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山海经》的作者是谁,里面的内容是真实的吗?

Rapinmag


据现代考证,《山海经》由战国中后期的人著作,作者不详,现代学者认为《山海经》的作者未必只有一人,而是多人合集,历经漫长的口头流传,直到巴蜀文字产生,才被记录下来。

《山海经》是志怪古籍,集地理、物产、人文等于一体,最早收录于《汉书·艺文志》,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收录13篇,也就是说《大荒经》和《海内经》是在那之后才出的。

司马迁曾说,“《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

《山海经》中记述的玄怪生物,由于现代科技发达、交通便利,已经发现了很多与描述相符合的例子。即是说,很多生物虽然都是人们不熟悉的,但还无法断言它们不存在。

数千年来,中国的地理、气候、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物圈也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甚至因为不适应环境变化而被自然淘汰。地球上的生物曾有40亿种,而如今所知的物种只剩近200万种。生物变异、灭绝现象,是造成现代人不能尽识《山海经》中所载异兽的原因之一。

另外有些部分,则是古人语言和现代语言上的问题,由于描述笼统,而被现代人误读。

《山海经》所记载的奇异生物,一般以《汉书·艺文志》收录的13篇更靠谱,至于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由于明显不是同时期所作,其中描写的景象、生物恐怕牵强附会的更多,可信度不如原来的13篇。

《山海经》所载的地理景象类内容,则因古代地理不发达,多数记述不够准确。这反映了古代和现代世界观的差异,但多半还算有迹可循,因此,并不能一概断言其不真实,也不能断言其准确,只能说,古人成书时,观念毕竟还是受到了科技水平的限制。

至于某些人文类的内容,由于《山海经》成书时还没有纪传体文学,很多情况,只能从其他角度去理解。而考证后得出的可能最接近真实的历史,多半与书中记载的大相径庭。也就是说,书中的故事,不能从一般角度去理解,而且书中的记载,对发掘真实历史有很大帮助。

目前学者的观点是,还是以“相信”《山海经》为主,至于古代与现代的隔阂,则要靠研究来慢慢消除,终有一天,能够彻底正确了解《山海经》,让它带人们回溯到上古世界。


纯钧LHGR


我是小七,一个喜欢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个沉迷于扯淡的萌妹子,一个野生的山海经爱好者。

山海经作者这个概念要看你怎么理解,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山海经版本有很多,比如说《山海经全译》的作者就是我国的神话学泰斗袁珂。

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山海经》版本。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山海经版本比较多,我就简单介绍一下比较易懂而且阅读性比较强的。

一是袁珂的《山海经全译》,全文通俗易懂,对难解字都有注释和翻译,并且条理清晰是理解山海经和中国神话入门读本首选。

第二个是思履版本的《山海经》,这本书有无数个出版社在出,有的标明标有作者,有的没有标明作者,售价从十几块到七十五块之间,这个版本的山海经有原文注释,再加上扩展的神话故事,还有古代地域对应的现在的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算是比较全面,也比较通俗易懂的一个版本。但是我看了好多遍,还是理解不了这里面,古代地理位置对应现代地理位置的对应规则以及逻辑,本书中划分区域位置的逻辑,也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明。所以说整本书看起来,阅读是没有障碍,但是逻辑方面,没有提供一个好的思考方向。

第三个就是《山海经》的图册,目前市面上比较畅销的有罗源的q版的山海经,还有山泽的《观山海》,这些都只有简单的文章跟注释,看图可以,想要深度的理解只有图册是不行的。

但是这种概念上的作者,可能跟提问者所描述的概念的作者不是一个概念。现在图书出版署名上面的作者,大概念上来讲,只能称作为是翻译者。现在市面上书籍普遍上的作为作者来注明的《山海经》作者也有三个。

一、大禹和伯益

最早也认可最多的一个说法说是,是大禹和伯益。

说在上古洪水时期,大禹治理了九州的洪水,统一了九州,之后为了记录自己的功绩和了解自己所治理的山川江河,大禹派遣了一支考察队伍对他所统治统辖的九州进行了考据和记录,并将他们的考察结果记录在了九鼎之上,伯益是这支队伍里专门做记录工作的。

传说中,最初的根本就没有山海经,而是描绘九州地理风貌的一副巨幅的山海图,这幅图描绘在象征着统一和权力的大禹九鼎之上。不过后来由于时间的流失,而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山海经,却意外的流传了下来。

所以直到如今依旧有很多版本的山海经里把伯夷认为是山海经的原作者。


二、刘向父子

第二个山海经比较公认的作者就是西汉时期的刘向父子,他将春秋战国时期用版本的山海经加以校对整理,编撰成了我们现行版本山海经的最初的《五藏山经》。

三、风水祖师郭璞先生

第三个是,两晋时期的郭璞,他对山海经进行了进一步的注解增补,在原来的《五藏山经》基础上增加了《海内经》《海外经》和《大荒经》,在这之后的学者研究山海经,大多都是在郭璞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论证的,所以也有许多现行版本的《山海经》将郭璞作为作者。

