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農資賒銷是經銷商的朝陽產業還是不歸之路?

侯哥在線


農資賒銷到底是陷阱還是餡餅?

實事求是的說農業是一個很有前途的產業,這也是目前很多有識之士的共識,而大規模的土地流轉也是符合國情民意的,是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


從經銷商角度看為什麼會出現農資賒銷問題呢?

有些新進入這一領域的經銷商為了更快進入市場,一些有實力的經銷商為了擴大銷售規模,一些中小經銷商,特別是區域性經銷商為了穩定現有市場,都採取很多的銷售技巧與模式,其中就最常見的就是賒銷。更有的簽訂合同保證豐收的形式進行賒銷


那農民為什麼也願意接受賒銷的模式呢?

一 是有些農民確實沒錢。近幾年的糧食價格較低,農民收入相對較少,經濟上不寬裕,尤其是子女上大學和承擔高額婚喪嫁娶費用的家庭經濟負擔更是重,種地難問題確實存在。 二是有些農民確實受到過假冒農資商品的傷害,不敢隨意相信人,認為賒來的農資商品有質量保證,經銷商不敢騙。三是農民確實缺少檢驗部門或農民找不到放心地方對農資進行檢驗。只能以實際種植效果說話。



那經銷商真的靠賒銷賺到錢了嗎?

我有好多朋友從事農資銷售工作,對農資賒銷問題我們有過深入的探討 ,結果是絕大多數經銷商深陷農資賒銷的陷阱裡。

一 是有些農民缺乏誠信,不再是過去淳樸的誠信的農民,糧食賣了,錢被挪做他用,要賬是一條漫長的路

二是天氣等原因導致的作物產量不理想,沒有達到預期產量農民不願意付款。我們都知道,再好的品種也有個適應性問題,跟種植模式與田間管理都有關係,尤其是種子還有個穩定性問題,種業界有句話叫連續九年表現好的品種未必就第十年表現一定好。根據合同約定出現自然災害雙方互不負責,經銷商投入的資金弄不好會血本無歸。

所以我認為農資賒銷是陷阱不是餡餅,是很不可取的經營模式。

您認為呢?


侯哥在線


農資賒銷是經銷商的朝陽產業還是不歸之路?

農資賒銷是農資經銷商比較常見的銷售手段,至於說是朝陽產業還是不歸之路,我個人認為還是不歸之路的。

農資賒銷也不是農資經銷商想要的結果,卻也是無奈之舉。農民的生產資金有限,只能用有限的資金去墊付人工、油料以及機車這些必須用現金結算的項目。而對於農藥、化肥、種子以及一些生產資料和耗材來說只能是賒賬了,因為生產資金有限啊。即便是貸款也不可能將所有的生產資金都貸出來。這就造成了一個生產資金的缺口。對於這個缺口只能是農民找當地的農資經銷商墊付,可能是以2分利或者幾分利的形式支付利息。


一戶農民需要承擔的缺口不大,如果一個鄉鎮或者一個縣城的所有的農民的資金缺口就不小了,對於經銷商來說也難以承擔這麼大的墊付款。畢竟進貨也是需要定金的,而且很多種類的農資都是需要全額資金才能發貨。這也是一些經銷商跑貸款、跑個人借貸的原因,錢都是帶著腿來的。

對於經銷商的賒銷款,必然會有一定的幾率是死賬,銀行都存在死賬何況是個人經銷商了。尤其是在現在的農業大方向不景氣的情況下,死賬的幾率和數量更要高,肯定不久的將來,經銷商為了規避死賬的風險,會降低賒銷的比例。有可能是50%的現金,50%的賒銷款,也可能是現金的比例越來越大。總之,賒銷的方式對於經銷商來說,風險過大,對於自身的資金壓力也太大。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在一個供大於求的農資經營圈子內,出了千奇百怪的經營模式,再也看不到前些年春耕時節鄉鎮農資經營店、供銷社門前車水馬龍、人山人海的場景,帶動著農資店周邊的飯館生意興隆的局面,這幾年農資經營店們門店銷量越來越慘淡,光顧的農民越來越少。



