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1979年苏联为何出兵阿富汗?

井底小小鱼


1980年,第22届夏季奥运会在苏联举办,奥运会开幕的时候,好多苏联人欣喜若狂,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等待收看开幕式盛况。可是不久他们却发现这届开幕式与往常的开幕式不同,开幕式会场上空飘扬的各国旗帜中,居然没有看到德国、美国和中国这些体育大国的国旗!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

不仅如此,在随后的比赛中,很多外国运动员在获得奖牌时,也没有升起所属国的国旗,而是代之以奥运五环旗,这些怪现象让他们百思不解。

之所以莫斯科奥运会会出现这些怪现象,是因为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这届奥运会遭到国际社会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抵制,几十个国家没有来参加奥运会!

1979年冬天,苏联悍然入侵阿富汗,处死阿富汗总统,扶植傀儡政权。苏联对一个主权国家赤裸裸的入侵,蔑视了国际秩序,让苏联在国际上千夫所指,陷入空前孤立中。

苏联人当年当年为什么要对这个国土面积只有65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大动干戈,他们入侵阿富汗的动机又是什么呢?



阿富汗地处亚洲的大陆心脏地带,是连接欧亚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的特殊让阿富汗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让阿富汗饱受战乱之苦。

千百年来,波斯帝国、蒙古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的铁蹄都曾践踏过这片土地,俄国人和英国人也为了这块肥肉大打出手。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阿富汗在1919年终于赢得独立。

但阿富汗的独立只是名义上的,它始终没有摆脱过大国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西方冷战又把阿富汗卷入其中。身处东西方阵营的夹缝之中的阿富汗处境艰难,阿富汗觉得谁也得罪不起,就脚踩两只船,奉行了中立的外交政策,但这样做的结果是两面不讨好。两个超级大国都想把阿富汗拉到自己这边来,竞相插手阿富汗国内事务,积极培养自己的势力。


美苏角力把原本还安定的阿富汗搞得鸡犬不宁,政变不断。先是达乌德在1973年推翻查希尔政权,几年后,苏联培植的代理人塔拉基又推翻了达乌德政权,建立了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塔拉基曾在莫斯科留学,又跟勃列日涅夫私交甚好。他上台后,自然对苏联人感恩戴德,全力向苏联示好。而且还把苏联那一套制度克隆到阿富汗,废除市场经济实行起计划经济。

这些“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把阿富汗搞得乌烟瘴气,很快就让阿富汗国内陷入混乱,加剧了社会矛盾,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不满。到最后塔拉基和他的亲信,国防部长阿明因国内政策也出现分歧。勃列日涅夫就给塔拉基出主意要他铲除阿明,苏联人和塔拉基的密谋被阿明察觉,阿明先下手为强把塔拉基干掉取而代之。

(勃列日涅夫)

差点被苏联人除掉的阿明上台后,自然不会给勃列日涅夫好脸色看。他旗帜鲜明反对苏联控制,采取了疏远苏联,向西方靠拢的姿态。

阿富汗新政府的做法让苏联高层非常不满,他们无法容忍自己的家门口出现一个亲西方政权,更不甘心失去苦心经营这么多年的战略要地。要知道失去和苏联拥有两千多公里边境的阿富汗就等于失去南部的缓冲地带,是可忍孰不可忍。


让苏联人入侵阿富汗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那时候伊朗刚刚爆发了伊斯兰革命,新的伊朗领导主张向全世界的伊斯兰国家输出革命,如果伊朗的实力扩张到阿富汗这个伊斯兰国家,不仅影响到苏联边界稳定,也会对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产生深远影响,可能在这些地区产生连锁反应,严重影响苏联稳定。

在此情况下,出兵阿富汗就箭在弦上了。

苏联人之所以决定冒天下之大不韪出兵阿富汗,也是因为他们的敌人,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正被被伊朗伊斯兰革命搞得灰头土脸,美国的人质还被伊朗扣押关在美国驻伊朗的大使馆。对苏联的入侵,美国人肯定无暇顾及。还有,苏联领导人觉得凭借苏联的优势兵力肯定能在短期内解决阿富汗问题。


