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仲夏端午,養生之道

仲夏端午,養生之道

仲夏端午,養生之道

“仲夏端午。端者,初也。”——《風土記》。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到這個節日,都離不開賽龍舟、吃粽子、掛香囊等民間習俗。

端午,中藥的節日

古人認為,農曆五月是一個惡毒的時節,蛇蟲鼠蟻大量繁殖,疾病瘟疫也容易傳播。五月五日更是因為“極陽”而被認為是毒月中的毒日,有說法稱“端午”的名稱由“躲午”演化而來,有躲避毒辣的夏日之意。

正由於端午是這樣一個容易生病的時節,催生林林總總端午運用中藥的方法,把端午稱為“中藥的節日”也不為過。

翻閱典籍,會看到端午節還有浴蘭節、菖蒲節、女兒節等別稱,這都和端午節與中藥淵源有關。漢代《大戴禮》雲:“午日以蘭湯沐浴”,就是說端午時值仲夏,皮膚病多發,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汙為俗,於是稱作“浴蘭節”。

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此外,明朝的沈榜在《宛署雜記》中稱,“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妍。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仲夏端午 養生之道

1、食療養生

仲夏端午,养生之道

端午期間氣溫高,溼度大。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人體各種生命活動較為亢進,能量與養分物質消耗較快,體液丟失多,機體的代謝不平衡,往往容易出現身體發熱、口渴、心煩、胃口低下等症狀。所以要特別注重補充水分,多攝入清淡食物和蔬果,外出注意防曬。

該時期,氣候溼熱易滋生蛇蟲鼠蟻以及各種病菌,進一步加重疾病的傳播。因此民間習俗流行在門前插艾條,喝雄黃酒,進行端午除邪辟穢和養生。

2、起居養生

仲夏端午,养生之道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講,夏季的養生之道為“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 夏三月指農曆的四、五、六這三個月,又分別稱為孟夏、仲夏、季夏。

端午節時值仲夏。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多進行戶外活動,中午小憩可以幫助人體恢復疲勞,理順心情,避免發怒。

3、運動養生

仲夏端午,养生之道

從古至今,端午節是一個提倡運動的節日,每年必辦的“賽龍舟活動”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中醫將精、氣、神稱為“三寶”,與人體生命息息相關。運動養生正是抓住了這三個環節,調意識以養神;以意領氣,調呼吸以練氣,以氣行推動血運,周流全身;以氣導形,通過形體、筋骨關節的運動,使周身筋脈暢通,營養整個機體。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行走、打八段錦或太極拳、慢跑、游泳等方式保健身心。

端午推薦膳食

番茄土豆排骨湯

材料:番茄300克、土豆500克、排骨500克

做法:先將排骨洗淨氽燙後用清水衝乾淨,與切塊的土豆一起放入砂鍋,加水3000ml,先用武火煮15分鐘後改為文火,煮40分鐘後,加入番茄,再煮20分鐘,調味後即可食用。

功效:健胃消食,生津止渴

白鯽滾荷包蛋湯

材料:白鯽魚500克、雞蛋3個、生薑3片、胡椒粉適量

做法:白鯽魚宰洗乾淨,慢火煎至微黃,濺入少許清水,剷起;雞蛋煎為荷包蛋狀,剷起;起油鍋爆香薑片,加入清水1250毫升(5碗量),武火滾沸,下白鯽魚滾片刻,下荷包蛋,滾沸後撒入適量食鹽,胡椒粉即可。

功效:祛溼開胃

上湯紅莧菜

材料:紅莧菜1斤、瘦肉末若干、高湯1杯、蒜頭2個

做法:紅莧菜擇洗乾淨,備用;鍋中入油,爆黃大蒜頭,炒瘦肉末至變色,倒入高湯煮沸;湯滾後放入莧菜,煮軟後,勾琉璃芡,起鍋。

功效:清熱健脾、除溼止痢、收斂止血、通利二便。

芹菜拌豆腐

材料:芹菜150克、豆腐1塊、調味品適量。

做法:芹菜切成小段,豆腐切成小方丁,均用開水焯一下,撈出後用涼開水冷卻,控淨水待用。將芹菜和豆腐攪拌,加入食鹽、味精、香油拌勻即可。

功效:平肝清熱、利溼解毒。

南北粽子端午大PK

你更愛哪種?