經營者們都在奮力的開現場會、訂單會、鄉村宣傳會、以及找經紀人直接往農戶家送種子,農村人礙於面子,沾親掛拐的不好意思不留種子,明明是必備的農業生產資料,硬是做的像保健品、保險似的。

一個看似挺神秘切生產工藝複雜玉米雜交種子在當年先玉335單粒播種帶動下,種業都火爆過一時,切經營者們都有錢賺,結果現在,經營者們越來越多,甚至農村小賣店都在賣種子,各種會、各種獎品、各種千奇百怪的宣傳方式層出不窮,但銷量越來越少,成本越來越高,生意越來越難幹,忠實的客戶跟經紀人也是這山望著那山高。。。



這時有人出了奇招,置之死地而後生,賒銷開始了,先不用給錢,你先用著,到秋賣糧了再算賬,並且開始經銷商也都心裡算了一筆賬,即使有幾家呆死帳,還是掙得多,比坐著等死強,好吧,這樣一來,大家不賒銷的根本就賣不出去了,所以你賒我也賒,都賒,這樣一來,與誠心買賣、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背道而馳,越走越遠。。。

反正是你上趕著賒我的,秋天收地時,我把大量的玉米都轉移到別人家,或者直接在地裡就賣了,這樣一來,到了秋收過後,經銷商們來收貨款時候,傻眼了,垂足頓胸,來晚了一步,糧食沒了,一要錢,不是不還,也不賴賬,就是沒有,要不就拿東西抵,這還得說遇到了好人家,遇到操蛋人家你拿人東西試試,看不削你不?拿東西抵?拿啥抵呢,欠的多的,拿四輪拖拉機,原價1.5萬買的,開了四五年了,抵給你兩萬,要不要,不要還不給了呢。。。

週而復始,長此以往,每年賒銷過後的金秋十月,都是一疊疊傳票在賒銷商與農戶之間來回,民事辦的辦公車在村裡巡迴,隔壁的大黑在不停旺旺的叫,雞鴨鵝受到驚嚇在不停的飛跳。。。

由於總來找老

張要賒銷的農資錢,老張家的不在是原來的門庭若市,串門聊天,給老張兒子介紹對象的媒人也都躲的遠遠的不再提及此事,老張懷恨在心,都是被農資經營者xxx害的,就不還了,愛咋咋地!

從此老張的兒子小張呆若木雞,不在有年輕人的拼搏勁,天天在屋裡上網打遊戲,老張夫妻垂足頓胸,後悔當初,經銷商們,費勁千辛萬苦要上來的賒銷款資不抵債,沒有了流動資金,農資經營店也維持不下去,出兌了,究竟是誰把勤勞本分的老張一家害成了這樣的,又是什麼原因把農資經營店主一家傷成了這樣的呢?


種業三國


這個問題好,賒銷目前在農資銷售過程中特別是鄉鎮零售商倍受煎熬,特別是這幾年土地流轉產生的一些所謂“大戶”,更讓縣級經銷商和鄉鎮零售商體驗了一把“冰火兩重天”,一方面大戶集中購買量比較大,另一方面賒銷甚至跑路了。真是雞肋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首先分析一下賒銷的原因:

1、農戶購買農藥或種子對產品質量不放心,待看到效果或產量時才給錢。

2、農資零售商惡性競爭導致的。前兩年農資產品利潤高,各個廠家相互競爭,送禮品、請客吃飯等等造成大面積賒銷。

3、農資銷售門檻低,且品種同質化嚴重,產能過剩造成傾銷嚴重。

解決辦法:1、企業加大投入,對產品質量嚴把關,研發具有差異化得產品。2、經銷企業及經銷商加強技術知道。3、去產能。4、提高農資零售准入門檻,讓一批懂技術正真想服務農業的專業人員來推動農資行業這個朝陽產業的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