因此,1979年12月中旬,勃列日涅夫决定出兵阿富汗推翻总统阿明政府,12月25日,圣诞刚过,数万苏军突袭阿富汗。正像勃列日涅夫预料的那样,阿富汗果然不堪一击。仅仅两天时间,苏联军队就控制了阿富汗局势,击毙阿明,扶持起卡尔迈勒政权。

可后来的形势发展却大大出乎勃列日涅夫预料,苏联军队的入侵引起阿富汗各阶层的强烈反对,他们纷纷拿起武器反抗侵略者,苏联士兵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阿富汗成了苏联人的噩梦,成了套在他们脖子上的枷锁,成了压垮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给阿、苏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阿富汗有130多万死于战火,500多人无家可归;苏联侵略军总共伤亡超过5万,苏联对这场战争投入多达450亿卢布,苏联的国力因此每况愈下。在此情况下,克里姆林宫不得不在1988年决定从阿富汗撤军。两年后,苏联解体。


小约翰


阿富汗地处亚洲的心脏地带,是连接欧亚大陆的交通枢纽 ,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由于阿富汗地理位置重要,成为世界主要大国争夺的焦点地区,历史上多个帝国都曾经践踏过这片土地,使阿富汗人常年饱受战乱之苦,变得非常悲催和凄惨。

1979年12月27日,苏联入侵阿富汗,处死了阿富汗总统阿明,扶植傀儡政权卡尔迈勒上台,迅速控制了阿富汗局势。但是,令苏联高层没有想到的是,苏联的入侵,却遭到阿富汗各阶层的强烈反对,民众纷纷揭竿而起,奋起反抗苏联侵略者,使苏联久久难以抽身,战争持续了10年时间。

阿富汗这个国家,从历史上都受到列强的欺凌。波斯帝国,蒙古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的铁蹄都曾经入侵过阿富汗。俄国和英国也曾经为了争夺阿富汗而在战场上兵戎相见。1919年,阿富汗迎来国家独立,但是这只是形式上的统一,从来就没有摆脱过大国之间的影响和博弈。

我们想知道的是,苏联为什么要入侵阿富汗?我们知道,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和苏联陷入了长期的冷战之中。由于阿富汗采取中立政策,对美国和苏联都不得罪,结果是把双方都得罪了,美国和苏联都对阿富汗有意见,双方都想把阿富汗拉到自己的怀抱之中,争着在阿富汗内部培植支持自己的势力,把阿富汗搅和得鸡犬不宁,乌烟瘴气。

1973年,美国支持的达乌德政权推翻查希尔政权。几年之后,苏联扶持的代理塔拉基又把达乌德政权推翻,建立了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说起塔拉基这个人,他曾经在苏联留过学,与苏联的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私人关系很好。在塔拉基上台后,一头扎向苏联的怀抱,最要紧的是,塔拉基全然不顾阿富汗国情,全盘复制苏联的计划经济,使阿富汗的经济一落千丈,民众收入下降,加剧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

而且,在阿富汗政权内部,塔拉基与当时的国防部长阿明存有很深的矛盾。塔拉基便求助于苏联,苏联的意思是先把阿明除掉。然而,塔拉基的计划被泄露,国防部长阿明索性来个先下手为强,却把苏联支持的塔拉基杀掉了。这样,阿明却上台成为阿富汗的最高领导人。

阿明上台后,采取亲美反苏的政策,旗帜鲜明反对苏联,使苏联领导人十分恼火。苏联在阿富汗苦心经营多年,如果失去阿富汗,就等于失去了2000多公里的战略缓冲地带,后果可以说是非常严重的。勃列日涅夫作为一个超级大国领导人,怎么会容忍阿明这样干?

