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古代歷史上哪個朝代奸臣酷吏多?

東方史證


明朝本人覺得,因為明朝皇帝不相信文武大臣。重用太監來壓制他們,而文武大臣要想與皇帝鬥智鬥勇,就必須狡猾個個都是人精


只是尋常鐵751


歷史上哪個朝代出奸臣最多?略一思考便知:宋朝。有奸臣是難免的,哪個朝代不出幾個奸臣呢?但是沒有哪一個王朝,能像宋朝這樣擠滿整個朝堂,讓忠臣良將無立錐之地。除了秦檜、万俟卨、張俊、丁謂等這些人盡皆知的大奸臣,更多的奸臣藏在國家的各級機構中,一點點侵蝕著宋朝的元氣。

宋朝對士人的優待政策

宋朝立國之初,趙匡胤立誓碑於太廟密室中,上面刻著這樣一句話: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整個兩宋時期,因獲罪被殺的文人還真沒有。文人地位的提升,自然導致了武人地位的下降。狄青勇而善謀,一生經歷二十五場大戰,為宋朝立下赫赫戰功,然而因其武人出身而不為朝堂所容,連歐陽修這樣的名臣也對他多有偏見,致使他在49歲時便鬱鬱而終。

宋朝對文人們無節制優待,致使文人們的氣焰越來越囂張,終於在真宗朝時實現第一次奸臣大爆發。宋真宗性格懦弱,致力於封祀之事,粉飾太平,廣建宮觀,勞民傷財,北宋第一批奸臣誕生,丁謂、王欽若、林特、陳彭年、劉承珪被合稱“五鬼”。一代名相寇準,力主真宗親征,擊退契丹入侵,促成兩國簽訂澶淵之盟,卻遭丁謂和王欽若陷害,被貶出朝客死雷州。

宋神宗時,王安石變法受阻,以司馬光為首的守舊勢力強大。為了推行新政,王安石不得不放鬆對官員的考核,用人多重才不重德,蔡確、章惇、呂惠卿、蔡京等一大批道德有瑕疵的人得以重用。元祐六年,王安石與司馬光相繼病逝,二人雖然政見不合,在國家利益上卻是一致維護的。他們死後,新舊黨爭愈演愈烈,相互攻訐拆臺,演變成為了反對而反對的惡性黨爭。由此,宋朝第二次奸臣大爆發。

宋徽宗即位後,朝政愈加糜爛。他本人沉迷於書法藝術,又重用新黨人士蔡京,大肆採辦花石綱,搞得江南民怨沸騰,導致爆發方臘起義。徽宗朝時的奸臣更是不計其數,幾乎滿朝奸臣,有蔡京、童貫、王黼、朱勔、梁師成、李彥等“六賊”,還有趙良嗣、黃潛善、張邦昌、楊戩等大奸臣。朝中有一兩個奸臣就能讓整個朝堂烏煙瘴氣,如此多的奸臣扎堆出現,可想而知宋朝在宋徽宗的統治下是什麼樣子。

靖康之恥後,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在杭州登基,宋朝史上第三次奸臣大爆發了。趙構放著宗澤、李綱不用,卻寵信汪伯彥、杜充、劉豫等人,結果被金兵追得東躲西逃,多虧有岳飛、韓世忠等一干忠臣,才勉強坐穩了半壁江山。紹興和議後,收歸將帥兵權成了趙構的頭等大事,秦檜、張俊、万俟卨等一干奸臣得勢了,害死主戰的岳飛,將韓世忠罷免,甘心做金人的走狗。

自宋高宗後,南宋再也沒有出過什麼有為之君,孝宗、光宗連皇帝都不想當,乾脆學習宋高宗,退位為太上皇,繼任的寧宗是個半傻子,大權落於奸臣韓侂冑和史彌遠之手。寧宗之後,朝政更加腐敗,又出現史嵩之、賈似道等奸臣。面對蒙元的節節進攻,他們不但不整頓朝綱力圖恢復,反而大肆迫害朝中良將劉整、王堅、曹世雄、向士璧等人。公元1279年3月,宋元大戰於崖山,大臣陸秀夫抱著幼帝跳海殉國,十萬軍民亦追隨其後。這個譭譽參半的王朝就此滅亡。


