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空腹血糖6.7,餐後血糖8-10之間,這樣血糖控制的怎麼樣?要不要加量?

zhy2826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我國的二型糖尿病大多數人都是大吃大喝,大魚大肉不忌口,不節制,人的內分泌失調紊亂胰島素細胞產生抵抗,胰島素細胞不能夠分解葡萄糖,人的血糖開始升高居高不下,空腹血糖在7以上,餐後2小時血糖超過11.1,那麼就得了糖尿病,我國一型和二型兩種糖尿病達到1.2億,後備軍臨近糖尿病1.5億,人幸福了物質豐富吃出來的二型糖尿病。你空腹6.7標準是6.1,6.7一6.1=0.6,沒有超過7,沒有達到早期糖尿病,但糖耐量受損。餐後2小時8至7,標準11.1,11.1一8二10.3,沒有超過11.1還沒有達到早期糖尿病,然而這裡指出的是,你已還沒有達到臨近糖尿病,然後糖耐量損失,自己不注意繼續吃了很多那麼糖尿病在你身上產生,自己要注意點大米飯,饅頭少吃一點每天3兩,早,中,晚各一兩,堅持吃一個月血糖會保持正常標準,祝你成功。


戲迷阿德1


空腹血糖6.7,餐後血糖8-10之間,這種血糖控制的就特別好,都在正常範圍內,降糖藥物就按照原來的量吃,完全不需要加量。醫學界認為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空腹血糖在6到7mmol/L之間,就算是正常的,而餐後兩小時血糖在10到11mmol/L之間就是正常的。就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太大的影響。但對於正常人來說,空腹血糖在3到6mmol/L之間算正常,如果在6到7mmol/L之間就說明糖耐量受損,即胰腺分泌胰島素功能已經受到損害,就需要注意了,平時儘量控制飲食量,並加強鍛鍊。如果不注意容易導致糖尿病。餐後兩小時血糖在8到10mmol/L之間,如果在10到11mmol/L之間,就說明腎糖閾出現問題,需要控制飲食並加強體育鍛煉了!

因此對於正常人來說,每隔半年最好測一次空腹和餐後血糖兩小時血糖,如果有問題要早發現早治療,將疾病扼殺在萌芽當中。

關注“醫學慕課”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醫學慕課


如果您是想知道題中的血糖水平是否還需要進一步控制,那就要看您的年齡和健康狀況了:

1、對於身體狀況尚可、沒有心腦血管相關疾病的中青年患者而言,空腹6.7mmol/L的血糖以及餐後2小時8~10mmol/L的血糖控制的並不算好,對於這部分患者來說,最好能將空腹及餐後血糖均控制在正常標準以內,也就是空腹<6.1mmol/L,餐後2小時<7.8mmol/L;

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穩定病情,才能有效推遲糖尿病併發症出現的時間;但是,我們並不建議馬上增加藥物的服用劑量,最好先通過進一步強化飲食控制和增加運動進行干預;


2、對於伴發有某種心腦血管疾病或者年齡大於60歲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只要空腹血糖<7.0mmol/L且餐後2小時血糖<10.0mmol/L即可;今日頭條——綜合內科張醫生

您可以看一下自己屬於哪種情況,另外,此處還要多說一句,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糖化血紅蛋白也是很重要的,它可以有效反映患者在過去2個月內的血糖水平總體控制情況,所以,請注意監測糖化血紅蛋白含量!


綜合內科張醫生


營養師小糖來為您解答。這個血糖控制得好不好,得看個人的病程和病情,下面小糖將分情況說明。

如果是初發病不久,年紀尚還較輕的話,這個血糖控制是不達標的。對於初確診的沒有併發症的年紀較輕者,建議按照正常人的血糖標準來控制血糖,即空腹控制在6.1以內,餐後2小時控制在7.8以內,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5%以內。

如果已經患病有一段時間了,比如有5年病程或年紀較大(60歲以上)但沒有出現嚴重的併發症,血糖控制範圍可以初步定為空腹7,餐後10以內,糖化7%以內。那麼,題目中所說的這種控制情況基本還是達標的。這個標準也是糖尿病人能否吃水果的判斷標準。如果血糖控制沒有達到這個範圍,不建議吃水果,而建議暫且用黃瓜、番茄等代替水果。