于是,在1979年的12月,苏联决定,出兵入侵阿富汗。苏联军队进入阿富汗之后,击毙了阿明,推翻了亲西方的阿明政权,扶植起了亲苏联的卡尔迈勒政权。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先后长达10年时间,给阿富汗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前后有130多万人死于战争,500多万人流离失所。而苏联方面也是损失巨大,苏联军队死亡5万多人,前后投入450亿卢布,从此以后,苏联的综合国力逐渐正在走下坡路。


当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国际背景,就是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成功,新的伊朗政权与美国反目,把美国的人质扣押在美国驻伊朗大使馆。苏联人便料到,美国人肯定无暇顾忌,不会去加以干涉。

还有一点就是,苏联原本以为,凭阿富汗的实力,可以迅速结束战争,但没有想到的是,阿富汗民众而反抗会如此激烈,导致这场战争持续了将近10年时间。在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干预下,到1988年苏联才真正从阿富汗撤军。


小甜嘟爸爸


当时的苏联把东南亚和西南亚当成同时推进的两个方向,阿富汗正好在两大战区的中心地带,为了打通南进印度洋的出海口,占领阿富汗是陆上南进的第一步。

20世纪70年代,美国受困于越战,石油危急及西方阵营的分化影响,在军事上同苏联相比渐渐地处于下风,苏联在勃烈日涅夫的领导下军事上进行强势扩建,1979年入侵阿富汗,就标志着霸权主义达到了顶峰。

阿富汗位于亚洲的大陆中心,是欧亚大陆的交通枢纽,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火频繁,古代波斯人,希腊人,萨特人,匈奴人,土耳其人,阿拉伯人和蒙古人均踏上过这片土地,近代英国和俄国也在此激烈角逐,二战后,阿富汗陷入苏美两霸争夺的地方,阿富汗政府只好奉行中立外交政策,游走两霸之间。

1978年亲苏的塔拉基势力推翻了前政府,建立了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极力模仿苏联体制,对内进行激烈的改革,外交上倒向苏联,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强烈不满,在对待政府武装改革时,塔拉基与国防部长阿明产生了分歧,塔拉基在苏联的授意下,准备武力除掉阿明,没想到,阿明捷足先登,先发制人将塔拉基击毙,独揽大权,阿明对苏联插手极为不满,要求苏联大使撤出阿富汗,政策上表现出亲美。

苏联不能容忍阿富汗倒向美国,那将失去多年来苦心经营的战略重地,阿同苏之间着两千多公里的国境线,一旦沦为美国的势力范围,苏联将失去南部的缓冲地带,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内部出战派占了上风,1979年12月12日,苏联政治局会议正式决定出兵阿富汗,苏阿战争爆发。

苏阿战争,为阿富汗圣战组织提供了土壤,为后来的恐怖主义埋下了伏笔,您说是不是?





雪上长留马行处


战争一开始苏联用一周的时间基本就让阿富汗变了天。控制阿富汗以后在阿富汗建立亲苏政权。苏联出兵阿富汗是早有预谋,而且两国实力悬殊,战争初期,苏联是很顺利的。但是历史证明,苏联是陷入了战争的汪洋大海,最终得不偿失。

阿富汗共和国成立之后,就和苏联建立起了友好的外交关系,苏联在经济上的对阿富汗的帮助使其对苏联的经济依赖越来越严重,苏联牢牢的控制这阿富汗。

随着阿富汗的政局跌宕起伏,一个叫阿明的统治者上台,彻底让苏联对阿富汗失去了希望。阿明追求阿富汗独立自主,减少对苏联的依赖。而且阿明宣称要跟美国关系正常化,这对苏联来说简直就是噩梦。阿富汗所处位置是重要军事战略要塞,是美苏对抗中重要的有利位置之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驱使下,苏联终于对不听话的阿明下手,悍然出兵阿富汗,推翻阿明统治,扶植自己信任的人上台,建立亲苏政权。

让苏联人意想不到的是,进来容易出去难。出兵阿富汗短暂的辉煌之后,阿富汗国内的反政府武装的顽强抵抗,国际上对苏联的反对,让苏联政府忙于应对。从阿富汗战争开始到最后,持续十年时间,1989年苏联人真的是力不从心,狼狈不堪的从阿富汗撤兵。阿富汗战争宣告结束!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明空奕奕