不講李說史


提到奸臣,我首先就想到的是秦檜,那就引發了我的好奇心,按題主的想法,我查找了一些資料,發現,奸臣竟然是宋朝發明的詞彙。



奸臣奸臣一詞很是古老,戰國時期作品《管子》中就有奸臣之論,說奸臣之敗其主也,積漸積微,使主迷惑而不自知。也就是奸臣迷惑君主;我國最早史書《尚書》中也提到類似奸臣之說,認為臣之有作威、作福、玉食,其害於而家、兇於而國。可以說,在先秦時代奸臣指的是作威作福、受賄貪賂、迷惑君主。

不過,先秦時代的奸臣只是對臣子的道德譴責,國破危亡受到討伐詛咒都是君主,所以有亂君惡君昏君,如夏桀、商紂王、周幽王。在君主掌握絕對權力的時代,識奸佞,任君子,排小人,乃是君主的責任所在;孔子有所謂政者正也,掌握最高權力者能夠是心憂國家,秉公正直的君子,自然會讓正人君子身居其位,讓邪惡小人不得其位。一個政權出現所謂奸臣,是最高權力的濫用打開所謂奸臣的潘多拉魔盒。

後世所謂的奸臣,是從治道上論證的,即奸臣誤國論,將忠奸提高到國家治亂層面,一國興亡與否責任不在國君行為,而要由臣子擔當。道德成分的話語權往往就是政治權,經歷了晚唐五代道德淪喪,北宋抑武崇文,大量貧寒士子進入政治高層,從而強調砥礪道德氣節,將君子小人的道德成份升級為政治上的血統,君子、忠臣成了國家昌盛的根本,而國家亂亡擇是政治被小人、奸臣當道。

在歐陽修、宋祁修撰的《新唐書》中,首設奸臣傳,忠奸理論成了一種新的道德化的歷史解釋模式。自《新唐書》後,元代修《宋史》、《遼史》,明代修《元史》,清代修《明史》,也就是說,除元代修的《金史》之外,所有的官修正史均沿例立《奸臣傳》。《奸臣傳》由粗創逐步發展為整嚴。不過,《新唐書·奸臣傳》無傳序,只附了毫無新意的簡單讚語,提出木將壞,蟲實生之;國將亡,妖實產之,也就是說奸臣是國家衰亡的結果而不是原因,還未有明確的奸臣誤國思想。

創造出奸臣的宋朝,則產出了歷史上最多的奸臣。《宋史》中,奸臣被提升到了陰陽天理的高度,專門的傳序說,小人掌握朝廷權力的時候,其象即為陰,他們狡詐和陰謀就呈現出來了,國家就會滅亡;君子掌握權力時,其象就為陽,國家的禍患很少。按照這個標準,在《宋史》中,列傳裡有四卷奸臣傳,包括蔡京、秦檜、韓侂冑一共21個奸臣名列其中。

《遼史》的奸臣序說,立奸臣傳是讓皇帝作為鏡子,不讓奸臣當道;也對大臣們作為勸戒。這是天地聖賢之心,國家安危之機,治亂之原也。遼史上的十一位奸臣是敗國足以為戒。

《明史》的奸臣傳序說:(宋史)論君子小人,取象於陰陽,其說當矣。但是,任何時代都有小人,不能都稱之奸,只有竊弄威柄、構結禍亂、動搖宗拓、屠害忠良、心跡俱惡、終身陰賊者,才能以奸臣惡名。這是經乾隆帝欽定的奸臣定義。根據這個標準,《明史》入選六名奸臣。

從此,元代修《宋史》、《遼史》,明代修《元史》,清代修《明史》(除元修《金史》外),所有的正史都繼承了這一體例有了篇幅不同的奸臣傳。中國近千年的歷史上一下子跳出了一大堆厚顏無恥禍國殃民的奸臣,奸臣成了中國後半期歷史舞臺上的主角。

