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早期發現孩子有抑鬱症傾向?

_玖玖喵咪


許多人心裡會認為,抑鬱症是大人的專利,與小孩子的世界無緣,其實不然,小孩同樣可以得抑鬱症,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青少年自殺的新聞進入了我們的視野,哪怕是尚未承擔起全部生活責任的未成年人,同樣可以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我們應該開始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目前大眾對抑鬱症的認識度較低,往往很難判斷孩子是不是患上抑鬱症,要麼是過度“診斷”,要麼是太過掉以輕心,又或者是把其它的表現誤以為是抑鬱症。

1、抑鬱情緒VS抑鬱症。抑鬱情緒是人類的一種正常情緒,當一件悲傷的事情發生,孩子又把它歸咎為自己的責任時,抑鬱情緒便會發生。抑鬱情緒區別於抑鬱症的三個特點是:持續時間不那麼長、社會功能損害不嚴重、併發症相對較少。準確判斷孩子抑鬱情緒的嚴重程度,需要父母擁有良好的心態,避免判斷得過重或過輕。

2、內向羞澀VS抑鬱症。我的孩子都不和人說話、也不愛和小夥伴玩,整天就喜歡自己一個人呆在家裡,他是不是得抑鬱症了?不一定。一部分孩子天生膽小,呈現出社交回避的特徵,這種性格往往在5歲之前就觀察得出,如媽媽離開時會嚎啕大哭,遇到親戚和大人不敢打招呼,第一次送去幼兒園時一整天都在喊媽媽,在小夥伴裡經常是不入群的那個等。抑鬱症是在某個時間節點突然就患上的,可以觀察到明顯的變化,而內向羞澀性格卻是一個從小開始、連續變化的過程。

3、對立違抗行為VS抑鬱症。兒童的抑鬱症具有兩極性,一部分兒童的抑鬱情緒會通過易激惹、情緒爆發等形式表現出來,稱為破壞性心境障礙。這種特殊的抑鬱表現是與他人具有對立性的,同時,抑鬱症的一些表現也可能被敏感的父母捕捉為對父母的反抗,如下課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和父母說話、學習成績下降、不配合父母的要求等,這需要父母仔細地鑑別。

當孩子出現一些抑鬱症的表現時,需要父母及時拉響警鐘,同時又需要結合以上的一些情況進行鑑別,以免錯誤判斷。

那麼當孩子出現哪些情況時,需要引起父母的注意呢?

1、社交回避。放學後就把自己反鎖在門裡,小夥伴叫他出去玩兒也不去,父母問他情況也不搭理,不玩電腦也不玩玩具,有時能在床上躺一整天。

2、學習成績突然下降。抑鬱情緒會影響孩子做任何事情的動力,會令孩子難以完成一些原本能夠完成的任務,尤其是那些需要專注力和耐心的任務。因此,當孩子持續地抑鬱,學習成績會收到大幅度的影響。

3、軀體化症狀。抑鬱症會引起一些生理上的併發症,如頭暈、食慾不振、乏力、嗜睡、入睡困難、體重下降等。這些情況不一定是由於軀體疾病引起的,要注意觀察孩子有無其它軀體疾病的一些特徵性症狀,如發熱、咳嗽、紅疹等,同時也要留心孩子有沒有抑鬱症的行為和心理症狀表現。

4、悲觀消極。經常感到自卑,覺得自己這也辦不好,那也辦不好,或者感到前途無望,成績不會變好的、小夥伴不會對我好的,老師也不會表揚自己的,就連父母也說不定差不多放棄自己了。當孩子的注意力一直放在這些消極面上時,就需要父母們多多注意啦。

5、自殘自殺。當長期處於痛苦的情緒中無法擺脫時,可能會採取傷害自己的方式來發洩,經常採取的方式是掐自己或者割腕,當發現孩子手上有傷疤時,父母需要想到,孩子被人虐待的傷痕一般是不會出現在手腕上的,可能是孩子在暗中傷害自己。另外,結束自己的生命也是抑鬱症患者擺脫漫無止境的痛苦方式,如果你的孩子有輕生的念頭,請務必拉響警鐘。

抑鬱症並不可怕,他是可以被發現,並且是可以治療的,這需要父母平時多與孩子互動、關注孩子的動態,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孩子的變化,另外,需要父母瞭解抑鬱症相關的知識,以便準確地辨識抑鬱症,並給予孩子合適的幫助和心理支持。