“牛刀小试”变成了“血肉磨坊”,究竟是多国下套,还是苏方脑袋进水?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悟空问答之为何1979年苏联会选择大举进攻小小的阿富汗?】

要全面了解为何会入侵阿富汗,就得先说说当时的国际背景,首先1979年正是美苏两强争霸正酣的时刻,苏军认为其需要进一步扩展地盘。尤其是在1978年随着阿富汗“四月革/命”的爆发,新上任的“人民民主党”宣称要走“苏俄模式”,这让苏方发现了可能开拓出一条全新通路,甚至可以完成自己的“去印度洋洗靴子”的美梦,所以才会义无反顾的干涉其中。

另外还有一点不容忽视,东方大国此时正在跟美国等西方国家改善关系,当时苏方有部分人员认为存在被美军腹背受敌的情况,入侵阿富汗也算是一个警示信号吧。另外,苏方当时认为美国人可能也会干涉阿富汗的问题,所以晚下手不如早下手,直接干涉后其中,并希望“火中取栗”。

另外就是阿富汗国内此时看不到明显的反对力量,苏军还是按照传统的大机械化兵团+闪电战突袭模式就可以短时间内拿下,实际上阿富汗国内80%的道路也都全部在苏军的控制之下。可比较阿富汗是多山之国,苏军对之前的困难考虑并不充分,最终导致自己深陷其中。

另外还得补充下苏方国内问题,苏方当时国内核心并不稳固,急需扩张以展现领导力,因此才会在诸多考虑下,最终挥师兵发阿富汗。

最终得说说苏军付出的代价,累计付出了85亿卢布的援助费用-几乎等于全打了水漂。参战人员62万,阵亡1.5万,伤残和生病多达近5万多。这些代价其实让苏方不仅仅经济上受到重创,国际上也被进一步孤立,为后来的1991年圣诞节的“降旗”一幕敲响了钟声。

以上为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粗浅的认识和资讯整合,仅供抛砖引玉,欢迎更多深入讨论。

军事天地


由于阿富汗对苏联有着特殊的意义,自其独立以来双方就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从1921年两国签订友好条约,直到1945年双方都一直保持着平等的正常的关系。从1953年开始,苏联加大对阿富汗的经济、军事援助,就在阿富汗对苏联的依赖不断加强的同时,苏联也开始干预阿富汗的政治。1965年,在苏联的支持下,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成立,也正是这个党1978年在苏联的策划下推翻了企图亲西方的达乌德政权,之后上台的塔拉基政权与苏联结成了同志式的、革命利益一致的持久、友好的关系,但是由于该党内部矛盾严重,1979年政府总理阿明发动政变杀死了党的总书记,独揽大权。

但莫斯科认为干预已经没有必要,只要能维持住我们的地位,确保在那里的影响,达到我们自己的目的就已经够了。上台后的阿明对内无法有效控制日益严重的反政府叛乱,对外明显表现出的离心倾向,这使得莫斯科认为他是一个不忠诚也不可靠的人。

克格勃截获的阿富汗官员的话语表明“阿富汗对苏联的依赖仅仅是出于对国内形势的考虑而釆取的短期的策略性措施。只要阿富汗国内形势得到巩固,阿富汗将依靠穆斯林国家提供的有效援助,阿富汗将效仿埃及,驱逐苏联在阿富汗的顾问。”

莫斯科同时关注到,阿明还试图同国内的反革命领导人寻求一致,甚至达成某种妥协,加剧了苏联的担忧。在克格勃看来,伊朗的霍梅尼革命一定会对阿富汗产生影响,如果阿明同穆斯林分子有接触很有可能导致阿富汗出现一个伊斯兰政权。“美国人会把他们的控制组织和情报中心安插在我们最敏感的边境地区。”克格勃密切监视阿明同美国官员的会见,并且相信,美国正在致力于通过与阿富汗改善关系来弥补它在伊朗北部失去的情报基地。