創造奸臣,是宋代對中國歷史的一大貢獻,之所以在宋朝出現,乃是中國歷史河流在這個國力最弱的大一統王朝出現了道德大轉折,對外武功最為頹廢之際,文化方向轉向內向的道德重建,國家的希望從外在收縮到存心之上。

傳統修史乃是為現實服務。當中國曆史從唐

朝的高潮跌入晚唐藩鎮割據和五代混亂,而後爬出深淵進入宋代,士人通過修史反思前代沉痛教訓,認為正是士人無恥無德,才造成了唐朝中後期和五代時的國家危亡和社會淪喪;五代時臣子視皇帝如過客,半個世紀換了五朝十幾任皇帝,動輒被謀逆砍頭,士人臣子多數如馮道一樣無恥,只求個人安危和仕途,對帝王毫無忠可言,對天下更沒有胸懷。

從道德視角出發的宋代士人,認為只有士人砥礪德性,敢於擔當,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才能拯救王朝不復舊轍。宋代士人確實有了前所未有的憂心天下、經世濟民的道德風貌,在如此背景下,與歐陽修同時代的張載提出為天下立心,為萬世開太平的氣壯山河的豪言壯語;范仲淹彈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士人心聲。

與承擔治國平天下的重擔相應,宋代士人提出要尊王,安史之亂後的社會危機,被認為是帝王地位權威受到挑戰,要將皇帝在道德和觀念上進一步無上的權威化,而國家的弊政禍亂,內憂外患,都應該由臣子來負責。如此,則能保證世道人心的穩定,鞏固統治基礎。

讓士人道德重建新的光榮,承擔治國平天下的任務,也意味著天下出了問題,首先要問責臣子。而道德化的視角終於造就出奸臣,他們對上矇蔽君王,對下欺壓百姓,同朝壓制殘骸忠良,他們才是國家混亂的元兇,於是就有了奸臣傳。如此也是宣傳,規勸士人做忠臣。

宋朝看似將為天下開太平的臣子的作用提高了,現實中,大臣們的地位卻在下降,表現在宰相實權上,宋朝宰相既沒有用人事權、軍事權,也沒有了財權,傳統宰相享受劍履上殿,御坐為起的待遇,從趙匡胤開始,丞相再也不能坐而論道了,也必須立而陳言恭恭敬敬地站著回答。


宋朝後士人群體地位的下降,也是中國貴族的消失有關。宋之前,多數朝廷官員都是門閥貴族出身,往往有著雄厚的家族政治淵源和文化傳統,他們的家族顯赫史甚至比帝王還顯貴,無論是在朝還是下野,都有著穩定的社會地位。

然而,中國貴族在唐朝之後消失。經過安史之亂至五代一個多世紀的戰亂屠殺,傳統門閥家族屠戮殆盡,而後崛起的是貧寒子弟。宋朝刻意提倡文治國策,唐朝開始的科舉制到宋朝開始真正成為底層人員向上層社會流動的通道,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為普遍的出仕門徑,這些沒有政治文化背景的貧寒子弟在數世的巍巍帝王前,難以再有傳統的地位和尊嚴。

忠奸理論可謂出身貧寒的士大夫群體效忠帝王的自我矮化,體現的是大臣地位的下降。從此,愚忠成為士人群體的緊身衣,皇帝成了不能懷疑、不能面爭的神,而臣子們都成了像後宮中努力爭寵的女人一樣,在皇帝們看來,忠臣奸臣不過此一時彼一時,都是忠順的奴才,這是對臣民的奴才式要求。

忠臣與奸臣的深入人心,讓君臣倫理徹底陷入單向的深淵,這是中國歷史書寫對最高權力表忠心的發明。卻顛倒了君臣邏輯,奸臣之所以能夠為奸,是君主本身昏庸無恥,縱慾為惡,使得人性中惡的被放大,在專制的時代,創造出所謂的忠臣、奸臣對壘,根本上是效忠君王的奴性文化牢籠,都是帝王祭壇上的犧牲品。


