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一副藥是不是要煎兩次,然後把兩次煎的藥液合併分兩次喝?

餘生15207803962


煎中藥

煎中藥,是指把抓回的中藥放入

砂鍋

裡的一種煮食方式,可加入涼的飲用水,浸泡20~3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物,將藥砂鍋放在爐火上用中火煎煮。

一般情況分兩次煎煮,第一次煎煮後,把藥液倒出150~200毫升,叫頭煎藥:然後,再加溫水適量(若藥渣放涼再煎煮時應放涼水),進行第二次煎煮,叫二煎藥。有時也可以再加水,煎煮第三煎,或是第四煎。這要按照醫生的要求去做。

  • 中文名
    煎中藥
  • 煎中藥細節
    9個
  • 計算時間
    水開後算起
  • 注意
    注意藥效

煎藥的正確程序

如何計算煎藥的時間

從水開後算起,分為三種情況:
(1)用於治療急性熱病、四季外感風寒、風熱類疾病的清熱發散性藥物。頭煎從沸後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鐘,第二煎沸後再煎10~15分鐘左右。
(2)用於治療一般常見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臟腑功能失調、高血壓病、心血管類疾病的調理性藥物。頭煎從沸後中火煎煮20~30分鐘,第二煎沸後再煎15~20分鐘左右。
(3)用於治療虛損性疾病的補益藥,如:氣虛、血虛、腎虛等各類虛損病症的藥物。頭煎從沸後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鐘左右,第二煎藥沸後再煎20~30分鐘。
為什麼某些飲片在煎煮時要“後下”
芳香類藥物,含有容易揮發的成分,煎時間長了損失藥效,所以要等其他藥煎好之前5分鐘放入鍋內,後下藥一般由藥房包好並注有“後下”字樣。
含有芳香性及揮發油的藥材,如:桂枝、薄荷、佩蘭、白蔻仁、砂仁、肉桂、沉香等,皆屬輕清發散藥,有效成分容易隨水蒸氣擴散掉。例如薄荷若煮的時間太長,藥液中薄荷油及薄荷醇的含量必將減少,直接影響功效。
有些飲片所含有效成分能迅速溶解在水中,如:鉤藤、大黃、番瀉葉、青蒿、徐長卿等,這類藥如果久煎,其化學成分可能發生變化。如大黃煎久了,所含的

蒽醌類化合物

就會被破壞,而降低了瀉下的功效,而

鉤藤

如果煎煮的時間超過二十分鐘,其降血壓的作用明顯降低。
現在的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傳統的煎藥方式頗顯費時費力,目前各大醫院或者中藥房都有代煎藥 設備,可以方便快速的為您煎好您的中藥,並做成一次性的包裝,在飲用時只需加熱就可以。簡單方便,而且省時省力。

煎中藥有九個細節

1.器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中藥煎煮最好用陶罐、砂鍋或不鏽鋼器皿等,切忌鐵、鋁等易腐蝕器皿。
2.浸泡 如同打豆漿前需要浸泡黃豆一樣,煎煮中藥前,應先用冷水將中藥浸泡1—2小時(除用醋、酒泡的藥),要20分鐘。
3.用水 煎藥用自來水即可,水量要浸過藥材表面1—3釐米。藥材過多或易吸水的可適當增加。
4.火候 煎煮時先用武火(即大火)煮沸藥液後,改用文火(即小火)慢煎。
5.鍋蓋 通常,剛開始煎藥時須蓋緊鍋蓋,待水沸時可用兩根筷子撐起鍋蓋,留些縫隙讓蒸氣排出。有些中藥含有揮發成分,如薄荷、藿香等解表類藥物以及西洋參等貴重藥材,煎煮過程中其有效成分易發散到空氣中,則須蓋著蓋子熬。
6.操作 煎藥時要注意攪拌藥料,讓藥液充分煎透。每劑中藥一般煎兩次,第二次時間可略短。有些藥物需要區別對待,如先煎、後下、沖服等,中藥師都會在抓藥時講明。
7.時間 熬藥時間長短直接影響藥效。中藥煎煮時間從藥液煮沸之後開始計時,一般治療感冒等外感疾病的中藥熬10—15分鐘即可,補益類中藥則需煎煮40—60分鐘,其餘的中藥煎煮20—25分鐘即可。

