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他山之石」山東兗州:推動法治信訪落地生根

去年以來,我區不斷創新工作舉措,積極探索出了律師值班制度等法治信訪的有效路徑,引導群眾依靠法律維護權益,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把問題解決在一線,得到了社會認可和群眾稱讚。2017年至今信訪案件同比大幅下降,陳年積案基本“清零”。

“實行律師值班制度是一項打基礎工作之一。從去年開始我區還實施了一村(居)一名法律顧問制度,在國企改制、土地徵收等敏感事項上讓司法及時介入,政府花錢為群眾提供第三方免費法律服務,積極進行法律引導,有利於減少信訪反覆,推動法治信訪落地生根。”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馬剛說。

近兩年,我區群眾信訪工作雖取得明顯成效,但陳年積案、纏訪、重複訪現象依然存在。“靠法律專業人士從法律層面疏通化解矛盾,走依法依規解決問題的路子是關鍵。”區委辦公室副主任、區委群眾工作部部長、區信訪局局長朱明巖介紹。今年1月19日,我區在濟寧市率先實行律師值班制度,從全區聘請50餘名從業至少5年以上的資深律師,輪流到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信訪局值班,接待群眾來訪。今年前8個月,全區各律師值班窗口共受理來訪群眾720多人次,積訪、鬧訪、纏訪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區公安分局民警戴偉告訴記者:“自從8名律師輪流在局裡值班,為涉法涉訴信訪案件當事人提供法律諮詢,信訪案件減少了。我們通過與律師共同接待信訪群眾,學會了如何依法化解矛盾。”

為推動法治信訪落地生根,我區從去年四月開始實施“一村(居)一名法律顧問”制度,共有57名律師與38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為全區437個村(居)擔任法律顧問。發揮基層司法所帶頭作用,採取“定點式”和“定期式”服務相結合,法律顧問在村(居)服務站進行面對面法律諮詢,方便群眾法律“問診”。同時組織送法進村(居)服務走訪活動,瞭解群眾的法律需求,積極化解群眾法律困惑,不斷增強群眾的法律意識、維權意識。酒仙橋街道古城村蘇某等5位村民工資被企業拖欠,在多次索要無果後準備組織親戚朋友到區政府上訪討要。本村的法律顧問知曉後,迅速為他們提供了法律援助,與企業協商解決了拖欠的工資,一起群體性信訪事件被及時化解。一年多來,各鎮(街)組織法律顧問圍繞環保督查、秸稈禁燒、精準扶貧、道路交通安全、拆遷安置等主題開展法治宣傳共計1314次,法律顧問協助村(居)委會訂立、修改、完善村規民約和管理規定1187件(次),為村(居)決策提供法律依據和意見2430餘次,提供法律援助24件,排查調處社會矛盾糾紛56件,參與人民調解工作97次,為法治信訪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推動法治信訪的工作實踐中,我區大膽探索敢於突破,尤其涉及群眾利益、國有資產保值這些歷史遺留時間長、社會關注度高、解決難度大的國企改制、土地徵收、重大工程等問題上,不推不拖,主動作為,精心謀劃,穩妥推進。某企業是幾十年的國有企業了,期間多次改革、改制都沒成功,職工利益受影響,上訪維權沒間斷,政府負擔壓力大。從去年開始,我區下定決心啃硬骨頭,在全國很少以社保資金、稅款繳納拖欠等“公權力”名義提出企業破產,納入司法解決程序,從法律上找到了解決路子。2000多名職工的權益得到維護,國有資產實現了保值增值。下步將有部分企業也按照這一途徑進行改制,減輕了政府的壓力,消除了社會不穩定因素,讓法治信訪落地生根,走出了新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