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有的城市在提出保樓市,應該繼續推動房地產嗎?

暮色66


最近一段時間因為樓市成交基本凍結的影響,很多城市的房地產協會都在申請放鬆限購,要求政策扶持。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繼續推動房地產發展嗎?其實在我看來,這不能說是為了推動樓市,而是在想辦法穩定樓市。

大家都知道房地產行業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十分巨大,不說別的,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成交額就佔據了GDP總量的六分之一,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樓市出現大幅度的下滑,那麼經濟發展會受到什麼樣的營銷就不用我說了吧。所以現在各個城市也許出臺了政策給樓市帶來利好,但出發點並不是推動房地產再次發展,而是為了保證房地產不再繼續下跌,是為了樓市穩定!

所以,既然是為了讓樓市迴歸穩定,那麼我個人覺得這些政策還是很有必要的。

樓市要回歸房住不炒,這是國家三番五次強調的重點內容,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只要堅持好這一點,那麼其實不管市場上出臺多少政策都不會讓房地產再次出現以前那種瘋狂的上漲。所以只要堅持好大方向,政策的放鬆與否並不會引起樓市反彈,明白了這一點,那麼大家也就不用擔心現在政策帶來的副作用了。

實際上因為國家貨幣每年都在增加,所以必須找一個市場作為蓄水池,在過去這麼多年裡樓市一直都是一個蓄水池,這個作用在找到新的蓄水池之前是不可能放棄的。所以不可能讓樓市繼續下滑下去,否則大量資金外流對物價會造成巨大影響,實際上今年1月份的物價就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


樓盤網


疫情期間,很多行業都受到了不小的打擊,樓市也不例外。

我的觀點是保樓市,應該繼續推動房地產,目前已經有多個省市出臺了刺激房地產的相關政策,在特殊時期,“扶持”樓市一把。

給予購房者更多的政策傾斜,就是在刺激樓市的“消費端”。

尤其是安徽,還提出了降低按揭首付比例、加大新房及二手房放款力度,縮短放款週期、降低房貸利率(首套按基準利率的85折,二套按基準利率)、降低二手房交易稅費(減免交易契稅,增值稅從5%下調至2%)的建議,

這些政策,都是在實打實的減少買房者的購房成本,刺激力度已經非常接近2014年那一波,

吸引力不可謂不大

經此一疫,很多人都意識到了有房的重要性,雖然我非常不認同疫情面前的租售不同權,但現實如此,關鍵時刻,房產證就是比租房合同管用...所以我覺得,疫情期間被壓制的購房需求,會在疫情結束之後迅速反彈,從而帶來一波交易量的增加。交易量放大、維持到一定程度,接下來就是房價上漲。貨幣政策寬鬆+樓市定向刺激+購買需求釋放,三個關鍵要素集齊的城市,房價想不漲都難啊...


地產知識大爆炸


“因城施策”四個字的博大精深之處。

因城施策、因城施策、因城施策,頻頻被提起的詞不是沒有道理;同時也不應該用“保樓市”這一說法,應該說是“穩樓市”;

應不應該繼續推動房地產?則是看後續的經濟情況而定,至少短期內不將房地產作為刺激經濟的手段。


簡單歸納為三個問題:

(1)地方對房地產的依賴程度如何?

(2)能不能熬得住熬不住?

(3)熬不住了要不要適度的放一放?

答案是:如果對房地產依賴度不高的地區,適當的調控能更好的發展其他產業;對房地產依賴程度高的,看你能熬多久,熬不住了也適當的放一放。

房子是商品,同時價值量大是房地產不變的特徵,調控的目的不是打死,而是為了健康的發展,有目的性的發展、有節湊性的發展。


天天房知道


大家好,此次疫情對於房地產行業的影響很明顯,傳統的春節銷售旺季轉變為“寒冬”,使得不少本身資金鍊就不足的房企更加感覺到雪上加霜。已經有數據顯示此次疫情至少影響房企2-3個月銷售額,而不少房企(包括恆大等一線房企)都面臨2020年中旬還貸款的事實。這也是為何這一段時間有些城市和地區的房地產協會開始提出“保樓市”的主因,那麼是不是應該保?該怎麼保?其實是有講究的。藉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

房地產行業最拿得出手的就是“演技”,房地產協會充分扮演了這個角色

關注此次有些城市提出保樓市的朋友應該清楚的認識到一個名詞“房地產協會”,這個協會其實是行業內組織,其主要存在的意義就是為行業內謀取地方的支持。但是簡單把協會的呼籲理解為“樓市鬆綁”其實是錯誤的,協會只有建議和“哭窮”的權利,究竟對於房地產調控如何去把控?還是在地方手中。那麼要不要保樓市?幾點觀察:

第一、實際情況實際分析是我的第一點建議,房地產行業確實遇到了困難,但是究竟有多大?得需要具體瞭解。作為地方來說可以從銀行貸款、土地出讓金繳納、稅費繳納和竣工日期等方面給予房企以適當的安排,但是“限購、限貸、限售”等打擊炒房投資行為的調控還是不能隨意放棄的。房地產行業畢竟是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只要保證其現金流不出問題,不出現規模性風險其實就可以了。

第二、全國接近10萬家房企,太多了,此次疫情逼迫一些房企倒閉、破產或者轉型沒有什麼不好。不期待全國的房企未來真的實現80%的倒閉或轉型,只是希望此次疫情能夠使得一些不符合市場環境的房企退出,這是市場法則。房地產行業的資金密集型特性使得他們佔據了全國銀行體系接近50%的資金,這對於其他行業的發展抑制作用太大了。

