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未來地球計劃”第二屆中國國家委員會成立

“未來地球計劃”第二屆中國國家委員會(簡稱中委會)5月25日在中山大學珠海校區成立,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任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國雄、侯增謙、傅伯傑,以及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陳迎、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國家發展改革委研究員姜克雋任副主席。第二屆中委會秘書長由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學院院長董文傑接任。

41位自然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43位人文、社科、政策、管理、媒體以及企業領域的代表,共同成為第二屆中委會委員。

秦大河在當天“國際未來地球計劃動態”的大會主旨報告中指出,自工業化革命以來,人類社會面臨全球環境變化帶來的嚴峻挑戰。中委會將加強運用自然、社會和人文科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取得科學突破和重大環境與發展問題的解決方案,為“美麗中國”“人類命運共體”建設作出貢獻。

會上,第一屆中委會秘書長、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天軍作了首屆中委會工作總結報告;董文傑代表第二屆中委會作工作計劃報告。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張建平、新華社國內部高級記者劉詩平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徐晉濤三位委員分別作主題報告。

與會專家還就第二屆中委會工作計劃展開討論和交流,並重申此前第622次香山科學會議上發出的三點倡議:設立“未來地球計劃”研究重大專項,推動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發起以我國為主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未來地球”國際大科學計劃,把“一帶一路”建設成“創新之路”“綠色之路”;推動成立由國家領導人牽頭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未來地球”國際合作委員會等工作。

“未來地球計劃”(2014-2023)是由國際科學理事會和國際社會科學理事會發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環境署、聯合國大學等組建的為期十年的大型科學計劃,其宗旨是應對全球環境變化給各區域、國家和社會帶來的挑戰,加強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溝通與合作,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必要的理論知識、研究手段和方法。2014年,以秦大河院士為主席,劉叢強院士、吳國雄院士、傅伯傑院士、杜祥琬院士,以及潘家華和張勤研究員為副主席的“未來地球計劃”中國委員會(CNC-FE)成立,成為我國科技界參與國際科聯活動、推動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科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