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全國經濟的重心是怎樣南移的?

ok花花


古代中國經濟重心南移,指的是長江流域逐漸成為國家賦稅的主要來源。

一般來說,黃河流域才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黃河流域一直是古代中國曆代王朝的賦稅兵役的主要來源之地。黃河流域的沖積平原適合於農業社會初期農耕經濟的發展,而長江流域,長江中下游平原就比較狹小,而且大部分都是溼地,長江流域氾濫之時,這些溼地大部分都會被淹掉。

這樣的情況下,北方經濟一直比南方經濟發達,人口也更多。只是,隨著北方耕地開發完畢,許多水利設施的建設讓整個北方人口的增長嚴重依賴水利設施的維護。這就加重了對北方地理環境的傷害。致使黃河常年氾濫。

黃河一氾濫,北方民眾就得向南逃荒,也逐步帶來了南方地區的開發。隨著秦漢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有了龐大帝國的經濟支撐,南方地區的水利設施建設也得到了展開。這兩大因素是經濟重心不斷南移的根源。

鋼鐵冶煉業的發展,促進了南方的開發。

東漢末年,鋼鐵冶鐵技術得到突破,鋼製農具價格不斷下降,質量不斷上升。這為南方丘陵山地的開發以及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水利設施建設提供了社會生產力這一根本基礎。較為廉價的生產工具,帶來了南方經濟的大發展。

三國兩晉南北朝,北方成為了戰亂之地,大量民眾南逃,為南方的開發提供了充足的人力。同時,北方民眾向南遷徙,也給南方帶來了北方較為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為南方的進一步開發創造了條件。

唐朝中期,火藥問世,這是鋼鐵冶煉技術的進一步突破。鋼鐵是生產工具最基本的原料。生產工具進一步降價,質量進一步提升。使得大量的勞動力能夠從農業生產中分離出來,使得手工業生產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手工業生產得到了許多勞動力,拉開了其大發展的序幕。紡織業、造船業等各種手工行業大發展。唐朝中後期,南方港口城市興起,海外貿易興盛,拉動了南方經濟的全面崛起。這是宋代經濟重心完全南移的序幕。

唐朝的大一統,擴大了文明區域,促進了各文明區域的交流。

唐朝的鼎盛,版圖不斷擴大,草原、東北、西南各地,要麼直接納入了唐朝版圖,要麼臣服於唐朝。唐朝包容一切的盛唐氣象,使得各個地區在和平穩定的環境下,得到了中原地區先進技術的傳播,促進了各地區的發展和交流。

即便如日本這樣的海外之國,都得到了盛唐的包容,大量派遣使臣前來唐朝學習。各個文明,各個地區的人文學者,匯聚大唐,不僅促進了大唐的興盛。更給他們自己的家鄉帶去了大唐的文化技術,促進了他們家鄉的發展。

唐末,關中的地理環境遭到極大的破壞。文明中心失去了統御天下的能力,各個地區爭鬥不休,唐朝陷入了藩鎮割據的局面。北方的戰亂,再次帶來了人口南遷,為南方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充足的勞動了。唐末,南方已經成為了古代中國的經濟重心。

到了宋代,結束了五代戰亂後,和平的生產環境促使南方經濟興盛。

宋代,在唐朝的基礎上,南方經濟進一步發展。唐朝的大一統,使得各地交流頻繁。各種農作物也隨之傳播,占城稻這種高產耐旱耐澇的農作物,已經在珠江流域得到傳播。宋真宗看到這個現象,進一步將其推廣,從而引發宋代的農業革命。

長江流域,不僅平原地帶,還有山地丘陵,都能發展成梯田。糧食高產豐收,為商品經濟的發展帶去了大量的商品糧。有了商品糧,就有了更多的勞動力進入手工業生產領域。手工業生產領域的繁榮,帶來了工商業的繁榮。

工商業的繁榮,帶來了海外貿易的繁榮。而宋代,面臨北方強敵,高度依賴於工商業發展所帶來稅收。宋代對於南方工商業的重視,對於海外貿易的重視,使得南方經濟在唐朝完成經濟重心南移的基礎上,進一步走向的興盛。

北宋與南宋,兩宋交替,北方淪陷於金國之手,北方人口再度南遷,又為南方的經濟發展補充了勞動力。當然,補充的僅僅是勞動力。這個時候,南方的社會生產力和文化技術已經超過了北方。這一點,從北宋時期,大量南方士子進入朝堂為官就可以看出。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在古代是讀不起書的。

綜上所述:宋代之時,古代中國的經濟重心進一步南移的方式,可以歸納為四點:勞動力補充,工商業發展,海洋貿易興盛,政府重視。

勞動力補充,指的是為手工業作坊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而不是為農業耕地開發提供勞動力。宋代,南方的文化科技已經超過了北方,南方的耕地也得到了較為充足的開發。需要的只是北方的勞動力進入手工業生產領域。

北宋時期,大部分的人口集中在黃河中下游地區,給宋朝帶來了沉重的水利設施維護的負擔。一旦遭遇天災,或是黃河決堤之事,大量的人口就會向南遷徙,進入到南方的手工業生產領域,促進了南方工商業的發展。