多點心理


1.抑鬱症早期可能會出現人格解體,具體表現在自己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客觀世界也變得模模糊糊,存在不真實感,對本來非常關心的人不再關心愛護,自己體驗不到愛與被愛的樂趣,甚至嚴重的可能會出現妄想。

  2.抑鬱症可能會伴隨著軀體疾病症狀,但是到醫院檢查又查不出有病,這種感覺包括睡眠障礙、不思飲食、體重減輕、頭痛頭暈等症狀。

  3.抑鬱症的一個顯著的特徵是對原本非常有興趣的事情失去了興趣,對任何事情都變得不再關心,不再感興趣,這個時候患者往往將自己與世界隔離,不出門,不交朋友,不參加社會活動等等、

  4.抑鬱症患者原本思維敏捷,患上抑鬱症以後變得思維遲緩,反應非常慢,從不主動說話,變得寡言少語,並且語速變得很慢,思考問題出現了思維障礙。

  5.抑鬱症患者還會出現焦慮症狀,比如坐立難安,自罪自責,覺得自己的世界末日快到了,將本來不大的事情想象的好像天大一樣,感覺自己快要過不去了。


智欽孕嬰平臺


“如何在早期發現孩子有抑鬱傾向”,首先,給提出這個問題的家長點贊!隨著每年高考結束後那些觸目驚心的新聞還有那些影視明星頻頻自殺的熱搜,“抑鬱症”這個詞也在慢慢的引起更多人的注意。的確,如果可以在早期、抑鬱症尚處在萌芽狀態的時候就發現,那麼就可以防微杜漸,不至於發生悲劇。


那麼,如何在早期發現孩子有抑鬱傾向呢?當你的孩子出現以下症狀的時候,你就要小心了:


1.情緒持續低落:發現孩子近期突然變得有些鬱鬱寡歡、不喜歡與人接觸、不喜歡講話、很少笑、對事物反應有些遲鈍、經常一個人待著發愣/走神、容易煩躁(尤其是被打擾的時候)

2.沉迷於一些可以讓他從現實當中脫離出來的東西:比如,近期孩子突然變得特別迷戀、依賴讀小說、上虛擬社交網站、遊戲等等。而不喜歡社交和享受現實生活。

3.情緒波動大:孩子的情緒出現忽高忽低的狀態,讓人摸不著頭腦,一點小事,要麼過於高興和激動,要麼過於憤怒和偏激,和周圍孩子的情緒產生反差;一句不經意的話、無關痛癢的玩笑,孩子卻產生了與之不符的情緒反應——發脾氣、被激怒、情緒/行為不受控制、哭、特別壓抑、特別任性、暴力傾向等。

4.情緒表達障礙:通常情況下,孩子會對情緒缺乏認知,因此在孩子最初出現情緒持續低落或巨大波動時,孩子內心會產生極大的內疚和自責,但越是如此,情緒波動越大、越低落,像惡性循環,一切都無解。有一部分的孩子,在這個時候,會本能性產生自我保護機制——逃避,這也是為什麼會產生一些“沉溺”,與此同時,就是“否認”,讓自己覺得自己“很正常”,但同時情緒真的需要宣洩,然而由於缺乏專業指導而變得不得法,如此會產生情緒的積壓,到了一定階段,就會產生,不會表達情緒——開心不會笑、傷心不會哭,甚至努力、使勁都不管用,更加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外人看來會有些冷漠、冷靜、安靜、一切都好,實際上,這個時候很容易出現情緒的全面坍塌。長久的無助,會讓孩子感到無望、絕望、持續的負面、自卑和孤獨。

5、不同的年齡段的一些表現:

幼兒園階段的孩子:由於他們的主體活動多以遊戲為主,同時會有玩伴,所以應該注意——孩子是否對其他小朋友有興趣,是否對遊戲有興趣,當這兩個方面出現問題,並且孩子經常哭鬧的時候,或者有意無意地傷害自己,這個時候一定要小心。

學前班到二年級的孩子:由於孩子這個階段身心發展的特點,會和成年人一樣有一些身體方面的症狀——沒有原因的肚子疼、頭疼、不舒服;任性哭鬧、又哭又喊、歇斯底里、容易被激怒、容易衝動等