旅途中的行者


我是洎水藍,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古代歷史上奸臣酷吏最多的要數宋朝了。

宋朝在歷史上是一個比較昌盛的朝代,無論在經濟發展和文化水平,在當時都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昌盛的朝代,由於國家的政治體制出現了問題,所以這個朝代,奸臣最多。

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做了皇帝后,總結五代時期,臣權大於君權,武將權重過高,為了維護皇權的穩定,通過“杯酒釋兵權”加強了中央集權,分散了重臣的權利,重用文臣,要文臣敢於進諫,保護文臣不被因言獲罪,立了祖訓:不殺士大夫。宋太祖的一系列國策,鞏固了宋朝的昌盛和穩定,使宋朝從此就進入到了一個文風鼎盛的時代。

但是,世上的事都是對立發展的,重用文人,給了文人的絕對權利,也導致了宋朝後期不斷地走向衰敗。

不殺士大夫,雖然能夠消除文臣的顧慮,保護那些直言進諫的大臣不會因言獲罪,但這同時也保護了奸臣,因為不論文人怎麼做,只要不是謀反的大罪,最多也就是被貶,因此,奸臣做起惡來就會更加肆無忌憚,沒有顧慮。因此,這一祖訓就為宋朝江山留下禍根。

宋真宗使出現了奸臣“五鬼”,丁謂、林特、王欽若、陳彭、劉承理。宋徽宗時的六賊“蔡京、童貫、王黼(fu)、朱動、梁師成、李彥”。還有大奸臣,秦檜、高球等。

奸臣每個朝代都有,記住這些奸臣,把他們牢牢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以鑑後入。





洎水藍


歷史上酷史名氣最大最狠的,當然要數武周時編寫《羅織經》的來俊臣、請君入甕作繭自縛的周興。但要說到最多,據《史記·酷吏列傳》載,恐以漢代為甚。《史記》詳細寫了漢武帝時期十大酷吏:

1.郅都 。西漢河東郡楊縣(今山西省洪洞縣東南)人,是西漢最早以嚴刑峻法鎮壓不法豪強,維護封建秩序的名臣。

2.寧成 。南陽穰人。景帝時,先後任濟南都尉、中尉。因貪暴殘酷,宗室豪傑人人惴恐。武帝即位,徙為內史。後畏罪解脫歸家,在家鄉放高利貸,購陂田千餘頃,役使貧民數千家,致產數千金,從騎數十。再起為關都尉,出入關者雲:“寧見乳虎,無直寧成之怒。” 慘絕人寰出自於此。

3.周陽由 。漢武帝即位後,官員處理政事,崇尚遵循法度,謹慎行事,然而周陽由在二千石一級的官員中,是最暴虐殘酷、驕傲放縱的人。他所喜愛的,如果犯了死罪,就曲解法律使那人活下來;他所憎惡的,他就歪曲法令把他殺死。

4.趙禹 。趙禹是臺縣人,武帝時代,趙禹因為從事文書工作而積累功勞,逐漸升為御史。皇上認為他能幹,又升到太史大夫。他和張湯共同制定各種法令,製作“見知法”,讓官吏互相監視,相互檢舉。漢朝法律越發嚴厲,大概就從這時開始。

5.張湯 。他所處理的案件,如果是皇上想要加罪的,他就交給執法嚴酷的監史去辦理;要是皇上想寬恕的,他就交給執法輕而公平的監史去辦理。他所處理的如果是豪強,則一定要玩弄法律條文,巧妙地進行誣陷。如果是平民百姓和瘦弱的人,則常常用口向皇上陳述,雖然按法律條文應當判刑,但請皇上明察裁定。於是,皇上往往就寬釋了張湯所說的人。張湯雖做了大官,自身修養很好,與賓客交往,同他們喝酒吃飯,對於老朋友當官的子弟以及貧窮的兄弟們,照顧得尤其寬厚。他拜問三公,不避寒暑。所以張湯雖然執法嚴酷,內心嫉妒,處事不純正公平,卻得到這個好名聲。