工商業發展,指的是占城稻推廣,使得南方糧食畝產十分高,給市面上帶去了大量的商品糧。從而使得大量的農業人口分離,進入手工業領域,促進了南方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南方經濟重心的地位加成。

海洋貿易的興盛和政府重視,指的是宋代在北方強敵的壓力下,需要工商業帶來的大量稅收。所以,特別重視海洋貿易的發展。海上絲綢之路走向繁榮的同時,拉動了南方經濟作物的種植。一些無法種植糧食作物的地區,也可以發展經濟作物的種植。從而進一步夯實了南方經濟重心的地位,加快了南方的開發。

因為南方經濟地位的確立,即便南宋喪失了半壁江山,但是人口和稅收規模不輸北宋。


文明有歷史


1.首先是靖康之恥,當時北宋都城被金軍攻破,宋徽宗等人全都成為了俘虜,趙構當時在剩下大臣的擁護下稱帝,定都臨安,史稱南宋。當時的南宋的都城就在南方,自然而然的經濟也就會快速發展。

2.當時北方連年戰亂,民不聊生,許多農民逐漸背井離鄉前往南方生活,這極大的促進了江南地區的發展,從唐朝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其實已經在逐漸南移了。

3.黃河時常爆發洪災,一旦爆發洪災那就是黎民百姓失所,無數農田被淹沒,反觀長江流域比較平穩,土地肥沃,氣候宜人,非常適合種植。

4.南方河流較多,港口較多,非常適合發展貿易,南宋時期就有許多外來貿易的船隻停留在港口,這也極大地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

總結:首先小編認為是戰亂的影響,北方長年戰亂不斷,嚴重影響了人民的生活,其次是在南宋時期,南宋都城在臨安,自然也就帶動了南方經濟的發展,而且江南地區也沒有洪災等天災,適合居住。最後就是各種外來的貿易了,坊市的發展了,也極大地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


以上就是小編自己的見解,歡迎大家評論補充,喜歡小編的可以點點關注,謝謝。


小空話歷史


經濟重心南移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發展歷程,自秦統一六國以來以來,中國的統治中心和經濟中心都在黃河流域,直到南宋時期,南方終於徹底超越北方成為全國經濟的重心。

南方快速發展期(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自古便被視為華夏正統的中原地區更是爭奪激烈,戰亂頻起,屍橫遍野。後來的五胡亂華,北方漢族基本被屠戮殆盡,而漢族是最擅長農耕的民族,歷朝歷代農業也都是國之根本。農業無法發展,其他行業也自然停滯不前。這一時期,北方的經濟在破壞和恢復中循環,不過因為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北方的畜牧業進步巨大,同時開發了邊疆地帶,如河西走廊和遼東地區。

這一時期的南方,從孫權定都建業(南京)、劉備定都成都開始,中原漢人躲避戰亂紛紛前往南方,長江流域開始得到快速發展。

長江流域水源充足,光照條件充分,較北方更適合農業生產,只是人口太少,漢朝時北方人口占比超過八成,僅都城長安一帶便集中了全國四成的人口,技術又比北方落後。中原的戰亂,讓北方人口開始向南遷徙,為南方帶來了農業最重要的人和技術。南朝的統治者們也非常重視農業開發和生產,積極頒佈政令勸課農桑,太湖流域、鄱陽湖流域、洞庭湖流域及成都平原逐漸成為主要的產糧區

魏晉南北朝開始,南方經濟快速發展,南北方經濟開始平衡。

經濟重心南移(隋唐)

隋唐時期,隨著京杭大運河的開通,東都洛陽的建立,也為南方經濟新一輪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京杭大運河的開通,打通了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水力運輸,極大地減少了陸路運輸造成的損耗和時間成本。武則天在位時,東都洛陽的作用也開始超過長安,而洛陽地理上天然地接近長江流域,這也為南方的經濟繁榮奠定了基礎。

從隋唐開始,有了“揚一益二”一說:揚州第一、益州(成都)第二。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但求死看揚州月,不願生歸駕九龍”,這些詩句中,無不體現了揚州的經濟發達、生活充裕。

隋唐開始,中國經濟重心從北方轉移到了南方。

鞏固期(宋朝)

北宋時期,宋太祖趙匡胤定都汴京(河南開封),開封相比洛陽更靠近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巔峰,經濟文化極度發達,當時的北方地區,幽雲十六州還在遼國手中,更是戰爭的最前線,北方經濟依然在恢復中。而南方未經戰亂,國家必然重點扶持,經濟中心的地位進一步穩固。

到了南宋,宋高宗趙構南遷,從健康,再到臨安(杭州),進一步促進了南方其他地區的發展,由長江流域開始,兩廣、福建也逐漸崛起,特別是廣州、泉州,成為了海上貿易中心,極大地促進了對外貿易交流。

自宋已降,南方便一直是中國的經濟重心,像長三角、珠三角經濟圈可都是全國最發達的區域,這種情況還會持續相當長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