三年級到剛上初中的孩子:這個時候的孩子開始慢慢有點“大孩子”的樣子,喜歡思考和觀察,因此當孩子出現無聊、沒有自信、關注死亡話題的時候,家長需要注意。

初高中的青少年:由於處於青春期階段,身體激素各方面的變化,加上外界因素刺激——學校(師生關係、同學間關係)、家庭(父母關係、親子關係、家庭氛圍)、社會環境等影響,當孩子遇見傷害而無法得到合理解決的時候,很容易堆積產生陰影,因此當孩子學習成績下降、食慾不振、不喜歡上學、不合群、情緒波動大、行為過激等情況的時候,需要注意。


丹尼爾媽咪育兒筆記


抑鬱症越來越有低齡化的趨向,家長一定要早早重視起來。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回避,當孩子出現情緒上的異常時,一定要重視!!家長不願意面對自己的孩子可能有心理病這件事可以理解,家長也很希望通過不做響應期待事情過去,孩子慢慢恢復正常,但是這些都沒有解決問題,很可能為未來留下隱患。

其次,家長一般是可以察覺的。

比方說長期的悶悶不樂,不想說話,做事緩慢拖延,不想起床,不願意參加社交活動等等,都是一些可以觀察到的症狀。

當孩子發出求救信號時,不要顧左右而言他。家長有時候不善於表達情感或是給予情感支持,所有遇到需要自己安撫孩子情緒,表達情感的時刻,可能會感到十分笨拙尷尬,所以想要用其他的事情來掩蓋或者回避孩子正在想的問題。

比方說,孩子正在傾訴自己糟糕不安的情緒時,家長說"你這個問題不大,走,有樓下新開了一家館子,我們去外面吃一頓。" 這樣的做法在問題不大時可能有效,但更多的時候你在奪走孩子的感受和想要表達情緒獲得安慰的權利。

第三,不要給孩子加上心理負擔。比方說,"你這樣讓我們都很擔心,你趕快好起來",或者"你想死我也還也想呢,我也不是強打笑容在活",或者"有壓力就別活呀",這類語言冷暴力的話,其實讓孩子對當下自己的狀態感到更加的無力,甚至內疚。這樣都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第四,如果發現孩子的精神壓力過大,要積極的前往醫院就診。這可能是解決孩子思維困境最好的辦法。


77一隻雞


兒童抑鬱諮詢:隱藏

兒童抑鬱症是指以情緒抑鬱為主要臨床特徵的疾病,因為患兒在臨床表現上具有較多的隱匿症狀、恐懼和行為異常,同時由於患兒認知水平有限,不像成年人抑鬱症患者那樣能體驗出諸如罪惡感、自責等情感體驗。學齡前兒童抑鬱症患病率很低,約為0.3% ,青少年期約在2-8%之間,隨著年齡增大,患病率有增加趨勢,而且女性多於男性。

  

1、嬰兒期抑鬱:主要是因為嬰兒與父母分離所致,先表現為不停的啼哭、易激動、四處尋找父母、退縮、對環境沒有興趣、睡眠減少、食慾下降、體重減輕。當與母親重新團聚後,這種症狀可以消失。

  

2、學齡前期抑鬱:重慶寸草心心理諮詢解釋學齡前兒童由於語言和認知能力尚未完全發展,對情緒體驗的語言描述缺乏,往往表現為遊戲沒興趣、食慾下降、睡眠減少、哭泣、退縮、活動減少。

  

3、學齡期抑鬱:可表現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維能力下降、自我評價低、記憶力減退、自責自罪,對學校和班級組織的各種活動不感興趣、易激惹、睡眠障礙也比較突出,攻擊行為和破壞行為也是抑鬱症的表現之一。嚴重者部分患兒表現為頭疼、腹痛、軀體不適等隱匿性抑鬱症狀。

  

4、青春前期抑鬱:症狀明顯增多,除表現為心情低落、思維遲滯、理解和記憶力下降以外,另一類較明顯的症狀是行為異常,攻擊行為、破壞行為、多動、逃學、說謊、自傷極端等。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ICD-10)將這種既有抑鬱情緒,又存在品行問題的類型稱為“抑鬱性品行障礙”。




重慶寸草心理醫生


我想說一下這個問題。

也不是反對樓上的答案。

而是我忽然想起以前我看過的一本書,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寫的,書名是《我殺了他》。