6.義縱 。義縱任定襄(在今內蒙古)太守,當地的治安很混亂。義縱一到定襄,就將監獄中二百多個重罪輕判的犯人重新判處死刑,同時將二百多個私自來監獄探望這些犯人的家屬抓了起來,說他們想要為犯人開脫罪行,也一起判處死刑。 那天,一下子就殺了四百多人。儘管那天天氣不冷,然而,住在這個地區的人們聽到這個消息後都嚇得不寒而慄。 義縱執法嚴峻,但也存在肆意殘殺的問題,司馬遷《史記》把義縱歸入酷吏一類。

7.王溫舒 。陽陵(今陝西咸陽市東)人。年輕時就遊手好閒,為了搶奪路人財物,他常常在月黑風高之夜以錘殺人而埋之。這種殺人越貨的強盜行徑,養成了他後來好殺行威的暴虐性格。王溫舒投靠張湯。張湯也以嚴酷著稱,用其為御史,負責督察盜。 當時漢武帝主張全面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嚴厲打擊危害專制統治的行為,在這種形勢下,樂以刑殺為威的人往往提拔較快。故王溫舒很快就升遷為廣平郡(今河北曲周縣北)都尉,輔佐郡守負責全郡的軍事和治安。

8.尹齊 。尹齊初以刀筆吏稍遷至御史。時張湯為御史大夫,經常稱讚尹齊為政廉潔,做事果斷。武帝使尹齊負責捉拿盜賊,尹齊執法不避權貴,有功,遷關內都尉。其前任寧成即以嚴酷著稱,出入潼關者中流傳著一種說法:“寧見乳虎,無值寧成之怒”,對寧成畏懼如此。尹齊到任後,嚴酷之名“甚於寧成”。武帝以為能,拜為中尉。由於尹齊督察苛刻,貪官汙吏和豪強惡霸雖有所收斂,但一般官吏也都因擔心觸犯刑律而縮手縮腳,不敢大膽治事,故諸事多廢,尹齊為此被免官。後來,死於淮南都尉任中。

9.楊僕 。以千夫的身份當了小官。河南太守考核並推薦他有才能而升為御史,派到關東去督捕盜賊。他治理政事仿效尹齊,被認為做事兇猛而有膽量。逐漸升為主爵都尉,位列九卿之中。皇上認為他有才能,在南越反叛時,他被任命為樓船將軍,因有軍功,被封為將粱侯。

10.杜周 。杜周當廷尉,他治理政事仿效張湯,而善於窺測皇上的意圖。皇上想要排擠的,就趁機加以陷害;皇上想要寬釋的,就長期囚禁待審,暗中顯露他的冤情。門客有人責備杜周說:“為皇上公平斷案,不遵循五尺法律,卻專以皇上的意旨來斷案。法官本來應當這樣嗎?”杜周說:“三尺法律是怎樣產生的?從前的國君認為對的就寫成法律,後來的國君認為對的就記載為法令。適合當時的情況就是正確的、何必要遵循古代法律呢?”


曾隨迷夢


北宋的建國,是以趙匡胤為代表的軍事實力派、發動武裝政變取得的。趙氏對於手握軍權的人是非常警惕的;當然,國家有難,禦敵防守又是缺不了帶兵打仗的大將的。所以,痛定思痛,宋太祖給宋朝當權者定下的百年大計就是文人執政,重文抑武,然後用皇權和相權相互制約。

明白了這一點,就會知道大宋為何在外敵侵入的時候,屢屢退讓、忍氣吞聲;也會明白,為何大宋在文化藝術、科學、建築、天文、經濟等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了。

那如果皇帝相對弱、大臣相對強的話,就很難辦了,比如宋徽宗。宋徽宗這個人在書法、繪畫上面的成就太傑出了,就會自然而然的偏向那邊,治國的事就拋到牆角,所以,奸臣滿天飛。

