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相較於學校教育有什麼樣的不同,對孩子有什麼樣的影響?

暖心文語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目的時一樣的,都是要培養人。

第一,與學生/子女的關係不同

在家庭教育中,是親人,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在學校教育中,是師生關係。

在親人關係中,教育可能會收到情感因素的影響,家長可能會溺愛孩子,失去教育的原則;在師生關係中,教師可能會由於沒有教養義務而忽視孩子,減弱監督作用。

第二,培養的側重點不同

家庭教育的培養多在於學生的日常習慣,為人處世,人格形成方面,是潛移默化的,是需要家長以身作則的。

學校教育主要是傳授知識,在學生的德育方面可能會有所欠缺。但是家長們不用擔心,現在很多學校都開設了豐富多樣的課程,例如機器人,少兒編程,社會實踐,勞動實踐等。這些課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孩子的心智成長和人格完整形成。

第三,教育的系統性,計劃性有差別

學校教育是會針對不同學段的學生和不同的課程列出明確的教學大綱,教育目標,人才培養方案的。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是無形的,無意識的。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常常會出現因為家長心急而催促孩子進行各種學習導致的矛盾。

第四,持續時間不同

學校教育會從幼兒園的學前教育持續到大學及以後的高等教育。而家庭教育會貫穿和影響孩子的一生。“有的人長大,就是在彌補童年的缺失”,說的就是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第五,系統程度不一樣

學校教育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系統,在學校有食堂,圖書館,超市等服務於生活的設施,有教室,實驗室,實驗儀器,體育室(操場,健身房)等服務於教育的設施,有專門的教育管理人員(教導主任,校長等),有專門的科任老師和後勤服務人員,是很系統和方便與開展學習的。

而家庭教育則由於家庭結構(單親,孤兒等)各種情況難以得到統一化和系統化。

兩種教育都有優勢和不足,而家校溝通就是發揮兩者優勢的方法之一。

艾蒿覺得,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放平心態,不要過多顧慮孩子的學習情況,更多的是要給予關愛,營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的健康成長環境,如果遇到學習方面的問題,要及時和老師溝通交流,尋求專家的意見。

【我是艾蒿】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

關注我,獲取更多教育資訊

私信我,竭力為您解決問題


艾蒿創客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輔相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影響到孩子,父母對孩子要求嚴格,對於孩子在待人接物,好習慣的養成上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父母太過溺愛孩子,孩子的依賴性強,往往想坐享其成,好逸惡勞。父母對自己孩子的優缺點比較瞭解,從小就教育孩子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發現孩子做錯了,要及時指出錯誤。孩子年紀小的時候,辨別是非的能力差,也不能自律,需要有人嚴加管教。有些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管教,學習上懶散,生活上游手好閒,連家長的話都不聽的學生,在學校裡是很難教的。

在學校裡,學生犯了錯誤,老師主要是講些大道理,頑皮的學生一般會把老師的話當作耳旁風,因此屢教不改,同樣的情況,如果是家長來教育,可以用鞭子抽,可以大聲責罵,效果會好點。

家長說的話和老師說的話一樣,孩子會覺得有道理,能聽從教導。


陳科良


學校教育是孩子在學校的大環境下,由老師帶領,和眾多同齡人一起學習知識,學習合作,學習與人相處的教育。而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員(主要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囊括了生活,學習,個人品德,習慣等。學校教育的模式是一對多(一個老師對應多個學生),而家庭教育是多對一(以獨生子女家庭為例,多個家庭成員對應一個孩子)。

家庭教育影響著孩子的個性、品行。孩子最初的學習方式是模仿,且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他們模仿學習的對象常常是身邊親近的人,比如父母,祖輩。家長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孩子模仿的素材。比如一個溫柔的媽媽,她的孩子會學習她的溫柔,安靜;一個暴躁的爸爸,他的孩子容易學到他的暴脾氣。

孩子是在觀察中學習的,孩子的觀察對象往往是父母,父母通過自己的行為教會他們如何為人處世,如何待人接物。比如,孩子的父母很懂禮貌,常常會說“謝謝你”、“不客氣”、“請你”、“麻煩了”這些話,那麼孩子也會學著對別人這樣說;如果孩子的父母蠻不講理,待人刻薄,那麼他們的孩子也會這樣刻薄的對待他人。

有言道:“孩子是家庭的鏡子,反射出一個家庭真實的模樣”。確實如此,家庭教育影響著孩子的個性、品行、為人處世等方面,這種影響會伴隨孩子一生!

所以,家長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願每個家庭都幸福美滿,孩子能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