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這和那」你可能去了假的西雙版納(想去版納,最好先看看此文)

「這和那」你可能去了假的西雙版納(想去版納,最好先看看此文)

從昆明到西雙版納,

飛行時間不到1小時。

但這1小時,

從雲貴高原跨過哀牢山,

來到中國和老撾的邊境地帶,

你將被帶進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在公路開通之前,西雙版納和內地的交通物流主要靠人走馬扛,從昆明步行到西雙版納,至少要10天的時間。製圖@這和那;底圖@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

「這和那」你可能去了假的西雙版納(想去版納,最好先看看此文)

從青海發源的瀾滄江,一路曲折南下,

流過橫斷山脈,來到西雙版納時,

匯聚了充沛的水量,加上較大的落差,

使這條河流充滿一種野性的力量。

(西雙版納當地人習慣把“瀾滄江”發音為“爛滄江”;離開中國之後,瀾滄江改名為湄公河,她養育東南亞多個國家。攝影@許偉明)

「這和那」你可能去了假的西雙版納(想去版納,最好先看看此文)

瀾滄江是西雙版納的母親河,

也是傣族人重要節日的舞臺。

(每年4月的傣歷新年期間,瀾滄江面都會舉行傳統的龍舟比賽,在跨越江面的西雙版納大橋上,人們爭睹人類身體與江河脈搏之間,充滿力量感的博弈。攝影@rivereon)

「這和那」你可能去了假的西雙版納(想去版納,最好先看看此文)

西雙版納處於北迴歸線以南的熱帶溼潤區,

充足的熱量和充沛的水量,

使得各種植物總能在這裡旺盛地生長,

在這個地方,

似乎每個人都有成為園藝大師的潛質。

(地處熱帶,西雙版納有著鮮明的生物多樣性,各種水果、野菜應接不暇,單是香蕉就有非常多的品種。攝影@許偉明)

「這和那」你可能去了假的西雙版納(想去版納,最好先看看此文)

(西雙版納人偏愛在烹飪食物時加入香料,各種香料植物帶來的特殊味道,是識別地道傣族菜的重要標準。攝影@許偉明)

「這和那」你可能去了假的西雙版納(想去版納,最好先看看此文)

這裡是中國西南邊境,

即使在今天,

外地人想要前來仍頗為不便。

這使他處於較封閉的狀態,

也一定程度上抵制著外界對本土文化的同化。

西雙版納有多個少數民族聚居,

其中人數佔最多的是傣族。

傣族的女子愛美,

修長的筒裙,精美的傣錦,

展示年輕姑娘們美好的的腰身,

她有老上海旗袍的曼妙,

又多了幾分華貴。

(傣族織錦的國家級傳承人玉兒甩,展示織錦的技藝。過去,傣錦除了用來做筒裙,也用來做女子的披肩、頭巾等。攝影@許偉明)

「這和那」你可能去了假的西雙版納(想去版納,最好先看看此文)

「這和那」你可能去了假的西雙版納(想去版納,最好先看看此文)

不過傣族內部也具有豐富的多元性,

傣泐、傣雅、傣訥三個支系,

被俗稱為水傣、花腰傣、漢傣

傣族內部的不同的分支之間,

服飾等文化存在巨大的差異,

單看傣泐和傣雅的服飾的差別,

你就驚詫於這個地方文化的多元。

(在景洪的一個鄉村裡,兩名花腰傣小姑娘穿著外婆給做的傳統服飾。和水傣不同,花腰傣並不過潑水節,也未普遍信仰佛教。攝影@許偉明)

「這和那」你可能去了假的西雙版納(想去版納,最好先看看此文)

傣族人來自從中原一路南遷的百越族,

在南遷過程中,

中原製陶文化傳播到西雙版納。

如今傣族慢輪製陶依然鮮活地存在,

保留了中原地區4000多年前文明的模樣。

(傣族慢輪製陶的國家級傳承人玉勐,使用慢輪製陶,這種“手腳並用”的土陶製作方式,在中國其它地方已經難得一見了。攝影@許偉明)

「這和那」你可能去了假的西雙版納(想去版納,最好先看看此文)

(傣族人以前使用這種杯子喝茶,和我們今天見到的寬口杯很不一樣。時光飛逝,傣族人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遷,原本熟悉的器具也逐漸變得陌生起來。攝影@許偉明)

「這和那」你可能去了假的西雙版納(想去版納,最好先看看此文)

傣泐人(水傣)信奉南傳佛教,

這裡的宗教不在雲間,

也不只在心裡,

而是和人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關聯

西雙版納地區的佛教寺廟,

不是建在深山老林裡,

而是建在城鎮和村落的中央。

(寺廟是每一個村子的精神世界,寺廟的禮儀和習俗有著頻繁的互動。但很多傣族村寨的寺廟並不允許外人隨意進出。攝影@午知知)

「這和那」你可能去了假的西雙版納(想去版納,最好先看看此文)

(景洪市橄欖壩的曼春滿大佛寺,有著悠久的歷史,在當地社會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攝影@許偉明)

「這和那」你可能去了假的西雙版納(想去版納,最好先看看此文)

傣族父母會將男孩送進寺院,

當幾年的小和尚。

小和尚們白天在學校上課

晚上去寺院學習。

(位於景洪市區的總佛寺,是西雙版納地區最重要的佛寺,是西雙版納佛教信徒朝聖的中心。攝影@許偉明)

「這和那」你可能去了假的西雙版納(想去版納,最好先看看此文)

佛爺也會還俗,

還俗後,人們改用“康朗叫”稱呼他,

表示對他的的尊重。

(傣族人有自己的文字。貝葉經,是寫在貝樹葉子上的經文,是記錄傣族人歷史和智慧的重要載體 。攝影@許偉明)

「這和那」你可能去了假的西雙版納(想去版納,最好先看看此文)

(貝樹,也就是貝多羅樹,經常能夠在寺廟前面和周圍見到高達挺拔的貝樹,佛爺用它的樹葉來刻寫文字 ,貝葉經的刻寫技藝也是國家級非遺。攝影@許偉明)

「這和那」你可能去了假的西雙版納(想去版納,最好先看看此文)

當一年一度的傣歷年來臨時,

佛爺一起為這個城市裡的所有人誦經祈福。

在夜晚,人們一起在瀾滄江邊,

放飛孔明燈,共同祈福吉祥。

那萬人共同營造的浪漫,

會讓你驚詫,或者迷惑

同時也會感到某種幸福

(每年傣歷新年,景洪當地都有集體放飛孔明燈祈福的活動,上萬盞燈裝點出最浪漫的夜空。 攝影@許偉明)

「這和那」你可能去了假的西雙版納(想去版納,最好先看看此文)

「這和那」你可能去了假的西雙版納(想去版納,最好先看看此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