北宋六賊,是民間對北宋年間六個奸臣的統稱,這六個人分別是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朱勔、李彥,基本都是宋徽宗時期重要的大臣,這六人朝廟之上結黨營私、貪贓枉法、荒淫無度,私下濫使職權以魚肉百姓為樂,將民間弄得烏煙瘴氣,滿目塗炭,是導致當時江南方臘起義和金朝入侵中原的罪魁禍首。

"六賊"之名最早出於太學生陳東在宣和七年(1125年)的上書,陳東說:"今日之事,蔡京壞亂於前,梁師成陰謀於後,李彥結怨於西北,朱勔結怨於東南,王黼、童貫又結怨於遼、金,創開邊釁。宜誅六賊,傳首四方,以謝天下。"

大家耳熟能詳的奸賊高俅,其實也在宋徽宗朝,我們就可以想象一下,這個朝廷的管理得有多混亂、多黑暗啊。


清風明月品國學


君明臣賢,君昏臣佞。歷史上朝廷開明,則風清氣正。奸臣當道,則江山破碎。每朝每代皆有奸臣,而亂世普遍奸臣多。奸臣多有如下特徵:

一曰弄虛作假,欺上瞞下。二曰顛倒黑白,混淆是非。三曰無中生有,造謠誣陷。四曰口蜜腹劍,笑裡藏刀。五曰陰奉陽違,兩面三刀。六曰媚主諛君,誘之為虐。七曰勾結黨羽,狼狽為奸。八曰挑撥離間,製造矛盾。九曰栽贓陷害,反口噬人。十曰威逼利誘,軟硬兼施。十一巧設機關,借刀殺人。十二勾結外部,充當內應。十三嫉賢妒能,殘害忠良。十四唯利是圖,嗜權如命。十五多疑善變,反覆無常。十六陰險狡詐,虛偽成性。十七豺狼成性,虺蜴為心。十八忘恩負義,背信棄義。


郭瑞豐研究員


  歷史上哪個朝代出奸臣最多?略一思考便知:宋朝。有奸臣是難免的,哪個朝代不出幾個奸臣呢?但是沒有哪一個王朝,能像宋朝這樣擠滿整個朝堂,讓忠臣良將無立錐之地。除了秦檜、万俟卨、張俊、丁謂等這些人盡皆知的大奸臣,更多的奸臣藏在國家的各級機構中,一點點侵蝕著宋朝的元氣。

  歸根到底,還是宋朝優待士人所致。宋朝立國之初,趙匡胤立誓碑於太廟密室中,上面刻著這樣一句話: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整個兩宋時期,因獲罪被殺的文人還真沒有。文人地位的提升,自然導致了武人地位的下降。狄青勇而善謀,一生經歷二十五場大戰,為宋朝立下赫赫戰功,然而因其武人出身而不為朝堂所容,連歐陽修這樣的名臣也對他多有偏見,致使他在49歲時便鬱鬱而終。

  宋朝對文人們無節制優待,致使文人們的氣焰越來越囂張,終於在真宗朝時實現第一次奸臣大爆發。宋真宗性格懦弱,致力於封祀之事,粉飾太平,廣建宮觀,勞民傷財,北宋第一批奸臣誕生,丁謂、王欽若、林特、陳彭年、劉承珪被合稱“五鬼”。一代名相寇準,力主真宗親征,擊退契丹入侵,促成兩國簽訂澶淵之盟,卻遭丁謂和王欽若陷害,被貶出朝客死雷州。

  宋神宗時,王安石變法受阻,以司馬光為首的守舊勢力強大。為了推行新政,王安石不得不放鬆對官員的考核,用人多重才不重德,蔡確、章惇、呂惠卿、蔡京等一大批道德有瑕疵的人得以重用。元祐六年,王安石與司馬光相繼病逝,二人雖然政見不合,在國家利益上卻是一致維護的。他們死後,新舊黨爭愈演愈烈,相互攻訐拆臺,演變成為了反對而反對的惡性黨爭。由此,宋朝第二次奸臣大爆發。