然而,反政府武装力量切断了通往略布尔的南北大道,阿明政权岌岌可危。阿富汗的这种严峻形势将直接威胁到苏联对阿富汗的有效控制,一旦反政府力量取得胜利,取代亲苏的人民民主党的将是当时深得民心伊斯兰宗教极端主义的反苏政权,即使最终阿明政权没有被推翻,他本身也不是对苏联忠顺的工具,很有可能转向美国。

总之,不论哪种情况对苏联而言都将是失去多年的心血,更糟糕的是,还有可能出现美国取代苏联控制阿富汗对苏联构成战略包围圈的可能。这时苏联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军事入侵与除掉阿明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帮助政府军稳定局势还可以扶持可靠的代理人,巩固苏联的影响。正是在这种分析下,1979年12月25日,数千名士兵突袭阿富汗首都,12月27日,阿明及其全家被杀,取而代之的是以卡尔迈勒为首的新政府,新政府当即宣布实行与苏友好的外交政策。透过这样的事实可以得出结论:苏联出兵阿富汗主要是不想失去其多年苦心经营的成果,更不想使阿富汗这个南部邻国成为西方策划威胁苏联的前沿阵地。总之,就是想确保对阿富汗这个“兄弟”国家的控制。葛罗米柯给苏共中央的报告中关于对今后阿富汗及周边局势的想法中第一条就确认了这一目的,“苏联有限的部队进驻阿富汗领土之后,阿富汗事态的发展证实这一举动是正确的,也是及时的。这样一来就破坏了推翻阿富汗民主共和国革命制度的计划,并且还及时防止了在苏联南部边境地区出现新的战争策源地的危险。结束了阿明的冒险主义路线,该路线贬低了四月革命的目的和任务,脱离了同苏联的合作,却同西方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占据苏联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的中亚地区包括:乌兹别克、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和哈萨克斯坦,其中前三者还与阿富汗有着多公里长的边界线。虽然属于加盟共和国,但是这个地区无论是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还是从语言文化、历史传统来讲都同俄罗斯民族格格不入,而且还屡屡发生反抗中央的事件。沙俄以武力征服中亚地区后,在不尊重民族意愿和违背民族自觉的情况下进行的统治给该地区留下了许多棘手的问题,使得该地区民族矛盾比较尖锐,经常发生民族冲突及民族反抗事件。

苏联时期长期存在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不恰当的宗教政策,以及为尽快抹杀民族特点和消灭民族差别而大力推广俄语,随意变动加盟共和国国界的做法严重地伤害了中亚民族的民族自尊心,使得这个地区的离心倾向一直存在。

另外,同阿富汗一样,在中亚地区几乎以上的人口都信仰伊斯兰教,而且中亚地区同阿富汗有很多民族成分相交织,宗教问题是很复杂的社会问题,处理得当,会带来民族安定,处理不当很可能造成整个社会的动荡,纵观世界的战乱和冲突相当一部分与宗教问题处理不当有关。

但是,苏联自始至终也没能找到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方法。相反,年伊朗的霍梅尼推动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却越出了伊朗,对苏联的中亚穆斯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这更使得苏俄对阿富汗的穆斯林反抗运动变得极为敏感,因为穆斯林分子一旦推翻人民民主党的统治建立伊斯兰政权必定会对中亚穆斯林的稳定产生影响。

而且苏联从伊朗、阿富汗两国的形势角度分析认为美国正试图利用这一伊斯兰地区,尤其是穆斯林居住区,作为一个因素来影响苏联的政治形势。苏联永远也忘不了年代发生的巴苏马奇运动就是以阿富汗为基地的。

为此,出兵阿富汗,彻底击溃阿富汗的穆斯林势力,并重新扶持一个亲苏傀偏政权,才是维持中亚地区安全和稳定的最好途径。战后美苏把欧洲作为争夺的重点,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从地理位置上讲正好处于美苏对峙的前沿,虽然在美国的包围圈之内,苏联也是相当重视东欧对自己的战略意义,双方在此范围内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马歇尔计划”,就是为了利用经济利益来控制欧洲,借机达到孤立苏联的目的。杜鲁门公开提出了要向全球的共产主义开战。 “北大西洋公约”的签署形成了对苏联全方位包围。面对强大的军事压力,苏联也不甘示弱,开始加紧对东欧的控制,分别通过成立 “欧洲共产党九国情报局”、 “经互会”、 “华沙条约组织”实现了对东欧的绝对的、全方位地控制。