至於這個血糖控制,要不要加藥或者胰島素,得看醫生的建議,網友的建議僅供參考。大家也不要只盯著血糖看,糖化血紅蛋白能夠反映一個階段內血糖控制情況,建議每3-6個月做一次糖化檢查。

更多關於血糖和併發症的問題,大家可進入小糖的主頁,私信發送關鍵字“血糖”來獲取專業的學習資料。


糖人健康網


這個水平控制的好壞還是要看你的具體情況了。

比如說我一個病人45歲,血糖跟你差不多,近期才診斷為糖尿病,然後患者拒絕用藥,我們同意先改善生活方式,如果飲食和運動不能改善血糖水平,那就要加藥治療,因為他還年輕,對血糖的要求更嚴格,可以減少各種併發症,如中風、心臟病等。

我還有其他的病人,60歲以上,中風的病人,這個血糖水平我覺得挺好的。第一不用擔心低血糖的問題了,其次,因為糖尿病慢性併發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對於那些年紀大的人而言,可能還沒有發生慢性併發症已經因為其他原因去世,所以,安全第一。

ps:

有時候藥物調整不調整的時候,可以調整一下生活方式,血糖水平也會有一定的改善的。比如,減少主食增加運動,很多病人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的,但主要還是靠藥物治療。

關於你說的要不要加量,就具體分析,請找你的醫生指導你調整方案。

慢性病的科普,說說中風、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小知識,健康無小事,知道多一點,健康多一點,歡迎關注愛跑步的小醫生。

大腦梗知識


對於任何想要降血糖的人群,我有兩個建議:第一,延長斷食斷食時間;第二,吃低GI碳水化合物。



延長斷食時間


當我們攝入食物時,它會引起血糖水平的上升。而當血糖上升時,會引起一些潛在的健康危害,這時候,身體就會分泌出胰島素來降糖。而當胰島素開始分泌時,就會開始存儲脂肪,所以不難發現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都屬於肥胖人群。


如果你頻繁進食,正餐之間吃零食,還整天吃宵夜。那麼胰島素就會頻繁上升,從而導致胰島素敏感度下降或胰島素抗阻,這時候,身體就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來降糖,後果自然是出現糖尿病、心臟病等健康危害。


所以,延長每個正餐之間的進食時間。當然,最好的辦法還是使用間歇性斷食。這是降血糖最好的飲食方式。



吃低GI碳水


GI值也叫做血糖生成指數,反應的是食物進入人體後所引起的血糖高低表現。GI值越高,血糖上升的越快(比如米飯、饅頭、麵條、精緻麵包等);GI值越低,血糖上升的越慢,並且更容易飽腹(比如地瓜、意大利麵、黑米、糙米等)。


由於血糖上升的很慢,所以身體不需要分泌太多的胰島素,因此更容易控制體重和保護健康。



最後


沒有所謂的降血糖食物,都是騙小孩的。


那麼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回答,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這對你有幫助的話,請關注和點讚我哦~謝謝!

snow陳陳


糖尿病專科醫生為大家解答,我是孫醫生,關注孫醫生講糖,瞭解更多控糖知識。

要想知道我的回答,我們先來複習一下糖尿病的控制標準。糖尿病的控制目標有很多種,針對血糖來說,要根據年齡、病程、併發症或合併症的嚴重程度來確定血糖控制採取嚴格還是寬鬆的控制標準。

  1. 對於老年人、病情複雜、自立能力差、預期壽命不長的患者可以採用寬鬆的血糖控制標準。



  2. 年輕人、沒有心血管併發症的身體狀況比較好的,要求要嚴格,空腹血糖不超過7.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8.0mmol/L以下為血糖控制理想,10mmol/L以下為血糖控制尚可,超過10mmol/L那麼血糖控制就比較差了。


  3. 而妊娠糖尿病患者,由於關係到祖國未來小花朵的健康,她們的血糖控制就更為嚴格,空腹要求3.3-5.6mmol/L,餐後1小時小於7.8mmol/L,餐後2小時為4.4-6.7mmol/L。




至於血糖控制的到底如何,單純這幾個數據尚不能說明問題。因為血糖測定為患者的瞬間血糖,代表不了整體控制結果。明確血糖控制情況,還要定期進行糖化血紅蛋白的測定,我國的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化血紅蛋白標準為低於7.0mmol/L,老人可在7.5%甚至8.0%以下,年輕人在6.5%以下,而妊娠糖尿病要控制在6.0%以下。