房產調控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使得房地產行業健康、穩定發展,如何看待“保與不保”很重要

開始之前大家需要明白一個事實:促進房地產行業健康穩定發展採取的政策與保樓市是兩個概念。我是這樣來理解“保樓市”與房產調控的,有幾個愚見:
第一、保樓市一般代表對於房產調控的各種政策放鬆或者取消,比如:限購、限貸、限售等。包括一二線城市在內都出現了鼓勵或者引導大家購房的政策,這才是保樓市。這樣的情況在過去20多年中曾出現過多次,每次保的結果就是房價開始一波上漲週期。

第二、要求銀行不抽貸、緩交土地出讓金、延遲交房時間、放寬預售證取得條件等,這些不能理解為“保樓市”。這些政策的微調其實都是在從資金方面給予房企餘地,目的是為了幫助房企渡過此次疫情難關。畢竟作為地方來說也不喜轄區內出現太多的房企破產清算,引發社會問題。相信隨著疫情過去,社會生產恢復正常後這些暫時性的政策微調會結束。

房地產行業曾一度成為國民支柱產業,如今地位有所降低但不意味著要徹底放棄

房地產行業發展帶來了高房價、高消費的同時也確實促進了城市發展和人民居住環境的改善,作為我們來說應該客觀看待這個問題。如今大家對於房地產行業深惡痛絕的主要原因就是,房地產行業影響了太多其他行業的發展,高房價影響了太多人的正常生活和消費。這也是我們要進行改革的目的,使得房地產行業恢復正常狀態,迴歸到解決老百姓居住的問題上來。幾點愚見:
第一、一年接近16萬億的銷售額的房地產行業,至今在國民經濟中還佔據很大位置,改革只能緩慢進行。根據2019年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159725億元(2019年我國GDP99.1萬億元);這麼大體量的行業在我國來說還是舉足輕重的。這也是為何我們哪怕知道了房地產行業問題重重也要緩慢進行改革的原因,無論是房產稅還是其他都是穩步推進,其實就是害怕房地產這艘大船突然停下來。

第二、面對高房價和房地產行業存在的問題我們已經找到了辦法“融資端調控”。我們需要做的是繼續堅持融資端調控即可,嚴格控制流入房地產行業的資金,禁止或者嚴格監管信託基金、證券等資金流入房地產行業(控制房地產行業的發債規模);那麼作為資金密集型產業的房企就必須在這樣的環境下謀求改變,要麼降價、要麼轉型,從而實現房地產行業改革的目標。

綜上,我們進行房地產調控的目的絕對不是完全拋棄房地產,只是希望房地產行業迴歸到解決居民住房問題的道路上來,減弱房產本身的資源屬性和投資屬性。換句話說我們會繼續推動房地產行業發展,只不過是健康的發展。各位理解了嗎?原創不易未經允許不得隨意轉載,喜歡房產問題的朋友可以訂購勇談的專欄,更多優質內容繼續貢獻中。


勇談房產壹貳叄


保樓市還是要保的,推動房地產也是要推動的,只不過推動的程度要根據各地的不同情況來分別判斷,不應該一刀切。

從兩個維度來說,目前需要保樓市,第一方面來講,我國現在經濟復甦的苗頭還十分的弱,在2019年底曾經出臺了貨幣和財政政策雙重刺激來推動經濟,所以在2019年底的時候,經濟曾經有過觸底反彈的態勢,但是這樣反彈的態勢隨著疫情的來襲而暫時被抑制住了。

2020年是我國實現兩個100年的重要目標,關鍵之年為了保證這個目標的實現,就需要經濟全方面拓展增長,而過去十幾年來,房地產一直是中國經濟的引擎,雖然現在增長動力不如以前了,但是房地產仍然能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

另外雖然整體房地產對經濟的支撐作用不同,但是也要分地區來說,在一線城市一些城市的房地產價格太高,已經對經濟產生了拖累,而在另一些城市經濟的發展潛力還有很大,需要房地產對經濟進行拉動,因此在這些城市則要對房地產進行更多的推動。

另外一層面來說,疫情的傳播期間讓房地產行業受到了一定的打擊,很多房地產商面臨資金鍊鍛鍊乃至破產的風險,而如果房地產商集中出現破產的話,這對於房價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房地產商的破產會導致大量爛尾樓的出現,最終影響到房屋產能的供應,沒有房地產商也就沒人來投資建房了,所以在需求不變而供應減少的情況下,房價反而會出現報復性的反彈,這也是為什麼要保房地產的原因。


諮詢師天生


不降50%以上,堅決不買,大家挺住,堅持就是勝利。讓房產商和炒房的還債的日子到了。


簡單自然51


疫情下中央與地方積極救市,為經濟反彈蓄能。房企直播流量過萬預示市場熱度仍在,預計疫情過後購房需求可逐步釋放,結合房企營銷轉向線上,各種專屬優惠與讓利,相信疫情過後,可再迎來春暖花開。


小黃看房


那好地皮蓋樓是死路一條


用戶8541552575554


抓緊保它們,要它們賺夠了都移民!


用戶7946822779599


現在不僅僅是保樓市,也要保證經濟發展。樓市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一部分。房地產牽涉很多產業,關係到很多人的就業工作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