在手段的运用上也是不遗余力,打着经济援助、军事援助的旗号进行着政治干预、文化渗透,也包括通过代理人进行武装干涉,甚至派出本国军队直接入侵。世纪年代中后期驻军蒙古,在中蒙边境陈兵百万,都属于苏联建立自己的安全缓冲地带的表现。

阿富汗是与苏联中亚部分相接壤的邻国,故加大力度”支持“并控制该国对苏联的安全极其重要,面对一个有可能失控的阿富汗政权,在两极对抗的背景下,苏联是不惜以出兵为代价来伊除未来任何有可能的安全风险的。故出兵阿富汗可被看做是在苏联传统安全观直接指导下的行动。


阅微堂杂记


这个问题的答案要从当事国苏联和阿富汗身上一起找答案。

图注:1988年,一名苏联士兵守卫阵地中

从苏联角度出发,大家都知道前苏联及现俄罗斯是地球上最独特陆权大国,横跨东经26°至西经170°,将近占了地球一半,遗憾的是,这么大的地盘却只有一个北方出海口,位于北极地区,由于常年被北极冰层封锁,所以对俄罗斯人而言有这个出海口跟没有也没差。但俄罗斯人对正儿八经出海口的渴望从未断过。俄罗斯人多次出兵阿富汗,所求也从未变过,不过是想借道阿富汗寻求印度洋温水出海口,但总是求而不得。因此,对印度洋附近温暖的出海口心心念念,就是1979年苏联为何出兵阿富汗的背后动机。这也是为何如今俄罗斯全力以赴也要帮叙利亚,因为可以趁机借道叙利亚温水港做海军基地,这对没有出海口犹如困兽之斗的俄罗斯简直是梦寐以求的大好事。

图注:艾哈迈德沙·杜兰尼,首个统一阿富汗君王

从阿富汗人角度而言,一定在抱怨为何不去骚扰巴基斯坦,为何不去挑战伊朗,偏偏要挑这个阿富汗这个小地方下手。其实,自古以来阿富汗就是战略要地。

图注:阿富汗地图

用全球首屈一指战略预测公司STRATFOR首席地缘政治分析师兼美国海陆空三军顾问卡普兰的原话来说,“阿富汗作为伊朗高原、中亚平原、印度次大陆的地理缓冲区,具有令人屏息的战略重要性,凯觎这里的不仅仅是俄罗斯和美国,还有伊朗和巴基斯坦人,就连印度决策者都对其动心不已。”换言之,谁占有这里,谁就坐拥连接整个欧亚大陆的陆上枢纽,谁就掌握俄罗斯、中国、印度和伊朗的利益交汇处,因此苏联堵上国运也要拼一把去入侵阿富汗。因此,当下你能看到美军身影活跃在阿富汗。


军机图


我是“麻辣战争”头条号主编龙舞风行,1978年,苏联支持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推翻现政府,塔拉基出任国家元首,副手阿明担任政府总理。

塔拉基政府无力应对各地的武装反抗,请求苏军出兵支援,苏联政府经过反复讨论,定下对阿富汗政策两个原则,一是决不能失去阿富汗,二是决不能出兵阿富汗。

1979年,在人民党内部,塔拉基和阿明的矛盾越来越白热化,9月,双方发生火并,塔拉基企图干掉阿明未成,反而被阿明干掉,阿明自任国家元首兼政府总理,掌握了政权,并公开对苏联表示了不满,认为是苏联支持塔拉基对自己下手,要求苏联撤回在阿富汗的三千名军事顾问和教官。

阿明提出“平衡外交”的方针,公开表示要和美国改善关系,摆脱苏联的倾向十分明显。

1979年的苏联,正在全球范围和美帝争夺世界霸权,其南下印度洋,控制中亚枢纽地区的战略企图要想实现,必须掌握阿富汗,所以,苏联决不能失去阿富汗,要控制阿富汗,必须除掉阿明政权。