如果想知道糖尿病的控制情況,還要綜合考慮患者的血脂、血壓、體重、心腦血管、腎臟等的病變情況。

由此可見空腹血糖6.7mmol/L,餐後8-10mmol/L之間,這樣的血糖對於大部分糖尿病人來說,應該說是比較好了,但是也要對照上面的情況來確定自己適合哪一種的控制標準,如果為妊娠糖尿病,那麼還是要加用胰島素量來更好的控制血糖的。


孫醫生講糖


糖尿病是我們面臨的主要健康問題,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我們建議大家一經診斷,即應積極正規就醫,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規範化治療,以穩定控制病情,減少併發症發生,提高生活質量。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為難以以下兩項中任意一項均可:①有多食、多飲、多尿、消瘦等典型的糖尿病症狀,且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或隨機血糖≥11.1mmol/L;②沒有上述典型三多一少的糖尿病症狀,則需在非同日兩次測得血糖達到上述任一血糖指標。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我們建議大家血糖控制目標為:空腹血糖應<7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應<10mmol/L。對於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標可以更加嚴格一些,而對於老年糖尿病患者,則可適當放寬。

所以,對於題主目前空腹血糖6.7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在8-10mmol/L,是控制基本達標的。建議繼續保持目前治療措施,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和規律服藥,並注意監測血糖水平變化,定期複查。

本文由全科掃地僧為您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不足之處,敬請指正,文章僅供參考,不作為醫療建議。

全科掃地僧


【專業醫生為您做解答】在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中,將血糖控制在什麼樣的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響,關鍵是要將高血糖對機體的損害降到最低。而高血糖是通過損傷血管內皮,使之後受損後致使脂肪大量沉積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和斑塊,進而造成多器官缺血缺氧引發病變。因此,對血糖的控制應當注意幾個問題:

首先是要避免低血糖的發生,低血糖比高血糖的危害要大得多,發生一次嚴重的低血糖事件將抵消一輩子對高血糖的控制,特別是對老年人來說,本身由於衰老功能退化對血糖的利用能力下降,如果血糖降的過低將會有生命危險發生。

其次要避免血糖的波動,血糖高高低低的波動對血管的損害非常大,就像過山車一樣,時間長了誰也受不了,所以控制血糖非常講究平穩,即便血糖處於稍高一點的水平也比血糖大幅波動強的多。

第三是在避免上述兩種情況的基礎上,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合適的控制目標,一般為分兩種情況:

  • 一種是較嚴格的控制目標,即空腹血糖小於6.1mmol/L,餐後2小時血糖小於7.8mmol/L,糖化血紅蛋白小於6.5%,適用於糖尿病早期,尚未有糖尿病併發症發生的人,主要是指預期壽命較長的中青年人。
  • 一種是較寬鬆的血糖控制目標,即空腹血糖小於7.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小於10.0mmol/L,糖化血紅蛋白小於7.5%,適用於糖尿病病程較長,已經有糖尿病併發症發生,特別是年齡65歲以上的人。

此外,要特別注意隨著糖尿病患病年限的延長,往往同時會出現血壓的升高,它經高血糖對血管的損害還要大,此時注重對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就尤其重要。因此,在根據自身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血糖控制目標外,還應把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mmHg以下,才能更有效地阻止與延緩併發症的發生與進展。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歡迎點擊關注並留言,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天天聽健康


我是小眼睛醫生

專注於心腦血管疾病

致力於公眾健康

熱愛於健身的心內科醫生


我不知道你目前的血糖降糖方案,但是根據你目前的血糖水平,小眼睛醫生認為,你的血糖控制還是可以接受的。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到什麼水平就可以接受呢。

我們認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需要嚴格,但是不能過於低。餐前血糖應該控制到7mmol/L以下,餐後血糖應該控制到10mmol/L以下,這樣的血糖應該就比較合適。但是,根據你目前的血糖水平,控制還是比較合適的。

那麼下一步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雖然你的血糖控制比較合適,但是小眼睛醫生認為你最好還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保證餐後能夠步行走路,通過運動控制血糖。

另外,你最好能夠學習糖尿病飲食的知識。

因為,血糖的生成只要來自於飲食,你的血糖升高不可避免的是來自於飯從口入,糖從口入的原則。因此,你可以經量控制飲食量,選擇升糖較低的食物。

我是小眼睛醫生

覺得我的回答欠佳,可以回覆告訴我

覺得我的回答有道理,可以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