我是小七,一个沉迷于研究山海经与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欢可以关注我。

版权申明:本文系山海经解密小七独家邀约稿件,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盗用以及洗稿,未经同意擅自盗用,将追究到底。


山海经解密小七


《山海经》这部奇书,非一人、一时之作。


最早的作者,相传是大禹、益,但这个说法并不使人信服。《春秋集传纂例》里就指出了,故事最早的流传方式,是口传的,到了后世才用竹、帛记载下来。


现在基本上认为,它的写作年代,当为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作者可能是楚国人,但《山海经》的渊源应溯及到禹、益时。


《山海经》内容庞杂,涉及到历史、地理、医药、动物等方面,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在《汉文学史纲要》里,鲁迅先生指出,“巫以记神事,更进,则史以记人事”。


也就是说,巫也担任着记录历史的功能,《山海经.大荒西经》里的“家有巫史”可与这种说法印证。


著名神话学家袁珂先生就认为,《山海经》的主要内容应该很大可能是禹、益部落的巫师口述,世代相传下来的,所以才会将作者附会在他们身上。


这就意味着,《山海经》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反映出了当时的自然、地理、文化状况,但是由于初民们对世界的观察、理解是以神话思维的方式,这就给《山海经》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富于幻想的面纱。


再加上后世人的加工,所以《山海经》一书里,有超出我们认知的事物,也有我们熟知的事物。可见,《山海经》是不仅仅单纯是一本“语怪”的神话书,同时带有原始综合体的性质,是具有一定可信度与参考价值的。


凤妖


说到古代奇书《山海经》就不得不说到封神榜。一千九百多年前,黄帝性格开朗,聪明非常,治国有道,于是天上下来一则封神榜封黄帝为人气之神。后来他每每在闲暇之余灵魂出窍神游一重天境地,每每到一个不同的地方用笔画下当时他所遇见的神兽和一幅山河之图。

过了很久很久,明代一介武夫佚名因种种原因冲进封神榜。项魃告知他世间有本《山海经》手绘你是否看过?于是他想了很多办法,问了很多人,终于找到此书,他大大赞赏,于是他灵魂出窍回顾了这部手绘神兽图集。并且在图集上记录了山,海,河的位置和神兽的位置。

所以今天中国大地上的你的手中的,我的手中的并且带有很简陋的动物图片的《山海经》都是来之不易的…因为时间已经过了太久太久了…昨晚我写到这里,有人想过没有,一本古书到你我手里,这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已经历经了统一文字,焚书坑儒,文字狱,各朝各代战争,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可能失去的各种过程…

至于佚名是个人姓名,现代很多人把这两个字翻译为"作者己散失"这种意思,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古代这两字有这么抽象意思吗?包括清代?据说佚名不是谁,恰恰是黄帝的后人…

我以《山海经》第一段的明代古老手记作为这篇束语:

南山首鹊山首招摇山临于西海之上 桂金玉草焉 其状如韭而青华 其名祝馀食之不饥 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 其华四照 名迷穀佩不迷


APPLE女人街晖


喜欢神怪文化的朋友们一定对《山海经》感兴趣,其中奇特怪诞的插图,天马行空的文字描述让人脑洞大开。

让我们先看看现代的结论——

《山海经》作者是传说中治水的大禹,实际上无法考证。内容则真假参杂,虚实都有。

我们可以把《山海经》称为一部——“想象中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地理书”。

《山海经》几乎可以算是一种世界观,它记载了40多个国家,300条水道,众多的神话人物和草木鱼虫鸟兽矿产等等不一而足。像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龙生九子以及黄帝大战蚩尤这些著名的故事都被记载其中。

其实,对《山海经》的研究早在西汉就已经开始。从那时到如今历朝历代的人们已经研究了2000多年。古人对着这部奇书的兴趣一点不比现代人少。我们如今看到的文字版本就是西汉末期所做。这是汉朝第十三位皇帝,留下了“断袖”故事的汉哀帝时代,由大文学家刘向,刘歆父子带着一大批大臣校订而成。

《山海经》原本是带有配图的,但遗憾的是在两千年的流传过程中散失不存。南北朝画家张僧繇绘制了《山海经图》,宋代名士舒雅又重新绘制,然而这两种图画都没有流传下来。现代能看到的图画版本是明朝人胡文焕和蒋应镐所补充。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了各种珍禽异兽的大致面目,只可惜没能见到书里最初的模样。


作者的谜团

最早提及《山海经》的文献是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就是说对于《禹本纪》《山海经》里记载的那些怪物,学识渊博的司马迁都不敢加以评论。

