部及黃海北部洄游,形成秋收漁汛。

最早記錄的對蝦就是在渤海灣進行捕撈,一般在北方就是叫對蝦而不是中國對蝦,消費者對餐桌上的食用蝦也主要以對蝦最為常見。

目前非養殖對蝦的價格連年上漲,遼寧旅順、河北、山東省及天津市沿海是對蝦的重要產地。


鮁魚圈印象


是啊,講個自己見過真實的事,大概九七 九八年,四艘黃驊的漁船一行配合拉網,捕蝦,到秦皇島靠岸,當時多錢一斤忘記了,只記得四艘船每船分了七萬。

還有一次夜釣,見到四盞小燈(對蝦的眼睛)上下分佈,(對蝦是公上母下游的)一超子下去沒撈到

現在少了,漁政部門每年都向海里撒蝦苗,秋季還是能打到。


老樹7049


對蝦對蝦,一公一母,兩個一對整整一斤。故稱對蝦也。對蝦一生愛好運動,它要從黃海圍著山東半島繞到渤海灣,再從渤海灣繞回黃海。少說有幾千裡地。現代,不良科技人員發明了"斷子絕孫"網(網眼小),此網所過之處,所有海洋生物一網打盡。故,野生對蝦基本上絕跡了。現深中集試產海上牧場,但只能養一些魚類。對蝦是長期行軍者,一路上要遇到過n張斷子絕孫網。野生大對蝦,十分昂貴。快成海中熊貓了。希望引起海政部門高度注意。


大蠍子用戶5950467594


過去的年代,海洋水產資源未遭到撲魚科學技術現代化,各類海洋環境汙染,各種魚獲的冷藏設備應用,以及當時的流通環節落後,海洋中的各種魚,蝦資源是非常豐富的。聽老人們講,每到各種魚蝦出產季節,漁民們捕獲的大量魚獲停在海邊等著那些肩挑小販出售,大些的魚是論條出售的,大蝦是以100對為單位出售的。對蝦的叫法就是這樣延續下來的。


和平83879947


今年淡水蝦漲價很厲害,歷史上有過河蟹,河蝦就很少聽說。肥美的中國對蝦,大部分來源於漁民捕撈,位於膠東半島的渤海灣出產尤為豐厚。據《蝦話聯翩》記載,孔子登泰山前遊歷青島,弟子顏回為老師一行設宴接風,由太太親自下廚操刀,為老師烹製孃家帶來的祖傳爆品——大龍蝦。入座寒暄過後,大家款斟漫飲,次漸談至興濃。孔子感慨食色性也,人既如此,蝦掰蝦扯也應入時,不如將大蝦改為對蝦,成雙入對,一桌人點贊不已。經由朋友圈口口相傳,遂有中國對蝦之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