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肯聽人勸的性格將來是不是一事無成招人恨?家長怎麼教育?

小馬過河加油


首先可能要改變的是你自己。

看你的描述,你的性格應該是比較急的,對孩子說話應該是快、催促的,而且是很多批評的,你也很容易生氣(你動不動就說孩子氣人、甚至招人恨),而且相對你也比較沒耐心,幾次下來,就給孩子下了定論(將來一輩子沒本事)。

如果你是一個二年級的孩子,面對這樣一個著急愛生氣還老說自己不行的媽媽,你心理是什麼感受?

所以孩子不喜歡你,會跟你頂嘴反罵。

家庭治療理論一直認為,孩子的問題基本是家庭造成的,所以現在“原生家庭”這個詞很火,作為孩子的原生家庭,你有沒想過你會對孩子有哪些傷害?

所以,想改變孩子先從改變自己開始,建議你去讀一些育兒的書籍,知道怎麼跟孩子交流,比如《正面管教》。


玲瓏心理諮詢


看了這100多字的描述,我對這個二年級小男生的看法和這位家長截然相反,我認為這個男生很有主見,真正把學習當成了自己的事,不讓家長干涉,還能勇敢面對失誤,這點讓我尤其喜歡。

至於上網課不認真、作業檢查不仔細的問題,只要他堅持“學習是自己的事,願意為失誤承擔後果”,一旦建立起良性競爭的心理機㓡,這些問題就會自動得到糾正,現在只是時機未到。

這位家長朋友,從你的描述裡我看到了兩個消耗性思維,一是“災難化結果思維”;二是“你應該”思維,你的受教育程度我無從知曉,但從你目前深陷消耗性思維來推測,①你的職業生涯處於停滯狀態,②你的交往圈層文化層次較低,③你早已放棄了繼續成長和學習。

消耗性思維方式導致了你經常情緒和行為過激,這種狀態持續時間越久,對孩子心理成長越不利。

家庭教育的初級意義,是使孩子從家庭受益,繼而獲得成長的動力。孩子剛上二年級,正在適應和外部環境交換信息,通過學習、思考和練習,在不斷培養學習力,在接收外部信息的同時,他也用獨特的反饋方式在適應環境、瞭解自己。

打個比方,孩子A剛學走路,搖搖晃晃跌跌撞撞,A的媽媽和A的交流語言是這樣的,咋先邁右腳呢,應該先邁左腳才對;咋越走越歪,走路咋不看前面;你胳膊呢,咋不擺起來,胳膊是擺設嗎。

孩子B同樣剛學走路,一樣搖搖晃晃跌跌撞撞,B的媽媽和B的交流是這樣的,哇寶寶你太厲害了,先邁右腳居然走的這麼好;寶寶你走得離媽媽越來越遠了,來,到媽媽這邊來;寶寶你知道鴨子是怎麼游泳的嗎,表面上看它停在水面上不動,過一會兒再看,才發覺它遊遠了,其實呀,它是身子不動腳不停地划水,你說好玩兒不好玩。

A的媽媽開啟的是改造模式,B的媽媽開啟的是啟發模式,哪個孩子學的更快、走的更穩,我相信每個讀者心裡都有了清晰的答案。

最好的教育是喚醒,最快的成長是自燃。我是[阿娥你好],一個傳播能量、樂於分享的媽媽,[關注]我的原創內容,我們一起成長。


阿娥你好


因為孩子最近表現出不肯聽人勸,上課不認真等問題,家長表現得有點焦慮,擔心孩子的將來。家長的擔心是很能理解的,但是家長需要先去了解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表現,是不是家庭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呢?

從這個提問可以看得出,家長眼裡都是孩子的缺點,對孩子用了很多否定,不聽教、不認真、不仔細、不謙虛等等,你對孩子是一個不接納的狀態。不接納,你說的話就沒有溫度的,沒有愛的,你對孩子的話都是指責,要求,命令,孩子就會容易產生對抗,所以這樣的教育都是無效的。而且,在你的眼裡,你的孩子都是缺點,你總是盯著他的缺點來看,他的缺點就被放大,你就很容易忽略他的優點。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一個人總說你這裡不行,那裡不行,你這裡要改,那裡要改,你會是什麼感受呢,你會聽嗎?更何況,你們家孩子二年級,正是貪玩的時候。家長不訪換一種心態,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多鼓勵他,做得好的時候及時肯定他,孩子自然就有了向上的動力。

最起碼你們家孩子還是能堅持上課的對嗎,他還是願意完成作業的對嗎,先去肯定他對學習的付出,多看到他的優點,孩子也會在這種氛圍下,慢慢有所改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