8.再熱 為節約時間,很多人會一次煎製出幾天的藥量,藥液再加熱時一般不需要煮沸,只要達到飲用溫水的溫度即可。通常採用文火,藥液剛有沸騰即可,放涼些飲用。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加熱中藥一般不建議用微波爐。中藥的成分非常複雜,用微波爐加熱中藥時,產熱的過程可能使藥材在分子水平遭到破壞,失去一部分效能。醫院煎煮的用塑料袋密封的湯劑,最好將其放到器皿裡,再倒入熱水加熱。
9.存放 保存時要放到密閉容器裡,置於陰涼處或冰箱冷藏室,前者可存放2天左右,後者一般可存放5天左右

煎中藥要注重藥效

煎藥方法不同,中藥藥效不同。中醫對中藥的煎法是非常考究的,同樣一張藥方,因為藥物的煎法、服法不同,治療的適應證和效果就不一樣,一個病即便辨證再準確,用藥再恰當,如果煎、服方法不當,就不可能發揮應有的療效。
不同的藥煎法大不同,這直接關係到治療效果,對於治療外感病的發汗解表藥,多系花、葉、全草等,這類藥物性輕揚發散,氣味芳香,含揮發油較多,長時間煎煮容易使其有效成分揮發殆盡。所以煎藥時間要短,宜用武火(大火)急煎。對於滋補調理藥,烹煎時間則需延長,並用文火(小火)慢慢熬煎,頭煎從湯沸後再熬30-60分鐘,濾出藥湯;二煎則在沸後再煮20-30分鐘。文火慢熬,能使藥物成分充分溶解於湯汁之中,可使藥效達到最佳。
實際上,煎中藥是中藥裡的有效成分不斷釋放、溶解的過程,當中藥與藥液中的有效成分濃度平衡後,這一過程就停止了。再連續不斷地煎,不僅不會使藥物內的有效成分繼續析出溶解,反而會令藥液中的有效成分因不斷蒸發而減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長時間的高溫中遭到破壞,導致藥效降低。其次,過分濃縮的藥汁又會加重苦味,給患者服藥帶來困難,服藥後會產生噁心、嘔吐等副作用。

鶯鶯的小廚


荷蘭人在自己的國家種植中草藥,製作成膠囊。日本人把漢方製作成沖劑。只有張仲景的國家還在熬中藥,從五十年前的小瓦罐,變成今天的龐然大罐,每個中醫都在顛覆傷寒論,把十味以內的,擴充到三十味,甚至更絕,這還不算,每個藥店都用玻璃罐高溫沸騰煮中藥…… 難怪中醫被黑,有這樣炎黃子孫在顛覆,不被黑都天理難容


用戶62011041898


不是,一般要煎兩三次,甚至更多,藥效也是第一次要弱一些,第二次藥效要強,有的要煎第三、四次,,,要根據所開藥方的用藥特性,醫生的建議煎幾次;以前的理念是用藥療效遞進式的,題目把兩次藥液合併其實是採取了藥效平均了,,,


軍緣健康管理


現在的書上是這樣說的,兩次藥混合後分兩次喝,喝一次後餘下的藥放冰箱下次喝時加熱再喝。因為中藥是靠藥性(藥的偏性)治病的,所以我自己喝中藥沒有按這個說法做,我本人是喝一次煎一次,煎好了放置溫和了就喝。