要除掉阿明,除了苏联直接出兵,别无他途,所以,苏联对阿富汗的态度终于有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从决不出兵阿富汗,变成必须出兵阿富汗。

1979年12月27日晚19时27分,最精锐的格鲁乌部队154特种兵分队和阿尔法小组成功斩首阿明,第二天,苏军六个师兵分两路进入阿富汗,1980年1月2日,两路大军在坎大哈会师,基本占领阿富汗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控制了阿富汗和伊朗、巴基斯坦的边境要地。

由于斩首行动的成功,在苏军高速突击时,阿富汗十万政府军群龙无首,基本没有抵抗,大部分缴械投降并归顺了卡尔迈勒政权。

可以说,苏军的入侵行动异常成功,以最小的代价,除掉了亲美的阿明政权,扶持了卡尔迈勒上台。

于是苏军掉进阿富汗这个大国坟场,消耗了巨大的国力。

关注“麻辣战争”头条号,关注世界军事分析。


麻辣战争


从历史传承方面看,甚至可以追溯到1724年神秘的“彼得大帝遗嘱”。据资料显示,遗嘱主要内容分14个部分。对外政策方面,概况起来有三点:1.帝国要长期保持战争和扩张状态;2.要力争参与欧洲事务,继续瓜分波兰;3.帝国的势力要走向四大洋。其中,难度最大的是印度洋,但是意义却非常深远——南下夺取暖水港口,以控制欧亚海上交通线。

(彼得大帝的理想帝国状态)
不难看出,彼得大帝的历代继承人们,无论是罗曼诺夫王朝的沙皇,还是最高苏维埃主席,都是其遗嘱的忠实继承者,而且,他们都对出海口有着异乎寻常的狂热,尤其是暖水出海口。

几百年的打打杀杀下来,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远东的太平洋、家门口的北冰洋、大西洋的波罗的海与黑海早已成了苏联的势力范围,就剩一个印度洋了,能不着急吗。

1973年至1979年,苏联在阿富汗先后煽动了3次政变,最终,趁乱扶植了一个阿富汗民主共和国,让苏联的信徒塔拉基当了元首,试图把阿富汗发展成为苏联在中东、近东地区的新据点。

然而,不信“神”又亲苏的阿富汗塔拉基势力在国内缺乏群众基础,真正有实权的各部落首领们更是不买他的帐,此外,影响力巨大的宗教势力更把号称要“建设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阿富汗”的新政府看成“异端”,分分钟想灭了它。

(阿富汗战争早期,一名“援阿”的苏联教师正在喀布尔理工研究所上课,向阿富汗学生们传授最前沿的计算机知识,可以看出男女的打扮都很世俗。实际上,在喀布尔这样的大城市,世俗化的知识分子当中,苏联还是有一定的人气的;然而,阿富汗城市化水平比咱们同期的中国还低,文盲率也高,宗教号召力巨大,因此,反感和抵制苏联阿富汗人占了绝大多数)

此情此景下,不信“神”的塔拉基还坚持进行激进的改革,模仿苏联体制,外交上一边倒向苏联。这引起阿富汗社会各阶层的严重不满。执政党人民民主党内部,塔拉基和国防部长阿明产生了严重分歧。

同时,苏联的克格勃收集了大量材料,证实阿明一直在与美国进行接触。于是,塔拉基在苏联的授意下准备除掉阿明,阿明暗中看的明白,赶紧先发制人,将塔拉基击毙后独揽大权。

正如前文所讲,这个阿明是个亲美派,早在没上位之前,就跟美国勾搭上了,当了老大以后更是对苏联不客气,直接要求苏联大使撤出阿富汗。

阿明的做法引起苏联极度的不满,阿富汗作为苏联的战略要地,苏联苦心经营了多年,可是真下了本儿的。而且,阿富汗居民中有700万左右的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占了阿富总人口的45%,他们和苏联中亚各加盟共和国的各族居民属同源民族。更重要的是,阿富汗和苏联有两千多公里漫长国界线,其地理位置对苏联尤为重要,阿富汗一旦沦为美国的势力范围,苏联就会失去南部缓冲地带,威胁到国家战略利益。上世纪70年代末的苏联,在冷战争霸中呈咄咄逼人的“攻势”,核武器的量比美国还大,经济上,因为油价高升,苏联在全球资源出口中赚取了大量外汇,一时半会儿“不差钱”;