這裡不討論書裡的案情和謎底,事實上,我印象最深的,根本不是案情,而是書中兄妹兩個回憶小時候寄居在親戚家時的心理。

我不過是採取了大人們比較容易理解的行動而已。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那樣做,或許是為了活下去,覺得自己只能那樣做。

還有一段讓我很是驚恐:

收養我的親戚非常好,富有愛心,待我就像對待親生孩子,為了不讓我感到自卑,總是細緻入微。為了不辜負他們的一番好意,我也進了表現的和和其他家庭成員沒什麼區別,不僅時長注意不要過於客氣,時不時還撒撒嬌,總之就是扮演家人的角色。我甚至想過不能太乖,還適當的犯些小錯誤,故意讓叔叔他們操心。因為我知道,比起那些一直聽話的乖孩子,大人們更喜歡犯點錯誤後改過自新的孩子。

只看表現,上面的這個小女孩有抑鬱症嗎?肯定沒有,她能明白怎麼樣讓叔叔他麼喜歡,她甚至知道自己不能過於客氣,而儘量要不乖,才顯得像家人。但是,她的心理診斷沒問題嗎?

書中的結尾其實已經說明,是有問題的。

這裡我想說的是:難道突然發呆不愛說話就是抑鬱症的表現嗎?

不,偶爾那樣是正常的。

一直正常才是不正常!!!

所以,真正需要的還是我們大家用心去感受,而不是隻是被一些文章。


傑解說


如果你的孩子有五條以上的症狀,而且這些情況已經持續有兩週以上,那麼孩子可能得了抑鬱症

●暴躁、易怒、情緒波動卻毫無理由;

●對約會朋友和參加有趣的活動毫無興致;

●總是抱怨胃痛或頭痛;這個症狀可能是孩子的軀體反應,也可能是孩子為了逃避上學、社交的藉口。

●體重下降;

●更加嗜睡;

●在學校的表現越來越差;

●開始談論離家出走;

●總是無精打采,總是抱怨太累或太無聊,缺乏自信,討論自殺,對喜愛的東西變得無所謂了。

格外注意一:孩子行為突變 兒童還不具備和成人一樣能全面用語言表達複雜情緒體驗的能力,因此,行為的異常突變就成為兒童抑鬱症的重要診斷標準。

性格突變:當一個外向樂觀的孩子突然變得沉默、自卑、內向、退縮時,或當一個文靜、有禮貌的孩子突然變得急躁、容易激動、沒禮貌,以及經常與家長和老師產生對立情緒時,就應考慮患抑鬱症的可能。

學習突變:當一個一貫成績優良,勤奮好學的學生突然出現學習困難,注意力和記憶力下降,上課不專心,作業完成困難,成績急劇下降,以及自暴自棄時,一定要帶他們去看心理醫生,以便及時診治。

失眠:兒童一般很少失眠,若一個孩子失眠、夜驚、多惡夢、睡眠中經常輾轉反側,且持續時間長達數月,日間精神萎靡不振,這就應警惕患抑鬱症的可能。

格外注意二:兒童抑鬱症表現與成人不一樣 和成年人相比,孩子往往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抑鬱情緒,而以兒童的方式發洩自己的“不快樂”。 抑鬱症孩子一般有兩種表達形式:外向型症狀和內向型症狀。

前者是以扔東西、發脾氣、煩躁不安等為主的“不安定狀態”,讓人難以和“抑鬱”聯繫在一起;而後者則不愛與人交流、獨自發呆,如果不受重視,也很容易被忽略。

格外注意三:孩子的求助 處於抑鬱症早期的孩子,也會向周圍的人求助,表達自己的苦悶情緒。這次調查顯示,一半以上的孩子會向母親求助,約三成的孩子向父親求助,然後是同學、老師。值得關注的是,有兩成孩子不向任何人求助,獨自承擔痛苦。

深入訪談後,醫生們瞭解到孩子的想法:他們不理解我怎麼辦?平時就和爸媽交流很少,他們會聽我說嗎?我跟媽媽講過,她說我不該東想西想,應該把精力集中到學習上;如果我說出來,會讓爸爸媽媽更擔心,或者批評指責我……而心理醫生表示,求助時遇到困難,抑鬱傾向的孩子就更容易把自己封閉起來。因此,對於孩子的求助,父母要格外引起注意。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出現異常問題的話,不要輕易下結論,要傾聽孩子的想法,幫助他一起分析,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後再決定如何處理。和孩子單獨吃飯、飯後的散步、短途旅行等都是走進孩子心靈的好方法。

