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張立群: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仍然在8%以上

新京報訊(記者 侯潤芳)“目前我們經濟的實際增長率顯著低於潛在經濟增長率,當前的潛在經濟增長仍然在8%以上。現在是一個非常嚴重的通貨緊縮的格局。”

今日,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舉辦的第四屆國家發展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在談到中國經濟形勢時作了以上表述。他還表示,目前中國經濟的選項必須要著力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由降轉升。而內需當中重點是投資,擴大投資的抓手在基礎設施和房地產這兩個領域。

“要充分用好我國經濟長期高成長的紅利,應該通過這些措施把明年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提高到20%上。也要把房地產市場鬆綁,把增加高水平佈局合理的城市住房供給作為房地產調控的主要目標,而不是管房價,所以支持房地產增速達到10%以上。”張立群說。

“目前中國經濟實際增長率顯著低於潛在經濟增長率”

如何看待近期的經濟形勢及其背後的原因?張立群認為,中國經濟增速長期下降的基本原因是需求緊縮持續發展,而不是潛在增長率的下降。

“我們的GDP的增長率是從2010年的10.6%,降到今年的6.1%,主要的原因是需求方,比如出口需求的增速下降。第二是投資的下降。201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8%,但是今年1到10月份同比增長只有5.2%。”張立群說,需求增速的大幅度下降,必然導致這個實際增長率持續下降。有些分析是把實際增長率,比如說2010年-2017年的實際增長率用率波的方法做出來得到一個潛在增長率下降,這個結論是有問題的。“因為潛在增長率包含著需求因素的影響,實際的經濟增長不可能把需求因素完全剔除掉,總是供求平衡的一個結果,這種平衡結果的數據用任何方法做處理,需求的因素影響不可能完全被濾掉。”

那麼,中國潛在的增長率到底是多少?張立群認為,這一數據不低於8%。他的理由是,潛在經濟增長的計算是理論上給出的,對最大的供給潛力的一個估計必須剔除需求因素的影響。因此,還是應該從支持經濟增長的人力資源、資金、技術這些要素的供給潛力方面進行研判比較好。

從人力資源看,我們國家勞動年齡人口總量2018年為8.97億人,當前我國城鎮就業總量4.3億人左右,農民工2.85億。所以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存量巨大。資金方面看,1982年到2008年,我國平均總儲蓄率是39.81%。在技術方面,2018年我國研發支出達到1.96萬億,佔名義GDP的比例提高到2.18%,市場引導的應用技術研發和國家主導的基礎性重大核心技術研發都推進,技術供給的水平沒有下降。

“1978年到2008年,我國GDP年均增長是9.93%,目前這個要素供給水平與那段時期比沒有明顯的降低。因此,我們的結論是,我國當前的潛在經濟增長仍然在8%以上。也就是說我們的實際經濟增長率到了8%略高的水平,不會出現通貨膨脹,我們的供給能力是足夠的,能保障的。”張立群說,我們的需求潛力是非常大,中國實現充分就業的均衡經濟增長水平在8%左右,合理的經濟運行區間在7.5%-8.5%之間。“目前我們這個實際經濟增長率是顯著低於潛在經濟增長率,所以我們國家現在是一個非常嚴重的通貨緊縮的格局。”

“著力擴大內需 內需重點是投資 ”

張立群認為,目前中國經濟的選項必須要著力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由降轉升。從整體和全局出發來看經濟,既有中長期發展所包含的供給面變化,比如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城鄉結構,以及相關的體制機制。也有與年度宏觀經濟總量平衡緊密關聯的需求面的變化,例如消費、投資、出口等等。如果集中精力關注中長期和供給側目標,而忽視短期總量平衡和需求側目標,就有可能因為宏觀經濟總量失衡影響中長期供給側目標的實現,例如當前企業出現訂單不足、產品銷售困難、缺少銷售回款、工資發放難以保證的時候,這時候企業的提質增效、節能減排活動必然難以進行。

“從整體和全局上引導和調節經濟活動,希望長期和短期兼顧,供給和需求結合。從總需求下降態勢和影響需求的因素分析看,當前擴大需求的重點在內需,內需當中重點是投資,主要是穩定出口需求。”張立群說,當前我們面對極為複雜的外部環境、不確定因素多、可把握程度低,強大的國內市場是支持經濟向好的重要基石。

為何擴大內需著力點在投資?張立群解釋,這是因為消費是居民家庭的自主行為,是收入的函數,主要受就業和收入增長的影響,只有通過擴大投資、增加企業訂單,促進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回暖,才能促進就業和收入增加,促進消費增長。

在張立群看來,在擴大投資方面,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有比較大的作為空間。從歷史數據觀察,當GDP增長處於7.5%-8.5%的,投資消費增率在10%以上,出口增速是7%左右。1-10月份投資同比增長5.2%,如果投資增速提高到15%以上,必須有一定力度的政策支持。製造業和服務業投資都是為一定的目的服務,有較大的被動和從屬性質。“因此,擴大投資的抓手在基礎設施和房地產這兩個領域。”

“而基礎設施和房地產建設恰恰與新型城鎮化緊密相連,儘快選擇一批事關全局和長遠的重大工程項目,包括綜合交通運輸、城市地下設施、農田水利體系等。根據項目的資金需要,安排發行一批長期特別國債。”張立群建議,用未來的錢辦未來的事,拉動當前的投資。

“要充分用好我國經濟長期高成長的紅利,應該通過這些措施把明年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提高到20%以上。也要把房地產市場鬆綁,把增加高水平佈局合理的城市住房供給作為房地產調控的主要目標,而不是管房價,所以支持房地產增速達到10%以上。”張立群認為,明年年度內政策力度加大的概率非常高,中國遲早會出現由降轉升的新一輪上升期。

記者 侯潤芳 編輯 孫勇 校對 郭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