  宋徽宗即位後,朝政愈加糜爛。他本人沉迷於書法藝術,又重用新黨人士蔡京,大肆採辦花石綱,搞得江南民怨沸騰,導致爆發方臘起義。徽宗朝時的奸臣更是不計其數,幾乎滿朝奸臣,有蔡京、童貫、王黼、朱勔、梁師成、李彥等“六賊”,還有趙良嗣、黃潛善、張邦昌、楊戩等大奸臣。朝中有一兩個奸臣就能讓整個朝堂烏煙瘴氣,如此多的奸臣扎堆出現,可想而知宋朝在宋徽宗的統治下是什麼樣子。

  靖康之恥後,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在杭州登基,宋朝史上第三次奸臣大爆發了。趙構放著宗澤、李綱不用,卻寵信汪伯彥、杜充、劉豫等人,結果被金兵追得東躲西逃,多虧有岳飛、韓世忠等一干忠臣,才勉強坐穩了半壁江山。紹興和議後,收歸將帥兵權成了趙構的頭等大事,秦檜、張俊、万俟卨等一干奸臣得勢了,害死主戰的岳飛,將韓世忠罷免,甘心做金人的走狗。

  自宋高宗後,南宋再也沒有出過什麼有為之君,孝宗、光宗連皇帝都不想當,乾脆學習宋高宗,退位為太上皇,繼任的寧宗是個半傻子,大權落於奸臣韓侂冑和史彌遠之手。寧宗之後,朝政更加腐敗,又出現史嵩之、賈似道等奸臣。面對蒙元的節節進攻,他們不但不整頓朝綱力圖恢復,反而大肆迫害朝中良將劉整、王堅、曹世雄、向士璧等人。公元1279年3月,宋元大戰於崖山,大臣陸秀夫抱著幼帝跳海殉國,十萬軍民亦追隨其後。這個譭譽參半的王朝就此滅亡。



惪州元良1978


歷史上奸臣最多的朝代是宋朝,因為當時實施的是宰相制,使宰相變成了集大權於一身的大官,出了像秦檜蔡京這樣的大奸臣。

宋朝的宰相制就像是,一個大地主階級,他們是除了皇帝之外的最高的管理機構,宰相制不是一個人,而是幾個人,幾個人身居宰相要職,但是卻不是互相制約的作用,各自做著各自的事情,以至於相互串聯。

秦檜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個大奸臣,他出生在南京,當時著名的愛國將領岳飛就是被秦檜誣陷,入了大獄,當時的皇帝,聽信,秦檜這個奸臣所言,為國奔波的岳飛,倒入了獄,秦檜,就像我們現在所說的大地主,侵佔財產侵佔土地,剋扣百姓,自己倒是成為了當時的大財主,大財閥,但人們不堪其苦,百姓不能安居樂業,嚴重損害了人們的利益,以及當時國家的利益。

以及被稱為北宋六賊的財經,當時,宋徽宗不願意關心朝政反而對其他的頗感興趣例如,只因為蹴鞠就對高俅賞賜了高的官職,而書法寫作較好的蔡京也被宋徽宗重用,成為了治理國家的人但是蔡京並不是治理國家的賢才在其中也是大撈油水,貪贓受賄,我們來說就是略有文學氣息,但沒有大智謀的小人他後來同秦檜一起被後人唾罵。

後人有為岳飛立雕像可以行參拜禮,其中就有秦檜向岳飛下跪的雕像,說明後人也覺得秦檜是宋國的罪人應當向岳飛致罪。





慕夏無名


歷史上很多朝代,都不缺奸臣和忠臣。哪怕我們生活的今天,也有自私自利的小人和大公無私的君子,但是由於明代的政治法律氣候,所以奸詐小人比較多而已,明清也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朝代。影視劇也演繹的比較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