而美国这边呢,刚从越战的泥潭中拔出腿,还没等缓过神来,伊朗打脸般的搞了个“伊斯兰革命”,美国在中东的“铁杆盟友”——巴列维王朝被推翻,换成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代表真主的“伊斯兰”和代表民主的“共和国”就这么给强行组合了)。伊朗的“现任老大”霍梅尼高举起反美的大旗,跳着脚的跟美国唱反调,还搞了个惊天动的“人质事件”,让美国及其的被动,在国际上也是颜面尽失。

于是,苏联的决策者们便一厢情愿的认为,美国被伊朗伊斯兰革命搞得焦头烂额,已无暇顾及苏联扩张活动。再者,苏联臆想,离得近,家门口搞事情有主场优势,自己这么强大,取得胜利不会太费劲的。此时,苏联坚信,此次干涉,能给世界传递一个信号——莫斯科拥有着至关重要的全球控制力,你们都赶紧从了我吧。

当然,事实证明,苏联一陷就是十年,元气大伤。军事上也没什么拿的出手的战果,在落后的阿富汗山区,全副武装开坦克的打不过骑毛驴、穿拖鞋的是常态。而且,苏联有限的军事成果也没能如愿转化成政治经济利益。在国际上,成了公认的“侵略者”,颜面扫地。

(当时中国谴责苏联行为的海报)
总之,苏联对国际形势和阿富汗国情的错误判断,致使苏联付出“国将不国”的代价。甚至,某种程度上看,全球人民都间接被连累到了。

10年的阿富汗战场,历练了高举“圣战”大旗的游击队长——本·拉登。

在美国大力资助(据估计,拉登的组织在阿富汗战争期间获得的美国军事援助高达2·5亿美元)和世界各地的“增援”下(沙特也很下本儿),拉登旗下穿拖鞋的游击队逐渐升级成了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准现代化军队。同时,拉登一伙还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国建立了多个准军事训练营,这就是基地组织的“前身”。

下图,伊朗给阿富汗游击队支援了现代化武器,帮助游击队实现机动作战。
下图,美国CIA派出的作战顾问,正向拉登的游击队员们传授毒刺导弹的使用方法。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坚持不懈创作的人”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这一事件拥有非常复杂的背景。

从战略上说,俄罗斯民族一直拥有浓重的海洋情结,一直试图成为一个海洋大国,原本就是一个内陆小国发展为世界第一大面积的国家的过程中,这种情绪没有减退,相反不断加强,到了苏联时期,作为世界第二大国,可以与美国争霸的超级大国,他更加希望获得更大的成就。那么通过阿富汗,进入印度洋,已经成为一个让它无法放弃的战略选择了。

从全球局势上说,上世纪70年代,美国刚在越南弄了个灰头土脸,不得不撤军,这让苏联的形势大好,有日中天的感觉,为了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南下印度洋,控制中亚枢纽地区的战略企图越来越有吸引,那么掌握阿富汗成了重中之重。

从地区局面上说,这个时期的阿富汗就出现了点问题,这个国家属于一个内陆国家,与苏联的关系相当不错,但是国内政治局势不稳定,尤其是进入70年代后期之后,阿富汗呈现了一种试图摆脱苏联控制,加强与西方联系的趋势的意图,这是一个不可能允许的。

1979年,阿富汗内部,塔拉基和阿明的矛盾越来越白热化,最终阿明上台,公开对苏联表示了不满,又表示要和美国改善关系,摆脱苏联的倾向十分明显。

如此局面之下,出兵似乎成了一个最佳的选择,正所谓,正想睡觉时,枕头送来了,于是出兵的决定就做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