对当时正规的史学家们来说,研究这种“奇特”的书籍似乎不是正途。然而这本书的魅力始终吸引着人们去探求它的真相。

西汉刘歆考证说,这本书大约出自尧舜的时代。那时洪水四处泛滥,大禹和伯益因为治理洪水,到九州四方去考察。一路上大禹把见到的各处山川,草木取名。也把不同地区的奇珍异宝,特产民情记录在册,以备使用,后来就成了《山海经》一书。

但是《山海经》中出现了很多夏禹之后的历史事件和地名。所以,其他学者又继续考证。到了清朝,博学的毕沅主张其“作于禹益,述于周秦,行于汉,明于晋”。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并非是一时所写成,而是由不同年代,不同作者,长期共同创作的集体作品。

大约在西汉初年校订之时,《山海经》初具规模,从各个临散故事和口头传说合编在一起。

国内外的学者有的认为是主要作者是洛阳人,有的认为是巴蜀人,有的认为是燕齐人,还有的认为是楚地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奇妙的内容

不光是成年人,即使是小朋友翻开《山海经》也会感到新奇。

里面有民间传说家喻户晓的神仙妖怪,比如人类的始祖伏羲女娲,住在昆仑山西北角的西王母,骑在白马上的桑蚕女神,追逐太阳的夸父,没有头的巨人刑天。可以算是中国先民们初始世界观的体现。

书中也有很多产于各地的怪兽,六只脚四只翅膀会唱歌跳舞的帝江,人脸鱼尾拥有双手的陵鱼,像婴儿般哭叫的吃人兽九尾狐,喜欢喝酒的狌狌(xing,猩猩),象征爱情的比翼鸟,很多后世的故事都借用了《山海经》塑造的世界,可谓只有想不到没有找不到。

全书还记载了40多个国家,大人国小人国,一目国,三身国,和欧洲的童话甚至有些类似。只是《山海经》还记载每个地方产什么矿产,比如金子银子满山都是,铜矿铁矿掘地可见。植物,河流之类也都有描写。有清代学者认为,本书记载的范围超出中国很远,甚至包括朝鲜,日本,俄罗斯,阿富汗等国。有人还根据全书画出了一副《山海经》地图。

(图中央为中国)

很多上古时期的祭祀书里也有描写,而且和近代考古出土的竹简记载大多对应的上,可见《山海经》是研究古代华夏人民生活的一部重要资料。

所以,《山海经》的内容有真有假,虚虚实实,就看从哪个方面来入手了。


结束语

明代人称《山海经》是“古之怪语之祖”。清代人认为这是神话小说,茅盾也这样认为,鲁迅则说,这是“古之巫书”。

无论怎样,学者从中找到了古人生活的线索,地理学家从中探查着古代河流山川的位置,小说家从中得到了神怪灵感,大人从中看出了华夏文化的源远流长,小朋友则喜欢稀奇古怪的走兽飞鸟。

作为一部书,为各个时代不同人们所喜爱,这不就是圆满的事情了吗?

(谢谢观赏,点赞是最好的支持,谢谢)



文史小茶馆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记录奇闻异事、神话传说的一本书,里面记述的内容荒诞不经,所以不要太认真,也不要当真。很多故事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比如说,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



《山海经》的作者一直是学者们考证的一个热点问题,各执己见,众说不一。总括起来有这么几种说法:如"夷坚作说";"邹衍作说";后人综合炎黄两族的传说而成说;南方楚人作说;巴蜀人作说;早期方士作说等等。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当代学者袁珂认为,《山海经》实际上是无名氏的作品,而且不是一时期一人所作。


今闻史话


《山海经》是古代的一部奇书,作者是谁还没有人知道,现代普遍认为不是一时成书的,是经过从战国后期到汉朝逐渐写成的。西汉的刘歆认为是从尧舜时代开始的。

《山海经》中内容很丰富,包括地理,草木,古代神话,物产,怪兽,还有一些上古时代的历史。其中内容的真实性一直有争论。司马迁编《史记》的时候,觉得它不可信而没有作为参考。到了清朝,编写《四库全书》的时候,也认为不真实。而把它分类到小说一类中了。但据现代人研究,在地理方面部分不能验证的地方,从世界范围看有许多吻合。所以在地理及其他方面,很多人认为,很有研究价值。


.


宋建华8026


研究《山海经》的作者问题,得先读懂这部古“書”,而不是古书,并且要读懂的是这是一部古“經書”社会现象。迄今为止,真正能读懂的人,屈指可数,不超过五六个人。读不懂而谈作者是谁?内容的真实性问题,就是说明一个问题,字认识,读不明白。客观上说,读的方法失传了,主观上说,不认识古字义的文法,以发展后的字义读,结果读成“神化”自已了。

简单一点说,这大约可能是失传“三皇五帝”之书的一部分,到春秋战国时期转化新的“竹简”之“書”之后。由于使用书的人不再为这个争霸称雄时期所需要,到后来书留下来了,能读懂的人就少之又少了,最后成为经学家不会读,也不想读的古老“經書”了。

当然,作者问题要说清楚,非常复杂。改个书名“單亥经”,可能客观真实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