仲夏端午,养生之道

北京:粽子多以紅棗、豆沙做餡

北京粽子個頭較大,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場上供應的大多數是糯米粽。在農村中,仍然習慣吃大黃米粽。黏韌而清香,別具風味,北京粽子多以紅棗、豆沙做餡,少數也採用果脯為餡。

仲夏端午,养生之道

廣東:鹹蛋黃、冬菇、花生、五花肉做餡

廣東粽子與北京粽子相反,個頭較小,外形別緻,正面方形,後面隆起一隻尖角,狀如錐子。冬葉包裹著糯米、綠豆、鹹蛋黃、冬菇、花生、五花肉及蓮子,是傳統裹蒸粽做法,豐富的材料充盈了口感的滿足。

仲夏端午,养生之道

山東:山東黃米粽子輩份最大 資格最老

在諸多品種的粽子裡,輩份最大,資格最老的,當首推山東黃米粽子。選用黃黏米包裹的粽子黏糯,夾以紅棗,製品風味獨特,食用時,可根據食客習慣,佐以白糖,增加甜味。

仲夏端午,养生之道

陝西關中:吃蜂蜜涼粽子

吃蜂蜜涼粽子是陝西西安、關中和陝南一帶端午節日食俗。古稱“角黍”,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蜂蜜涼粽子始於唐代,是由唐韋巨源宴請中宗皇帝的“燒尾宴”上的“賜緋含香粽”演化而來的,註釋是“蜜淋”,意思是給粽子淋上蜂蜜。在涼粽子上淋上蜂蜜,是一種理想的夏令食品。具有涼甜芳香、沁人肺腑的特點。主要原料是糯米、蜂蜜。

仲夏端午,养生之道

湖北:屈原家鄉三角粽 追思屈子情

湖北秭歸是屈原的家鄉,為表達對屈原的懷念,當地人對包粽子傾注了不一樣的情感,做的粽子也格外講究,在秭歸粽子全部都是三角形。秭歸民俗專家鄭承志說:“三角粽,象徵屈原有稜有角的一生。在粽子裡一定要放一顆紅棗,象徵著屈原的一顆忠心,我們後人也要像屈原一樣忠於祖國。”

仲夏端午,养生之道

雲南:傣味粽子加香料

在雲南少數民族地區,做的粽子又有什麼不同的特色?其實,香料是傣族粽子最特別的地方。當地人在包粽子時,要加入香茅草、沙榔、八角和草果等香料。此外,他們還會把包好的粽子兩個一組捆綁在一起,寓意著成雙成對。

仲夏端午,养生之道

浙江:方形粽 古老技藝莫失傳

在浙江遂昌石練鎮姚埠村,村民在端午節時會包出一種特殊的方形粽,從外形上看去就像一個魔方,十分精美。

包方形粽需要六片箬葉剪成大小一樣的形狀,然後將葉子摺疊成六個正方形。在包的過程中要用三枚針固定箬葉,包好後將針抽出。方形粽在遂昌西鄉歷史悠久,在當地贈送方粽子也有一定講究。女兒出嫁後第一年回孃家,要讓丈夫家包方粽子送到孃家。

仲夏端午,养生之道

四川:粽子有甜辣之分

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製作講究,工藝複雜,其口味當然獨特,故成為四川千古流傳的名點小吃之一。其製法是先把糯米、紅豆浸泡5至6小時,將水倒出,放入椒粉、川鹽、味精和少許臘肉,用粽子葉包成約60克一個的四角粽。煮熟後食之,香辣適口,風味獨特。

仲夏端午,养生之道

蘇州:有鮮肉、棗泥、豆沙、豬油夾沙等品種

蘇州粽子是呈長而細的四角形,有鮮肉、棗泥、豆沙、豬油夾沙等品種,具有配料講究、製作精細等特色。如豬油夾沙粽子,選用上等紅小豆,煮熟後去皮濾沙,再加入成倍的砂糖和適量的油脂製成餡,裹紮時餡裡還夾有一塊肥肉,煮熟後晶亮甜美,油潤清香。

仲夏端午,养生之道

海南:由芭蕉葉包成方錐形 叉燒肉、臘肉、紅燒雞翅做餡

海南粽子與北方的粽子不同,它由芭蕉葉包成方錐形,重約半公斤左右,糯米中有鹹蛋黃、叉燒肉、臘肉、紅燒雞翅等,熱粽剝開,先有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後有肉、蛋的濃香。香濃淡兼有,味葷素俱備,令食者胃口大開。此外,海南島各地端午節都會包粽子,而尤其以三大名粽,即定安粽、洛基粽、瑞溪粽最為聞名。

仲夏端午,养生之道

閩南:燒肉粽、鹼粽馳名海內外

廈門、泉州的燒肉粽、鹼粽皆馳名海內外。燒肉粽精工巧作,糯米必選上乘,豬肉擇三層塊頭,先滷得又香又爛,再加上香菇、蝦米、蓮子及滷肉湯、白糖等,吃時蘸調蒜泥、芥辣、紅辣醬、蘿蔔酸等多樣佐料,香甜嫩滑,油潤不膩。閩南話“熱”與“燒”同含義,所謂“燒肉粽”,就是要趁熱而食的粽子,熱食則更有風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