孤獨書生2


中藥是非常講究的。 各地方中醫流派不同 喝藥的方法也不同。連喝藥時間也有講究 不是隻要灌下去兩煎就可以了 比如成都一副藥可以煎三次 然後混在一起分三次喝完。而上海 解放前就有中藥房代煎中藥 叫頭煎二煎分別裝在不同顏色的小暖瓶裡 工人師傅用自行車送藥上門。現在都改成煎藥機 塑料袋密封好快遞送上門。傳統老中醫對中藥浸泡的時間非常講究。感冒藥泡的時間短 煎的時間也短。滋補類的藥泡的時間長 煎的時間也長。癌症的藥分量大。一般有醫囑。而治療心腦血管病的藥上海中醫會叫你煎二次 喝了再煎一次。用來泡腳。藉以活血散瘀


峨眉山888


現在看中醫,醫生會囑咐,一副藥熬兩次,把兩次熬的藥湯和在一起,喝兩天,每天兩次。(不是分兩次喝,而是分四次喝。)

現在想想,可能是小時候家裡窮,生活困難,想著多熬幾次,就能多喝幾天。為了省錢,把藥渣撿著吃的都有。其實,中藥熬兩次,藥效幾乎都釋放完了,再熬也沒啥意義了。

現在看病有中醫,有西醫;藥有中藥,有西藥。西藥吃法簡單,療效快,但治標不治本。中藥藥效來得慢,但後勁大,治標又治本,就是藥湯難以下嚥。良藥苦口就是從這來的吧。

熬中藥幾個要點一定要知道,否則療效會大打折扣。

(一)器具:熬藥最好用砂鍋,或不鏽鋼鍋(盆),絕對不能用鐵鍋,聽老人講,用鐵鍋熬藥會產生毒素。(不知是真是假)

(二)浸泡:把一付中藥(切記是一付),全部放入砂鍋,加入涼水,水一定要把藥淹沒。浸泡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



(三)熬製:大火把水燒開後,轉小火,熬半個小時後,把藥湯倒出,切記,此時藥湯不宜倒完,要留少許,再加入開水,還是要把藥淹沒,再熬半個小時,把兩次熬的藥湯和在一起。

(四)服藥:熬好的藥,分兩天喝,每天早上和晚上飯後喝。藥湯不要太熱,溫溫就行。藥湯太熱容易引起噁心,嘔吐;並且要飯後喝,空腹喝會刺激腸胃,引起不適。喝藥時,要屏住氣,一口氣喝下,不要淺嘗輒止,一點一點抿。喝的越慢,越難下嚥。(經驗)

有的中藥裡含有特殊成分,醫生會特別交代,怎樣熬製,一定要遵守醫囑。比如,有的藥要先熬製,有的藥要後放入……


想想1652782534


煎藥一般兩次就夠了,第一次煎好將藥汁倒出,再加熟水(即熱開水)如果有後下藥的就在第二次將要煎好前十分鐘下,將兩次煎好的藥汁混合再分開兩次服用,一般後下藥都有揮發性,煎久了就失去藥效,一般發燒感冒藥不建議多次煎熬,熬時間長藥會改變藥性的。


盧師富78409563



煎中藥?咋還活在中世紀?


13399998888


我喝過幾回中藥,開藥的中醫告訴我煎藥方法。我的方法如下:用鋼盆,放入中藥,煎三回。每次放三碗半水,熬至一碗,倒出;再倒三碗半熬至一碗,倒出,連續三回,三回熬完約三碗混合,這樣藥勁兒均勻。分三次服,早晚飯後服。一包藥服一天半。中醫告訴我這樣煎服。我有時忘了,一天半的藥,一天喝了,也沒事兒!我煎第一回電陶爐定時35分鐘,第二回用時40多分鐘,第三回40分鐘左右,溫度都是1600,每次放水三碗半。這樣的事兒,你問中醫,別讓不懂裝懂的人誤導啦!我剛喝了一碗中藥。又熬上明天的啦!祝你健康!


我驕我傲大美中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