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如果父母無法調節孩子的抑鬱情緒,則需請教心理諮詢師或者心理醫生加以解決。


媽媽育兒集


兒童抑鬱症的症狀 時間:雖然所有的孩子都會有感到傷心難過的時候,或是經歷一些低潮期。不過,有抑鬱症的孩子壞情緒常常會持續數週或數月。 表現:在這段時間裡,他們常常會覺得上學是種煎熬,漸漸孤立起來,遠離朋友,在家不斷地製造麻煩,變得敏感脆弱、憂傷和易怒。其實有抑鬱症的孩子也像她們的父母一樣常常為自己的情緒感到困惑,他們無法準確地描述出自己真實的感受,於是他們可能開始抱怨自己胃痛、誇大自己的恐懼、覺得煩悶、缺乏精力,甚至談論死亡。 快速判斷孩子是否得抑鬱症 如果你的孩子有五條以上的症狀,而且這些情況已經持續有兩週以上,那麼孩子可能得了抑鬱症: ●暴躁、易怒、情緒波動卻毫無理由; ●對約會朋友和參加有趣的活動毫無興致; ●總是抱怨胃痛或頭痛;這個症狀可能是孩子的軀體反應,也可能是孩子為了逃避上學、社交的藉口。 ●體重下降; ●更加嗜睡; ●在學校的表現越來越差; ●開始談論離家出走; ●總是無精打采,總是抱怨太累或太無聊,缺乏自信,討論自殺,對喜愛的東西變得無所謂了。 格外注意一:孩子行為突變 兒童還不具備和成人一樣能全面用語言表達複雜情緒體驗的能力,因此,行為的異常突變就成為兒童抑鬱症的重要診斷標準。 性格突變:當一個外向樂觀的孩子突然變得沉默、自卑、內向、退縮時,或當一個文靜、有禮貌的孩子突然變得急躁、容易激動、沒禮貌,以及經常與家長和老師產生對立情緒時,就應考慮患抑鬱症的可能。 學習突變:當一個一貫成績優良,勤奮好學的學生突然出現學習困難,注意力和記憶力下降,上課不專心,作業完成困難,成績急劇下降,以及自暴自棄時,一定要帶他們去看心理醫生,以便及時診治。 失眠:兒童一般很少失眠,若一個孩子失眠、夜驚、多惡夢、睡眠中經常輾轉反側,且持續時間長達數月,日間精神萎靡不振,這就應警惕患抑鬱症的可能。 格外注意二:兒童抑鬱症表現與成人不一樣 和成年人相比,孩子往往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抑鬱情緒,而以兒童的方式發洩自己的“不快樂”。 抑鬱症孩子一般有兩種表達形式:外向型症狀和內向型症狀。前者是以扔東西、發脾氣、煩躁不安等為主的“不安定狀態”,讓人難以和“抑鬱”聯繫在一起;而後者則不愛與人交流、獨自發呆,如果不受重視,也很容易被忽略。格外注意三:孩子的求助 處於抑鬱症早期的孩子,也會向周圍的人求助,表達自己的苦悶情緒。這次調查顯示,一半以上的孩子會向母親求助,約三成的孩子向父親求助,然後是同學、老師。值得關注的是,有兩成孩子不向任何人求助,獨自承擔痛苦。深入訪談後,醫生們瞭解到孩子的想法:他們不理解我怎麼辦?平時就和爸媽交流很少,他們會聽我說嗎?我跟媽媽講過,她說我不該東想西想,應該把精力集中到學習上;如果我說出來,會讓爸爸媽媽更擔心,或者批評指責我……而心理醫生表示,求助時遇到困難,抑鬱傾向的孩子就更容易把自己封閉起來。因此,對於孩子的求助,父母要格外引起注意。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出現異常問題的話,不要輕易下結論,要傾聽孩子的想法,幫助他一起分析,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後再決定如何處理。和孩子單獨吃飯、飯後的散步、短途旅行等都是走進孩子心靈的好方法。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如果父母無法調節孩子的抑鬱情緒,則需請教心理諮詢師或者心理醫生加以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