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做人不能太蘇秦,成就了自己的光鮮,揮霍了六國的信任!

做人不能太蘇秦,成就了自己的光鮮,揮霍了六國的信任!

在春秋戰國時代,蘇秦是當時讀書人入仕的佼佼者,貧寒子弟出身,身負六國相印,威名赫赫,出入顯貴,以至於“一怒而天下懼,安居而天下息”,阻秦於函谷關之西,十五年不得進犯。

這樣的成就,不僅其師弟張儀難望其項背,整個中國歷史上也找不出第二個人。

這就是大家眼中的蘇秦,有著波瀾壯闊,蕩氣迴腸的一生。然而,我們知道,歷史形象從來就不是歷史真相,偉大的成就,也不代表遠大的初衷和高尚的品德。

那,蘇秦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首先,他是個聰明人。

太史公說他“連六國從親,此其智有過人者”,他不辭辛苦,先後說服燕易王、趙肅侯、韓宣王、魏襄王、齊宣王、楚威王。對各國君王,先抽絲剝繭地分析天下大勢,各國地理優勢,國家形勢,然後或服之以理,或誘之以利。最終將各懷鬼胎的六國,硬生生綁在一起,共抗暴秦。這般才智不可謂不高,此等口才也不可謂之不好。他勸說六國的辯詞,至今讀來也確是讓人拍案叫絕。

做人不能太蘇秦,成就了自己的光鮮,揮霍了六國的信任!

他說服燕國,不講天下大勢,不講道德曲直,只講眼前利益,建議燕國放棄百年仇恨同趙國合縱,一絕戰亂,積累國力。

他說服趙國,不講與周邊國家的利益糾葛,反而講趙國的戰略形勢,西面強秦,環伺多敵,趙國如想稱霸,應帶頭聯合諸國抗秦,削秦則趙強,攜六國之力,以成自己霸業。

他說服韓國,先揚後抑,以國滅身死的後果智激韓王,使懦弱的韓國也敢於放棄“處處事秦”的外交政策,毅然加入合縱。

他說服魏國,先回顧魏國當年連勝秦國的輝煌歷史,再以魏國國內經濟不輸楚國,卻自甘為小國的方式刺激魏王的霸業雄心,以使之加入合縱。

他說服齊國,讚揚齊國國勢之強大,又對齊國如此強大的國勢卻在列國中沒有相匹配的影響力和威懾力進行分析,駁斥齊國安於自守的統治思想,令其加入合縱。

他說服楚國,直言楚國有和秦國同等級的國力,且秦強則楚弱,楚強則秦弱,又拋出合縱成功楚國就可稱王的誘餌,最後提出五國合縱已經是天賜良機,楚國不參加就喪失了對五國的政治影響力,結果楚王信服並稱“舉國相從”。

至此,六國合縱在蘇秦的幾番言論中就輕而易舉的達成了。

不得不說,蘇秦,高明,是個聰明人。

做人不能太蘇秦,成就了自己的光鮮,揮霍了六國的信任!

但蘇秦這麼做,是出於憎恨暴秦,還是出於六國大義?

都不是,蘇秦高明,但卻絕不高尚,用今天的話說,他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蘇秦憎恨暴秦嗎?否。因為最初蘇秦是想連橫的。

在鬼谷子門下學成《周書陰符》後,蘇秦先去侍奉周顯王,可見當時他還是有正統思想的,但周顯王並不信任他,之後,他西行至秦,向秦惠文王自薦。他遊說惠文王“採取連橫之策,兼併列國,稱帝而治”。只因為秦惠文王認為時機不夠成熟,加之剛處死商鞅,國內經歷大的變動,政局不定,功勳舊臣討厭信口開河的說客,惠文王就以:“毛羽未成,不可以高飛”,打發走了蘇秦。

蘇秦再次出走,入駐燕國,才向燕王兜售合縱之法。可見,蘇秦並不憎恨暴秦,更不是為了六國大義,他反而像個生意人,有人出的價錢合適,他就為誰服務。

秦若用他,他就連橫;六國用他,他就合縱。蘇秦沒有國家大義,也沒有學術堅持。對比孔子,孔子周遊列國,雖屢屢碰壁,仍堅守儒學,哪怕窮困潦倒,仍不忘初心。“士不可以不弘毅”,蘇秦“不弘毅”。

蘇秦高尚嗎?否。看看他對燕易王的言行就知道了。

蘇秦曾說“臣下我不講誠信,正是王上你的福分。那些講誠信的都死守道德,誰為了王上的利益奔走呢?”(出自《戰國策》卷二十九《燕一》)。

這句話是有一定的道理,但讓人感到更多的是一個投機分子的圓滑說辭。

而蘇秦的行為更是令人不齒,“易王母,文侯夫人也,與蘇秦私通。”蘇秦在燕國為官,卻和燕太后私通。

此等言行無論如何也不能稱之為高尚吧?

做人不能太蘇秦,成就了自己的光鮮,揮霍了六國的信任!

蘇秦是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嗎?是。

合縱也好,連橫也罷。秦國一統六國也好,六國共抗強秦也罷。蘇秦都不在意,也不關心。合縱連橫之策,本就不是為了六國的利益,也不是為了秦國的利益,更不是為了天下的利益而想出的對策。而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榮華富貴,出將拜相,眾星捧月,一呼百應才是蘇秦想要的。

合縱連橫是術,對比儒家的仁義之道,墨家的兼愛之道,法家的治國之道,道家的修身之道,蘇秦的合縱連橫,顯得小裡小器。

蘇秦的性格形成在他窮困潦倒時我們可以看出端倪,妻子不做衣,嫂子不做飯,父母冷暴力的情況下(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他說的一句話,最能體現這點。他說:“從師受教,埋頭攻讀,卻不能換來榮華富貴,讀再多書又有什麼用呢。”

可能從那時起,蘇秦的精氣神已經死去了。

平心而論,蘇秦的自私自利雖然不符合道德,但也是他出身底層,歷經爾虞我詐的叢林法則。對當時的禮教道德,他表面上遵從,但是打心底還是看不起的。他的自私自利無可厚非,但是他自私自利的危害卻應令人警醒。

做人不能太蘇秦,成就了自己的光鮮,揮霍了六國的信任!

表面上看,蘇秦成果豐碩,簡簡單單的達成了合縱聯盟,並威懾秦國十五年,但是蘇秦自私自利的性格導致他的合縱只是簡單的利益聯盟。他沒有利用聯盟加深各國政治上的互信,再加上他自己和燕國太后私通,身為齊相卻反間齊國等行為,直接促使各國之間信任的過度消費。以致最後,自己被齊國士大夫所鄙棄,派人暗殺了他。而他死後,合縱聯盟更成了一紙空言,齊魏攻趙,合縱聯盟瓦解。

之後六國又有多次合縱的行為,但出於第一次不成功的經歷,各國之間政治互信已經瓦解,之後的每次合縱都是草草收場,以至於到秦滅六國的時候,各國各自為戰,別說合縱,連信陵君竊符救趙這樣的戰略支援都沒有了。

事後有人問孟子:張儀蘇秦可以算大丈夫吧?一怒而天下懼,安局而天下息。

孟子駁斥地酣暢淋漓:這怎麼能叫大丈夫?居於仁,立於禮,行於義,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那才叫大丈夫。

蘇秦,功成於口舌之利,才止於口舌之利,身敗於口舌之利,且透支六國互信,只能在歷史上刻畫下一個自私自利,巧言令色的形象。

而今天,蘇秦這樣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又有多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